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是关于生物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和黑藻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均位于细胞核,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含氮碱基都有A、G、C、T、U
C.人体细胞与艾滋病病毒在结H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肝细胞都是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2.无机盐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非常巨大,民间有句谚语“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内的无机盐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核酸、磷脂等生物大分子
C.缺氮时植株矮小,及时施加氮肥能缓解此症状,说明氮是植物生长必需元素
D.“收多收少在于肥”是因为无机盐可以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3.水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富含淀粉,油菜种子中富含脂肪。下图1表示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内的有机物、可溶性糖、脂肪的相对质量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图2表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相关物质干重的百分含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降低
B.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化成可溶性糖需要的氮元素增加
C.6~20天内小麦种子中淀粉含量上升的原因是还原性糖转化成淀粉
D.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大致相同
4.分子伴侣是帮助其他蛋白质装配、转运、降解,但自身不成为最后功能结构中的组分的一类蛋白质。有些分子伴侣可以先与ATP分子结合,然后介导蛋白质定向进入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膜,也可以介导噬菌体蛋白的正确组装。通过囊泡运输的蛋白质一般没有分子伴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伴侣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原核细胞没有
B.消化酶在无分子伴侣的参与下可发挥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C.细胞核中合成的分子伴侣可参与核仁中核糖体蛋白的组装
D.被定向运输进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蛋白质均含有分子伴侣
5.科学探究要选择合适科学方法,下列有关实验与科学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A施莱德、施旺创立细胞学说——不完全归纳法
B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提出假说法
C分离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D研究光合作用产物氧气的来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6.ATP酶复合体存在于生物膜上,其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膜一侧的转运到另一侧,并催化ATP的形成。如图表示ATP酶复合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基粒上存在ATP酶复合体,在光下,叶肉细胞不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B.原核细胞无叶绿体和线粒体,因此,原核细胞中无ATP酶复合体
C.ATP酶复合体具有的功能说明该膜蛋白具有运输和催化作用
D.ATP酶复合体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7.不同细胞的几种生物膜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见表。
生物膜 膜主要成分 红细胞质膜 神经鞘细胞质膜 高尔基体膜 内质网膜 线粒体内膜
蛋白质(%) 49 18 64 62 78
脂质(%) 43 79 26 28 22
糖类(%) 8 3 10 10 少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和脂质是生物膜不可或缺的成分,二者的运动构成膜的流动性
B.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二者膜上的糖类有关
C.哺乳动物红细胞的质膜与高尔基体膜之间具有膜融合现象
D.表内所列的生物膜中,线粒体内膜的功能最复杂,神经鞘细胞质膜的功能最简单
8.柠檬、醋等物质中的通过细胞膜上的OTOP1通道进入味蕾细胞,从而使我们感知酸味。最新研究发现,在水中释放出少量的,向细胞内移动,进而调节的跨膜转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入细胞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B.通过提高细胞内浓度使OTOP1通道打开
C.减少会使人们感知酸味的能力增强
D.食物中的酸性物质使细胞外的浓度升高,可提高OTOP1通道转运的速率
9.下列关于ATP和酶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数是( )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②利用0.3g/ml蔗糖溶液及洋葱鳞片叶来进行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
③ATP和R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
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阶段都能形成ATP
⑤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⑥酶适宜在低温下保存,是因为低温时酶空间结构稳定
⑦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与相关蛋白结合后,可通过改变其空间结构来影响其活性
⑧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许多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
A.四项 B.五项 C.六项 D.七项
10.如图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种子气体交换相对值与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细胞释放总量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右图表示
B.若图中AB段与BC段距离等长,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一半
C.P点时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D.图中吸收量最终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细胞中呼吸酶的数量有限
11.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了三种不同的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度(),乙组提供,浓度倍增环境(),丙组先在,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浓度。整个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作用速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浓度和作物种类,其中作物种类对实验结果影响更大
B.浓度倍增,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其限制因素可能为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等
C.化石燃料的使用升高了大气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因此没有必要签署碳减排协议
D.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可能是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环境而降低了固定酶的活性或数量
12.图甲是测定温度与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变化关系的曲线。图乙是测定该植物相关生理过程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天光照,则在25℃条件下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测净光合速率时,一段时间后若液滴不移动,此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一定为0
C.若将乙装置中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
D.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24h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在30℃条件下增加,在35℃条件下减少
13.细胞内复杂的物质变化在温和条件下有序进行,离不开酶的催化。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斯帕兰札尼让鹰吞下放入肉块的金属笼,一段时间后笼内的肉块消失,这说明胃对食物有化学性消化
B.“比较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加热、和过氧化氢酶促使分解的原因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建议用酶催化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应先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分别置于相应温度梯度下保温,然后再将它们混合
14.下图为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呼吸示意图(底物全为葡萄糖),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⑤发生在线粒体中
B.①②③④生成的ATP量较少,⑤生成的ATP量较多
C.④阶段水中的氧原子会转移到终产物中去
D.不足时,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量等于消耗的量
15.RuBP羧化(Rubisco)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酶,可催化RuBP固定CO,其活性受到多重调控。未活化的Rubisco与底物RuBP连接在一起,需先在Rubisco活化酶的作用下释放出RuBP,然后再连接一个分子而被激活,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的Rubisco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既能激活Rubisco又是Rubisco的催化底物
C.Rubisco与RuBP结合后即可催化RuBP发生反应
D.Rubisco激活前后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在氧气充足条件下,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仍主要依赖效率较低的糖酵解途径,并产生大量乳酸。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肿瘤细胞的糖酵解途径既可在有氧条件也可在无氧条件下发生
B.肿瘤细胞有氧条件下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若仅考虑葡萄糖为底物肿瘤细胞呼吸消耗和产生的比值小于1
D.可通过抑制GAPDH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17.有氧呼吸过程中,NADH在线粒体内膜上脱下,产生的电子经一系列过程传递至氧气用于合成水。内膜上的泵能将脱下的转运到内、外膜的间隙,使膜间隙中浓度大于基质,然后可经内膜上ATP合成酶回流到基质,产生的电化学势能驱动ATP的合成。用超声波破碎线粒体,可得到由内膜围成的亚线粒体小泡,该过程如下图所示,提供适宜溶液后,亚线粒体小泡既能利用氧气又能合成AT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泵和ATP合成酶均能转运但运输方式不同
B.为亚线粒体小泡提供的适宜溶液中应含有丙酮酸
C.小泡内的浓度高于外侧时能驱动ATP的合成
D.ATP合成酶不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
18.叶绿体是一种动态的细胞器,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在细胞中的分布和位置也会发生相应改变,称为叶绿体定位。CHUP1蛋白能与叶绿体移动有关的肌动蛋白(构成细胞骨架中微丝蛋白的重要成分)相结合,用野生型拟南芥和CHUP1蛋白缺失型拟南芥进行实验,观察到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情况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藻蓝素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因此叶绿体属于能量转换器
B.强光条件下叶绿体移到细胞的两侧,有利于叶肉细胞更充分地吸收光能
C.若破坏细胞微丝蛋白后叶绿体定位异常,推测微丝蛋白可能与叶绿体的运动有关
D.实验表明,CHUP1蛋白和光照强度在叶绿体与肌动蛋白结合及其移动定位中起重要作用
19.下图为不同光照强度下浙东1号和洞头本地菜两种坛紫菜的光合熵(光合作用净产氧量与光合作用固碳量的摩尔比值)。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两品系坛紫菜光合熵均先升后降
B.光照强度为38001x时,两品系坛紫菜光合作用速率相同
C.2800lx时,洞头本地菜每天至少光照13.2小时才能正常生长
D.浙东1号和洞头本地菜的最适宜光照强度均为20001x
20.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某一阶段出现异常时,细胞会通过调控排除故障,或中断细胞周期处于静息状态。如缺少某种氨基酸时,细胞会终止间期蛋白质合成,变成静息状态,补充营养后,则重新启动合成。下列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进入静息状态可以避免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B.进入分裂期,中心粒倍增,并在移向细胞两极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蛋白质合成中断后,重新启动的过程受基因调控
D.观察细胞分裂时,应选择分裂期相对较短的细胞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21.某实验小组在气球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扎紧气球口,置于烧杯中培养如图1所示。
(1)与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相关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试剂检测的产生,其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欲用图1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请写出合理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另取一组如图1的装置,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将装置置于最适温度恒温水浴箱中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烧杯内液面高度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该小组用传感器测定实验装置中溶解和含量,测定结果如图2。请据图2判断:100S时,该实验装置中酵母菌的吸收速率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释放速率;200S时,酵母菌细胞主要呼吸方式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图甲是叶绿体模式图,图乙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丙表示在密闭恒温(温度为25℃)小室内测定的a、b两种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叶片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A的作用是___________,C3是指三碳化合物,即___________,①表示的过程是_____。若光照强度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随之减少的物质有_____(填序号:④、⑤ATP、⑥NADPH、⑦选不全不得分)。
(3)图丙中光照强度为Z时,a、b植物制造葡萄糖速率之比为_____,对a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_klx以上才能使该植物处于生长状态。若a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则图中M点的位置理论上会向_____(选填“左”“左下”、“右”或“右上”)移动。
23.聚乙二醇(PEG)作为渗透调节剂可用于干旱胁迫实验。选取长势一致的博辣6号和甜杂1号两个辣椒品种的幼苗作为实验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辣椒幼苗,下图表示辣椒幼苗光反应的过程,下表所示为不同浓度的PEG处理对辣椒光合作用相应参数的影响。
PEG浓度(g/L) 蒸腾速度 气孔导度 净光合速率
博辣6号 甜杂1号 博辣6号 甜杂1号 博辣6号 甜杂1号
0 4.04 2.46 298 168 26.5 16.8
50 2.59 1.14 221 73 17.7 9.8
100 0.64 0.54 36 41 8.7 4.4
150 0.33 0.59 20 33 7.0 0.8
注: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
(1)图中表示叶绿素a吸收光能后将水分解产生、、电子e,e经叶绿素a吸收后再释放并最终传给受体产生NADPH;参与ATP的生成,上述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停止光照一段时间后,暗反应产生有机物的过程也会停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请解释随PEG浓度变化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抗干旱胁迫环境反应机制更强的是___________(填“博辣6号”或“甜杂1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3)叶绿体类囊体内的pH大约为4,类囊体外的pH大约为8。有人在无光的情况下,将离体的叶绿体类囊体置于pH为4的酸性溶液中,平衡后将类囊体转移至pH为8的缓冲液中,测定结果是ATP的含量升高。分析该实验现象并结合上图推断,与ATP合成直接相关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图1表示人体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部分图像,图2表示该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的分子水平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消失于______期,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的①~④中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中的_______(填序号),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处在细胞①所示时期时与细胞①的不同是___________。
(3)图2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图1中的③最可能位于图2中的___________段。
(4)用铅笔画出进行有丝分裂的人体细胞(已知人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
生物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C B D C C D B D D D B B B BC C AB AC BD
说明: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2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答案不全得0分)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取若干图1装置,将各组装置分别放置在系列温度梯度的恒温水浴中进行计时培养,观察并记录计时前后烧杯的液面变化情况(3分)(3)先(不变后)升高再保持不变不等于
2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1)绿叶中的色素会溶解在乙醇中(2)还原C3二氧化碳的固定 3-磷酸甘油酸 ④⑤⑥(写不全,不给分,2分)(3)
10:7(2分)Y(2分)左下方(2分)
23.(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1)光能转化为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光反应停止,无法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导致暗反应无法进行
(2)随着PEG浓度的增大,气孔导度降低,导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最终光合速率减慢(3分)博辣6号随着PEG浓度的增大,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减小,且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幅度小于甜杂1号(3分)(3)类囊体内外浓度差
24.(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1)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末(1分)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2)②③ 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3)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DE(1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