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 北京中考真题历史汇编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章节综合
一、选择题
1.(2023·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B. 清政府推行垦荒政策,开发西南地区
C.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巩固西北边疆
D. 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2.(2022·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乾隆时,六世班禅拒绝了英国殖民者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的要求, 明 确表示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为纪念他的功绩,乾隆皇帝下令修建了清净化城塔(见下图,位于北
京西黄寺内)。此塔的修建见证了(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 清朝经济的恢复发展
C. 清朝东北边疆的稳定 D. 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
3.(2020·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一位同学要按照北京城的历史沿革参观以下地点,顺序应为
①元大都城墙遗址 ②明城墙遗址 ③金中都水关遗址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①③ D . ③①②
4.(2020·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以下史实的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第1页/共6页
A. 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C. 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B. 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D. 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5.(2019·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②①④③ D. ①②④③
6.(2019·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 设置台湾府 B. 签订《尼布楚条约》 C. 平定噶尔丹叛乱 D. 实行金瓶
掣签制
7.(2019·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填( )
A.《韩非子》 B.《兰亭集序》 C.《窦娥冤》 D.《农政全书》
二、综合题
8.(2023·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探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一 社团学生考察遗址公园
①元大都城垣遗 址公园 ②明城墙遗址公园 ③金中都公园
第2页/共6页
围绕元大都土城 墙遗址修建。公园里 面有以战马群为核心 的“鞍疆盛世”景 观,有忽必烈、马 可·波罗等人物雕 像,还有体现交易中 使用的大量铜钱的雕 塑 以明代城墙为核心而 建,其中东便门的一段城墙 保存相对完整, 城墙内为夯 土外包砖石。东南角楼高约 30 米, 上有 144 个射箭用的 窗口 以“金中都”建城文化为主题, 选址于当 年皇城故址。仿建金代建筑,体现了“唐风宋 制”的营建法式;设置营城建都、金人游牧等 景点
(1)社团学生按照朝代顺序考察遗址公园, 顺序应为 。(写序号)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参照示例,写出一处遗址公园体现的历史。(示例除外)
示例: ②明朝时期, 朱棣迁都北京。角楼反映了当时的北京城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
活动二 社团学生依据圆明园遗址公园相关材料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2)依据示意图,概括圆明园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变化。分析这一公园的历史价值。
活动三 社团学生依据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相关资料进行研讨
路县故城是 2016 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汉高祖时设县于此,因与 秦始皇修筑的道路(驰道)相邻,而得名“路县”。该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等四部分, 出土文物
丰富。发现之初,副中心规划基本成形, 该区域已被规划为居住用地, 并有铁路线穿过。因为遗址的发
现,政府对已有规划进行调整, 全面统筹遗址保护、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多方需求。 2017 年, 北京市政
第3页/共6页
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
——摘编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2023 年 4 月第 4 期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分析路县名称由来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谈谈对这一城市规划调整的看法并说明理
由。
第4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 D
【详解】根据材料涉及的内容, 反映出元朝、清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
是中央政府管理台湾和彭州最早的行政机构。到台湾正式建省,说明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
辖, D 项正确;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与材料无关, 排除 A 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台湾地区的管
理与垦荒政策无关,排除 B 项;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是对新疆的管辖,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A
【详解】六世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他拒绝了英国殖民者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的要求,明确表 示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乾隆皇帝修建清净化城塔是为了纪念六世班禅的功绩。清净化城塔的修建 见证了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A 项正确;清朝经济的恢复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 排除 B 项;西藏
属于中国西南边疆,排除 C 项; 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 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1115 年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在今天北京定都; 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 都于大都(北京);朱棣即位后开始修建北京城, 1421 年迁都北京。所以 D 为正确的顺序。 A、 B 和 C 顺
序错误, 排除。故选 D。
4. A
【详解】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624 年, 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 1661 年 3 月,郑成 功从金门出发, 进军台湾。包围了赤嵌楼和和台湾城。在高山族人民的支持下, 1662 年,荷兰总督被迫在 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 38 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
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1684 年, 清朝康熙时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
省。台湾府的设置,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A 符合题 意;台湾属于西南地区, 排除 B;材料属于对于台湾地区的管理,不是闭关锁国政策,排除 C; 表格还涉
及明朝对于台湾地区管理, 排除 D。故选 A。
5. 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两钱是秦朝时期的货币,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京剧是清朝时期的剧种,
唐三彩是唐朝时期的瓷器,由此可知,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 , 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排序不正确, 排
除;故选 C。
6. A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东南沿海的统治,以及对台湾
的统治,设置台湾府, A 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7. 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属于 农业方面的书籍,与题干《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一样属于综合类书籍, D 项符合题意; ABC 三项不
符合题意;故选 D。
8. (1)③①②
第5页/共6页
示例: ①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完成统一; 元大都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③金迁都燕京, 改名为中都。建城过程中吸收中原文化, 体现了民族交融。
(2)从古代大型皇家园林到近代的废墟,再到现代的遗址公园。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示例: 这一城市规划调整合理; 它恰当处理了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传承了历史文化,提升了城市
文化内涵, 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
【详解】(1) 根据所学知识, 金朝建立与 1117 年,元朝建立于 1271 年, 明朝建立于 1368 年故序号为③①
②;根据所学知识, 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完成统一, 元大都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大都市, 商业繁
荣;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建城过程中吸收中原文化。
(2) 根据材料可知,圆明园经历了从古代大型皇家园林到近代的废墟, 再到现代的遗址公园的这一变化
过程; 根据所学知识,圆明园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3)根据材料可知, 路县是根据秦汉时期的历史确立下来的, 秦汉时期的特点是统一多民族的建立与巩 固;根据材料“ 因为遗址的发现, 政府对已有规划进行调整,全面统筹遗址保护、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 多方需求。 2017 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可知,这一城市 规划调整合理; 它恰当处理了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传承了历史文化,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 进一
步促进城市发展。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