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样的人物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且因为这样的人物在艰苦磨砺中铸就了坚强意志和高尚人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回味叫“舌尖上的中国”,它不仅令人见识到中国美食特有的一系列元素,而且使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有一种意蕴叫“诗词大会”,参赛选手声情并茂的吟诵固然让人动容,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诗书气质和文化内涵更令人敬佩。
有一种浪漫叫“给航天器取名”: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载人空间站叫“天宫”……每一个响亮的名字都是一张闪亮的中华文化名片。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文化自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人说这个人很有文化,因为他毕业于名牌大学。而作家梁晓声却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开幕式上曾说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联系时代和生活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明确,题目自拟。②不得套作、抄表。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从诸子百家到琴棋书画,从笔墨纸砚到诗词歌赋,从饮食服饰到建筑民俗……这些文化基因已经渗透到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塑造着我们的性情和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身成长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如何更好地理解、传承文化自信。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例文: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
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伏羲画八卦,河图洛书,天人感应,古老神秘的土地,勤劳智慧的人民,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华民族强大的前进定力,来源于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智慧传承的结晶,《周易》象天法地,是我们认识世界、沟通自然、提升自我的经典准则。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感召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立德修德,拼搏进取。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鲧禹治水,我们的祖先面对逆境灾难,不畏艰险,愈挫愈勇,奋勇向前。新时代青年理应传承中华文化中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实干创新,担当奉献。
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影响各国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国人更应从历史文化中借鉴智慧,汲取力量。四书五经,立德之本,《弟子规》《孝经》修身之基。忠孝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二十四史严谨信实,唐诗气势磅礴而委婉含蓄,宋词一唱三叹而雅俗共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现实主义的《诗经》流淌着浪漫气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浪漫的《楚辞》洋溢着现实的忧思。新时代青年应该厚积薄发,博观约取,不断学习,坚持积累。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助推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天眼”阅读浩瀚宇宙,“北斗导航”傲视珠峰,5G 创新人类生活,“一带一路”沟通欧亚,女排夺冠振奋民族精神。有人以华人在海外受到歧视为由,认为祖国还不够强大,未来发展前途未卜,这是文化自卑。疫情背景下,一些国家的围堵打压,本质上是文化隔阂、文化歧视。面对逆境,依靠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一定能应对挑战,化危为机,脱贫攻坚,决胜未来。
让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激发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构筑起民族精神的钢铁长城。让我们铭记历史,融入时代,传承创新,实干拼搏,让中国梦的绚烂之花,在中国文化的精神家园中美丽绽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提到中华文明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意在表明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明的传承需要一代代中国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材料二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在强调伟大的事业必定是正义、宏大的事业,创造伟业必定不会一帆风顺;伟大的人物为人类建立丰功伟绩,必定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
综合看来,材料意在启发考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实践,总结中华文明的传承经验和坚韧品格,赓续民族文化精神,建设现代文明,完成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的中心论点,然后介绍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再展开论述,一是从历史传承、民族特色、价值观念等方面阐述文化自信的内涵,重点强调文化自信源于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识和了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二是阐述传承民族精神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最后重申论点,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的心态,呼吁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坚韧的品格,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立意:
1.坚定文化自信,展现青年风采。
2.磨砺坚韧品格,赓续民族精神。
3.传承文化血脉,弘扬民族精神。
4.增强文化自信,践行青春使命。
2.
例文:
坚守文化阵地,重拾文化自信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同样,忘记民族传统文化,忘记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意味着对中华民族的背叛。一个民族一旦遗忘了传统民族文化,就如同一课参天大树失去了根,终归会枯萎;又如同一条大河失去了源泉,终归会干涸。现今社会,顺应时代潮流,适度地追求时尚无可厚非。但我们在追求时尚的同时也千万不要忘记祖先们创造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
坚守传统文化阵地,重拾传统文化自信,就要坚守我们的母语文化阵地。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之根。试想,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她的母语文化,那么其民族文化势必会走下坡路,甚至走入“死胡同”,更无“发展”可言。如今很多人疯狂地学习英语及其他语种而将我们的母语抛诸脑后,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就拿汉字书写来说,由于电脑、手机、平板等现代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人都已习惯于键盘打字。人们长期不注重手写,包括毛笔、钢笔等各种软硬笔的手写,一旦需要手写时就容易出现错字、别字、提笔忘字等令人担忧的现象。这难道不是对汉字书写传统文化的无意识遗弃吗?可以想象,如此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失去我们的民族特征,到那时,我们还有底气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吗?汉语言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之魂,因此我们有责任传承并振兴包括汉语言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坚守传统文化阵地,重拾传统文化自信,就要坚守我们的古代文化遗产阵地。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大放异彩,文房四宝散发幽香,茶酒中药魅力四射,故宫长城巍峨屹立,兵马俑都江堰闻名遐迩,丝绸陶瓷遍布世界,四大发明光耀全球……我们还有很多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如书法篆刻对联谜语,京戏脸谱花轿旗袍,中国结景泰蓝,长命锁桃花扇,不胜枚举。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是我们区别于异邦异族的基本特征。我们的现代工业文明、科技文明确实令世界瞩目,但是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三峡水库工程、高速公路铁路工程、安居工程等等使我们失去了多少珍贵的古代建筑文物。那轰然推倒的不仅仅是一座座古代建筑文物,更是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中华民族精神财富。我们应该要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注意保护古代文明。对它们,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传承,没有理由不将它们发扬光大。
坚守传统文化阵地,重拾传统文化自信,还要注重中外文化的交流。
对传统文化来说,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收并蓄,同时与世界各国文化共同发展。早在汉代,就有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在唐代,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曾十几次派出遣唐使团;在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将促进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达到空前的繁荣。
我们要坚守我们的母语文化阵地,坚守我们的古代文化遗产阵地,注重中外文化的交流,坚固民族文化根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阵地,重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审题】
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综合以上材料,以“文化自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1)“综合材料”:材料中谈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舌尖上的中国”)、诗词文化(“诗词大会”)、传说文化(“给航天器取名”),总结了文化的意义,即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指出了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写作时,要紧扣材料中提到的中华文化,不能偏离或无视材料。
(2)“以‘文化自信’为主题”,明确了写作内容:文化自信。首先,要明确文化自信的内涵——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也就是说,要抓住对我国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积极践行、坚定信心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写作。从对文化自信充分肯定的角度看,可以结合材料中谈到的饮食文化、诗词文化、传说文化,阐述中华文化在现代中国的重大意义: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助力扶贫、发展体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等。从对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的角度看,可以结合材料中的文化现象,谈如何坚定不移地践行文化自信:自觉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先秦到明清、从诸子到诗词……要做到如数家珍,用这些优秀的文化来指导实践行动。从对文化自信抱持有坚定信念的角度看,可以结合材料,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植根中华大地,生发于5000多年的文明史内,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还可以联系当今实际,围绕着文化自信能构筑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力量来进行构思。
【立意】
(1)继承发扬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
(3)执中鉴西,贯通中外。
(4)传承中华文化,自信面对世界。
【素材】
(1)【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新风】记者在河南新乡调研时,遇上戏班来村里演曲剧《哑女告状》,全村老少将戏台围得水泄不通。当含冤受诬的“哑女”被解开哑穴,终于发出一声哀鸣时,蹲在墙根、坐在三轮车上、站在平房顶上的村民们顿时雀跃,齐声欢呼。村支书告诉记者,每次村里举办完文艺演出,村民邻里之间的矛盾冲突都会减少。“传统节目里的正能量,能唤起村民心里的善良、勤劳和正义感。”这位村支书说。
(2)【文化自信彰显体育新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久居家中。居家期间,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很多人居家健身的首选,打花棍、抖空竹,器具虽小但让人练得兴趣盎然。方舱医院中,医生、护士带领患者练起了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通过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帮助他们恢复健康。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不少人开始走出家门,来到户外享受大好春光,放风筝、踢毽子,人们因参与传统体育项目而发出的欢快笑声,成为这个春天优美的乐章。
(3)【树立文化自信需要“硬实力”】2016年,澳大利亚官方报纸曾向中国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欧洲留学?第二,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文化、书籍,而不是像令天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国、欧洲的电影、书籍、音乐?第三,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首选中国的品牌?这三个问题说明,只有软实力与硬实力匹配的时候中国才会在世界上具有真正的影响力。
3.例文:
凝聚团结奋进的文化力量
还记得那次武汉人共同唱响国歌的情景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的时候,一天晚上,居家隔离的武汉人纷纷推开窗户,共同唱响国歌。歌声传递出不屈的斗志、胜利的信念,传递出对疫情防控部署的高度信任、坚定支持。还记得那幅医患同看落日余晖的照片吗?医生刘凯送王欣老人做 CT 检查后返回病房的路上,两人一起沐浴夕阳,共赏美景。
在抗疫斗争中,无数生动的照片、优美的诗篇、感人的歌曲、昂扬向上的美术作品涌现出来,化作一种文化养分,播撒在全体中国人的心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形而有力,须臾不可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扶危济困、守望相助、迎难而上、化危为机等文化因子持续迸发,14 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成为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制胜法宝。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动地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中国疫情防控所展现出的高效能,不仅是制度优势的有力彰显,其实也是民族品格和文化特性的生动写照。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讲求自由和自律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正是这种文化人格、文化自信,让中国人民面临灾难而不屈,追求美好而不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战胜疫情就有了强大精神武器,共建美好家园就能获得宝贵精神文化财富。
“风也有,雨也有,风雨无阻向前走。几千年的脚步从未停留,历史的接力手牵手。”大型纪录片《同心战“疫”》主题曲这样唱道。文化的自信彰显,思想的引领带动,精神的弘扬激发,落脚点都在于行动。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民族复兴便有了无比强大的凝聚。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中华民族将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的能力。
【审题】材料主体分为两段,第一段是普通人眼中的文化——毕业于名牌大学;作家梁晓声眼中的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第二段是习近平主席对文化的态度和观点,他认为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不能抛弃自己国家的文化,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从本则材料中可以明确文化的内涵,文化不等于学历,文化是源于内心的修养,文化是一种自律的自由。习近平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这场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所有的家国情怀,扶危济困,以天下为己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迎难而上,讲求自由与自律的统一等文化品质,正是这场斗争的制胜法宝。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的阅历,深入体会培养文化及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可以从国家、民族、英雄人物的大处着手,也可以从家人、朋友、师生等身边人物着手,来表述自己对文化内涵、文化自信作用的独到理解。
【立意】(1)文化是源于内心的修养。
(2)文化是一种自律的自由。
(3)文化自信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素材】1.文化的名言
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德
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
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马大·安诺德
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
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阿诺德
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森谷正规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2.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兴旺,文化必然兴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正如习近平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的确,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
3. 习近平多次在重大场合引经据典,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掀起了中国文化热。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节奏,我们的文化自信再次得以提高。在当代,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更应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我们须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成长。
4.例文:
新时代的精神之钙
若将国家比作一个人,那么文化自信即如人的精神之钙,你无法从身体发肤间捉摸到它的踪迹,然而一旦缺乏,则顿见其形神萎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远古至今,历史见证了无数繁荣文化的覆灭,四大文明古国,何以唯华夏文化能泱泱五千年,弦歌不绝?
中华文化,有容乃大。唐朝儒释道三教合一,汉人积极吸纳胡人文化,遂成就了一代六国来朝、八方觐见的文化盛世。近代蔡元培兴办北大,实行“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方针,于是有大师辈出,见证了北大最辉煌的历史。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文化自信,不是唯我独尊的高处不胜寒,而是在心怀自豪的同时,仍能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唯有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文化之长河才能汇入新鲜的支流,绵延不绝。
中华文化,穷且益坚。清末,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列强疯狂的瓜分与掠夺,使曾经那傲立东方的雄狮,顷刻化作他人刀下的鱼肉。可这雄狮纵然遍体鳞伤,也不曾放弃生的希望。反观同样遭遇殖民的印度,却在外来文化的入侵下丧失了信仰、丢失了语言和文字,最终被彻底改造。评价一种文化是否伟大,固然要看它创造了怎样的辉煌,但更应看它能承受怎样的黑暗。
正是这样一种中国文化,鲜活在从古自今的中国人心中,生生不息,正如陆放翁那一声长啸:“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震彻古今。而新时代的到来,也赋予了文化自信更加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两极化的加深,经济是发展的手段,而文化是立足的根本,唯有在这空前的文化大融合中坚守自我,才能和而不同,彰显大国本色。
令人欣喜的是,当今社会并不缺乏文化自觉。君不见那层出不穷的文化节目,如《国家宝藏》《信·中国》,都洋溢着中国文化的自信?更有以余秀华、赵日初为代表的很多农民们,也开始积极投身入诗歌、绘画等文化事业,自下而上,颇有“洛阳纸贵”之气象。正如建大楼要先打好地基,下层才能作用于上层,文化自信的建设,也应如是。文化自信不是少数知识分子对前沿理论的自信,而是广大群众对自身所处文化环境的认可与热爱,文化不仅是诗词歌赋,也是黄土和青天。
精神之钙,铸就中华脊梁。文化自信,看似宏大,实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热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个材料作文。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段主要列举了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且这些文化成为文化基因,渗透到了我们血脉之中,对于我们的性情和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段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重点讲文化的意义及提出关于文化创造的希望。
在此基础上,要求写作内容要围绕“如何更好地理解、传承文化自信”,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中提取一个关键话题“文化自信”。写作要紧紧围绕“文化自信”展开。如可以论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论述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也可以就如何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论述;还可以就如何培养文化自己论述等等。
【立意】1. 优秀传统文化国家之根,是民族的精神家园。
2. 强大的文化,成就强大的国家;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民族的伟大复兴。
3. 文化传承需要创新。
4. 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没有未来。
【素材】1. 一直以来,故宫给人的印象是古老、庄严,甚至“高冷”,让人感觉难以亲近。而如今的故宫已经成为一个“网红”,它开发的文创产品已经突破了一万种,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评分9.4分,超过当年最红的影视剧。国家领导人在十九大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宫的“网红”之路,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有力践行。通过一系列文化创新,故宫的面孔不再呆板和僵硬,而是变得鲜活、生动、充满亲和力,从而实现了经济和文化的双赢。像故宫这样,把传统文化变得好看、好听、好懂,让它们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最爱,才是对它们最好的传承和发扬!
2. 李子柒,90后美食视频播主,当今中国第一“网红”。李子柒在海外的人气比在国内还高,从她沾满烟火气的田园生活中,西方人体会到了古老东方文化的美妙,并为之深深折服。央视称赞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李子柒的海外爆红不仅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而且也让我们认清了一个道理:融入生活的文化更能打动人。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李子柒这样的“网红”越多越好!
3.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热播,是因为它在传统文化升温的背景下,迎合了大众的精神需求。我们这个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一路传承如奔流不息的黄河水,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昂首挺胸的资本。曾几何时,我们心浮气躁,盲目追求,总感觉外来的东西更好,外国的月亮更圆。有一天,突然回头,才发现身边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传统文化的回归,必将带来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