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北京初三二模历史汇编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一、选择题
1.(2023·北京门头沟 · 统考二模) 给如图图片反映出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进行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
①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 ②瓦特和蒸汽机 ③早期汽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① C . ①③② D . ③②①
2.(2023·北京房山 · 统考二模)下面是当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
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表现是( )
①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③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二、综合题
3.(2023·北京房山 · 统考二模)中外现代化之路
材料一 引起时代变化的引擎
特征 蒸汽时代 ① 信息时代
时间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
第1页/共8页
核心发明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正确填写表格中的序号内容。从三个时代变化引擎中任选一个, 说明它对社会
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之历程
(2)根据材料二,从三个模式中任选一个, 概括它在现代化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
材料三 所谓“西式现代化”逻辑,是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走过的道路及由此呈现 的规律性, 具体表现为: 在经济运行方式上, 采用以物质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市场经济。其必然逻辑是资 本对劳动的剥削以及由此导致的阶级分化和斗争; 在政治运行方式上, 采用以代议制为内核的民主宪政,
其必然逻辑是以夺取和护持执政权为核心目标的激烈党争以及由此导致的政治极化和斗争; 在生态问题
上,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策略, 其必然逻辑是生态恶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劣质化; 在对外关 系上, 采取霸权主义指引下的扩张取向和掠夺行为,其必然逻辑是强权政治横行、对外战争频发以及由此
导致的国家间对抗。
—— 王存刚:《中国道路对“西式现代化”逻辑的历史性突破》
材料四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 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 在表格的空白处填写正确内容。
比较项 中国 西方
经济运行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以物质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市场经济
政治运行方式 ① 以代议制为内核的民主宪政
生态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
对外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③
4.(2023·北京顺义 · 统考二模)人类社会与生活的不断进步,得益于各个时代的科技发明
材料一
第2页/共8页
中世纪欧洲价格昂贵的羊皮纸和落后的抄书形式限制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传 入,反映人文主义思想的著作风行欧洲大陆; 火药和火器的传入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 而且对统治和奴 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 要获得火药和火器,就要有工业和金钱,而这两者都为市民所占有, 因 此火器一开始就是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 由于指南针的应用, 地图的准确性加强, 哥伦布正是凭借根据 “地圆说”所绘制的海图去扬帆探险的。 ——摘编自沈定平《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欧文明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对“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具有世界意义” 的观点进行具体说明。
材料二 表 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技术成果占世界比例(%)
国别 时代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蒸汽时代 39.4 24.3 16.8 9.2
电气时代 15.8 40.4 9.1 17.1
表 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70 年 31.8 23 13.2 10
1913 年 14 38 16 6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蒸汽时代的一位发明家及其成果。以英国或德国为例, 说说科技发明成果
对国家的影响力。
材料三 中国居民互联网生活数据统计(部分)
购物 出行 学习
2022 年中国网上零售额 13.79 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 5313.8 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 2.11 万亿元。重点监测电商平台累 计直播场次超 1.2 亿场,累计观看 超 1.1 万亿人次,直播商品超 9500 万个, 活跃主播近 110 万人。 2022 年网约车、互联 网租赁(电动) 自行车等 共享出行新业态服务超过 300 亿人次。截至 2022 年 11 月, 某导航 APP 调用北 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过 2100 亿次。 2022 年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 平台注册用户 4.24 亿, 学习人数 达 10.88 亿人次。国家中小学智慧 教育平台注册人数达 7251 万,可 在线学习资源 4.4 万条。其中“课 程教学”版块资源 2.59 万课时, 覆盖 30 个版本、 446 册教材。
(3)结合所学, 说出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科技发明。任选材料三所示内容的一个方面,说说数字背
后反映的社会现象。
5.(2023·北京西城 · 统考二模) 文明交流
第3页/共8页
材料一 2007 年“南海一号”沉船被整体打捞出水,它的发掘填补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研究的空白。
下面是“南海一号”沉船及部分出水文物。
①沉船船舱结构 ②银铤凝结物 ③伊斯兰风格带绔 ④船舱内的大量瓷 器
木船两舷为多重板搭 接结构,现存的船体结构 复杂, 有些货舱存有水平 分割结构 根据船上携带白 银贷币数量巨大的特 点,考古学家推断此 次出行兼有较多采购 目的 出水的伊斯兰风格 带绔(kuǎ), 与出土于 大伊朗地区的 10- 13 世 纪黄金饰品风格相近 船舱内码放的瓷 器,大约 16 万件,来自 江南景德镇等各个窑, 器形包括壶瓶、罐、 碗、盘、碟、炉等
——摘编自李岩《考古中国—— 15 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
(1)依据材料一,任选两件文物, 分别说明其反映的南宋时期社会状况。
材料二 世界历史发展大事记(部分)
(2)指出引发材料二所示史实出现的标志性事件。选择材料二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
述的观点, 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 观点正确, 史论结合, 条理清楚。)
材料三 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 壤,凝聚着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 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全球文明倡议”主张尊 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 倡导所有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自身文明、自主选
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光明日报《全球文明倡议:点燃人类文明之光》
(3)依据材料三,谈谈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认识。
第4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 B
【详解】根据图示, 结合所学可知, 20 世纪 90 年代,人类进入网络时代, 1785 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 蒸汽机, 1885 年卡尔 本茨发明内燃机,以内燃机作动力, 发明了人类第一辆汽车, 正确的时间排序为②
③① , B 项正确;其余三项不正确,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2. 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②2013 年 9 月和 10 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
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大倡议。并开始被简称为共建“一带一路”倡
议; ③2013 年 10 月 2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 ④2012 年 11 月中 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到: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 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 外交场合也多次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因此, ②③④是中国的主张, D 项正确; ①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 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五位创始成员国,即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中的 4 大国和参加反德同
盟的法国。与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没有直接联系, 排除 ABC 项; 故选 D 项。
3. (1)瓦特改良蒸汽机; 电气时代; 二战后。
蒸汽机:他的广泛使用是生产领域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的一更快地向
纵深发展; 促成了现代工厂制度的最终确立;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电的应用,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信息时代: 互联网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对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使社会变得丰富多彩。 (2)西方模式: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
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苏联模式: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强大的国防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中国模式: 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以道路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使经济快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消灭了贫困人口,实现了小康。
(3)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先发展后治理的策略; 霸权主义指引
下的扩张取向和掠夺行为。
【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核心发明是①瓦特改良蒸汽机;十九世纪六 七十年代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到了②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即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是③二战 后。结合所学可知,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引擎变化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引擎变化是电力的应用、第 三次工业革命的引擎变化是信息技术,可从对生产力的影响、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变革、社会生活的影响等
角度分析, 具体可以阐述为蒸汽机: 他的广泛使用是生产领域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力,使工业革命的一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促成了现代工厂制度的最终确立;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电的应
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信息时代: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 提高了生活质量;对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使社会变得丰富多彩。
(2)西方模式: 结合所学可知,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器物,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
第5页/共8页
1989 年的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
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苏联模式: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在政治上 经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军事上增强军队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国防体系; 经济上经过土地改革、 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中国模式: 经过 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 以道路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使经济快速发展, 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消灭了贫困人口, 实现了小康。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政治上, 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过
程人民民主;西方面对生态问题的态度是经过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但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
西方实行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策略; 西方对外关系是霸权主义指引下的扩张取向和掠夺行为。
4. (1)造纸术、印刷术的传入有利于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
火药的传入不仅改变了武器装备和作战方法, 而且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指南针的应用为新 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因此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
贡献
(2)瓦特: 改良型蒸汽机; 史蒂芬森: 火车;富尔顿:汽船等。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世
界工厂”;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科技发明的前列,推动了工业生产的显著发展
(3)电脑或计算机信息技术。出行:互联网信息技术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详解】(1)说明: 依据材料一“ 中世纪欧洲价格昂贵的羊皮纸和落后的抄书形式限制了文化的传播与普 及,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传入,反映人文主义思想的著作风行欧洲大陆”“火药和火器的传入不仅对作战
方法本身, 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 …… 因此火器一开始就是反对封建贵族的武
器”“ 由于指南针的应用, 地图的准确性加强, 哥伦布正是凭借根据‘地圆说’所绘制的海图去扬帆探险的”和 所学知识可得出,造纸术、印刷术的传入有利于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 动的开展; 火药的传入不仅改变了武器装备和作战方法, 而且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 的应用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因此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
做出了积极贡献。
(2) 发明家及其成果: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蒸汽时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及其成果 有:瓦特: 改良型蒸汽机;史蒂芬森:火车; 富尔顿:汽船等。举例: 依据材料二表 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技术成果占世界比例(%)、表 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可知蒸汽时代或第一次 工业革命时期, 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电气时代或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德国
走在科技革命的前列,推动了工业生产的显著发展。
(3) 发明: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科技发明是电脑或计算机信 息技术。现象: 选取材料三所示“ 出行” 的这一方面,依据材料“2022 年网约车、互联网租赁(电动) 自行 车等共享出行新业态服务超过 300 亿人次 ……”可知, 数字背后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便利了
人们的出行,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5. (1)文物①沉船船舱结构:从沉船船舱结构复杂可知,南宋时期的造船业比较发达;
文物②银铤凝结物:从船上携带大量白银货币可知,南宋时期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文物③伊斯兰风格带绔: 从中国海船上有伊斯兰风格带绔可知,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兴盛,与如今的西亚有
第6页/共8页
频繁的贸易往来和交流;
文物④船舱内的大量瓷器:从船内瓷器众多, 且来自江南景德镇等各个窑可知,南宋时期江南制瓷业发
达,景德镇兴起并发展起来。(从中任选两件说明即可)
(2)示例:
选取事件: 1493 年哥伦布把甘蔗带到美洲, 1555 年中国种植玉米的首次记录。
观点: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大交流。
论述: 1492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1493 年, 哥伦布便把之前美洲所没有的甘蔗这一物种带到了美
洲;玉米原产于美洲,但是在 1555 年, 中国出现了种植玉米的首次记录。这些标志性事件说明, 新航路 的开辟,不仅建立起了欧洲和美洲、非洲与亚洲的直接联系, 而且还促进了世界物种的大交流。在这个过 程中, 欧洲人把甘蔗带到了美洲,把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等作物运回欧洲,进而传播到世界
各地。
(3)认识: 每一种文明都根植于当地的土壤,都凝聚着一个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 有其自己的特色和存在价值,我们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尊重不同的文明,秉承平等的态度进行文明
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 按照要求任选两个文物, 结合所学说明文物反应的南宋社会状况即
可。根据所学分析文物可知,文物①沉船船舱结构比较复杂, 这说明南宋时期的造船业发达,可以制造出 载重量大、结构复杂的海船;文物②银铤凝结物表明“南海一号”沉船中的白银货币比较多, 这从侧面证明 了南宋时期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一艘海船上便可携带大量货币, 以便于出航贸易时兼具采购目的;
文物③伊斯兰风格带绔与出土于大伊朗地区的 10- 13 世纪黄金饰品风格相近,但却发现在了中国的海船
上,这证明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兴盛, 位于东亚的南宋与西亚地区存在频繁的贸易往来和交流,吸收或者引 进了当地的黄金饰品风格;文物④船舱内的大量瓷器表明南宋时期制瓷业发达,从“南海一号”沉船中的瓷
器来自景德镇各个窑可知,南宋时景德镇兴起并发展起来,烧制的瓷器数量大、种类多。
(2) 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要求选取两个相关事件, 拟定一个明确的观点,论述时史论结合,言之
有理即可。
可以选取“1493 年哥伦布把甘蔗带到美洲”和“1555 年中国种植玉米的首次记录”这两个历史事件,从这两个 事件可以看出, 哥伦布把原来美洲没有的物种甘蔗带到了美洲,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出现在了中国,这说明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流, 因此可以拟定观点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大交流”。
在论述时, 首先陈述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 1492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新大陆;接着结合选取的两个历史事件, 论述新航路开辟对物种交流的促进—— 1493 年,哥伦布便把之前 美洲所没有的甘蔗这一物种带到了美洲, 玉米原产于美洲,但是在 1555 年,中国出现了种植玉米的首次 记录; 最后得出结论,呼应论点——这些标志性事件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不仅建立起了欧洲和美洲、非 洲与亚洲的直接联系,而且还促进了世界物种的大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人把甘蔗带到了美洲, 把美
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等作物运回欧洲, 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3) 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表达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三中的“每一种文明都扎
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 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可知,
第7页/共8页
每一种文明都有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存在价值,这种诞生于当地生存土壤的文明凝聚着一个国家、 一个民 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从“主张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秉持平等和尊重 ……传承发展自身文明 ……不 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可知,我们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尊重不同的文明,秉承平等的态度
进行文明交流, 推动世界文明的和谐共生。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