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雨的四季》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雨的四季》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5 11:25:28

文档简介

23雨的四季
课前热身 温故知新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略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以及雨的美。
学习目标 有的放矢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重点)
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难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在反复朗诵读中品味其内涵。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重点)
指点迷津 授之以渔
积累词语 朗读体悟 合作探究
涉及考点 形成网络
春雨图 美丽、娇媚 (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夏雨图 热烈、粗犷
秋雨图 端庄、沉思
冬雨图 自然、平静
教学流程
一 未雨绸缪
1.走近作者
刘湛秋,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bāo( ) 浇guàn( ) 静mì( )
高邈( ) 莅临( ) 池畦( )
二 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
(1)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雨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本文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来表现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
2.合作探究:
探究一:作者把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你如何看?
探究二:将题目“雨的四季”改为“四季的雨”是否可以?为什么?
3.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的结果。
4.质疑解疑
5.画龙点睛
作者以诗一样的语言去描绘雨在春夏秋冬的不同画面,生动而典雅,特别注意语言的变化,不重复。如在写四季的雨,在点明季节时特别注意到变化。写春雨,直接入题“春天……”;写夏雨,“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写秋雨,“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写冬雨,“也许,到冬天来临……”既与上文联系紧密,又毫无拖沓之感。另外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也使文章增添了许多魅力,把雨在不同季节里的情态和特点刻画得生动形象。
6.平行训练
1.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绿茵茵(yīn)
B.粗犷的(kuǎng) 斗笠(lì)
C.睫毛(jié) 静谧(mì)
D.高邈(miǎo) 莅临(lì)
2.指出下列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
(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3)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3.排列句序。
①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
②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
③肉眼看到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
④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
⑤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
三.提高拓展
读山
张腾蛟
群群的山峦如部部丰厚的卷册。
迤逦复迤逦,连绵复连绵,在时间的长流中。
裸其奥义,隐其真髓,于大地之上。
我,乃是一个饥饿了很久的,读者。
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地读其苍芒,近近地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
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巉岩;读它们的容颜,读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风貌,读它们的历史。读它们是用一种什么样子的步子走出了洪荒;读它们是以一种什么样子的姿态去承受亿万年的风风雨雨。然后,我也去读它们的威武,也去读它们的温顺。读它们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寂寞,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蹲坐。读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气度,可以容忍一些错综复杂的根须在它们的身边作蛮横的盘缠。
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青翠,突现出这些丰厚卷册中的美丽的篇章,我就这样静静地读着它们。
读那些嫩芽如何成长,如何茁壮,如何把一些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又如何回到泥土中。
读一条细长的根须,如何穿过一段泥土,然后在另外的一个石隙中钻出头来,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读一根瘦弱的树枝,如何自阴暗的一角伸出手来采摘阳光,然后去营养自己,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觅得一切。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棵爬藤如何借着一侏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又有一天,当我正在读着另外的一滩浓绿时,发现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地从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
这样的山野并不纯然是静谧的,可以读到吱吱喳喳的虫叫,也可以读到啁啁啾啾的鸟鸣。有时候,在一堆非常繁茂的草丛里,还可以发现到昆虫世界中的小小的战争。
在读山的时候,也会读到一些偶发的事件。就像那年春天,当我正在初读一片新鲜的山林时,听到喊声自四面八方响了起来,并且,在喧嚣中还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杀杀砍砍的声音,我便立刻攀登山巅,举目远眺!看到了,山脚下,一群群勇壮的嫩芽,正在追撵着一个败阵的冬天。
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怎样读也读不完它,读了巉岩再读山林,还有那挺耸的峰呢?还有那些深幽的谷呢?
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地投向山林时。
1.①本文题为“读山”,实际上作者着重读出了“山”哪几个方面的内容?②名为“读山”实际上是在读人,本文读出了哪些人格特质?
①内容:(限10字内作答)
②特质:(限20字内作答)
2.文章开篇写道:群群的山峦“裸其奥义,隐其真髓”。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奥义”和“真髓”分别指的是什么?
①“奥义”指的是
②“真髓”指的是
3.文中画横线的“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一句,有何含义?(限20字内)
4.“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地投向山林时”,试推断和想象人家会怎样读“我”?(限30字内)
四 我的收获和质疑
参考答案
2.苞 灌 谧 miǎo lì qí
自主学习:
(1)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雨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春雨:美丽、娇媚 夏雨:热烈而又粗犷
秋雨:端庄而又沉思 冬雨:自然、平静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2)本文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来表现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
答:作者描写“雨的四季”,既有直接地描绘,如: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也有不少衬托性的语句,如:春天的花草树木是柔软的,夏天的花草树木是旺盛的。这些景物描写从侧面衬托出雨的娇媚、雨的热烈。
合作探究
探究一:作者把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你如何看?
温馨提示:
实际上,自然界的秋风秋雨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文人们的情感或悲或喜,都是他们的主观感受。本文作者将秋雨放在了一个成熟、金黄的背景中,写她的悄然而至,写她带给人们的一脉悠悠的情思,突出了秋雨的纯净与端庄,写出了作者对于秋雨的独特感受。
探究二:将题目“雨的四季”改为“四季的雨”是否可以?为什么?
温馨提示:
不可以。“雨的四季”和“四季的雨”描写对象相同,但“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则充满灵动,赋予“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
平行训练
1.B
2.(1)本体:叶子 喻体:波浪(2)本体:雨水 喻体:丝帘
(3)本体:雨声 喻体:乐章
3.④②①③⑤
提高拓展
1.①巉岩、山林、虫鸟②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直面人生,生命顽强等。 
2.①山所体现的人生态度。②山所隐喻的人生哲理。 
3.老一辈为成长的人而高兴,为互相扶助而幸福。
4.在丰富的世界里,读“我”的成长过程,读“我”的精神品质,读“我”的生活态度……(扣住“山林”扩展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PAGE
1《雨的四季》学案
【知识目标】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表现手法。
2.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3.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表现手法。
2.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学习内容】
一、作者介绍
刘湛秋,当代诗人。1935年10月生。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徽省芜湖市人。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体裁 散文
主要内容
问题: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明确:
( 1)、更有韵律美
(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2、四季的雨各自特点:
春雨:美丽、娇媚
夏雨:热烈而又粗犷
秋雨:端庄而又沉思
冬雨:自然、平静
3、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作者通过形象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四、结构
春雨图 美丽、娇媚 (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夏雨图 热烈、粗犷
秋雨图 端庄、沉思
冬雨图 自然、平静
【自学检测】
一、自主实践
1.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绿茵茵(yīn)
B.粗犷的(kuǎng) 斗笠(lì)
C.睫毛(jié) 静谧(mì)
D.高邈(miǎo) 莅临(lì)
2.指出下列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
(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3)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张志和《渔歌子》)
4.排列句序。
①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
②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
③肉眼看到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
④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
⑤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
二、能力提高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季雨的特点。
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最后,“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结合全文,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E.“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建句话是对工业污染的批判和对工业文明的否定。
答案
一、自主实践
1.B
2.(1)本体:叶子 喻体:波浪
(2)本体:雨水 喻体:丝帘
(3)本体:雨声 喻体:乐章
3.(1)空山新雨后 (2)客舍青青柳色新 (3)山色空潆雨亦奇 (4)斜风细雨不须归
4.④②①③⑤
二、能力提高
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2.春雨柔情而有生机;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静。
3.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灵魂得到净化。
4.CE 点拨:C、“托物言志”、“古朴典雅”不妥,应为“写景抒情”和“优美活泼”。E、文中没有这层意思,有点牵强附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