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金属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金属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6 22:5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金属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 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
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 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银
2.下列应用的原理(用方程式表示)及基本类型都正确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C.验证铜和铁的活动性:置换反应
D.用天然气作燃料:氧化反应
3.我国万米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舱外壳材料采用的是钛合金,钛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TiO2+2Cl2+2CTiCl4+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TiO2是氧化物
D.钛合金的熔点和硬度比金属钛高
4.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所属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2HgO =2Hg+O2↑ 分解反应
B.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O+CuO Cu+CO2 置换反应
C.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 CO2↑ + H2O ═ H2CO3 化合反应
D.用含小苏打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NaHCO3+HCl═NaCl+H2O+ CO2↑ 复分解反应
5.为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乙表面无明显变化,把甲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6.利用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够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Fe、CuCl2溶液、Ag B.FeCl2溶液、CuCl2溶液、Ag
C.FeCl2溶液、Cu、Ag D.Fe、Cu、Ag、H2SO4溶液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 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B.Ag能将硫酸镁溶液中的镁置换出来
C.可以使用铁桶配置农药波尔多液
D.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常温下铝制品不耐腐蚀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相关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 B.CO具有可燃性——作燃料
C.氮气难溶于水——作保护气 D.不锈钢耐腐蚀——作医疗器械
9.a、b、c分别代表镁、铝、铁三种金属中的一种,它们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B.a、b、c分别代表铝、镁、铁
C.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a>b>c
D.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b<c
10.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B.生铁抗腐蚀性强,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C.CO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冶炼金属
D.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照明弹
11.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合金是 。
A.不锈钢
B.白金
C.铂金
D.钛合金
12.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铜,可能含有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二、填空题
13.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我国是最早生产钢铁的国家这一,“百炼成钢”是指将生铁转化为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中 (填符号)元素的含量;
(2)黑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请将以下方程式补充完整:2KNO3+S+3C +N2↑+3CO2↑。
(3)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古诗“投泥泼水愈光明”:在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我国古代首先发现并开采利用煤和石油,煤和石油属于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6)《神农本草经》有“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其中水银指金属 (填元素符号)
14.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处处有化学。

(1)如图,垃圾分类箱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序号)。
(2)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5.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钢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很容易生锈。防止铁制篮球架生锈的常用方法是 (任写一条)。
(2)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青铜的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
(3)金属镁是一种常用的实验用品。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取一段镁条,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向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
①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 (填化学式,下同);
②若没有气泡产生,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
16.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请你按照反应是放热或者吸热的不同,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 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 。
A.镁条和稀盐酸反应 B.煤炉中层的反应 C.粉尘爆炸
(2) 2Fe2O3+3C4Fe+ 3CO2↑
Fe2O3+3CO2Fe+3CO2
在这两个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木炭都体现了还原性,其作用是能得到氧化铁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使氧化铁 还原成铁单质;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都是由 价变为0。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铁生锈与 有关。
(2)实验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是 (填字母)。
(3)实验三:探究水的组成。若①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32g,则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三、推断题
18.学习化学需要熟悉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图中A~C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E、F是气体且A、D组成元素相同,B是红色固体,G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液体溶剂(“→”表示物质间能转化,“—”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图中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已省略)。
(1)物质E的化学式为 。
(2)请写出物质D的一个用途 。
(3)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四、流程题
19.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创造物质的学科。
(1)“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考古发掘出大量黄金制品和青铜器。判断该黄金制品是真金的方法是 。三星堆青铜器是古代青铜器的代表。青铜,是铜、锡、铅按一定比例熔炼出的合金。青铜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铜的 (填“高”或“低”)。
(2)同学们在探究金属性质实验后,得到含ZnCl2、HCl和CuCl2的废液,为回收金属铜,对废液的处理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I、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溶液中的现象是 。
II、步骤②中能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现象是 ,滤液B中溶质有 。
III、为了避免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并要使滤液B、C中溶质为同一物质,则对原实验方案应进行的调整是 。
五、科学探究题
20.全世界每年因锈蚀造成浪费的金属高达产量的20%以上,但铁锈蚀原理却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文献: (ⅰ)氯化钙固体可作干燥剂。 (ⅱ)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的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 (ⅲ)常温常压,氢气密度是ρ g/mL。
【活动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取四枚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实验,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试管序号 A B C D
实验装置
一周后现象 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铁钉表面有较厚铁锈
(1)对比实验①、②、③,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
(2)对比实验①、④,说明铁锈蚀还与 有关。
(3)铁锈蚀后应及时除锈的原因是 ,写出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活动二】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小组设计了图甲装置,检查气密性,将5g铁粉和2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
(4)据图乙,t2时刻后反应并未停止温度却开始降低,原因是 。
(5)据图丙,对比AB段和BC段说明 ,t3时刻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 。
(6)与活动一对比,活动二铁锈蚀明显更快的原因是 。
六、计算题
21.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借助精密天平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装置见下图,已知黄铜样品中所含的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能溶于水)。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2)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___(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详解】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气与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该反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的,正确的为:,故错误;
B、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正确的方程式为:,故错误;
C、铁比铜活泼,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故正确;
D、该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为:,故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三种,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碳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TiO2是由Ti、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熔点低,故钛合金的熔点比钛低,硬度比钛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A.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2HgO 2Hg+O2↑,分解反应,错误;B. 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O+CuO Cu+CO2 ,不是置换反应;C. 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 CO2+ H2O ═ H2CO3 ,化合反应,错误;D. 用含小苏打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NaHCO3+HCl═NaCl+H2O+ CO2↑ , 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D。
5.C
【详解】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乙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乙不与酸反应,甲、丙的活动性都比氢强,乙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甲、丙>H>乙;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把甲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丙强,即甲>丙;
故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乙、丙、甲。故选C。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6.A
【详解】A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银与氯化铜不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比铁弱;B、FeCl2溶液和CuCl2溶液都不与Ag反应,说明银比铁、铜的活动性都弱,但不能比较铁与铜的强弱;C. FeCl2溶液和Cu、Ag 都不反应,不能比较铜、银的强弱; D. Fe和H2SO4溶液反应,Cu、Ag都不能与硫酸反应,不能比较铜、银的强弱;选A
7.A
【详解】A、 “真金不怕火炼” 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故选项正确;
B、镁的金属活泼性大于银,Ag不能将硫酸镁溶液中的镁置换出来;故选项错误;
C、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硫酸铜,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不可以使用铁桶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故选项错误;
D、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所以铝制品有抗腐蚀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C
【详解】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匹配,不符合题意;
B、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匹配,不符合题意;
C、氮气可用保护气是由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是由于难溶于水,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符合题意;
D、不锈钢耐腐蚀可用作医疗器械,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匹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分析】根据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掉的金属的关系图,等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是a>b>c,根据一定量金属完全反应产生,设金属质量都为,则铝、镁、铁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因此a为铝、b为镁、c为铁。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a、b、c对应的金属分别是铝、镁、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铝、铁,故活动性顺序为b>a>c,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铝、b为镁、c为铁,故B正确;
C、生成物中铝为+3价,铁为+2价,镁为+2价,故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b=c,故C错误;
D、铝、镁、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24、56,故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是b<a<c,故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A、石墨有导电性,可以作电极,错误。
B、生铁抗腐蚀性不强,不能用于制造医疗器械,错误。
C、CO有还原性,所以可以用于工业冶炼金属,错误。
D、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照明弹,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故选:D。
12.B
【分析】根据题意三种金属活动性排序是镁>铜>银,因此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而最终得到的是无色溶液说明铜没有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因此铜一定没有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分析,镁和硝酸银反应时可能镁有剩余也可能镁完全反应,故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镁,选项错误;
B、根据分析,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铜,可能含有镁,选项正确;
C、根据分析,镁和硝酸银反应时可能硝酸银有剩余也可能硝酸银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错误;
D、根据分析,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错误;
故选:B。
13.(1)C
(2)K2S
(3)Fe +CuSO4 ═FeSO4+Cu
(4)C+H2OH2+CO
(5)不可再生
(6)Hg
【详解】(1)“百炼成钢”是指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故填:C;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K、N、O、S、C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6、1、3,反应后方程式中K、N、O、S、C原子的个数分别为0、2、6、0、3,所以生成物还有K2S生成。故填:K2S;
(3)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故填:Fe+CuSO4=FeSO4+Cu;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与水蒸气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故填:C+H2OH2+CO;
(5)我国古代首先发现并开采利用煤和石油,煤和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6)水银指金属汞。故填:Hg。
14.(1)①②
(2)不可再生
【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垃圾分类箱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①②;
(2)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5.(1)刷漆
(2)大
(3)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 2Mg+O22MgO
(4)
【详解】(1)钢铁的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刷漆可以使铁隔绝氧气、水,达到防锈的效果;
(2)合金的硬度大于其中纯金属的硬度,青铜是铜、锡等金属形成的合金,则硬度大于纯铜;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镁与氧气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Mg+O22MgO;
(4)金属活动性Al>Fe>H>Ag,则将铁加入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Fe只能与AgNO3反应生成Fe(NO3)2与Ag;
①若向反应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渣中含有Fe,所以反应中Fe过量,则滤渣为反应生成的Ag与过量的Fe;
②若向反应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只有Ag,当Ag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AgNO3、Fe(NO3)2、Al(NO3)3;当Fe与AgNO3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Fe(NO3)2、Al(NO3)3;综上得出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Fe(NO3)2、Al(NO3)3。
16. C 都是放热反应 失去氧 +3
【详解】(1)A、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B、煤炉中上层是淡蓝色火焰,为一氧化碳的燃烧,说明煤炉中层发生的反应为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粉尘爆炸是粉尘燃烧放热在有限空间内膨胀引起的,放热反应。
故选C,分类依据为都是放热反应。
(2)在这两个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木炭都体现了还原性,其作用是能得到氧化铁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使氧化铁失去氧还原成铁单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化铁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都是由+3价变为0。
17.(1)水/H2O
(2) B
(3)4
【详解】(1)实验一: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如图所示,两支试管内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左侧有水,右侧无水,则左侧铁钉会生锈,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铁生锈与水有关;
(2)①B装置中发生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于A中的稀盐酸赫尔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会逸出到空气中导致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小,无法验证;而B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无气体,因此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是B;
(3)电解水是正氧负氢,且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是8:1,如图所示,①中产生气体体积较小说明是氧气,则②中产生气体是氢气,因此其质量是。
18.(1)O2
(2)人工降雨、灭火、作肥料、化工原料、制饮料等
【分析】G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液体溶剂,则为水。且A、D组成元素相同且为气体,A和红色固体B高温下反应生成D和C,所以A是CO、B是氧化铁,C是铁,D是二氧化碳。EF是气体,可以和G水相互转化,E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铁可以转化为F,所以E是氧气,F是氢气。
【详解】(1)根据分析E是氧气,化学式O2。
(2)D是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于作肥料。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制饮料,也可作化工原料等。
19. 将该物质放在火上灼烧,若没有变化,则为金(合理即可) 高 Fe+2HCl═2FeCl2+H2↑(或Fe+CuSO4═FeSO4+Cu) 产生大量气泡,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黑色固体中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 ZnCl2和FeCl2 在步骤①中加入足量的Zn,在步骤②中加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
【详解】(1)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判断该黄金制品是真金的方法是将该物质放在火上灼烧,若没有变化,为金;青铜是合金,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比组成合金的金属要大,因此青铜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铜的大。
(2)废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铜和铁反应,溶质中含有氯化亚铁,有铜被置换出来,因此滤液B中含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锌,固体A为铜和剩余的铁;固体A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铁反应,铜不反应,因此滤液C中含有氯化亚铁
I、步骤①中发生反应为铁与盐酸的反应和铁与氯化铜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2HCl═2FeCl2+H2↑(或Fe+CuSO4═FeSO4+Cu)。溶液中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黑色固体中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II、步骤②中能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现象是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该现象说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根据上面分析滤液B中溶质有ZnCl2和FeCl2。
III、滤液B中含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滤液C中含有氯化亚铁,因此要使滤液B、C中溶质为同一物质,则对原实验方案应进行的调整是在步骤①中加入足量的Zn,则滤液B中的溶质为氯化锌,在步骤②中加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过量的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二者溶质一样符合题意。
20.(1)氧气、水
(2)氯化钠/NaCl
(3) 外层的铁锈会加速铁制品的腐蚀速度
(4)铁生锈放出的热量小于装置散失的热量
(5) 氯化钠会加速铁的锈蚀 此时加入了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了氢气
(6)活动二中铁的锈蚀有碳粉、氯化钠协同加速铁的锈蚀过程
【详解】(1)B中缺少氧气铁钉不生锈,C中缺少水铁钉不生锈,A中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铁钉生锈,说明铁锈蚀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2)D中铁钉表面有较厚铁锈,与A相比,说明氯化钠加快了铁锈蚀的速度,即铁的锈蚀还与氯化钠有关;
(3)因为铁锈质地疏松,如果不及时处理铁锈的话,铁锈会吸附更多的水分,从而使里面的铁继续发生氧化反应,加速铁制品的腐蚀速度;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t2时刻后反应并未停止温度却开始降低,是因为环境中高温物体会自发的向低温物体散失热量,铁生锈放出的热量小于装置散失的热量,使得装置温度下降;
(5)AB段和BC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铁生锈消耗氧气,BC段减小幅度大是因为加入氯化钠溶液后,铁锈蚀较快,说明了氯化钠会加速铁的锈蚀;t3时刻压强突然增大是因为铁锈蚀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稀盐酸被注入烧瓶,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较多氢气;
(6)活动二铁锈蚀明显更快的原因是活动二中铁的锈蚀有碳粉、氯化钠协同加速铁的锈蚀过程,活动一中没有加入碳粉来促进铁的锈蚀。
21.(1)没有
(2)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502.9g-502.7g=0.2g;
x=6.5g
锌的质量分数=。
【详解】(1)该实验中是通过氢气的逸出,测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等于产生的氢气质量,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2)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502.9g-502.7g=0.2g;
x=6.5g
锌的质量分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