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历史 八年级 第一学期 统编人 教版 国共合作与 国共对峙
单元组织 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第 15 课
2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 第五单元 第 16 课
3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五单元 第 17 课
单元分析
单元 分析 【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学习主 题是“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 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 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 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3.讲述中国工农红军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 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本单元在中国近代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围绕国共两党从合 作到对峙的发展过程,讲述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进行 革命传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国共合作始于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而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国共合作关系的破裂,至此国共进 入十年对峙时期。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革命 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直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课程标准 在“教学活动建议”中建议“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的路线。 ” 【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
单元 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发展线索是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中共把革命的重 心,从城市转向农村,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 革命根据地。本单元重点围绕国共两党的关系展开讨论。两党从合作走向 对峙,从同盟走向对立,用一系列历史事件揭示历史发展进程。难点是如 何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原因;中国 共产党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由;遵义会议成为中 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本单元的各课围绕核心内容展开,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第 15 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主要讲述的是:国共两党面对共同的敌人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新三民主义为基础,进行了第一次合作。为了 培养革命力量,创办了黄埔军校。随后,两党共同领导的北伐战争。在两 党的合作下,革命力量发展很快。但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国民党右派中以 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公然制造“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第一次合作关系破裂。第 16 课,主要讲述的是:面对国民党的屠杀和 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奋起反抗,毛泽东等人,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 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工农武装割据,开创了以井冈山为代表 的一系列革命根据地。通过组织农民开展土地革命,从而开创了一条符合 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第 17 课《中国工 农红军长征》该课主要讲述的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由于“左” 的错误的指挥,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后,中共和红军,在正确路 线指示下,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并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勇前行。 本单元的教学,要抓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①理解掌握本单元主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把握本单 元的基本线索。 ②从国共两党合作对中国革命的推动,到两党分裂给中国革命带来的 不利影响,从中认识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知道合作 共赢的重要性。 ③从中共革命中心(重心)城市到农村的转变史实,能充分认识到:毛 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做 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实 践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 3.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并不陌生。他们可以通过学过的课文,观看过 的影视作品或多或少地了解本单元的一些内容。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 册) 第 16 课《朱德的扁担》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 课《七律·长征》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
单元 分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13 课《金色的鱼钩》等;通过一些影视作品了 解。如《铁肩担道义》《孙中山》《人间正道是沧桑》《开天辟地》《建 党伟业》等。通过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教学中的三维 目标和对历史教学中的五大核心素养均有一定的认知,有一定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种种原因停留在浅层次的 事上较多,而较深层次的认识缺乏深度。如:有不同奋斗目标的国共两党, 为什么能实现第一次合作? 国民革命的失败,仅仅是因为“四·一二”和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吗?为什么邓小平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还可 能在黑暗中摸索?长征的胜利结束,体现了红军怎样的长征精神等。 有鉴于此,在八年级的历史教学中,可在作业的设计上增加一定的难 度,从其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其各种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和情景材料, 融合三维目标,紧扣五大核心素养,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化抽象为具体等,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单元学习作业目标与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单元学习 与作 业目标 1.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主要史实,探究北伐战争胜利 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 曲折性。 3.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体会 共产党人伟大的革命精神。 4.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认识 这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5.了解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6.通过学习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单元作业 整体设计 思路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日常课堂教学后,精心布置课后 作业,及时消化、训练、理解新授课知识,掌握每课所学的重难点, 夯实基础,才能逐步培养、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而精心布置的 课时作业正是实现这一 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规划了本单元作 业设计。 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课标,落实“双减”政策,减负增效,分 层设计,形式多样,增强趣味,锻炼能力。让学生既掌握基本知识点, 又在分层作业训练中不断得到巩固提高,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准确判 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依据单 元主题“国共合作与国共对立”,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 制定本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 3 个课时教 学中,在通过 3 个课时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 时作业立足课时教学重、难点,以基础题和实践活动题为主。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3
首先、作业形式:主要分为课时作业及单元整体作业。题型主要 以选择题、材料题、及开放型问题为主,但不局限于形式。 第二、作业内容:量小且精,基础与开放并存。 第三、作业完成时间:课时作业在 15 分钟以内,单元作业完成 时间在 30 分钟以内。 第四、作业反馈:教师指导和批改要及时,找出错误的共性,对 共性问题重点讲评,个别错误及时面评。
单元作业 总结与反 思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布置的作业,落实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 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以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深化 的问题具有拓展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要使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得到 巩固和提升,历史学科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历史核心素养在作业中落 实。
单元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 第 15 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作 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运用
1 选择题 1 √ 易 原创 15 分钟
2 选择题 1 √ 中等 改编
3 选择题 1 √ √ 中等 原创
4 选择题 2 √ 中等 原创
5 开放题 1、2 √ 中等 原创
作 业 设 计 1.2016 年 11 月 1 日,习近平会见时任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说: “在历史 风云变幻中,国共两党有过许多恩怨。同时,在中华民族发展的紧要关头,两 党为了民族大义也几度合作,为民族和国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共两党 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 A.维新思想 B. 民主科学 C.新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合作的背景,体现对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 观念和唯物史观的考查。国共两党关系复杂,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不同时期, 表现不一。选项 A 维新思想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以康有为、梁启超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民族危亡而掀起的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 错误。从 1915 年开始,陈独秀、李大钊等一部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反思中 认识到:要救中国,就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在新文化运动 中,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吹响向封建主义进攻的号角,故选项 B 民主 科学错误。1917 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同时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4
作 业 设 计 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并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使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具备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选项 D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 础,排除。选项 C 新三民主义在多次反军阀斗争失败后,接受共产国际代表和 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由旧三民 主义发展而来,是孙中山思想的新发展。它不仅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 益,也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原则一致,因而成为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 作的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背景,两党能联手合作的基础,是国共 合作背景中一个小难点。学生要学会总结分析国共两党在当时所面临的问题和 困难,以及能走向合作的可能,共同的革命之心,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两党合 作的政治因素,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 政治基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历史时空中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时 空观念”历史核心素养渗透。 2.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 要方法。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 意图,这场战争 ( )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实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 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把握历史时代特点,利用地图,并总结历 史事件影响的能力,学生根据地图判断历史事件为国名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红军长征的意义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项A 错误。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 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且通过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可以判 断出,其提出的“三民主义”并没有完全是实现,故选项C 不正确。北伐战争 基本上推翻了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政府在形式上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但北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彼时的中国依然 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故选项D 不正确,正确的答案是选项 B。 【设计思路】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地图以其形象、直观、简明、生动 的特点,在时空与地理位置上更能表达北伐战争的不断开展、不断演变的重要 进程。本题中的地图很好的反映出北伐军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过程。图史结合,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解图的能力,从而体现并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观 念”。 3.《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中讲到:“帝国主义者复饵 以关税增收之利益,与以金钱、军械之接济,直接帮助吴贼压迫中国国民革命, 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 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 攻之虞。 ”从《宣言》中总结国名革命军北伐的目的是 (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5
作 业 设 计 C.土地革命,分田地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本题考北伐的目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同盟会的纲领,“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北伐时期,清朝已灭亡,中华民国 已经建立,与史实不符,故选项A 错误。“土地革命,分田地”是红军在农村 革命根据地为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从而巩固政权的措施,故选项C 错 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日本侵华期间,随着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共产党和爱国民主人士呼吁国民党放弃剿共共同反对日本侵略 的 口号。故选项 D 错误。从材料中“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 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 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中看出,北伐目的是要“打倒列强、 除军阀”。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北伐的目的,从《中国国民党为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这段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帝国主义与旧军阀勾结,阻 碍中国革命发展,社会进步,进而得出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 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4.“张作霖身亡后,其子张学良从北京秘密回到沈阳,就任东北三省保安 总司令职。他于 7 月 1 日发出通电,表示决不妨碍统一……国民党方面也决定 东北问题采取和平方法解决。……日本帝国主义极力阻止东北易帜……张学良 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阻挠,于 1928 年 12 月 29 日发出东三省‘易帜’通电, 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 ”依据材料 分析,张学良东北易帜的根本因素是 ( ) A.报仇雪恨 B.爱国思想 C.国民政府的帮助 D.英美的支持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本题考查“东北易帜”的原因。张学良东北易帜是由多种因 素共同促成的,既有“国民党方面决定东北问题采取和平方法解决”的因素, 也有奉系内部派系斗争的需要,更有与日本的“国恨家仇”有关。根据史实以 及材料体会张学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艰难处境,尤其是日本希望张作霖死后趁 乱武力占领东三省的阴谋,因张学良的东北易帜而落空。应侧重总体分析时代 特征和历史的进步意义。选项 A、C 不是主要原因,选项 D 材料没有涉及。选 项 B 正确,张学良从国家大义出发,爱国思想是其通电易帜的根本原因。张学 良在东北易帜的历史进程中,所体现出的政治家的智慧与爱国情怀,值得每一 个炎黄子孙致以崇高的敬意。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东北易帜”的原因,事件发展的原因是复杂的, 引导根据时代特点、根据题目材料分析判断事件的主次原因。让学生学会结合 时代大背景,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理解事件的历史影响,事件的时代特征,这 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分析事件的能力, 从中也体现了“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6
作 业 设 计 5.绘制“北伐进军形势”简图 (选做题) 学生根据教材叙述内容,结合教材 72 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绘制 出北伐战争过程及重要事件。如:标注出革命军北伐出发点、主战场、及北伐 对象所控制地区等。 学生绘图作业展示如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7
【评价实施主体】学生与教师 【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能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在地图中标注出主要历 史事件及北伐整体发展形势即可。综合上述要求按优、 良、合格对学生的简图 进行评价 。 【作业分析】绘制历史地图,是开放型作业。主要考查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并抓住事件中的重难点。在地图上绘制出北伐进军的形 势图,利用地图演示出事件的发展脉络,没有标准的答案,重要的是要结合地 理知识,合理绘图,并在图上标注出重要的历史事件。 【设计意图】本题属于开放型作业,也体现出跨学科之间的渗透。学生要 有一定的地理知识,要掌握基本的绘制地图的能力,例如:地理学科的地图比 例及图例知识等。绘制出北伐进军形势简图,可以体现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及 整体把握历史事件的进程,绘制出重要的事件,也就把握了重难点,并且在整 体绘制中,体会各个事件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作业 反馈 典型问题 如对北伐对象控制区域没有明确绘制出来。
原因分析 受传统作业影响,学生对一些跨学科的创新作业缺乏有效 的整合。
辅导策略 教师多设计一些创新性问题,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 力,针对跨学科的作业出现的共性问题重点讲评,个别错误及 时指出。
作业 评价 等级 优、 良、合格
评价主体 师评 √ 自评 学生 互评 √
评语 老师喜欢看你认真思考的样子!等
课时作业: 第 16 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作 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运用
1 选择题 3 √ 易 改编 15 分钟
2 选择题 3 √ 中等 改编
3 选择题 4 √ 中等 改编
4 开放题 3、4 √ 较难 原创
作 业 设 1.江西是一片红色热土,曾经书写了气壮山河波澜壮阔的红色史诗。江西 省有一座纪念馆以“军旗升起的地方”7 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石刻作为陈列的序 言。这座纪念馆是为了纪念 ( )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秋收起义 D.三湾改编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8
计 作 业 设 计 【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的内容,体现对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 观念和家国情怀的考查。 结合所学可知,八一南昌起义,指在 1927 年 8 月 1 日中共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 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南昌位于江 西,故 A 符合题意;广州起义是指 1927 年 12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 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与江西无关,故 B 不符合题意;秋收起义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故 C 不符合题意;1927 年 9 月 29 日至 10 月 3 日, 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 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 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故 D 不符合题意;故 选 A。 【设计意图】南昌起义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本题的设计,多 角度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 国情怀”。 2.2020 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在抗击新冠 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武汉因为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而被誉为 “英雄的城市”。党的历史上,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从这里发出的号令是 ( ) A.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D.打倒列强,除军阀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八七会议的相关内容,体现对历史核心素养 中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考查。题干中的“武汉”和“革命的危急 关头”是本题的解题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 1927 年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争取”的著 名论断,故 B 项符合题意。1929 年 12 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中国工农红军 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故 A 项错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 军队的开始,与“武汉”无关;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广州国民政府为 实现“打倒列强,除军阀”誓师北伐,此口号反映了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 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所以 A、C、D 这三项与本题无关。 【设计意图】八七会议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知识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多角 度考查学生对八七会议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 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3.习近平在 2021 年 6 月 25 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 讲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说,是 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 路。 ”在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指的 是哪条路? ( )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9
作 业 设 计 A.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D.资本主义道路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内容。体现对历史核心 素养中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考查。依据所学可知,八七会议后,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 东率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并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 据”的局面,从而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 道路” 。 故 A 项符合题意,B 项考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是邓小 平开创的;C 项不符合题意,它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革命道路; D 项中资本主义 道路是资产阶级推翻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道路,故 D 排除。 【设计意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本课的难点。本题考查的是学生 对井冈山道路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这一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在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中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本题意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和“家国情怀”素养。 4.完成“剧本杀”任务 (选做题) 根据所给情景材料,完成“剧本杀”任务 (剧本杀起源于角色扮演,玩家 阅读相应任务的剧本,搜集线索,破解谜题,完成任务,适合多人进行。) : 如果你是毛泽东,你会如何抉择? 活动要求: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根据所给情景资料,搜集线索,破解谜题。 各组学生通过讨论后就所提谜题作出解答。 情景资料一:南昌起义力量对比 南昌起义发动之前,在南昌城附近的国民党军敌对力量共计有 12 万余人: 李济深部 (约 48000 人) 、朱培德部 (约 17000 人) 、程潜部 (约 12000 人) 、 唐生智部 (约 30000 人) 、而参加 8 月 1 日南昌起义的部队,却总计只有 23000 人:包括叶挺的第 24 师 (约 5500 人) ,周士第的第 25 师 (3000 人) 、蔡廷 锴的第 10 师 (4500 人) 和贺龙的第 20 军 (7500 人) ,以及朱德掌握的第 3 军军官教育团部分学员和南昌警察局保安队等其他力量。也就是说,起义后他 们将面临 5 倍以上的敌人围追堵截。 由情景资料一第一组找出:南昌起义的背景。 情景资料二:毛泽东《西江月 ·秋收暴动》诗词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 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由情景资料二第二组找出:秋收起义的有利条件。 情景资料三:1927 年 9 月 9 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铁路工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0
作 业 设 计 人和农民,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 通运输。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 发,向长寿街进攻,1927 年 9 月 10 日 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这时混入起义部 队的邱国轩部乘机叛变。当第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袭击,致 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 200 多人,步枪 200 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被迫向浏 阳转移。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进攻萍乡未克,西进攻占了老关、醴陵,又北 进占领浏阳。由于部队麻痹轻敌,第三团于 1927 年 9 月 11 日在铜鼓起义,胜 利占领了白沙镇。 1927 年 9 月 14 日,敌人兵分两路包围第三团,该团被迫向上坪撤退。毛 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第一、三 团与第二团余部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 1927 年 9 月 19 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 员会召开了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会议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 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 1927 年 9 月 20 日上午,起义部队 1500 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 1927 年 9 月 23 日,起义部队在江西萍乡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 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1927 年 9 月 29 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改编 (即三湾 改编) :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 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由情景资料三第三组找出:秋收起义后,我军面临的困境。 情景资料四: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地处湘赣两省边界。这里反 动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又有两省军阀之间的矛盾可供利用,开展游击战争可以 影响湖南、江西乃至湖北。这里受北伐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影响较大,有党的 组织基础,群众有一定的革命觉悟,而且有袁文才,王佐各有 60 余支枪的农 民自卫军。依地势险要,进可以发展革命战争,退可以保存革命力量。 由情景资料四第四组找出:到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 根据上述四组线索,由学生推论总结:毛泽东作出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 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井冈山道路”。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 【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语言流畅,能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综合上述要 求按优、 良、合格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 【作业分析】通过“剧本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达到从感性 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统一,让学生参与体验,形成构建价值观的过 程。活动设计深入浅出,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设计意图】以历史情境材料为载体,通过递进解谜模式,结合教师讲授 引导,带给学生不同于基础课程的内容和体验,让其在角色中感受伟人的魅力, 从而推动“双减”政策减负提质落地实施,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落 实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和“史料实证”。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1
作业 反馈 典型问题 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但缺乏理论支持。
原因分析 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辅导策略 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去伪存真,逐层分 析,解谜历史情境。
作业 评价 等级 优、 良、合格
评价主体 师评 √ 自评 学生 互评 √
评语 喜欢你的分析,考虑问题非常全面!等
课时作业: 第 17 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作 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运用
1 选择题 5、6 √ 易 改编 15 分钟
2 选择题 5 √ 易 改编
3 选择题 5 √ 中等 改编
4 开放题 6 √ 较难 改编
作 业 设 计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的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设置以下题目: 大学生张进是学校合唱团的一员,在学红歌比赛中,他们演唱的曲目是《长 征组歌 ﹒ 四渡赤水出奇兵》。 1.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歌,张进和他的同学对歌词中“四渡赤水出奇兵” 的背后故事做了一番探寻,你认为是 ( )
A.南昌起义爆发 C.遵义会议召开 B.井冈山会师 D.会宁会师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作业分析】本题考查长征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遵义会议后,毛泽 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 围圈。故 C 项符合题意。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革命军在南昌 发动武装起义,故 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28 年 4 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 起义的部分部队和湖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故 B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36 年 10 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 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故 D 项 不符合题意,排除。 【设计意图】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本题设计,考查学生对“遵义会 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解,了解我党在长征中的斗争 过程以及长征精神,多维度落实对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和渗透。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2
作 业 设 计 张进同学还是一名徒步旅行爱好者,喜欢用手中的相机记录旅途中的点 滴。暑假期间,张进和同学相约一起,跟随当年中央红军脚步,重走长征路, 感受“长征精神”。 2.在行进的途中,张进一行人到了一个很有名的“网红打卡地”,他们纷 纷在一块石刻前合影留念,你认为石刻上应该有 ( )
A.南湖游船开天地 C.遵义会议扭乾坤 B.八一枪声建军队 D.井冈山会师创新路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作业分析】1935 年 1 月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 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 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 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 C,此选项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素养。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 捕的干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故 A 项不符合题意,排 除。此选项考查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 等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 民军队的开始,故 B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此选项考查渗透学生“家国情怀” 素养。1928 年 4 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和湖南的工农武装与 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 争,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 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此选项考查学生 “唯物史观”素养。 【设计意图】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 党,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但是此过程艰辛 且复杂,需要和不正确的思想路线作斗争。通过此题设计,意在让学生加深对 “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 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的理解,多维度考查渗透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 3、下面是张进在旅途中拍下众多照片中的四张,按照张进行程轨迹的先 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3
作 业 设 计 【作业分析】本题考查长征的路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 年 10 月,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从江西瑞金 (中央革命根据地) 出发,具体经过为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一渡过湘江一放弃 去湘西一进军贵州一渡乌江一夺取遵义一四渡赤水河一巧渡金沙江一强渡大 渡河一飞夺泸定桥一爬雪山一过草地,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 北红军会师: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 束。故选 B。 【设计意图】本题设计,意在让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经过,了解长征的不易, 体会长征精神,体现出对历史时空观念的考查以及家国情怀的渗透,培养了学 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学习技能,有效的落实了历史学科“学以致用”的主要 目的。 4.课堂情景剧 (选做题) 课堂展示:阅读课文,依据下面素材,若学有余力,再搜集整理与长征有 关 (特别是遵义会议) 的资料,充实并编写剧本,推选出演员代表,排演《遵 义会议》情景剧,课堂展示。 相关剧情如下: 《遵义会议》情景剧 背景:1933 年秋,蒋介石调兵百万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因李德的错误主张和博古的错误指挥,红军苦战一年,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 年 10 月红军长征,短短三个月内,红军损失过半, 只剩三万多人,红军正处于危险之中。 时间:1935 年 1 月 地点:遵义 人物:博古,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 (红三军团军团 长) 等 第一幕 旁白:遵义会议出席人员陆续到齐,大家都低着头,看着手头上的资料, 沉默不语。 同学甲 (饰博古) (清了清嗓子,环顾四周) :本次会议出席人员都已经 到齐了,那就开始吧。本次会议的主要论题是总结第五次“围剿”的经验教训。 首先有我来做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 (举着右手用力地挥着) 我们反对的是在农村积蓄力量,建立革命根据地, 为什么?我们信仰共产主义,在苏联,共产主义领导人也是这样拿下城市,从 而统一全国,并没说什么要农村包围城市之说。并且,我们要反对右倾,我们 中共中央是一个很年轻的政党,在平时应该对不同意他们错误主张的同志进行 教育,改变思想;在战场上应该积极的向前冲,在军事上采取进 攻中冒险主 义,防御中保守主义,退却中逃跑主义。在这次第五次反“围剿”中,我们放 弃积极防御的方针,反对“诱敌深入”,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主张“御敌 于国门之外”,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然而我们这样做却失败了。失败后, 又转而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好了,我总结到这里。同学甲 (饰博古) 坐下。 同学乙 (饰周恩来) (站起身) :我就接着博古先生,做个副报告吧。在 第五次反“围剿”中,我们红军各个部队积极抗战,同敌人死打硬拼,但是结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4
作 业 设 计 果苦战一年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我们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中央机关和红 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我做出 了在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直接导致了红军失去这么多士兵, 损失严重。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我应该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旁白:周恩来以大局为重,主动承担责任的话讲完,各位与会人员为此鼓 掌。等到掌声停止后,同学丙 (饰毛泽东) 先是示意同学乙 (饰周恩来) 坐下, 然后站起来发言。 同学丙 (饰毛泽东) :恩来同志总结的好,但是我认为还不够,没有找到 问题的根源所在 (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我认为首先要弄清楚全国的形势,目前,我们共产党和国民党正处于十分 紧张 的时期,两党正是对峙的时候。前段时间,国民党发动好几次对我党的 围剿。敌人占据了全国大部分城市,我们可以发现,敌人对农村的防守是十分 之弱。我们何不从农村下手,把农村作为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从而赢 得民心。古话说得好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紧 接着大手一挥) 谁说我们一定要模仿苏联共产主义领导人的战略思路?我们现 在兵力已经损失惨重,如果继续这样积极应战的话,我们绝对不够敌人打,现 在必须养足兵力。接着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指导方向。既然我们明白全国的形 势,就应该制定正确的指导方向。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李德不了解 中国的国情,也不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不作调查研究,听不得不同意见, 生搬硬套在苏联有效在中国行不通的战略战术。……李德和博古等人在军事上 的一系列错误的战略战术,使我们吃尽了苦头,付出了惨重的血的代价。为什 么这么说?通过占领城市,击败敌人,进而统一全国,敌人重点在城市防守, 现在我们兵力远远没有敌人那么多,一旦开战,我们岂不是鸡蛋撞在石头上 吗?还有博古先生一开始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观点本 身就是错误的。我想道理就是刚才我所说的。 第二幕 旁白:毛泽东发言完毕后,紧接着是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 数同志在会上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就在这时,会议经过了激烈的争 论。 同学甲 (饰博古) :好,既然大家都对我和李德先生的主张有很大的偏见。 那么,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听你们的这个主张,你们就能保证你们的主张比我 的好?能够保证让红军重新走上以前那样吗? 同学丁 (饰彭德怀) (用手敲着桌子) :指挥上的错误,会直接导致我们 军队走上错误的道路,眼下也就只有毛泽东同志的主张是适合当下形势的,作 为红三军团军团长,我要对我的士兵们负责,我们的兵力已经损失严重,难道 要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军队垮掉么?我想在座的各位都不 愿意看到。自从南昌起义之后,我党和敌人一直处于对峙的非常时期,我们遭 受了敌人好几次的围剿,在这样下去,假如敌人趁我们防范不及和兵力严重不 足的时候,继续出兵围剿咱们,咱们可就...... 同学戊 (饰刘少奇) :是啊,博古先生,请你和在座各位不同意我们主张 的同志再思考思考。 旁白:刘少奇说完后便坐了下来,然而会议顿时十分冷清,大家都陷入沉 默之中。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5
作 业 设 计 同学甲 (饰博古) :好,我现在想好了,经过刚才十分激烈的争论,也通 过我的自省之中,我明白我和李德先生的主张和指挥已经导致队伍走在了错误 的道路上。为了表示对我犯错后的惩罚,到时将会取消我和李德先生的军事指 挥权。我还想说的是,今后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我会委托张闻天同志起草《中 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由常委审查通过。好了, 这次会议差不多就是这样了,还有什么问题,会后在去讨论。 尾声 旁白: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集中纠正博古等人的 “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的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 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 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 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学生作品展示: 编剧:管成功 导演:张怡然 演员:周凯乐、李嘉傲、李金洋、张鹏等同学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 【评价标准】要求结构完整、合理,语言流畅,切合实际,符合特殊的历 史情境,动作、表情符合特定历史人物形象,综合上述要求按优秀、良好等级 对参与者进行评价。 【作业分析】表演历史情景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团结协作能力。达到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并形成学生全 程参与、内心体验,形成知识经验与构建价值观的过程。深入浅出,实现教学 重难点的转化,提高综合素养。以兴趣为老师,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更有利 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6
作 业 设 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搜集查找各种史料,更能直观地感受中国共产党人 在白色恐怖中敢于和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勇于纠正自身错误的勇气,培 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更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多渠道获取历史 知识,能正确地认识到“艺术”与“史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考查、培养学 生“史料证实”的学科素养; 自编、 自导、 自演历史情景剧,对学生的能力要 求比较高,对学生的写作、编导、形体表演、语言表达等都有一定的期待,既 体现了跨学科的综合考查,又能激发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想象力。
作业 反馈 典型问题 课堂氛围好,代入感强,但语言表述不够精炼。
原因分析 缺乏对特定历史环境的认知,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够准确。
辅导策略 对共性问题重点讲评,多推荐看一些相关的历史书籍。
作业 评价 等级 优、 良
评价主体 师评 √ 自评 √ 学生 互评 √
评语 同学们,老师喜欢你们的表演,你们以后一定获得奥斯卡奖!
单元综合作业设计:实践类作业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作 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运用
1 选做题 1、2、3、4、 5、6 √ 中等 原创 15 分钟
2 选做题 1、3、4 √ 中等 原创 15 分钟
3 选做题 1、2、6 √ 中等 原创 15 分钟
作 业 设 计 (
卡片类游
戏
) 第一题:制作历史卡牌 游戏制作:学生用A4 纸 (或其它合适纸) 折叠成纸牌大小,在牌上绘制 历史知识点。每副牌由多个主牌和副牌构成,主牌是主干知识,副牌是与相对 应的主牌的细节知识。牌的背面标注班级及小组序列或名称,用以区分不同小 组制作的卡牌。 游戏规则:主牌出后,其余同学按顺序出副牌。直到主牌出完为止,游戏 结束。如果有同学手中剩有副牌,则为游戏失败者。一局游戏中,如出错副牌 3 次,则为失败者。 游戏时间及地点:课间,教室; 游戏奖惩:杜绝物质奖惩,以才艺表演为主,如:唱歌,背书等有利于学 习形式。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7
作 业 设 计 卡牌制作示例如下: 学生活动展示如下: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要求活动过程整齐有序进行,学生熟记游戏规则。按照要求 出牌,最后评定胜负,按要求分出优、良、合格三个等级进行评价,对于最后 一等级者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才艺表演。 【作业分析】卡片制作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对应的知识点,在活动 的过程中,按照游戏规则进行,可以发挥团队合作意识,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制作相关的知识点卡片,在 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进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丰富和拓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并热 爱历史课堂。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8
作 业 设 计 (
学科渗透作
业
)
第二题:绘图说史 活动主题:以本单元内容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为素材,选择自己喜欢的历史 人物,绘画人物肖像,并简要介绍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 活动要求:统一用 A4 纸作画,风格不限,要表达出心中人物特点与个性。
学生历史人物画像展示: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9
作 业 设 计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画面整洁美观,富有特色。综合上诉要求按优、良、合格三 个等级进行评价。 【作业分析】绘画作业对学生有一定的绘画能力有一定要求,风格不限, 表达出心中人物的个性与特点,是一种较为开放式的作业形式。能体现学生个 性化的认知,可以丰富作业的形式,但绘画需要一定的基础,对学生的能力要 求也高,所以本题为选做题,供有余力的同学去做。 【设计意图】通过绘画展示历史人物特点的历史伟人的肖像,一是在绘画 过程中搜集伟人材料,进一步加深对伟人事迹的了解,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从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素养。二是增加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拓宽 知识的来源,达到在快乐中学习的效果。
(
逻辑思维导图
) 第三题:绘制逻辑思维导图 活动主题: 以本单元主干知识点为素材,绘制本单元历史逻辑思维导图。 活动要求:统一用 A4 纸,突出重难点及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
学生思维导图展示: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0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要求知识点完整,逻辑关系清晰,整洁美观。综合上诉要求 按优、 良、合格、基本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价。 【作业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 一定的把握,还要做到卷面整洁美观,结构安排合理。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不高,是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作业有发挥的空间,充分体现 学生的个性。 【设计意图】本题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一是想让学生回归课本自行 梳理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打牢历史基础。二是想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 中,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框架,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素养。三是 思维导图的设计过程给了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可以充分体现作业的特色,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作业 反馈 典型问题 忽略了规则;人物绘画中,缺乏对人物神韵的把握,知识点混乱。
原因分析 时间不够充足,对历史事件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辅导策略 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针对小组问题个别辅导;邀请专业美术 老师指导,加强对知识点内在逻辑的整合。
作业 评价 等级 优、 良、合格
评价主体 师评 √ 自评 √ 学生 互评 √
评语 你把游戏玩出了新高度;你很有绘画天赋,画出了人物性格;知识 重难点让你艺术化了。
单元综合作业设计:提升历史素养作业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作 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运用
1 选择题 1 √ 易 原创 共 30 分钟
2 选择题 4 √ 较难 改编
3 选择题 3 √ 中等 原创
4 选择题 3、4 √ 易 原创
5 选择题 5 √ 中等 改编
6 材料题 3、4 √ 较难 改编
7 材料题 2、3、4 √ 较难 改编
1.一边是暮夏的凉风将西湖揉皱,涟漪间,荷花半掩;一边是共产主义事 业的风起云涌,七人集结,壮怀激烈。1922 年 8 月 29 日至 30 日,年轻的中国 共产党在杭州秘密召开了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别会议,史称“西湖会议”。 这是党成立后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杭州之行。这次会议,确定了与国民党进行 “党内合作”的政策策略,开启了国共合作的先河。那么国共两党的合作正式 建立的标志是 ( ) A.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1
作 业 设 计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八七会议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国共的第一次合作,是对学生基础史实掌握情况的 考查,难度一般,据所学内容分析可知,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党的历史上开天辟地的 大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2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 表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即第一次提出了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发动起义;1924 年 1 月,中国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 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故本题选择 A。 【设计意图】国共的第一次合作是八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内容,本题 截取了一段与国共合作有关的历史材料。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的 能力,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2.1932 年 7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首次发行第一套统一货币, 被称为苏区货币。如图的五分券中间有梭标、镰刀、锤子、红旗等组合图案, 对该纸币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苏区货币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B.发行政府为南京国民政府 C.开始发行于国共的第一次合作期间 D.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特征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A 选项结合材料可 知为苏区货币,所以只能在苏区流通。故 A 项错误。B 项依据材料可知发行的 政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C 项国共的第一次合作期间以 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起点,至 1927 年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关 系的破裂为终点,而题干中货币发行的时间为 1932 年故排除。D 选项从材料中 的描述“图的五分券中间有梭标、镰刀、锤子、红旗等组合图案”体现了工农 民主政权的特征,故选择 D。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学生基础知识掌 握情况。依据史料来分析,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与教学内容相结 合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2
作 业 设 计 3.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 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是红军在艰苦条件下乐观向上的真实写照。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历史史实是 ( ) A.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 D.西安事变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作业分析】本题以《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歌词为切入点,考察对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相关史实的掌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斗争时期 的大致时期为 1927 到 1930 年。A 选项中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是在 1926 年; B 选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发生于 1923 年,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 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 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据此判断, C 项符合题意;D 选项西安事变发生于 1936 年,故此题选择 C。 【设计意图】本题提供了一段井冈山根据地建设时期的史料,通过史料的 展示让学生了解到井冈山根据地发展的相关内容,丰富学生了解历史的途径。 另外本题侧重于对学生时空观念的考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实事求是的执着,披荆斩棘,勇闯新 路,在这方被称为“天下第一山”的红土地上创下无数个“第一”:第一块农 村根据地,第一支工农武装,第一个红色政权,第一部土地法……其中这里的 第一块根据地为 (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延安根据地 D.大别山根据地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作业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是孕育了 中国革命的摇篮。本题紧扣教材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史实掌握程度。 【设计意图】井冈山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胜利 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精神传统的源头,是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化开篇 的丰碑,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崛起的圣地。让学生知道并了解此相关知识点,有 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5.《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 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下列关于此“分水岭”涉及的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3
作 业 设 计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作业分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1935 年召开 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 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由 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 A 项正确。由所学内容可知,新文化运动虽然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 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故排除 B 项。C 项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 生,这是党的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 C 项 排除。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 D 项 排除。 【设计意图】本题设计意在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对历史综合知识的 掌握程度。通过材料的分析判断出此次转折点为遵义会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和对历史事件 的比较分析能力。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一书中说:近代中国社 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 材料二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其所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所孕育的井冈山精 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也最终为我们党贮藏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自《习近平三上井冈山讲话》 (1) 材料一图中A 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与我国历史上的哪两 个事件相关? (2) 材料一图中B 段,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 探索,请举出两例。 (3) 材料二中的”井冈山道路”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里的 “井冈山精神”指的是哪些精神? (4)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华民族从 A 段到 C 段的探 索过程,你有何感悟?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4
作 业 设 计 (1)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 出发,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4) 启示: 中华民族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 国的实际相结合;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只有中国共产党 才能救中国。 【作业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基础史实的记忆,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 本题的A 段中的“开始下降”为鸦片战争、“降到谷底”八国连军侵华战争。 结合图片B 段的时间为 1900 年—1920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八国连军 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的探索。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900 年到 1920 年间的探索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本题依据材料中的井冈山道路,再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井冈山道路即毛泽东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的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国情,走 出了农村包围城市之路,这个过程中突显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 精神。后期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体现出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4) 结合图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近代面对外国侵略不断加深,中国民 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的各个阶层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个探索过 程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中国共产党的井冈山之路的探索过 程启示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 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前面各阶层的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共产党探索 的成功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从其他角度作答, 言之成理亦可。 【设计意图】 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这段历史中有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 史占据着重要地位。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基础史实的记忆是学生历史思维培养的 基础。本题从时间上来考查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 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本题截取历史过程的一个时间段,让学生提取此时间段中的重大事件。这 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这 种考查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总结出 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这一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创造性应用与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有比较重要的历史地位, 是中学历史学习必备的历史知识储备; 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艰难的探索过程 中,传承了许多的优秀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对这个问题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 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本题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要求学生将所 学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历史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以致用”的原则得到真正贯彻。引导学生关注社 会、关注现实、关注未来,从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5
作 业 设 计 7.历史图片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请欣赏一组历史图片《珍贵的历史回
忆》,并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
图
)一 图二 图三
(1) 图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哪一年?图二反映的井冈山革命根地的建立 者是谁? (2) 依据上述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并进行分析说 明。 (要求:主题须符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1) 1927 年;毛泽东 (2)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作答,言之成理 即可。 示例: 主题: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符合国情 说明: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的重要性。1927 年 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 一枪,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秋收起义进受挫后,毛泽东根据当时实际情况作出 分析,率领部队改变方向,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 据地。在分析中国现状的基础上,毛泽东带领中国革命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1 年 11 月,中华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 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总之,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 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作业分析】 (1) 此题属于基础的历史常识考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重大事件的 识记,和对教材插图的掌握情况,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爆发于 1927 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为毛泽东。 (2)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也是近两年中考的必备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 先依据材料中“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 府”的信息,从“国共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对于此观点的说明结合所学从图片中三个事件的过程和意义分析回答。 【设计意图】 (1) 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学生历史的基本素养。南昌起 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起着不可 估量的作用。所以在第一小题设置这两道基础题目进行考查。 (2)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注 意培养学生生动地、活泼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6
基于此要求所以设置了开放性题目,此类试题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要求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 层次、全方位来分析和回答问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学科语言回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作业 反馈 典型问题 知识点个别混淆,中等偏下同学概括分析能力薄弱。
原因分析 历史事件脉络掌握不清晰及思考分析能力薄弱。
辅导策略 对共性问题重点讲评,个别错误及时面评。
作业 评价 等级 优、 良、合格
评价主体 师评 √ 自评 学生 互评
评语 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