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 北京中考真题地理汇编 极地地区章节综合
一、选择题组
(2023·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海冰是极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海冰密集度指海冰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
例。图为近 30 年北冰洋部分海域 5 月、 6 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北极地区的海冰( )
A. 是企鹅觅食的保障 B. 集中在大陆的边缘
C. 暖季时分布范围广 D. 极夜期间冰层坚厚
2. 与 5 月相比, 6 月( )
A. 叶尼塞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增大 B. 勒拿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增大
C. 科雷马河河口海冰融化量减小 D. 白令海峡北部的海冰没有变化
3. 与图示地区海冰融化有关的是( )
①纬度位置②季节③海拔④河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21·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着坚厚冰层, 考察船无法直接到达北极点, 因此需
要换乘直升机才能抵达。下图为我国赴北极点考察的航线(去程) 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坚厚冰层的原因是( )
第1页/共6页
A. 纬度高、严寒 B. 海拔高、缺氧
C. 淡水资源丰富 D. 年降雨量丰富
5. 去程途中( )
A. 航船从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
B. 航线以西的北冰洋海域岛屿众多
C. 船行方向大致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D. 换乘直升机后向西北飞行
(2020·统考中考真题) 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这里有北半球最大的陆地冰川。下图为
1979—2007 年格陵兰岛冰川年内累计融化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 格陵兰岛冰川累计融化面积( )
A. 逐年减小 B. 逐年增加 C. 保持不变 D. 总体增加
7. 科学家关注格陵兰岛冰川的变化, 是为了( )
A. 开发淡水资源 B. 开采极地矿产
C. 研究气候变化 D. 增加渔业产量
(2020·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近年来, 极地海冰范围的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图为 1979-2013 年
间北极 9 月海冰范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北极地区有大范围的海冰体现了该区域( )
A. 纬度高,气温低 B. 海拔高,光照强
C. 陆地广,风力大 D. 海域小,降水足
第2页/共6页
9. 1979-2013 年间北极地区( )
A. 淡水资源增多 B. 海域面积减小
C. 陆地植物减少 D. 适航范围扩大
10. 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 )
A.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 B. 改变极地生态环境
C. 大量捕捞海洋生物 D. 开采极地矿产资源
二、解答题
11.(2022·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
行了多次科学考察。图为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1)照片一和照片二反映的是两地区科学考察的场景。任选其一 ,判断照片的拍摄地,说出两点理由。
(2)适合青藏科考的时间段是 ,适合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 。(单项选择)
A. 11 月一次年 4 月 B. 5-8 月 C. 全年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 高,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 高。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 ①—④表示气候变化对两个地区环境的不同
影响, 将数字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海冰、冰盖面积变化②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变化③“亚洲水塔”水量变化④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
对青藏地区的影响有 ; 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 。
12.(2019·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极地科考关系着全球变化和人类的未来,也是一个因家综合国力、高
科技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现。下图为南极科考大事记和中国第 32 次南极科考路线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3页/共6页
第4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 D 2. B 3. B
【解析】 1. 企鹅是南极洲的特有动物,北极地区的海冰是北极熊觅食的保障, A 错误。北极地区的海冰 主要在北冰洋, B 错误。暖季时气温高, 分布范围小, C 错误。极夜期间是冬季,气温低,冰层坚厚, D
正确。故选 D。
2. 与 5 月相比, 6 月叶尼塞河河口海冰密集度降低, A 错误。勒拿河、科雷马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增大,
B 正确、 C 错误。白令海峡北部的海冰密度降低, D 错误。故选 B。
3. 与图示地区海冰融化有关的是: ①纬度位置,纬度低, 气温高, 融化多; ②季节, 夏季多, 冬季少;
④河流,读图可知, 河流的入海口融冰多, ①②④正确。虽然海拔高度对气温有一定影响, 海拔越高,气 温越低。但是海冰主要分布在北极和南极地区,这些地区的海拔相对较低, 海冰融化与海拔关系不大, ③
错误。故选 B。
【点睛】海冰是指在海洋表面结冰的现象,它的形成和融化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气温:气温 是影响海冰形成和融化的最直接因素。当气温低于冰点时,海水开始结冰; 当气温升高,海冰开始融化。 2. 海水温度和盐度: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会影响海冰的形成和融化过程。 一般来说, 盐度较高的海水结 冰点会降低,而温度较高的海水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结冰。反之,盐度较做岁物低、温度较低纯液的海水更 容易结冰。 3. 海洋环流: 海洋环流会将热量从低纬度地区输送到高纬度地区,影响海冰的分布和融化。例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北极地区的海冰融化有很大影响。 4. 风力:风力会改变海冰的分布和厚度。强风可以
将海冰推向一侧,使其堆积变厚;而微风则会减缓海冰的融化速度等。
4. A 5. C
【分析】4. 读图可知, 北极点附近纬度高,气候终年严寒,所以常年覆盖坚厚冰层, A 正确。故选 A 。 5. 读图可知, 我国赴北极点考察,航船从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所以 A 错误; 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 逆时针方向是东,顺时针方向是西, 航线以西的北冰洋海域岛屿少,以东的海域岛屿众多, 所以 B 错误;
船行方向大致先向东北再向西北,所以 C 正确;换乘直升机后向正北飞行,所以 D 错误。故选 C。
【点睛】学会在两极上空判断方向。在北极上空, 地球自转呈逆时针自西向东;越靠近北极点, 位置越靠
北。
6. D 7. C
【分析】6. 由图可知, 格陵兰岛的冰川累计额融化面积不同年份虽有所变化,但总体不断增加, D 对,
ABC 错。故选 D。
7. 由于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气温升高,使得格陵兰岛冰川累计额融化面积不断增加,所以科学家关注格
陵兰岛冰川的变化, 是为了研究气候变化, C 对, ABD 错。故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候变化对格陵兰岛的影响,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8. A 9. D 10. A
【解析】8. 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有大范围的海冰, 海冰的形成受光照、风力和降水条件影响小,
故选 A。
9. 读图可知: 1979-2013 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海平面上升,海域面积扩大,适航范围扩大, 淡水
第5页/共6页
资源不会增多, 对陆地植物影响小, 故选 D。
10. 1979-2013 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说明全球变暖,所以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研究全
球气候变化,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北极地区相关知识。
11. (1)照片一为南极点的科学考查场景, 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 海面结冰, 多冰川, 需要破冰船辅 助前行。照片二为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查场景,图片中显示有被称为“高原之舟” 的牦牛, 牦牛是青藏地区
的代表性动物。
(2) B A
(3) 海拔
纬度
(4) ②③ ①④
【分析】本题以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为材料, 涉及到二者的气候与环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
区域认知能力。
【详解】(1)照片一为南极点的科学考查场景,显示了正在极地科考的破冰船,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 冷,海面结冰, 多冰川, 需要破冰船辅助前进。照片二为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查场景, 青藏地区畜牧业发
达,有被称为“高原之舟” 的牦牛,它的毛厚而长, 耐寒力强, 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
(2)适合青藏科考的时间段是 5-8 月,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 被称为世界屋 脊,气候因海拔高而寒冷, 5-8 月大部分时间为夏季,气温相对较高,便于考查, B 符合题意。适合南极 科考的时间段是 11 月一次年 4 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此时为南极地区的暖季, 并且出现极昼现象,便
于考查, A 符合题意。
(3) 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 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 ,是世
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纬度高,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之内,常年被冰雪覆盖。
(4) 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地区的高海拔 湖泊、湿地面积会逐渐萎缩, “亚洲水塔”水量变化逐渐减少, ②③符合青藏地区。南极地区冰川会消融,
海冰、冰盖面积减小,进而影响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①④符合南极地区。
12 . ①高②低③高④融化⑤没有⑥秋(或秋冬)⑦大洋⑧⑨76°E, 69°S⑩距南极洲近(或物资丰富)
【详解】由图可知,南极洲由于纬度高,所以气温低; ③由材料可知,环境独特性强,科学考察价值高; ④以全 球气候变暖为背,考查了气候变化对极地地区的影响; ⑤长城站因在南极圈以北地区,可判断出此地没有极 昼极夜现象; ⑥由材料中 11 月 7 日的时间可知北半球此时为秋季; ⑦以雪龙号南极科考为背景,考查学生 提取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弗里曼特尔位于大洋洲; ⑧⑨以雪龙号号南极科考为背景,考查利用经纬网定
位的相关知识点。由图中信息与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的知识点可知, 中山站的经纬度位置约为 76°E,
69°S; ⑩以补给站的选择为背景,考查学生解释地理现象的能选择该地作为补给站的原因主要是当地距南极 洲较近以人类对南极环境的保护为背景,考查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保护南极地区,可从减少对南极生
物的猎捕、减轻温室效应、制定公约等角度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以南极科考大事件为背景,考查了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知识点。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