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新课导入
厨师做爆炒腰花前,要将切好的猪肾放入温水中浸泡2—3小时,这是为什么呢?
1.能阐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肾脏是泌尿系统重要器官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泌尿系统
(产生尿液)
(输送尿液)
(排出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观察
肾的结构
整体观察
1、看:肾的外形
肾的颜色
2、摸:肾的表面
肾的手感
3、闻:肾的气味
似菜豆种子
红褐色
光滑
柔软
尿臭味
皮质
髓质
肾盂
肾脏
肾静脉
肾动脉
输尿管
肾脏的结构
分布位置 颜色或形状
皮质
髓质
肾盂
肾的外周
颜色较深
皮质内侧
漏斗状
颜色较浅
肾门处
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组成
肾单位--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
肾小体
2
肾小管
肾单位
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肾单位
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
肾小管
肾静脉
肾小球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1)肾单位的组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另一端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漏斗状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
肾小管:弯曲细长,外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2)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腔
肾小囊壁
肾小囊
肾小体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两端连接_________血管并且流的都是________血
动脉
动脉
肾小囊壁和肾小管壁为单层细胞
结构名称 组成特点
肾小体 主要分布于皮质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主要分布于髓质
与肾小囊续连,外有出球小动脉分支毛细血管网
囊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围成囊腔包围肾小球
入球小动脉分支盘绕形成的毛细血管球,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
尿液的形成过程:
肾小球
肾动脉
原尿
肾小囊
肾静脉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
肾小管
尿
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
尿液的形成
血液
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尿液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水
无机盐
尿素
葡萄糖
肾小管----
原尿
(一)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二)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全部葡萄糖
大部分水
部分无机盐
原尿
尿液
(血细胞,蛋白质,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血液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进入肾小囊)
原尿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水、无机盐、尿素)
尿液
大部分水、全部葡
萄糖、部分无机盐
总结:尿液的形成过程
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比较
1.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什么液体?
2.蛋白质微量的是什么液体?
3.不含葡萄糖的一定是什么液体?
血浆
原尿
尿液
4.尿素含量最高的是什么液体?
尿液
思考
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中,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尿液在膀胱中暂存后由尿道排出
肾脏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适量饮水和适时排尿有利健康
每天饮用适量的水
及时排尿
注意清洁卫生
成人一昼夜至少排尿500 mL,才能将体内代谢废物排出
血液透析法又称人工肾,它是血液净化术的一种。患有尿毒症的人,因肾脏功能减退或丧失,无法将我们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水分排出体外,所以就必须靠血液透析来将尿毒素、水份排出体外,以减轻尿毒症状。在目前全世界依赖透析维持生命的50万患者中,85%是靠血液透析,因而极为常用。血液透析是模拟肾脏滤过作用的原理工作的。将病人的动脉和静脉与人工肾连接,使血液通过人工肾的滤过装置,病人血液中的有毒物质被析出,使病人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得以维持。
什么是血液透析
小资料
随堂巩固
判断题
1.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了,尿素含量减少了。_____
2.某人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_____
3.我们每天需要饮用适量的水,人一天的饮水量要多于排尿量。_____
4.肾单位形成尿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______
√
×
√
√
课堂总结
尿的形成与排出
尿的形成过程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泌尿系统的健康:
及时喝水、排尿、注意卫生
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