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7 08:4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内容 第 8 课 第 9 课 第 10 课 第 11 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创建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单元学习 目标 本单元学习的是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提出、实施和遇到 的困难障碍。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共和国方案。并创建中国 同盟会并把其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指导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历经十 几次起义,最终推翻清朝统治,建造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 凯窃取了,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先 后发起了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最终都一一失败。事实告诉大家: 中国资产阶级无法完成的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历史期待新的阶级 来接力完成这一任务。
单元教材 分析 这个单元处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向西方学习的高潮时期,戊戌变法失 败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转而选择共和国方案。孙中山、 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最后通过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 时期。孙中山虽发起一系列运动来维护中华民国,仍无法改变北洋 军阀统治下的黑暗与腐朽
单元作业 目标 通过单元作业训练,让学生掌握基础史实,从而认识到历史发展的 脉络与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了解 历史人物的功过,从而明辨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新中考,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
单元作业 整体设计 思路 结合目前的“双减”政策,依据新课标要求,作业设计讲求基础性、 开放性和实用性,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所谓基础性,就是要围绕“双 基”来命题;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注重“育人导向”来命题;所谓 实用性,就是要结合“中考”来命题。当然,作为单元作业的整体 设计,最好还要能体现其内容的系统性构架或知识的内在联系。
课 时 作 业
第 8 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选择题 (基础类) (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时 间 评 价
1.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以下最能体现“民权思想”的一项是 ( ) A.创立民国 B.平均地权 4 分 钟 该题为客 观题,可 采用学生 自评的方
C.恢复中华 D.驱除鞑虏 答案:A (

)。 10 分 为 “优秀”, 8 分为“良 好”, 6 分为“及 格”, 6 分以下 “不及 格”。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区分“民族主义” 和“民权主义”,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2.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主张“平均地 权”。二者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 ) A.都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C.都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都主张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 答案:B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通过洪秀全的主张与孙 中山的主张比较找出相似之处是反对封建土地所有 制。
3.《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得到迅速传播。这个时期出现的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包 括 ( ) ①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②邹容的《革命军》 ③陈 天华的《猛回头》和《警示钟》 ④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考查学生前后知识的识记分辨能力,重点考查对资 产阶级革命思想知识的识记。
4.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 和。”实现这一成果的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找关键信息“皇冠落地”“从 帝制走向共和”来判断历史事件的能力。
5.孙中山 (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28 岁那年,我就与 20 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 朝。”孙中山“28 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 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答案:A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体现跨学科设计理念,将历史与数学相结合,考查 学生通过时间的推移来判断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材料解析题 (提高类) (本题一个小题,共 10 分)
每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都矗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巨 幅画像。台湾地区也设立有孙中山纪念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纪念孙中山先生。 请回答: (1) 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的地点是哪里? 答案:美国檀香山 (2) 1905 年 8 月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该政党的名称是什么?在机关刊物中孙中山阐发了什么思想? 答案: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3)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孙中山的革命事迹 (不少于 3 点) 答案: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上书李鸿章请求变 法自强遭到拒绝,1895 年组织领导广州起义失败;先后组织兴 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他创办《民报》 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并 把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作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 导思想。 5 分 钟 该题为主 观题,可 采用学生 互评和教 师评定。 10 分为 “优秀”, 8 分为“良 好”, 6 分为“及 格”, 6 分以下 “不及 格”。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通过大陆与台湾祭奠孙中山的材料来说明海峡两岸 同根同源,两岸一家亲来创设问题,知晓孙中山的 伟大事迹,学习伟人的精神,体现了历史核心素养。
三、综合探究题 (探究类) (本题有一个小题,共 14 分)
孙中山及革命者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了艰辛探索,结合所学知 识,完成下列探究。 【图书“现”思想】 (1) 图一、图二著作出现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它们对中国社会产 6 分 钟 (

)该题为主 观题,可 采用教师 评价的方 。 14 分为 “优秀”, 10 分为 “良好”, 8 分为“及
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共同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影响:使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史实“析”纲领】 ( 一) 驱除鞑虏……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 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 (二) 恢复中华。中国者, 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 我民族的国家…… ——1911 年《同盟会宣言》 (2)根据材料说明孙中山当时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 这种看法 有何局限 答案:孙中山当时民族主义的宗旨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 压迫。局限:此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到反对帝国主义。 (3) 通过以上探究,你能感受到早期革命者身上的哪些精神 答案: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敢于革命、善于革命的斗争精神; 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埋头苦干、勇于奉献的爱国精 神。(意思相近即可) (
格”
) , 8 分以下 “不及 格”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通过宣传民主革命的作品与《同盟会宣言》作为材 料,从多角度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以及革命党人 的伟大精神。
第 9 课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基础类) (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宣传革命思想号召人们起 来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 ) A.黄兴 ﹣ ﹣ 《革命军》 B.章炳麟 ﹣ ﹣ 《警世钟》 C.陈天华 ﹣ ﹣ 《猛回头》 D.邹容 ﹣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答案:C 4 分 钟 (

) 该题为客 观题,可 采用学生 自评的方 。 10 分为 “优秀”, 8 分为“良 好”, 6 分为“及 格”, 6 分以下 “不及 格”。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本题通过辛亥革命前后重点人物及其代表作,来考 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识记能力。
2.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 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 ) A.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下诏退位 C.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答案:B
作业分析 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评价的理解是否透彻,对题目
及设计思 路 理解是否正确。本题就是考查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3.“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 的!”对歌谣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的解读中,以下说法最恰当的 一项是 ( ) A.太平天国时期推翻清朝统治的目标 B.义和团运动时期群众性反帝的斗争 C.戊戌变法时期实现变法图强的愿望 D.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 答案:D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考查学生从历史歌谣中来理解历史知识,通过歌谣 信息判断历史史实,做出正确选择。
4.民国元年, 曾经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光明的一年。国家政治生 活和社会生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民主气氛浓郁,政党 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议员选举,城 乡轰动。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 A.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实现了人民民主的愿望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答案:A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通过题干中的“民主 气氛”“政党政治”等传递民主和共和理念,选出辛 亥革命中积极影响中的一条,即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5.“中国历史上曾发生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 个方面,堪称历史性的创举。”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创 举”指的是 ( ) ① .迫使宣统帝成为第一个主动辞去皇位的帝王 ② .实现了改朝换代 ③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④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答案:D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本题是从“破旧”与“立新”角度来看待辛亥革命。 “破旧”方面的创新实际是考查辛亥革命的积极影 响。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制度是“破旧” 方面的壮举,再做出相应判断。
二、材料解析题 (提高类) (本题一个小题,共 10 分)
材料一:大清国人人有病,愚昧之病。被奴役着却以为自由着, 从来不知道平等为何物,不知自爱且不懂爱人,一句话,奴才不 知道自己是奴才。四书茶毒生灵,五经钝化人心;三纲生产奴才, 五常捆绑性情。这是文化之病。普天下之大众,食不能裹腹,衣 不能暖身,而王爷大官骄奢淫逸,盘剥不止。这是经济之病。所 有这些病症都是一个总病根,那就是政治之病:华夏四千年的封 建专制。 ——孙中山《走向共和》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 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 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 说。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面对大清国的病症,孙中山打算如何诊 治“大清国”? 答案:用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2) 材料二中所说的“新的学说”是指什么?该学说的提出对 中国又什么影响? 答案:三民主义;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革命党人在它的指导下举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 治,宣告了中国 2000 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 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3) 想一想,孙中山先生的曲折革命生涯对你今后的学习与生 活带来启示。 答案: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前提;面对挫折不能灰心丧气;做事 情要有坚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天道酬勤。要相信功到自然 成等。 5 分 钟 该题为主 观题,可 采用学生 互评和教 师评定。 10 分为 “优秀”, 8 分为“良 好”, 6 分为“及 格”, 6 分以下 “不及 格”。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本题通过材料孙中山的《走向共和》考查学生的概 括能力,通过第二问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 通过最后一问启示类题目,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 养。
三、综合探究题 (探究类) (本题有一个小题,共 14 分)
20 世纪初,腐朽的清王朝摇摇欲坠。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 问题的探究。 【革命志士的奋斗】 6 分 钟 该题为主 观题,可 采用教师
(1) 图中三位人物分别参与领导了哪次著名起义 答案:图一:萍浏醴起义;图二:安庆起义;图三:黄花岗起义。 (2) 图中人物领导起义的最终结果如何 有何共同历史意义 答案:均失败。表现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 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清王朝的覆亡】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 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辛 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 有完成。 ——《复兴之路》解说词 (3)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后人赞誉“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 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的理由?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 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 门。 评价的方 式。 14 分为 “优秀”, 10 分为 “良好”, 8 分为“及 格”, 8 分以下 “不及 格”。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本题利用两则与孙中山有关材料创设三个问题,引 导学生理解利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必要性, 以 及利用历史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启迪我们今后的学 习与生活
第 10 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选择题 (基础类) (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右图所示为中华民国时期的一份公报。公报中民国十六年应是 公元 ( ) A.1928 年 4 分 钟 (

)该题为客 观题,可 采用学生 自评的方 。 10 分为 “优秀”, 8 分为“良 好”,
B.1927 年 C.1926 年 D.1929 年 答案:B 6 分为“及 格”, 6 分以下 “不及 格”。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考查学生对于民国年份计算的掌握程度,掌握民国 计算公式:民国年份+1912-1=公元年份
2.孙文: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 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 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 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由此材料可知 ( ) A.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C.宣告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 D.宣告辛亥革命的失败 答案:A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这一题选取了孙中山 1912 年元旦亲笔誓词作为材 料,既要求学生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也 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3.前因民军起事,无非欲先大乱,期保永安,全国各省响应,华 夏沸腾,以大局危难,兆民困苦,生灵涂炭……今全民心理多倾 向于共和制度,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中华民族永远不再实行 帝制……依据材料可知 ( ) A.清帝退位 B.袁世凯恢复帝制 C.中华民国成立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A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这一题主要考查清帝退位的相关史实,也考查了学 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 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 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 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依据材料可 知 ( ) A.规定主权在民 B.实行三权分立 C.效仿君主立宪 D.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B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这一题史料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文件是 本课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了解 三权分立。
5.右图是袁世凯剪辫,其目的是 ( ) A.窃取革命果实 B.实行共和 C.倡导民主 D.恢复帝制 答案:A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图片展示,考查学生识图能力,通过袁世凯剪辫, 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袁世凯实际是假民主,假共和, 实际上是想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二、材料解析题 (提高类) (本题一个小题,共 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 年,孙中山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 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其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 人者,与国民巩弃之”,表现了革命派……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 凯的努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14 年 5 月 1 日,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主要 内容为:规定国家实行总统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除拥有一般元首享有的职权外,在制定官制、宣战、媾和、缔结 条约等方面无须征得国会同意,总统甚至可以发布与法律有同等 效力的紧急命令,其职权极大。设国务卿协助大总统行使行政权。 把立法院置于总统管辖之下,设参政院为虚设的咨询机关,在立 法院成立前代行立法院的职权。司法权由大总统任命的法官组织 法院行使。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 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性质和意义。 答案: 目的:明确革命意义,限制袁世凯权力。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 文件。 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 革命的重要成果。 (2) 依据材料二,概括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的目的。 答案: 目的: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3) 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有失败的一面。 答案:因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 取。综上所述,辛亥革命有失败的一面。 5 分 钟 该题为主 观题,可 采用学生 互评和教 师评定。 10 分为 “优秀”, 8 分为“良 好”, 6 分为“及 格”, 6 分以下 “不及 格”。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通过材料题,既考查了学生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的相关内容的掌握,又能引导学生加强分析材 料的能力。最后一问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考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
三、综合探究题 (探究类) (本题有一个小题,共 14 分)
2021 年是辛亥革命 110 周年,八年级 2 班同学展开了“传承革 命精神、凝聚共同理想”的主题探究活动。 【史海泛舟】 6 分 钟 (

) 该题为主 观题,可 采用教师 评价的方 。 14 分为 “优秀”, 10 分为 “良好”, 8 分为“及 格”, 8 分以下 “不及 格”。
事件 时间 地点 意
① 1894 年 美国檀香山 近 资 体
同盟会 1905 年 ② 是 模 阶
武昌起义 1911 年 10 月 10 日 武昌 ③
中华民国成立 ④ 南京 是 资 命
请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答案:①兴中会 ②日本东京 ③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 进步潮流的闸门。 ④1912 年 1 月 1 月 【学史明智 】 2021 年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 110 周年纪念活动嘉宾参访团的 90 多位成员分别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和香山革命纪念 馆,并拜谒了孙中山纪念堂。参访团成员包括孙中山、黄兴等辛 亥革命先辈的后裔、港澳台同胞等。大家表示,无论是身居海外 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心系中华,希望能传承好革命先驱们的精神, 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积极献智出力。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是什么? 答案:激励后人不断奋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辛亥 革命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和民族团结的主张,有助于巩固统一多 民族的国家,实现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纪念辛 亥革命,有助于拉近海峡两岸的距离,增强台湾岛内反独促统的 思想意识和力量凝聚,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发挥积极 正面的作用。 【身体力行】
(3)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革命精神,凝聚共同理 想”? 答案:传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前 行,提升自我,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谱写新的壮美篇章。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通过第一小问,对之前的知识进行了回顾,第二三 小问联系现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 体现了历史核心素养,开拓学生思维。
第 11 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一、选择题 (基础类) (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 ) ①护国战争爆发②二次革命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袁 世凯去世 A.④②③①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答案:A 4 分 钟 (

) 该题为客 观题,可 采用学生 自评的方 。 10 分为 “优秀”, 8 分为“良 好”, 6 分为“及 格”, 6 分以下 “不及 格”。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 内容丰富,考查 学生对这一课历史重大事件的掌握。
2.1913 年 3 月 20 日,奉袁世凯电召北上的宋教仁在上海北站检 票口突遭枪击,22 日凌晨不治身亡。在此事件后,国内爆发( ) A.护法运动 B.护国战争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 答案:D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这一题主要是二次革命的相关内容,宋教仁案是二 次革命的直接原因,考查学生对二次革命的知识的 掌握。
3.袁世凯卖国称帝,引起中华人民的愤怒,人民纷纷起来反袁,
各省纷纷独立,“护国军”积极讨袁,北洋军阀内部分化。袁世 凯复辟帝制而引发 ( ) A. 护法运动 B. 二次革命 C. 辛亥革命 D. 护国战争 答案:D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这一题考查的是护国战争的相关内容,袁世凯复辟 帝制引发了国内民众的极大愤慨,在此背景下,各 地纷纷起义,爆发护国战争
4.观察下图,北洋军阀分裂为 ( ) ①皖系 ②奉系 ③滇系 ④桂系 ⑤直系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答案:A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这一题与地图相结合,既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也 考查了学生对于北洋军阀的掌握情况。
5.各大军阀之间先后爆发了多次大规模混战,这些参战规模数十 万乃至上百万的军阀混战,进一步消耗了中国的元气,而沦为战 场的地区更是十室九空、民不聊生。这些只知破坏不知建设的军 阀们为了筹措供养军队和参与战争的军费,更是对统治区内的人 民肆意压榨,乃至于竭泽而渔,因此被逼迫得家破人亡的家庭比 比皆是。材料反映了 ( ) A.军阀割据的原因
B.军阀割据的过程 C.军阀割据的危害 D.军阀割据的实质 答案:C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这一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史料的分析理解能 力。既考查了军阀割据相关知识,也考查学生对于 原因、过程、危害、实质的掌握情况。
二、材料解析题 (提高类) (本题一个小题,共 10 分)
电视剧《觉醒年代》生动的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 历史卷轴。 自开播以来,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电视剧开篇写道:“看号外,看号外,今天的号外真叫 怪。大总统袁世凯,把祖宗的家业往外卖,这个败家子,卖卖卖, 腰杆子不敢直起来”。 (1) 材料中,袁世凯把祖宗的家业往外卖指的是什么? 答案: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材料二:针对袁世凯的行为,全国各地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和各种形式的抗议活动,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呼吁革命 者回国倒袁。 (2) 为了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孙中山发表了什 么文章?此文发表之后为反对袁世凯爆发了什么战争? 答案:《讨袁檄文》,护国战争。 (3)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什么? 答案:说明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 分 钟 该题为主 观题,可 采用学生 互评和教 师评定。 10 分为 “优秀”, 8 分为“良 好”, 6 分为“及 格”, 6 分以下 “不及 格”。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这一题将最新的电视剧与袁世凯联系起来,吸引学 生兴趣,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以及随后爆发的护国战争的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 最后一问进行了拓展延伸,考查学生对于辛亥革命 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理解。
三、综合探究题 (探究类) (本题有一个小题,共 14 分)
材料一: 军阀割据混乱造成的一些后果 6 分 0钟 该题为主 观题,可 采用教师
农户 1914-1918 年 减少 150
(
1
918 年
) (
1914
) (

) (
1916
) (
1918
)
耕地 减少 2600 0 0 评价的方 式。 14 分为 “优秀”, 10 分为 “良好”, 8 分为“及 格”, 8 分以下 “不及 格”
荒地 1914-1918 年 增加 490
陆军 1914 1919 年 增加 92
军费 增加 500
材料二:《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 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1) 材料中的 1914 年,1918 年分别是民国多少年? 答案:民国 3 年,民国 7 年 (2)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称“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 史上最糟糕的事情之一”? 答案: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正式分裂,大的派别有三支:以段 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曹锟、吴佩孚、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 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这三支军阀虽然统治了当时中国经 济最发达、人口最繁盛、也最富裕的地区,但是,这些割据一方 的军阀头子并不满足,他们无不野心勃勃试图扩大自己的利益乃 至于统一中国。,各大军阀之间先后爆发了多次大规模混战,这 些参战规模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军阀混战,进一步消耗了中国的 元气,而沦为战场的地区更是十室九空、民不聊生。这些只知破 坏不知建设的军阀们为了筹措供养军队和参与战争的军费,更是 对统治区内的人民肆意压榨,乃至于竭泽而渔,因此被逼迫得家 破人亡的家庭比比皆是。综上所述,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 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言之有理即可)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这一题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对史料分析的情况下, 说明对“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 事情之一”这句话的理解,既考查了军阀割据的史 实,又考查了学生对于史料的运用和语言的组织能 力。
单 元 作 业
一、选择题 (基础类) (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 尽杀!”这句话是 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兴中会某位骨干被捕 后说的。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 第一人”。他是 ( ) A.刘道一 B.秋瑾 C.徐锡麟 D.陆皓东 答案:D 7 分 钟 (

)该题为客 观题,可 采用学生 自评的方 。 20 分为 “优秀”, 16 分为 “良好”,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通过阅读两段材料,考查“为共和革命牺牲第一人” 的陆皓东,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 12 分为 “及格”, 12 分以下 “不及 格”。
2.《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当天下午,革命派组成湖北的军政 府,并且大胆地代表全中国宣布成立共和国。他们还采用新的历 法,改宣统三年为中华元年。” 该材料描述的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护国战争 D.南昌起义 答案:B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根据题干“并且大胆地代表全中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他们还采用新的历法,改宣统三年为中华元年。”结 合所学知识,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 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 年, 各省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成立,以 1912 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B 正确;ACD 与题干描述事迹不符,排除。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这一规定从根本上颠覆了下列哪种观念 ( ) A.“变则通,通则久”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D.“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答案:B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的 思想,彻底否定了几千年封建专制之下的“主权在 君”的思想。
4.下列历史事件的影响可以使近代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变 化的是 (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答案:D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注意把握题干重点词汇“生活习俗发生变化”,考查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张明祺民国十六年获得了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颁发的毕业证 书。该毕业证书颁发的具体时间是 ( ) A.公元 1912 年 B.公元 1915 年 C.公元 1926 年
D.公元 1927 年 答案:D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将历史与数学跨学科结合起来,考查民国纪元与公 元纪年的换算。学生要明确民国元年是 1912 年。
6.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关键词。下列几组词汇中,最有可能出 现在 1912 年中国各大传媒上的是 ( ) A. 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 B. 中华民国、孙文、民主共和 C. 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 D. 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 答案:B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考查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信息,属于识记能力的考 查。
7. 下面大事年表反映了袁世凯 ( ) ①1913 年,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下令解散国民党.②1914 年袁 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1914 袁世凯修改 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④1915 年袁世凯下令以 1916 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A.逼迫宣统帝结束帝制 B.设法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C.从独裁统治到复辟帝制 D.出卖国家投靠帝国主义 答案:C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材料综合反映了 1913 年到 1915 年期间,袁世凯为 复辟帝制镇压民主力量、解散国会、修改宪法实行 独裁专制等一系列行为,体现了袁世凯从独裁统治 到复辟帝制的过程,C 正确。1912 年清帝退位,与 题不符,A 错误。1912 年 3 月,袁世凯宣誓就任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将中华民国首都迁往北京,窃取了 革命果实,B 错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为获取帝国 主义支持,同意签署“二十一条”,材料中没有体现, D 错误。
8. 民国初年歌谣云:“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 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歌谣中的“老猿”指的 是 ( ) A. 曾国藩 B.李鸿章 C.黎元洪 D.袁世凯 答案:D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根据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 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结合所学
路 知识,它反映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上台后, 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故“老袁” 是袁世凯,D 正确。曾国藩、李鸿章都是晚清时期人 物,排除 AB。黎元洪与歌谣内容不符,排除 C。
9. 下列有关我国近代化探索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成功挽救了清 政府的统治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它们与地主阶级 领导的洋务运动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C.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因此它是一场无产阶级领 导的思想解放运动 D.维新派与革命派之间斗争的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 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 是一致的。 答案:D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根据所学知识,维新派与革命派同属于资产阶级, 他们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的不同,他们的 目标一致,D 项正确。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 代化的第一步,没有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排除 A 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它 们与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之间是有联系的,都 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排除 B 项。新文化运动后期 传播马克思主义,但它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思想 解放运动,排除 C 项。
10. 1916 年以后,有些人甚至怀疑辛亥革命到底是不是一场革 命。产生疑问的原因是:当时 ( ) A.封建专制制度终结 B.中华民国成立 C.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D.军阀之间征战不止 答案:D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封建帝制, 但是并没有真正使得国家繁荣太平,却进入了军阀 混战的局面,故 D 项符合题意。ABC 项都是辛亥革命 的积极影响,是其革命性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 除 ABC 项。
二、材料解析题 (提高类) (本题共 2 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 一) (10 分) 材料: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 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 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 1 3 分 钟 该题为主 观题,可 采用学生 互评和教
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 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 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 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请用两则史实说明孙中山先生如何“率先发出‘振兴中华’ 的呐喊”的。(4 分) 答案: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 中华”的宗旨;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在成立大会上,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的政治纲领。 (2) 结合材料,说说革命党人和爱国志士是怎样“推动了革命 大势的形成”的。(2 分) 答案: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 义。 (3) 这次“革命大势的形成”是先进的中国人在哪个层面上进 行的近代化探索,它最终要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体? (4 分) 答案:政治层面。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师评定。 20 分为 “优秀”, 16 分为 “良好”, 12 分为 “及格”, 12 分以下 “不及 格”。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利用时政切入,考查历史知识和能力,是历史题目 的常见手段。本题利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材料, 考查辛亥革命前的准备工作。具体考查学生阅读理 解能力和史实认证能力。
(二) (10 分) 材料一: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 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 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 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 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 国 社 会 变 革 , 为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探 索 了 道 路 。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美国当代史学家费正清曾说“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 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 是悲剧性的……” (1) 在武昌城内首先起义的是谁,结果怎样? (4 分) 答案:湖北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成立湖北军政府。 (2) 依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 分) 答案: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促进 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 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建立起亚洲第一个
共和制国家,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 索了道路。 (3) 结合所学,材料二中的“悲剧性”该如何理解? (2 分) 答案: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 革命任务,没有最终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通过两则材料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让学生 理解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和历史的局限性。考查学 生辩证思维和历史解释能力。
四、综合探究题 (探究类) (本题有一个小题,共 14 分)
2021 年是辛亥革命爆发 110 周年纪念,追思往昔,展望未来, 继承先辈遗志,共图复兴伟业。 【播下共和的种子】 材料一: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 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的演说》 (1) 材料一中的“革命”属于什么性质的革命?依据材料一回 答该“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3 分) 答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培育共和的根基】 材料二: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 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 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 1911 年 (清 宣统三年) 10 月 10 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起义。 (2) 材料二中的“起义”首发地在哪里?为什么说它“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起义”? (3 分) 答案:武昌。以武昌起义为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 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 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结出共和的果实】 材料三: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 (3) 材料三中“亚东开化中国早”直接的成果是什么?除此而 外,此次革命还有什么成果? (2 分) 答案:直接的成果是中华民国成立。还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 1 0 分 钟 (

) 该题为主 观题,可 采用教师 评价的方 。 14 分为 “优秀”, 10 分为 “良好”, 8 分为“及 格”, 8 分以下 “不及 格”
【维护共和的努力】 材料四:“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观念里萌动着中华 民族第一缕复兴的力量。 ——金冲及 (4) 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针对“宋案”和“袁世凯复辟”,孙中 山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斗争?它们结果如何? (4 分) 答案:分别进行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 下去;护国战争,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绝望中死去。 (5) 通过上面的探究,得出一个研究主题。(2 分) 答案:走向共和之路。
作业分析 及设计思 路 本题通过“播下共和的种子”、“培育共和的根基”、 “结出共和的果实”和“维护共和的努力”四个子 目的探究,让学生顺理成章得出主题“走向共和之 路”。既考查了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脉络的把握,又 突出考查学生史料辨析和辩证思维等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