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荔枝图序
课前热身 温故知新
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由于其色、香 ( http: / / www.21cnjy.com )、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学习目标 有的放矢
1.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3.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指点迷津 授之以渔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流程
一、未雨绸缪(看谁迅速进入状态,静心自学)
1.预习
⑴自读课文,勾画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⑵利用各种手段,如书籍、网络等,搜集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情况。
2.小试牛刀
1)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缯 ( ) 壳 ( ) 枇杷 ( )
华 ( ) 绡 ( ) 瓤 ( )
醴酪 ( ) 帷盖 ( )
2)《荔枝图序》,属于_______,选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晚年自号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坚信自己,我能行)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我找到的生字:
我发现难读准节奏的句子:
2)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我发现难以理解或重点实词有:
我发现难以理解或重点虚词有:
我发现的多义词有:
我发现的通假字词有:
我发现的活用词有:
2.合作探究(谦虚好学是美德,乐于助人更是美德)
1)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知识?讨论出说明顺序。
2)本文重点介绍的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本文中作者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作比介绍了荔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5)本文介绍的是荔枝,你知道关于荔枝的诗句吗?
3.成果展示
4.质疑问难
(能提出一个问题与能解决一个问题同样显出一个人的能力)
我的疑问:
5.画龙点睛(看谁是画龙的点睛者)
6.平行训练(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1)解释句子加点的词语。
①华如橘,春荣。 荣:____________
②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去:____________
③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图:_______________ 书:______________
④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识: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义单位来划分。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②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4)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温柔的水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5)在下面情景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王芳在购书时,不慎将钱包丢在书店里,她连忙回去对售书阿姨说:
A“阿姨,我刚才买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了,您是否看见了?”
B “阿姨,请你将钱包还给我,我刚才是在您这儿的。”
C“阿姨,我的钱包刚才放在书柜上了,你现在将它藏在哪儿了?”
D “阿姨,求求你,将钱包还给我吧,我会加倍酬谢您的。”
6)假如在校园或公园的花坛草坪里竖立一个公益广告牌,请你拟一句广告词。
三、提高拓展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 ( http: / / www.21cnjy.com )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树形团团如帷盖 团团:_____________
(2)华如橘,春荣 华:_____________
(3)朵如葡萄 朵:_____________
(4)色香味尽去矣 尽 :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3.本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将“树形团团如帷盖”后面的句号改为分号,可以吗?为什么?
棘刺为猴
燕王好微巧①,卫人请以棘②刺之端为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猴③。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④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⑤日出,视之晏阴⑥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郑有台下⑦之冶者⑧,谓燕王曰:“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削⑨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如削锋,难以治⑩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微巧:小巧的东西。②棘:俗称酸枣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多刺。③母猴:又叫沐猴、猕猴。④乘:春秋战国时一种田地的区划,《周礼》以方四里为一丘,四丘为一乘;《管子》以方六里为一乘。古时以封地的赋税作俸禄。⑤霁:雨止天晴。⑥晏阴:阴暗。⑦台下:古地名。⑧冶者:打铁的人。⑨削:刻刀,这里作动词用,制造刻刀。⑩治:同“制”,造,作。
5.解释短文中第一自然段加点词的含义:
(1)燕王好微巧。( )
(2)燕王说之。( )
(3)燕王因养卫人。( )
6.将短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2)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
(3)臣请之舍取之。
7.短文中的卫人为什么会将燕王欺骗?卫人很像我们学过的谁的哪篇著名童话故事中的“骗子”?
8.这则短文讽刺了哪些人?请具体说说。
9.读了这则短文,你在思想上有何收获呢?
四.我的收获和质疑
( http: / / www.21cnjy.com )5)A 解析:B、C、D三项中都认为是阿姨把钱包拿了,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
6)例:花草有心,你我有爱。
提高拓展
1.(1)圆圆的。(2)通“花”,花朵。开花。(3)指果实聚成的簇。(4)全,都。
2.(1)果瓤晶莹洁白像冰雪,汁液像甜酒和奶酪。
(2)大致像这样,其实要胜过如此。解析:译古诗句要注意重要字词的意思,同时要符合现在的语言习惯。
3.比喻 使介绍的事物更容易理解。解析:比喻的作用就是使表达的内容更形象、更浅显易懂。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