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北京初三二模历史汇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章节综合
一、选择题
1.(2023·北京丰台 · 统考二模) 1984 年, 邓小平在考察了深圳、珠海、厦门后指出: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
术的窗口, 管理的窗口, 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 由此可见经济特区( )
A. 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得到巩固 B. 深化了对外交往
C. 标志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 D. 增强了国防实力
2.(2023·北京房山 · 统考二模)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
因是( )
表 新中国钢铁、粮食、发电量变化统计表
时间 钢铁(吨) 粮食(吨) 发电量(千瓦时)
1949 年 16 万 11318 万 43 亿
1986 年 5220 万 39151 万 4496 亿
2018 年 92800 万 65789 万 68000 亿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制作
①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 ②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③坚持计划经济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3.(2023·北京东城 · 统考二模)下面一段文字记录的是当时安散省委一名干部的亲历。他描述的景象出现
的主要原因是
1979 年 5 月的一天, 已是深夜 11 点了, 在合肥到六安的公路两边, 不少农民还在田间紧张忙碌。 一对 小夫妻对我们说: “政府将土地交给我们承包, 生产搞不好,就对不起政府了。现在季节不等人, 庄稼 早一天下地,就能多收一些粮食。 ”
A. 土地改革的实行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企业获得经营自主权
4.(2023·北京东城 · 统考二模)某班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关于“丝绸之路”“ 中欧班列”“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
行”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他们准备研究的主题是( )
A. 两极格局形成 B. 不结盟运动
C. 苏联的改革 D. “一带一路”建设
5.(2023·北京朝阳 · 统考二模)以下四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单位: 亿元)的变化反映出我国( )
深圳 珠海 厦门 汕头
1980 年 2.7 2.6 6.4 10.8
第1页/共18页
2020 年 27700 3481.9 6384 2730.6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C. 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就 D. 对外开放格局最终形成
6.(2023·北京房山 · 统考二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是一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每一次理论创新, 都深刻回答了不同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回答了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 时代课
题” 的理论成果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综合题
7.(2023·北京门头沟 · 统考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具的改进
材料二
第2页/共18页
①《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③宣传
《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三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1978 年﹣2021 年)
年份(年)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1397 133.6
1990 7662.1 686.3
2000 24915.8 2282.1
2017 109331.7 13432.4
2021 147013.4 18930.9
第3页/共18页
农民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 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1)依据材料一,补充完成表格内容①和②。概括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对农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请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并与事件意义对
应,填写在横线上(写序号)
事件意义:
A 它的颁布,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 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
极的作用。
C 它的颁布,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
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并分析原因。
8.(2023·北京门头沟 · 统考二模) 近现代以来, 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中国人民逐步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第4页/共18页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没有主动发起过一场战争或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从积极 推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到大力倡导“一带一路”, 为世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 从消除绝对贫困到带 头落实联合国 2023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援助;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到带 头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均充分体现了中国依靠和平发展富民强国的道路,更加彰显了“中
国越强大, 世界越受益”的事实。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自胡鞍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和意义分析》 (1)依据材料一,把以下历史事件填写在时间轴上。(填写序号) 任选一个事件说明其意义。历史事件: ①
新文化运动②洋务运动③戊戌变法
(2)依据材料二中图片信息,把相关内容填写在横线上。(填写序号)
A. 共产党人在革命中形成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财富。
B.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C. 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9.(2023·北京房山 · 统考二模)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名的君臣对话
①汉高祖与陆贾的对话 ②魏征劝谏唐太宗 ③宋太祖与赵普的对话
陆贾劝汉高祖读些儒家的诗 书;刘邦骂他说,我的天下是在 马上靠武力得来的, 读诗书有什 么用? 。陆贾反问道:马上可以 得天下,难道马上可以治天下 吗?进而指出, 文武两手并用才 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魏征以“思国之安者,必 积其德义”的主旨。劝谏唐太 宗总结隋朝得失,虚心纳下, 赏罚公正; 用人时要知人善 任,简能择善。实行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的政策,宽刑慎罚, 勤俭戒奢, 慎终如始。 宋太祖问赵普: 从唐末至今, 皇帝都换了八个姓了,天下依旧纷 乱不休,我想让世间太平,该怎么 办?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 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 惟 稍夺其权, 制其钱粮,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1)根据材料一,从三个材料中任选一个, 用史实说明该朝统治者为长治久安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1945 年 7 月,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 一人、 一家、 一团体、 一地方, 乃至一
国,“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甚至“求荣取辱”都有,总之都没 有跳出这周期率。中国共产党执政, 如何能跳出这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毛泽东就回答:“我们已经找 到了新路, 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
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第5页/共18页
——摘自薛永毅著《黄炎培与毛泽东“窑洞对”前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方面,用两个以上史
实说明。
(3)根据材料二,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上的建设成就。
材料三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党始终在思索、 一直在探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 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 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 不断清除侵蚀党的 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 防止人亡政息。勇于自我革命和接受人民监督是内在一致的,都
源于党的初心使命
——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两位领导人给出跳出历史周期律途径的时代背景。
10.(2023·北京昌平 · 统考二模)回望过往, 眺望前方。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1)从材料一地图中任选两个“重要地点”, 参考示例介绍与该地点相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 . . . . . . . . . . . . . .
的伟大成就。(示例除外)
示例: 选择②。 1931 年在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中央政府。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对统一领导与加强全国苏区和红军部
第6页/共18页
队的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简史》记述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 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
命。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将下列章节名称填入材料二的相应位置。(写序号) 从 B、 C 章节中任选其一, 结合该章节中会涉及的
史实, 谈谈你对“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的认识。
①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材料三 传承红色基因
注:《那年那免那些事儿》将每个国家都塑造成一只动漫小动物,通过它们的故事, 讲述党史上的一
系列重大史事。
(3)你赞同材料三中哪位同学的看法, 请说明理由。并推荐一种学习党史的具体途径。(不得包含材料中的
途径)
11.(2023·北京海淀 · 统考二模)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材料一 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中绘有一种特殊图案——三兔共耳(见下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
子是多子多福的象征,“三”有吉祥寓意。经过魏晋南北朝战争,隋朝统一后,人口相对退减,多子多
福、生生不息成为普通民众朴素的期盼。
第7页/共18页
该图案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有出现。如以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隋唐时期敦煌出现“三兔共耳” 图案的原因。依据示意图,指出其传播的特
点。
材料二 “西厢瓷因瓷器取材于元朝杂剧《西厢记》而得名。其最早出现于晚明,在清初逐渐发展兴 盛。其人物刻画受到外籍宫廷院画家绘画技法影响,五官和服饰刻画分明, 较为写实, 有的还添加有异域 风情的纹样装饰。其表现形式有连环画、组合画以及图文结合等多种。明清时期,“西厢瓷”随着中国瓷
器的外销而传入欧洲,成为欧洲瓷画模仿的范本。《西厢记》故事也随着瓷器的销售在欧洲传播开来。
第8页/共18页
——摘编自简圣宇、华雪《瓷器上的戏曲图示》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清“西厢瓷” 的特点。分析“西厢瓷” 畅销欧洲的影响。
材料三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 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 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十年来, 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规模投资,形成 3000 多个合 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 42 万个工作岗位,使将近 4000 万人摆脱贫困。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重 点线路运营、建设进展顺利, 一批农业、医疗、减贫等民生项目相继实施, 给沿线国家民众带来实实在在
的好处。
——2023 年 3 月 30 日《经济日报》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一带一路”实施效果的认识。
12.(2023·北京海淀 · 统考二模) 三山五园地区承载丰富的历史文化。某学校开展了有关三山五园的历史项
目学习。
【探究颐和园】
历史项目学习小组查找了昆明湖相关资料,并绘制了示意图: 颐和园昆明湖在元代称瓮山泊。当时大 都所需物资供应均要依赖运河由南向北运输, 但大运河北段只到达通州,为此元朝政府计划修建通惠河 。 由于通州地势低于大都, 只能从大都引水通往通州。为解决此问题, 1292 年,郭守敬引白浮泉, 经白浮瓮 山河引水渠,最后汇入 A 瓮山泊储存,然后流进大都城 B 积水潭。经过郭守敬系统的修筑治理,瓮山泊成
为供应大都城和通惠河的水库。
——摘编自张帆《郭守敬与通惠河》
(1)将材料中划线部分的地点分别填写在地图中①②处。(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分析瓮山泊对元大
都发展的历史作用。
【考察清华园车站】
历史项目学习小组考察了清华园车站,整理出以下资料:
清华园车站大事年表
第9页/共18页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1909 年 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② 1910 年 京张铁路因运力加大,增设了五座车站, 清华园车站是其中之一。
③ 1922 年 清华园车站等京绥铁路沿线 60 多个站点的 1500 余名车务工人,在京绥 铁路工人共产党小组的领导下, 进行罢工斗争。
④ 1933 年 “九一八事变”后, 清华大学研制的防毒面具,经清华园车站发往绥远 前线。
⑤ 1935 年 清华大学学生从清华园车站出发,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 “一二.九”运动。
⑥ 1938 年 共产党员宋亚男、宋亚夫、万一等用炸药袭击清华园车站,破坏铁路 线,干扰日军运输。
⑦ 1949 年 清华园车站成为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进入北平的首个落脚点。
⑧ 1954 年 由于清华大学东扩, 京张铁路东移 800 米,并修建了新的清华园车站。
⑨ 1960 年 清华园老站改为货运站。
⑩ 1980 年 货运业务终止。
2021 年 被列为北京市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2023 年 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摘编自石碧兰《百年清华园车站》等(2)参照示例,自拟一个与清华园车站相关的主题, 并运用两则及
以上资料, 对主题进行说明。
示例:
主题: 清华园车站的修建与京张铁路
序号: ①②
说明: 清华园车站是京张铁路沿线的站点,它的修建提高了运输的效率,体现了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
【重走“进京赶考之路”】
1949 年 3 月 23 日, 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毛泽东将这一天比喻为“进京赶考”的日子。历
史项目学习小组通过查找相关资料, 规划了考察路线,打算重走中国共产党的“进京赶考”之路。
第10页/共18页
(3)依据考察路线并结合所学,说出“进京赶考” 的时代背景。
(4)2022 年 10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
史主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结合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史实,谈谈你
对中国共产党书写的优异“答卷” 的认识。
第11页/共18页
参考答案
1. 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扩大对 外经济交流, B 项正确;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得到巩固,排除 A 项; 开放浦东标志 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排除 C 项; 增强了国防实力属于军事方面, 与材
料反映的对外开放无关,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1986 年和 2018 年,新中国钢铁、粮食、发电量较 1949 年有了巨大的发 展, 主要得益于 1978 年之后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①
②④符合题意, D 项正确; 1978 年之后,我国逐步改变计划经济,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不符合题
意,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3. C
【详解】根据材料“1979 年 5 月的一天”“政府将土地交给我们承包”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 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项正确; 1950 年土地改
革,排除 A 项;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 B 项;企业获得经营自主权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
容,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D
【详解】根据“丝绸之路”“ 中欧班列”“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题干反映的主题是“一带 一路”建设, 2013 年 9 月和 10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 的合作倡议。从此, 中国开启与世界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新征程, “丝绸之路”“ 中欧班
列”“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 D 项正确; 两极格局形成与美苏争霸相关, 排除 A 项;不结盟运动兴起是在东西两大军事集团之外, 出现的一支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
题干没有反映,排除 B 项;题干内容出现在苏联解体之后,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5. 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均是经济特区,它们生产总值的增加, 体现出对 外开放取得显著成就, C 项正确; 1953 年 12 月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 A 项; 1956 年三大改造
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 B 项; 这时对外开放格局开始形成,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 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我国八九十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深化进行了注
解, B 项正确;毛泽东思想回答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初期的时代课题,排除 A 项;科学发展 观回答了我国 21 世纪初的时代课题,排除 C 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
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 (1)①西汉; ②唐朝;促进了农业发展, 提高了粮食产量等。
(2)①③②; A.②; B.①; C.③。
(3)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
第12页/共18页
的劳动热情。
【详解】(1)补充: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 西汉时期发明耧车, 促进了农业发展;唐朝发明曲辕
犁,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因此①西汉; ②唐朝。
作用: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对农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促进了农业发展, 提高了粮食产量等。
(2)排序: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 ①是 1853 年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②反映的是 1950 ﹣1952 年的土地改革, ③反映的是 1947 年开始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故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
行排序是①③②。
事件意义: 定都天京后, 1853 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 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 建立“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 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 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到 1952 年底, 除部分民族地区外, 全国 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 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 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 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
会议,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
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 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地、有 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 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 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为人民解
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因此 A.②; B.①; C.③。
(3) 成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是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
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原因: 从对内改革的措施着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8. (1)A: ②; B: ③; C: ①。意义: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
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 ①② ④⑤ ③⑥
(3)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崛起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
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 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详解】(1)根据材料一“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 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 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从 19 世纪 60 年代起, 洋务派以“ 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 事工业。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 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 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
民用工业, 以辅助军事工业。从 19 世纪 60 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建立新式海陆军。故 A 处是洋务运动,填
第13页/共18页
②。
根据材料一“19 世纪 90 年代”“光绪帝在维新派支持下, 推行百日维新”结合所学可知, 1897 年冬, 德国强 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觉心变 法。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898 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
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因此 B 处应是戊戌变法,填③。
根据材料一“20 世纪前期”“德先生、赛先生”结合所学可知, 1915 年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 学两大口号,他还将他们形象的成为“德先生”“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 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因此 C 处是
新文化运动,填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知, ①②反映的是共产党人在革命中形成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财 富; ④⑤反映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⑥
反映的是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伟大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没有主动发起过一场战争或冲突, 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 ”及
所学可知,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崛起的现代化模式;根据材料“从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到大
力倡导‘一带一路 ’,为世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可知,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根 据材料“从消除绝对贫困到带头落实联合国 2023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援助”及所学可
知,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 根据材料“均充分体现了中国依靠和平发展富民强国的
道路, 更加彰显了“ 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受益” 的事实”可知, 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新
模式。
9. (1)汉朝: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生产; “兵皆回家”“释奴为民”; 轻徭薄赋; 文帝景帝:以德治
民,减轻刑罚, 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浪费等。武帝: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唐朝: 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调整通知政策: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广纳贤才, 知人善任、, 制定法
律,减轻刑罚, 减轻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生产等。
宋朝: 加强中央集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控制军队的调兵权。分割宰相权利,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设置知州和通判,管理地方行政;发展科举制等。
(2)政怠宦成: 史实:西汉末年、东汉由于外戚、宦官专权导致统治黑暗,政治腐败,王朝灭亡; 唐朝玄宗 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重用宦官高力士朝政交给李林甫等奸臣, 朝政黑暗腐败, 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唐 朝由盛而衰,最终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农民起义而灭亡。明末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刘瑾、魏忠贤等宦官专权,统治黑暗,道明末农民大起义而亡。
人亡政息: 举出两个朝代由于统治腐朽, 政治黑暗,最终导致矛盾激化,人民起义,统治被推翻
求荣取辱: 208 年曹操为统一全国与孙连联军展开赤壁大战, 大败而还;东晋时期,前秦苻坚帅大军想灭 东晋统一全国, 383 年淝水之战被东晋军民打败, 后土崩瓦解;隋炀帝三次攻打辽东失败加剧阶级矛盾爆
发人民起义,短期而亡; 北宋联金灭辽, 最后为金所灭等。明末工大辽东大败而还等。
(3)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市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 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
第14页/共18页
主集中制。政协会的召开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 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从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
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奠定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49 年政协会议确定, 后来将此制度写入宪法, 1984 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毛泽东的途径: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基
础。共产党处于在野地位。
习近平的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伟大成就。
【详解】(1)可选定①汉朝:可从汉高祖、文帝景帝和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治国措施 去阐述,具体可以阐述为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恢复生产; “兵皆回家”“释奴为民” ;轻徭薄赋; 文帝景 帝:以德治民, 减轻刑罚,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浪费等。武帝: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选定② 唐朝: 可从唐太宗时期的政治经济措施入手, 具体可以阐述为注意吸取隋亡教训; 调整通知政策:完善三 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广纳贤才, 知人善任、, 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减轻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生产等。选 定③宋朝: 可从宋太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措施入手,具体可以阐述为加强中央集权, 解除禁军将领 的兵权,控制军队的调兵权。分割宰相权利, 分化事权, 削弱相权。设置知州和通判, 管理地方行政;发
展科举制等。
(2)政怠宦成: 指的封建社会的宦官专权,皇权旁落的事件; 具体史实:王朝末期外戚宦官干政的事件列 举,具体有西汉末年、东汉由于外戚、宦官专权导致统治黑暗,政治腐败, 王朝灭亡; 唐朝玄宗宠爱杨贵 妃,不理朝政, 重用宦官高力士朝政交给李林甫等奸臣, 朝政黑暗腐败,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而 衰,最终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农民起义而灭亡。明末政治腐败,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刘瑾、 魏
忠贤等宦官专权,统治黑暗,道明末农民大起义而亡。
人亡政息: 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举出两个朝代由于统治腐朽,政治黑
暗,最终导致矛盾激化, 人民起义, 统治被推翻, 如秦的暴政等。
求荣取辱: 指的是为了追求成功名利不惜作践自己与他人,与忍辱负重正好相反, 如 208 年曹操为统一全 国与孙连联军展开赤壁大战,大败而还; 东晋时期,前秦苻坚帅大军想灭东晋统一全国, 383 年淝水之战 被东晋军民打败,后土崩瓦解; 隋炀帝三次攻打辽东失败加剧阶级矛盾爆发人民起义, 短期而亡;北宋联
金灭辽,最后为金所灭等。明末工大辽东大败而还等。
(3)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上的建设成就主要体现在建立“一根 两基”制度, 还有宪法的制定, 具体可以阐述为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市人民 民主主义国家,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政协会的召开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
第15页/共18页
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从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
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奠定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49 年政协会议确定, 后来将此制度写入宪法, 1984 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毛泽东的途径: 根据材料“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 府”, ,结合所学可知,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奠定基础。共产党处于在野地位。习近平的途径: 根据材料“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
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结合所学可归纳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
民经过半个多世纪奋斗, 克服重重困难,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0. (1)选择①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选择⑥开国大典在北京,标志着新中国的成
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2)A: ② B: ① C: ③
结合中国 C 章节,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实现中
国梦。
(3)看法与理由:赞同 A 同学,学习党史过程要注重过程的严肃性。学习党史,要让我们感受老一辈无产者
为了民族的兴旺、为了百姓的幸福舍生忘死, 英勇不屈。
途径: 学习强国软件学习等。
【详解】(1)根据示例, 介绍了该地点涉及的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根据图示 中的地点,任选 2 个。 ①可能涉及的成就有: 中共一大; ③可能涉及的成就有: 遵义会议、长征; ④可能 涉及的成就有: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论持久战》、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 ⑤可能涉及的成就有: 1947 年 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 ⑥可能涉及的成就有: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如选择①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 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选择⑥开国大典在北京, 标
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2)根据目录的内容, “第四章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后,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因此 A 选②;根据“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
探索和曲折发展”结合所学可知, 在这之后,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 B 选① ;
根据“第九章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知下一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 选择③。 认识: 对应章节的史实,史实与“人民幸福”“ 民族复兴” 的关系, B 章节, 可能涉及到的史实:十 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邓小平时期的重要会议(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提出“一国两 制”方针等。 C 章节,可能涉及到的史实: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人类命运同同体;抗击疫情等。如结合中国 C 章节,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
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就是实现中国梦。
(3)根据材料三,赞同任何一位同学的看法都可以, 如赞同 A 同学,阐述理由从党的艰辛历程着手。如
第16页/共18页
学习党史过程要注重过程的严肃性。学习党史,要让我们感受老一辈无产者为了民族的兴旺、为了百姓的
幸福舍生忘死, 英勇不屈。学习党史的具体途径, 如从学习强国软件学习, 从历史书学习等。
11. (1)原因:隋朝统一后,人口减少,三兔共耳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敦煌位于丝绸之路,是中西文明
交汇的中心;隋唐时期文化繁荣。(任意 2 点即可)
特点: 沿丝绸之路沿线传播;由东向西传播; 传播的时间长, 区域范围广, 涉及亚洲、非洲、欧洲。(任
意 2 点即可)
(2)特点: 受外来绘画技巧影响; 表现形式多样。
影响: 促进了欧洲制瓷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3)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就业岗位, 推动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升了沿线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说明 “一带一路”策略彰显了中国的新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新机遇,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本题为开放
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兔子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三”有吉祥寓意 …… 隋朝统一后, 人口相对退减, 多子多福、生生不息成为普通民众朴素的期盼。 ”可得出隋唐时期敦煌出现“三兔共耳” 图案 的原因:隋朝统一后,人口减少,三兔共耳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根据材料“示意图”可得出隋唐时期敦
煌出现“三兔共耳” 图案的原因: 敦煌位于丝绸之路,是中西文明交汇的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原
因:隋唐文化繁荣。根据“示意图” 中“丝绸之路”可得出其传播特点: 沿丝绸之路沿线传播;根据“示意图” 中“发现地点及时间”可得出传播的特点: 由东向西传播; 传播的时间长,区域范围广, 涉及亚洲、非洲、
欧洲。
(2)根据材料二“西厢瓷 ……其人物刻画受到外籍宫廷院画家绘画技法影响, ”可得出明清“西厢瓷” 的特
点:受外来绘画技巧影响;根据材料二“其表现形式有连环画、组合画以及图文结合等多种 ……”可得出特
点:表现形式多样。根据材料二“‘西厢瓷 ’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而传入欧洲,成为欧洲瓷画模仿的范
本 ……”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西厢瓷” 畅销欧洲的影响: 促进了欧洲制瓷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促进了
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此料二“ …… 《西厢记》故事也随着瓷器的
销售在欧洲传播开来。 “可得出影响: 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西厢瓷” 畅销
欧洲的影响影响: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3)根据材料三“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 ……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战 略构想 ……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 42 万个工作岗位, 使将近 4000 万人摆脱贫困。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 重点线路运营、建设进展顺利, 一批农业、医疗、减贫等民生项目相继实施 ……”可得出对中国“一带一路” 实施效果的认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就业岗位,推动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升了沿线国家人民的 生活水平, 说明“一带一路”策略彰显了中国的新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新机遇,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
义。
12. (1)①: A②: B
作用: 保证了对大都的物资供应。
(2)主题: 清华园车站在抗战中的作用
序号: ④⑤
第17页/共18页
说明: 清华园车站在运送抗战物资、人员中发挥重要作用。
(3)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准备筹建新中国。或: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4)答案示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激发了农民的
劳动热情, 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详解】(1) 根据材料信息“1292 年, 郭守敬引白浮泉, 经白浮瓮山河引水渠, 最后汇入 A 瓮山泊储存,
然后流进大都城 B 积水潭”和图片信息可知, ①处填写 A; ②处填写 B。根据材料“ 当时大都所需物资供应 均要依赖运河由南向北运输,但大运河北段只到达通州, 为此元朝政府计划修建通惠河。由于通州地势低 于大都,只能从大都引水通往通州。为解决此问题, 1292 年, 郭守敬引白浮泉, 经白浮瓮山河引水渠, 最 后汇入 A 瓮山泊储存,然后流进大都城 B 积水潭。经过郭守敬系统的修筑治理,瓮山泊成为供应大都城和
通惠河的水库”可知作用是保证了对大都的物资供应。
(2) 参照示例,自拟一个与清华园车站相关的主题,并运用两则及以上资料,对主题进行说明即可,
如:
主题: 清华园车站在抗战中的作用
序号: ④⑤
说明: 清华园车站在运送抗战物资、人员中发挥重要作用。
(3)根据考察路线并结合所学可知, “进京赶考” 的时代背景是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准备筹建新中国。或: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4) 根据所学,主要从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变化谈认识即可,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和政府实 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
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第18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