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6 20:2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2.◎重难点:会分析聚落形成的原因。
3.◎素养目标:知道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形成保护传统聚落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觉的行动。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人类未来生存,必须建立适当的居住地来防寒避暑避风雨,进而开展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居住在乡村,有些人居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乡村和城市景观有什么差异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怎样来保护传统聚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去寻找答案。
聚落与环境
1. 和 ,统称聚落。
2.乡村一般规模较 ,主要有 、 、 等不同类型;城市规模较 ,人们主要从事 、 等工作。
乡村
城市

农村
牧村
渔村

工业
服务业
3.在 、 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4.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状,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则呈 状。
高山
荒漠
团块
条带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人们利用 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聚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 。这些遗产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 ”。
2.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 、 和 ,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 面临的问题。
自然环境
遗产
百科全书
纪念地
建筑群
遗址
全人类共同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4.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不属于中国的是 ( )
A.平遥古城 B.丽江古城
C.威尼斯城 D.澳门历史城区
1972
C
1.仔细观察课本图4.11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归纳乡村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类型 房屋 道路 修建 情况 商店 的多少 学校 的多少 医院 的多少 有无 农田 有无 果园 有无 鱼塘 自然
景观
改变
乡村
低而稀疏 少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较小
类型 房屋 道路 修建 情况 商店 的多少 学校 的多少 医院 的多少 有无 农田 有无 果园 有无 鱼塘 自然
景观
改变
城市
高而密集 多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较大
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个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应具备哪些条件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
3.根据课本图4.15西亚的民居和图4.16东南亚的民居,分析图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类型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西亚的民居
东南亚的民居
高温少雨,昼夜温差大 墙厚、窗小
全年高温多雨 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
4.阅读课本上有关丽江古城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
丽江古城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完美地保存了原始风貌,是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百科全书”。
(2)针对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保护丽江古城应该怎么做呢
①保护和恢复古城传统环境和风貌,将古城建筑分类,提出原样保留,局部改造、加固、拆除,恢复重建等不同措施。
②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既保护历史环境,又维持并发展其社会功能,保护好古城的路、水、桥、民居等主要构成。
③调整古城内不合理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达到人、自然、城市的和谐统一,推进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5.素养展示。
(1)将你搜集到的不同地区特色房屋建筑图片与大家分享,并说出它们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2)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房屋形态与气候有何关系。
(3)谈一谈你所生活的村落或城市的发展变化特点。
(4)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到的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图片。
(5)听了大家的展示交流,你还有哪些收获要与大家分享 请写出来。
我国南北方房屋建筑差异较大,尤其是民居,北方多为平顶房,南方多呈人字形斜顶,且顶部倾斜角度较大的房屋。南北方的民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提示:根据南方降水多、气温高,北方降水少、气温低的气候特点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