(共12张PPT)
第三节 河流
第3课时
1.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地形区)。
2.知道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重点:知道黄河上、中、下游各自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方法。
◎素养目标: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投影“黄河景观图”,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让学生猜测视频播放的是哪一条河流。然后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的黄河,教师再总结讲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黄河,共同探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山脉,最终流入 海。黄河是我国第二 河,呈巨大的“ ”字形。
2.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点——在课本P50图2.41上找出河口、桃花峪并用笔圈出。由此判断:
黄河上游(源头— 自治区的河口);黄河中游(河口— 省的桃花峪);黄河下游(桃花峪—入海口)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巴颜喀拉
渤
长
几
内蒙古
河南
3.读课本最后的附图《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借助图说出黄河干流流经的9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 、川或蜀、甘或陇、宁、 、陕或秦、 、豫、 。(写简称)
4.读课本最后的附图《中国地形图》,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上游青藏高原、 高原,中游 高原,下游 平原。
内蒙古
青
晋
鲁
内蒙古
黄土
华北
5.读课本P50图2.41找到黄河主要支流:上游的洮河、 水,中游的 河(位于山西)、泾河和 河(主要位于陕西)。
6.中上游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A.上游梯级开发,建水电站:刘家峡、青铜峡等水电站。 B.中游修筑水利枢纽: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都位于 省)。
7.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在上游塑造了 平原、宁夏平原,在下游塑造了 平原。
湟
渭
汾
水能
河南
河套
华北
8.什么是凌汛 凌汛发生的条件及原因是什么
凌汛:冰坎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条件:中高纬度地带,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原因: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较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1.我来填图:在下图中填注出巴颜喀拉山脉,渤海,河口,桃花峪,A、B、C、D代表的地形区以及序号①②代表的支流。
2.素养展示: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为什么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 是不是“母亲河”生病啦 下面我们在座的各位就不是学生啦,你们是医生、专家啦,来为我们“母亲河”治病!认真读课本P49到P53的图文资料,分小组合作探究,每个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成员之间交流彼此的观点,最后统一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河段 忧患 原因 治理措施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段 忧患 原因 治理措施
上游 1.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2.凌汛 1. 降水少,过度放牧 2.黄河部分河段自南向北流,纬度高处解冻迟 1.合理放牧,造林种草
2.引爆,破冰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下游 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下游水流变缓,河道变宽,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高而形成“地上河” 疏通河道,加固堤坝
3.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介绍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特征。
①内蒙古河口以上为上游,其水文特征分三段分析:
A.源头—龙羊峡段,位于黄河上游青海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B.龙羊峡—青铜峡段,水能资源丰富,流经青海、甘肃至宁夏青铜峡;C.青铜峡—河口段,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
②内蒙古河口至河南桃花峪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
中游河段的特征:多支流,多峡谷,含沙量大。
③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但易发洪涝灾害(“地上河”,华北地区夏季多暴雨)。
下游河段的特征: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