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 北京中考真题历史汇编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章节综合
一、选择题
1.(2023·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 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工作
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其结果(见下图) 成为确定地宫位置的重要依据。这表明( )
①秦始皇北击匈奴有了考古证据
②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外城墙之下
③该成果得益于考古学与化学的结合
④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2022·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2021 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 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 还有陶器、铁器小
件。这表明( )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 反对奢侈 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2022·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
虽有曲折, 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 王室衰微的表现 B. 商靹变法的背景 C.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秦朝统一
的意义
4.(2021·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 进行了以下实践活
动。这项发明
A. 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 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第1页/共5页
C. 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 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5.(2021·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 141 年 公元前 136 年 公元前 129 年 公元前 127 年 公元前 118 年 公元前 87 年
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A. 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 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 该帝王在位 35 年
D.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6.(2020·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全国出土秦计量器主要分布图》可用于研究秦朝
A.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巩固统一的措施
C. 迅速灭亡的原因 D. “推恩令” 的实施
7.(2019·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
工作, 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
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8.(2019·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
人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李冰 B. 蔡伦 C. 祖冲之 D. 毕昇
9.(2019·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第2页/共5页
第3页/共5页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C.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参考答案
1. C
【详解】根据材料“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表明考古学与化学的结合, 根据材料
“ 《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 以水银(汞) 为百川江河大海 ’”和考古的结果表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 可以相互印证, ③④正确, C 项正确;图示与匈奴无关,排除有①的,排除 AD 项; 材料没有涉及秦始皇
陵地宫的位置, 排除有②的,排除 B 项; 故选 C 项。
2. B
【详解】根据题干“ 《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2021 年中国十
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还有陶器、铁器小件”可
知,考古发现可以证实问下记载, ①符合题意; 题干“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 不得以金银铜锡为
饰 ’……汉文帝霸陵, 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 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表明,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③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 B 项正确;《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中“都真实可信”说法太绝 对, ②不符合题意,排除 AC 项; 题干没有涉及“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的信息,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D
【详解】根据材料“ 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并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
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为诸侯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 D 项正确; 王室衰微的表现是春秋时期,排除 A 项; 商靹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排除 B 项;秦灭六
国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 D
【详解】材料反映的造纸术的工艺流程, 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故选 D;火药的发明对作战方 式产生巨大影响,与造纸术无关,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造纸术, B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排除 B;指南针
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 C。
5. 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汉武帝时, 颁布“推恩令” ,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采取多种措施, 使大一统 国家得到巩固,故选 D; 材料中年谱不是用年号纪年,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 B 不符合题意, 排
除; 汉武帝在位 54 年, C 错误。
6. B
【详解】通过地图分析, 这是秦朝计量器分布图, 可反映出秦朝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 流,选项 B 符合题意。 A 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革新, 排除; C 图片没有体现出秦迅速灭亡,排
除; D 西汉时期实行推恩令, 排除。故选 B。
7. 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
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①③符合题意, B 项符合题意; ②建造阿房宫和④修
第4页/共5页
建骊山陵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 不符合题意;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8. B
【详解】依据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的信息, 所学知识可 知,东汉时期的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造纸, 改进了造纸术,促成这一变化; B 项符合题
意;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造纸术的相关知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材料廉价易得, 便于推广。造
纸术的改进为人类提供了书写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 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
9. C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以后,我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东汉末 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 是局部的统一, 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后来西晋实现了短暂
统一, 题干图片反映了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