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 北京中考真题历史汇编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章节综合
一、选择题
1.(2020·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密度变化图》能反映出
A. 中外文化交流 B. 经济重心南移
C. 疆域面积扩大 D. 君主专制强化
2.(2019·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
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 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 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 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 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3.(2019·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北宋时期, 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 200 人,其中文臣出
身者 162 人, 武将出身者 39 人。这说明北宋( )
A. 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B. 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C. 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D.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4.(2021·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梳理北京历史沿革(如下表)。与这三个朝代相对应的制度是
西周 秦 元
属于燕国 分属广阳郡、渔阳郡等 隶属于中书省
A. 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
B. 郡县制、行省制、分封制
C. 行省制、分封制、郡县制
D.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5.(2022·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下表①处应为
( )
第1页/共5页
科技成就 传播及影响
造纸术 8 世纪传播到阿拉伯地区,新型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纸草纸
① 14 世纪初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推动了社会变革
《本草纲目》 17 世纪被翻译为拉丁文等文字, 促进了欧洲植物学的发展
A.《齐民要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农政全书》
6.(2023·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下侧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 )
A. 宰相权力的削弱 B. 纸币的大量发行
C. 海外贸易的发展 D. 商标广告的出现
二、综合题
7.(2021·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北京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活力强劲,正在成为国际交往中心
材料一阿尼号(1244 - 1306),尼泊尔人, 设计并主持定造北京妙应寺白塔
至元十六年年, 阿尼哥建 成万安寺(妙应寺) 白塔。皇 帝(忽必烈)参观后大喜,赐 给阿尼哥大都附件一万五千亩 良田等
①现代壁画艺术性地表现 了阿尼哥设计、修建妙应寺白 塔 ②妙应寺白塔具有印度早期佛塔 特征, 这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此类建筑 ③阿尼哥原碑文(摘译) 由元朝文臣程钜夫必烈之命撰 写
(1) 从材料一中选出研究阿尼哥事迹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依据材料, 概述元
代中外交流的表现
材料二英国外交官威妥玛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编写了一部教材《语言自迹集》, 1867 年出版。该书序言
写道, 中国方言众多, 北京官话(剔除了土话成分的北京话)无论在京城还是在汉口等地“都一样能被理
解”, 因此选它为汉语教学标准音。该书实录了当时的北京官话,供读者练习,例如:
“人生在世, 头一件要紧的是学,念书呢.特为的是明白道理
第2页/共5页
“各样儿的东西, 必得爱惜俭省才是过日子的道理啊!
"为人子的,应该想着父母的劳苦养活的嗯,
——摘编自宋桔《语言自遂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 (2)依据材料二,概括威妥玛选择北京官话作为汉语教学标准的原因从当时和现今两个角度分析《语言
自逐集》的价值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北京在国际交往方面的主要职能是把国家的外交工作服务好、保障 好。 1985 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北京通过城市发展,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贸易活 动,在国际资本流动和技术合作中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力。尤其是 2008 年奥运会成功举办,北京作为世
界级中心城市的影响力迅速增加。
——摘编自周鑫宇《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新内涵》
(3)依据材料三概括 1985 年前后北京在国际交往方面职能的变化。
(4)《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 》指出, 北京应成为拥有优质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成为
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作为北京市民,说说你可以为实现以上目标做出哪些努
力。
第3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 B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 可知, 公元 2 年北方人口密度远远大于南方, 742 年南方人口密度迅速增长,到 1102 年南方人口密度超过了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口密度变化, 说明从汉代以来北方的人们开 始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到南宋完成。 选项 B 符合题意;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局部人口密度变化, 与中外文化交流、疆域面积扩大和君主专制强化的内容不符, 选项 ACD 不符合题
意。故选 B。
2. B
【详解】依据题干“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的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酱釉马镫壶用北宋定窑技术 烧制, 属于辽代的瓷器, 这件瓷器说明此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的现象, B 项符合题意; ACD 三项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3. 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吸取唐朝末期藩镇割据的危害,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文 人的地位, 出现了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 200 人, 其中文臣出身者 162 人, 武将出身者
39 人的现象, D 项符合题意;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4. D
【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燕国是诸侯国,秦朝实行郡县制, 元朝实行行省制,故选 D;秦朝实行郡县
制,故 A 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 BC 错误。
5. 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后来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 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B 项正确;《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所著农业著作,排除 A 项; 活字印
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排除 C 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农学作品, 不符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6. C
【详解】根据材料“两宋市舶司收入”结合所学可知, 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因此图示反映的是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 与宰相权力无关,排除 A 项; 纸币的大 量发行与市舶司收入无关,排除 B 项; 商标广告的出现体现的是宋代商业的发展, 不能反映市舶司的发
展,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7.(1) ②③ 表现: 印度建筑风格传入中原地区;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2)原因:北京官话在中国使用范围较广。 当时价值:有利于中外交流;有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现今 价值:保存了清朝晚期北京语言习惯的史料;保存了清朝晚期北京生活习俗的史料;有利于了解清朝晚期北京
人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了解 19 世纪中后期中外交流情况等。
(3)从以服务国家外交活动为主,到增加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职能。
(4)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为实现目标做出的努力。答案示例 1:了解各国历史,尊重多元文化,提升国际交往能
力。答案示例 2:参观北京名胜古迹,深入了解古都历史,提升文化自信。
第4页/共5页
【详解】(1) ②③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阿尼哥事迹可信的史料。表现:根据“妙应寺白塔具有印度早期佛 塔特征”得出印度建筑风格传入中原地区;根据“皇帝(忽必烈)参观后大喜,赐给阿尼哥大都附件一万五
千亩良田等”得出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2)原因:根据“北京官话(剔除了土话成分的北京话)无论在京城还是在汉口等地‘都一样能被理解 ’”得出北 京官话在中国使用范围较广。当时价值:可从中外交流、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角度分析总结。现今价值: 可从保存清朝晚期北京语言习惯的史料; 保存清朝晚期北京生活习俗的史料;有利于了解清朝晚期北京人
的思想观念; 有利于了解 19 世纪中后期中外交流情况等角度分析总结。
(3)根据“北京在国际交往方面的主要职能”“在国际资本流动和技术合作中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力”“2008
年奥运会成功举办” ,概括得出从以服务国家外交活动为主,到增加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职能。
(4)结合自身实际, 写出为实现目标做出的努力。如: 可从参观北京名胜古迹,深入了解古都历史,提升文
化自信等进行说明。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