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文言翻译运
——运用六字诀,译句信达雅。
文言翻译涉及哪些考点?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通假现象
偏义复词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文学文化常识
18个文言虚词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总体原则:
信、达、雅
“信” 指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
“达”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
“雅”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六字诀:
留换删 调补变
文言文中的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原词,不作翻译。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也不必翻译。
留
文言翻译的方法一
翻译下列句子:
译: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留
②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作记。
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保留法)
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①时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②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劾之于殿廷,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十三年夏,妖贼刘定高夜犯洛门,③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
①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吏部侍郎及人名崔湜、郑愔。
典选、逆、阙
(此二人)倾附(于)势要
当时的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与吏部侍郎郑愔同时负责官员选拔,(这两人)依附权势,违规动用了三年的官员缺额,官员百姓叹息怨恨。
②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事、尚隐、御史李怀让。
寻、知、劾、推究、竟。
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劾之于殿廷(状语后置句)。
不久两人又先后主持政事,李尚隐与同僚御史李怀让在朝廷上弹劾他们,崔湜等于是被立案调查,最终都被罢免了官职。
②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劾之于殿廷,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
③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尚隐、桂州都督
坐、左迁
李尚隐因不能觉察所辖部门的问题而犯了罪,被贬为桂林都督。
③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
文言翻译的方法二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古今异义词换为今义等。
换
翻译下列句子:
译:登上王位而治理天下。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换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译: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前来拜访我)。
③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班固《苏武传》)
译:请结束今日的欢聚,在您面前献出生命而死去。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译:哎呀呀,(蜀道)好高好高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替换法)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①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②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①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岁、雨、阳、有。
雨麦于岐山之阳(状语后置句)
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
②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适。
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
②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具体如:
文言翻译的方法三
删
①句首发语词。
②凑足音节的助词或个别连词。
③句中停顿的词或结构倒装的标志。
④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
翻译下列句子:
译:白天黑夜辛勤地劳作,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删
②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③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删除法)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删除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
欺、信、其、所以、遂。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导孩子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把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补充完整。如句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使句意完整流畅。
数词后面增加有关的量词、分数的词语。
文言翻译的方法五
补
翻译下列句子:
译: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一次都没有读过。
①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补
②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译:但是,力气足够用来到那里(却没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所后悔的。
③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郑伯克段于鄢》)
译:大的都城不能超过国度的三分之一,中等大的都城不可超过国度的五分之一,小的都城不可超过国度的九分之一。
累有(人)相示(以文),(吾)别令(人)收贮,然未一披。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①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②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①增补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增补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厉王)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楚厉王)使人止之。
楚厉王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楚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
(楚厉王)击鼓而民不赴,(楚厉王)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文言翻译的方法五
调
翻译下列句子:
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刘向《晏子治东阿》)
调
②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 你治理东阿(治理得)很好的啊!
③今陕西成皋中,立土动及百尺,亦雁荡具体而微者。(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
译:现在陕西成皋那一带,矗立的土山动不动高达百尺,也算是形体具备只不过规模小一些的雁荡山。
④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译:不被时俗限制(影响),向我学习。
翻译下面加横线的句子。(注意运用调序法)
齐晋相与战。平阿①之余子②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①“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③之孤④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抵抗责备)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跑步追赶),尚及之。遂战而死。②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注】 ①平阿:地名。②余子:官名。③高唐:地名。④孤:官名。
①调整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为不可以归”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为何不可以归”。
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为什么不可以回家?
①“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②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①调整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济人于患”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君子于患济人”。
叔无孙说:“我听说,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使他)脱离那灾难。”(于是)骑着马急速追赶他,和他一起作战,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回去。
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委婉、互文等,翻译时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文言翻译的方法六
变
翻译下列句子:
译:埋没在污秽的监狱中却在所不辞(的原因)。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变
②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主人与客人下马后一起上了船。
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我认为平民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更何况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译:现在我带领八十万水军,正打算要跟将军在东吴会战。
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线句。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擅长)。当时流辈(同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像原来一样)也。①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②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①需变通处理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蛇”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翻译为“像龙蛇一样”。
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好句子,要来笔迅速写下来,(笔)在整张纸上像龙蛇一样飞舞。
“熟”应翻译为“仔细”。
丞相仔细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
(二)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译文: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死之前就托付给您。
当堂检测
1.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指出画线句子中的保留词语,并把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注】 吕范,字子衡。
(1)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
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策、丹阳、吕范、都督、子衡
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担任都督一职,孙策说:“你已有了大批人马了,怎么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
诸葛亮、襄阳、刘表、刘备
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任用他,诸葛亮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侍奉他。
【参考译文】
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担任都督一职,孙策说:“你已有了大批人马了,怎么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就是要拯救世事。譬如同坐一条船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都会受到它的危害,这也是为我考虑,不完全只是为将军考虑。”孙策依从了他,周瑜听说了孙策的声誉,便与他推诚相交,等到孙策死了,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与之共同成就大业的人,于是就一心侍奉他了。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任用他,诸葛亮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侍奉他。这些人都有如此的卓识远见,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受困厄呢?
2.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指出画线句子中的替换词语,并把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替换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替换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谦称)、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话,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自由进出。
介胄之士
那时胡宗宪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震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
【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被录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讲定:“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话,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座,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震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而文长作为部下一秀才而对他高傲自得,随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谈论和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3.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指出画线句子中需要调序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1)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调序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调序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益于国家、贪冒如是
顺德果真能够对国家有益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怎么贪婪到如此地步。
不之罪
还是怜惜他有功劳,没有降罪于他,只是在大殿赏赐了几十匹丝绢。
【参考译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了别人贿赂的丝绢,事情败露了,皇上说:“顺德果真能够对国家有益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怎么到了像这样贪婪的地步。”还是念及他有功劳,没有降罪于他,只是在大殿赏赐了几十匹丝绢。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皇上说:“他如果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比接受刑罚更厉害。如果不知道愧疚,那他就如同一只禽兽罢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4.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指出画线句子中的删除词语,并把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然也。
删除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
让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奕秋的话。
【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让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但他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至,想着拉弓绳而射它。虽然与另一个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