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业设计
一 、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历史 八年级 第一学期 统编人教版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 组织 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第18课
2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六单元第 19课
3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第20课
4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第21课
5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六单元第22课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标题是“中华民 族的抗日战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2年版) 》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 下: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 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 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 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 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2
(二) 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这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 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这部侵略 与反抗史中最悲壮激烈、荡气回肠的部分,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 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本单元共有五课,围绕“抗日战争”这一话题展开的。这段历史从“九一八事变” 开始的局部抗战到“七七事变”开始全民族抗战再到国共两党合作后正面战场和敌后 战场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最终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 日 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也就是1931一1945年这14年抗 战时期的历史。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主要讲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 事变,掀起局部侵华战争,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 日军很快侵占东北,又将侵略的 魔爪伸向华北,面临日益严峻的形势,北平学生发起一二 · 九运动。 日军的脚步并未 停止,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 以民族大义为重,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初步形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主要讲述1937年7月, 日本发动七七事 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 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日本挑起淞沪会战,持续三个月,激发了全国人民的 斗志。1937年12月13日, 日军攻陷南京,并在此地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 遇难同胞达三十万人以上,震惊世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主要讲述国民党正 面战场的抗战,包括“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但进入 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并于1944年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第 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讲述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包括“平型关大捷”、
3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第22课《抗日 战争的胜利》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皖南事变” 、“中国七大” 、“日本投降” 、“ 抗战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在多方努力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的抗战下, 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中国终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 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感悟近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学习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历史学 科的核心素养。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 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知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理解七七事变标志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了解抗战期间重大的战役。 4.知道中共七大的内容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6.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
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主题内容,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依据,充分考虑学情,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机的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能力、方法等解决历史和与历史相关的问题。
作业分层设计
分层作业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 A、B、C 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分层作业也有 特例,就是教师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是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 一) C 类作业设计
这部分作业设计意图是掌握基础的知识,可以称为“俯首皆拾” 。比如 19 课《七 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要求学生掌握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这部分内容一般只需要布置练习册中的基础知识巩固联系即可。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树立起学习信心,锻炼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二) B 类作业设计
这一部分作业主要是基础训练外加能力提高,可以称为“伸手摘桃” 。例如 18 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需要学生根据史料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影响;知道 西安事变的背景、影响。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一定程度的提高题,激发学生向 前学习的动力,挖掘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等历史学 科核心素养。
(三) A 类作业设计
这部分作业设计针对学习能力强、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命名“勇攀高峰” ,是在 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展,
4
以研究性作业为主。例如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中需要掌握以侵华日军南京 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及应得到的启示。既掌握 知识,又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 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五、课时作业案例及说明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
俯首皆拾
)
一、填空题
作业时间:5分钟
1.九一八事变
爆发:_________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_______附近的一段路轨, 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城。
影响: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的_______开始了。
扩大: 日军相继占领_________,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 _______国。
抗争: 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__________,抵抗日寇; 中国共产党派 __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 _______,与日寇战斗。
2.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
华北危机: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___________ ”。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________ 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一二 ·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_______学生高呼“打 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__________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 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_______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 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_________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西安事变
经过:1936年12月12日,_______、杨虎城在西安扣押_______,实行“兵谏”, 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_________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__________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 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
【评价标准】1.1931 柳条湖 沈阳 局部抗战 东北三省 伪满洲 抗日义勇军 杨靖 宇 东北抗日联军
2.张学良 蒋介石联共抗日 国共两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华北自治运动 不抵抗 北平 华北自治 华北 抗日救亡
【作业分析】本部分作业主要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只要结合教材内容就可 答出正确答案。
5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题检查预习效果,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掌 握学习内容。
(
伸手摘桃
)
二、单项选择题
作业时间:5分钟
1.下图是我国近代重大周年历史事件 (部分) 。下列对空缺部分填写完全正确的 是( )
A.①鸦片战争爆发 ②甲午战争爆发 ③一二 ·九运动
B.①金田起义 ②武昌起义 ③九一八事变
C.①洋务运动开始 ②中华民国成立 ③卢沟桥事变
D.①《天津条约》签订 ②黄花岗起义 ③九一八事变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B
【作业分析】1851年金田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故B正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935年一二 ·九运动,故A错误;19 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37年卢沟桥事变,故C错误;1858 年《天津条约》,1911年黄花岗起义,故D错误。
【设计意图】该题是对我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时间的考查,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 础,加深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 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素养。
2.某校开展纪念一二 九运动的大会。下列关于一二 九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运动的主力是学生
B. 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东北的企图
C. 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D.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评价标准】 B
【作业分析】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 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 静的书桌了”。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 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 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等 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 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这 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
6
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选项B关于“一二.九运动”,说法不 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设计意图】该题是对一二.九运动影响的考查,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本课的知识点, 加深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素养。
3.“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 (补益) 于国家,为功为
罪,一听国人处置。 ”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逼蒋抗日 B.反蒋抗日 C.增强国力 D.拥兵自重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A
【作业分析】根据“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 (补益) 于国家,为功为罪,一 听国人处置”可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抗日救亡,即逼蒋抗日,他们 并不反蒋,故选A项,排除B项;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张学良和杨虎城是为了逼蒋抗 日,西安事变并不能增强国力,也不是他们要拥兵自重,排除CD项。故选A项。
【设计意图】西安事变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理 解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不计个人荣辱得失,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和大局意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的素养。
7
(
勇
攀高峰
)
三、材料解析题
作业时间:10分钟
1. 抗战歌曲揭示民族灾难,批驳投降政策,激扬民族精神,透射出创作者的良知 与情感,激励了国人团结一致、守土抗战的决心。
8
(1)看一看:上述歌曲反映了哪些抗战历史?
(2)想一想:上述抗战歌曲表达了哪一共同主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华北事变等
(2) 抗日救亡,收复失地;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增强凝聚力等。
【作业分析】 (1) 歌曲《松花江上》反映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东北军和东北 人民的流亡惨状。歌曲表达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 痛之情。
《打回老家去》1935年, 日本加紧侵略华北,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这首歌及时反 映了人民抗日救国,收复失地的心声,喊出了“打走日本帝国主义,东北地方是我们 的”这句响亮的口号,在30年代抗日救亡歌曲中备受瞩目。
(2)根据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内容可知,上述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抗日救亡, 收复失地;抗战歌曲起到的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回顾当时的历史,感受中华儿女不畏牺牲, 同 日寇斗争到 底的决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 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等素养。
2.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无疑是我们党 (中国共产党) 一条宝 贵的经验。
材料一 1927年是血雨腥风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自诞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危难。毛泽东后来回忆说“ (我们) 被人家 (蒋介石) 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 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
——摘自李颖等《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求索“可爱中国”》《北京日报》 (2013
年3月4日)
材料二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 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 ,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 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 “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 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 煎?况汉卿 (张学良) 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 不宜叛逆目之。 ”
——摘自《桂林日报》 (1936年12月)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中国共产党“孵小鸡”指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开的遵 义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分析“陕变事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共于变局中开新局, 促成“陕变事起”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4) 综合上述材料思考:百年党史,多少跌宕起伏,几多惊心动魄,中国共产党 总能绝处逢生、化危为机靠的是什么?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1) 发动武装起义。
9
(2) 战略转移:长征。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 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 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 志。
(3) 背景:华北危机出现、一二 ·九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政策的感召。意义: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 靠的是坚强的信念 (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信念,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作业分析】 (1) 根据材料一“ (我们) 被人家 (蒋介石) 一巴掌打在地上,像 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结合所 学可知,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开始发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 战略转移:根据材料二“第五次‘围剿’”“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 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其指的是长征。意义:根据所学知 识,从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 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方面进行回答。
(3) 背景:根据材料三中“陕变事起”“1936年12月”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 是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从华北危机出现、一二 ·九运动的开展、 中国共产党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等方面分析其背景。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十年内战基 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等方面进行回答。
(4) 结合材料中国民党的屠杀政策、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等史实,结合所学知识, 从中共靠的是坚强的信念;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 念;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等角度进行回 答。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史料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和时空观念 的历史核心素养。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
俯首皆拾
)
一、填空题
作业时间:5分钟
1.七七事变:爆发:________年7月7日, 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 又称“____________ ”。
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________、________壮烈殉国。
2.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________, 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__________的合法地位。以国共为主导的____________正式建立。
3.淞沪会战意义:打破了日本_____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0
4.南京大屠杀背景:_______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_______。国民政府迁往_______, 将其作为战时的陪都。
5.南京大屠杀暴行: 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 器的士兵达_______万人以上。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1.1937 卢沟桥事变 赵登禹 佟麟阁
2.国共合作宣言 中国共产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三
4.1937 南京 重庆
5.30
【作业分析】本部分作业主要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只要结合教材内容就可 答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题检查预习效果,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掌 握学习内容。
(
伸手摘桃
)
二、单项选择题
作业时间:10 分钟
1.如图所示材料中两党的宣言 (谈话) 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作业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1937年7月7 日, 日军在卢 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 口一名士兵失踪,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 平城。 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反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全 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卢沟桥事变后,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 同领导全民族的抗战,题干材料中两党的宣言出现在卢沟桥事变后,选择答案C。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展示国共两党的宣言 (谈话)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事变的重 要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 怀、时空观念等素养。
1 1
2.中国近代史上,佩戴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长征时期 D.十年内战时期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作业分析】依据所学可知,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臂章加强学生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认识,从而达到夯实基 础的目的,并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3.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
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淞沪会战 的积极作用在于( )
A.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D.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 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 年11月,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 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因此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粉碎了日本3个 月灭亡中国的迷梦。选项D正确;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 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B项;卢沟桥事变 以后, 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排除C项。故选D。
【设计意图】通过国民政府的宣言感受淞沪会战国人抗战之艰难与决心,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并巩固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 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4.“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 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文中描述的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西安事变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12
【作业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一九三七”“一二一三”“侵华日寇”“三十余万”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 日, 日军攻陷南京。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 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 人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故选C。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 实证、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勇攀高峰
三、社会实践题
作业时间:40 分钟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抗大八分校遗址,开展撰写观后感,设计讲解词等活动。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
【评价标准】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对于 表达清晰的学生,使用“解释非常到位” 。对于书写工整的学生使用“书写工整,认 真的品质将祝你成功! ”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使用“经过不断努力,终于等来了春 暖花开! ”对于思路很新颖的作业,使用思路清晰,有创意,老师很佩服你的做法! ” 等等。
【作业分析】写观后感、设计讲解词是对学生历史综合素养和表达能力的考察, 需要学生史论结合、有感而发,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 同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 的写作与创造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因此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做。
【设计意图】布置与社会联系的实践性作业,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让知识在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得到运用、验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史的兴趣和家国情怀。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俯首皆拾
一、填空题
作业时间:5分钟
1.台儿庄战役:经过: 1938年3月, 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____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影响: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_________取得的最大的一场 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保卫大武汉:经过:_________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 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并在江西_________重创日军。
结果:1938年10月,武汉失陷,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影响: 日本企图迅速_________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 争进入_________。
3.第三次长沙会战:_________年12月, 日军对_________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 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
13
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_________、积极_________。1944年
初, 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_________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1.李宗仁 正面战场
1938 万家岭 灭亡中国 相持阶段
1941 长沙 抗日反共 豫湘桂
【作业分析】本部分作业主要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只要结合教材内容就可 答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题检查预习效果,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掌 握学习内容。
(
伸手摘桃
)
二、单项选择题
作业时间:10分钟
1.李宗仁将军曾说: “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 机会。 ”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
A.转战陕北 B.秋收起义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D
【作业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李宗仁、救国机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内 容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 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守军把日军阻止 在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此次战役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故D 符合题意;转战陕北、秋收起义、卢沟桥事变与李宗仁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 选D。
【设计意图】通过李宗仁将军的话感受他的满腔热血,夯实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 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
2.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 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 ”该战役( )
A.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一场胜仗
C.有效地破袭了日军的交通线
D.使日军基层军官损失殆尽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D
【作业分析】依据题干“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重创日军,使日军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故D符合题 意;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故A不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 面战场最大一场胜仗,故B不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有效地破袭了日军的交通线,故C不 符合题意。故选D。
14
【设计意图】万家岭大捷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叶挺的评价理解万家 岭大捷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3.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 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盟军与日军的首场战役胜利,引 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 “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 捷。 ”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彻底地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D.彻底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A
【作业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在这次会战中, 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第三 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 积极影响。题文的“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体现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提高了中 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B、C、D和第三次长沙会战无关,故选A。
【设计意图】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国 总统罗斯福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国际意义。培养学生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等素养
4.“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 1940年先后组织了多次大的战役,如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等。这些战役规模大,地域覆盖广,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 10万……两 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 ”材料 主要说明1938— 1940年间( )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B
【作业分析】依据材料“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了多次大的战役”“ 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反映了国民政府积极抗战,深重打击了日军。B项符合题 意;题干反映的是国民政府、 国民党的积极抗战,并且重创日军,而并没有牵涉到共 产党抗战和国共合作抗战,材料的主旨也不是反映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ACD三项不 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直观感受抗战之艰难与战争的残酷,理解抗战胜利之不易,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 情怀等素养。
5.1944年初, 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 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这与抗战后期国民党的哪一抗战态 度有关( )
A.反对内战,联共抗日 B.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15
C.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寇不抵抗 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D
【作业分析】依据课本所学,抗日战争后期, 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4年, 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D项符合题意;1936年西安 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提出反对内战,联共抗日,A项不合题意;1937年 9月, 国共第二次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项不合题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 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寇不抵抗。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通过本题理解国民党的抗日态度,激发学生对共产党的 热爱之情。
(
勇
攀高峰
)
三、材料解析题
作业时间:15分钟
材料一: ……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 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 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事件发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哪一年的哪次战役中?请结合以上材 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图一再现了哪一战役?该战役属于正面战场的哪一会战?该会战对 当时的战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哪一战役胜利后人们的喜悦?该战役与上述战役都是抗 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何 积极作用。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16
【评价标准】 (1)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 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江西万家岭战役。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 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牵制了大部分日军,粉碎了日本3个 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和速战速决的计划,使抗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为抗战胜利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同时减轻了二战其他战场上盟军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 出了重要贡献。
【作业分析】 (1) 依据材料一“……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 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出 自《李宗仁回忆 录》。可知这次战役发生1937年南京被占领之后,取得胜利,李宗仁参与。由这些特 征结合所学可确定为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 依据图一的场面结合所学,可知是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军; 1938年6月, 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 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 万人参战。 日军在空军、海军的协助下猛烈进攻。 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 江两岸有利地形,构建工事,积极抵御。在江西万家岭, 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重 创 日军;武汉会战后,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日军的兵力已严 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 依据图三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场景,可知反映的是第三次长 沙会战胜利后人们的喜悦;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国民党正 面战场的抗战牵制了大部分日军,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和速战速决的计划, 使抗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减轻了二战其他战场 上盟军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设计意图】本题以史料为基本依据,考查抗日战争中几大著名战役,既巩固本 课重点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 养。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
俯首皆拾
)
一、填空题
作业时间:5分钟
1.平型关大捷:概况:1937年9月, 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 ________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将日军全部歼灭。
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________个胜利,粉碎了日军 “_______ ”的神话。
2.百团大战: 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 民的士气。
概况:________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________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 ________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目标:破袭日军________,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17
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威望,振奋了 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根据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陕 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开展游击战:根据地军民在________的领导下, 以主力部队和地方________为骨
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________战争。如地道战、 地雷战、夜袭战、“________ ”等。
巩固措施: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________的土地政策,发 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1.林彪 第一 不可战胜
2.1940 彭德怀 华北地区 交通线共产党 八路军
3.延安 中国共产党 基干民兵 游击 麻雀战 减租减息
【作业分析】本部分作业主要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只要结合教材内容就可 答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题检查预习效果,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掌 握学习内容。
(
伸手摘桃
)
二、单项选择题
作业时间:8分钟
1.续范亭先生对某次战斗高度评价道: “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打破了‘皇 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们的士气。 ”这场著名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B
【作业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的率领下, 在平型关一代歼灭日军1000多人。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 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项正确;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 军队同日本进行的战役,排除B、D项;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不是打 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排除C项。故选B项。
【设计意图】本题考察学生在了解平型关大捷史实的基础上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 战中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
2.1943年,画家古元创作了现实题材的美术作品《减租斗争》 。作品反映的减租 斗争的历史意义是( )
A. 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 B. 促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C.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D. 巩固壮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18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D
【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 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 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故选D。
【设计意图】本题涉及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土地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 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有助于 学生理解共产党为夺取抗战胜利所作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之情。
3.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的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 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 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对支持正面战场起了积极作用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C
【作业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 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百团大战。1940 年8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 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 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对支持正面战 场起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 心,C项符合题意;百团大战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A项描述错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 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B项描述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1937年,而百团大战 是1940年,D项描述错误。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美国记者的报道展示百团大战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获取 和解读信息、调动和以史料为依据,对重要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唯物史 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
勇
攀高峰
)
三、活动题
作业时间:20分钟
举办故事会,讲述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抗战的故事。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
19
【评价标准】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史论结合。对于表达清晰的学生,使用 “解释非常到位” 。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使用“经过不断努力,终于等来了春暖花 开! ”对于思路很新颖的作业,使用思路清晰,有创意,老师很佩服你的做法! ”等 等。
【作业分析】讲抗战故事是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和表达能力的考察,需要学生采 用多种方式搜集相关内容,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对学生有一定要求, 因此学 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
【设计意图】布置活动作业,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形 象理解共产党抗战之不易,培养他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
俯首皆拾
)
一、填空题
作业时间:5分钟
1.国共态度
(1) 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______建立伪国 民政府。
(2) 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
”。
_____
(3) 中国共产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 生产运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2.中共七大
(1) 时间:______年4至6月。
(2) 地点:______。
(3) 内容
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
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______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______的中国。
20
②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______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③确立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 意义:为争取______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 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______战 争。
(2)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3)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______,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 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1.南京 皖南事变
2.1945 延安政治 新民主主义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抗日战争
3.民族解放 东方主战场
【作业分析】本部分作业主要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只要结合教材内容就可 答出正确答案。
21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题检查预习效果,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掌 握学习内容。
(
伸手摘桃
)
二、选择题
作业时间:8分钟
1.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同志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 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这一题词是抨击国民党制造的哪一惨案(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 D.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 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 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 造反共摩擦,在1941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A项是日本在1931年发动的局 部侵华事件;B项是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发动的事变;D项是汪精卫1940 年3月在南京建立的。故选C。
【设计意图】本题以周恩来的话帮助学生理解共产党抗战之不易, 以史料为依据, 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壮的,多少烈士用鲜血铸成的钢铁意志,一场场厮杀,一 座座丰碑。一时间没有了军阀割据,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和国家兴亡。 ” 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次战争( )
A.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作业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没有了军阀割据,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 和国家兴亡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中国开始 了局部抗战;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全面侵华,在民族危机严重的局势下, 国共 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D项符合 题意,故此题选D。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学生可以体会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抗战决心, 引起 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本题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 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党的七大召开后,陈毅写诗赞道:“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 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你认为“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原因是( )
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中共七大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③此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④这里是抗战的总后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22
【作业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 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所以“万众瞩目清凉山” 。仔细审查①②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A。
【设计意图】通过陈毅的诗介绍中共七大召开的意义, 以史料为依据,培养学生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素 养。
4.201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俄罗斯等国都将举行盛大 的阅兵式隆重纪念。70年前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决定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是否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是否得到了国际援助
C.是否对战争作了充分准备
D.武器是否先进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作业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中国开 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全面侵华,在民族危机严重的局势下, 国 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 之所以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A项符合题意,故 此题选A。
【设计意图】本题需要学生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并做深层次 分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的历史核心素养。
5.1943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
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相继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这说明 ( )
A. 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
B. 中国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 美英等国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作业分析】根据所学可知,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由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所以1943年西方国家取消了它们在中国的特权。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以史料为依据,对重要现象 进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等素养。
(
勇
攀高峰
)
二、论述题
作业时间:15分钟
材料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 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 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
23
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 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我们纪 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 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 重要讲话》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抗日战争开始和结束分别是哪一年?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1)1931年和1945年
(2)示例:观点:和平来之不易,吾辈倍加珍惜
阐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 的抗日战争,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胜利必然属于我们,但过程异常艰辛。 中华儿女团 结御辱,建立了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中国共产党 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 中国战场牵制了 大部分的日本法西斯力量,得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我们取得了抗战的最 后胜利,也付出了 巨大的民族牺牲,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 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 战争史上的奇观、 中华民族的壮举。回望历史,我们应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牢 记历史、缅怀先烈,建设强大的祖国,避免悲剧重演。
【作业分析】 (1)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成为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的起点,1945年8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9日, 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
(2) 根据材料可知,习主席的讲话体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和重 大意义以及举行纪念活动的意图,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所 以观点可以围绕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启示来提炼,如“和平来之不易,吾辈倍加珍惜”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等等
【设计意图】论述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各种重要联系的掌握,通过考查,帮 助学生了解书本内容,掌握基本史实,提高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等素养。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时间:4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事实上反法西斯战争序幕也是由中国人民拉开的。拉开这一序幕的事件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平型关大捷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24
【评价标准】 A
【作业分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影响。1931年9月18 日, 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 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 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 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日本开始局部侵华, 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由此开始。九一八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开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故选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和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排除B;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C;平型关 大捷是抗日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排除D。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 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下表“? ”处对应的英雄人物是( )
A.杨靖宇 B.赵登禹 C.李宗仁 D.左权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A
【作业分析】根据所学,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 抵抗日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口联军,与 日军战斗。D项正确;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 禹,佟麟阁壮烈殉国。排除B项;李宗仁是国民党将领,排除C项;左权是中共将领, 排除D项。故选A项。
【设计意图】本题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 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 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 )
A.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统一全国
C.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A
【作业分析】根据材料“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 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 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即国共两 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并没有宣布统 一全国,也没有完成形式上的统一,排除BC项;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国共合作 宣言》的发表,排除D项。故选A项。
【设计意图】西安事变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理 解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历史素养。
25
4.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图片示 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C
【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 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A。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打响的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B。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 本全面侵华开始, 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 垮台,排除D。故选C。
【设计意图】本题既有本单元的知识点,又有前面所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获取 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5.电影《八佰》讲述抗战期间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的故事,观 者无不动容。1937年11月《泰晤士报》也对这一会战高度评价:“此次两军作战,双方 伤亡惨重……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 日之地,彼等竟 守至十周之久……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这一战役( )
A.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B.标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打破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迷梦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D
26
【作业分析】依据题干“四行仓库” 、“1937年11月”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 述的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坚持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 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D符合题意;A是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标志抗战进入 相持阶段的是1938年广州、武汉失陷,B不符合题意;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的是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设计意图】淞沪会战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电影及外媒对淞沪会战的评价, 使学生加深对淞沪会战意义的理解,感知抗战的不易与艰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 家国情怀的素养。
6.下图是南京捐赠给柏林拉贝医生后人所在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物资清单。拉贝医 生与其他国际友人所建立的国际安全区,在南京大屠杀中,挽救了20万中国人的生命。 从中我们能分析出( )
A.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
D.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C
【作业分析】 由材料“拉贝医生与其他国际友人所建立的国际安全区,在南京大 屠杀中,挽救了20万中国人的生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上爱 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 中的作用,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内外意义,排除BD。故选C。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国际关系,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 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7.七七事变后, 日军大举进攻,企图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 织了一系列战役,体现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
A.谢晋元——武汉会战 B.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
C.彭德怀——平型关大捷 D.张自忠——淞沪会战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B
【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台儿庄战役是由李宗仁、 白崇禧、孙连仲、汤 恩伯、张自忠等将领指挥的,其中李宗仁是第五战区的司令官,B项正确;谢晋元在淞 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被国民政府授 予抗战最高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A项错误,排除A项;林彪领导了平型关大捷, C项错误,排除C项;张自忠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
27
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D项错误,排除 D项。故选B项。
【设计意图】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抗战时期几大著名战役的掌握情况,可以培养 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的素养。
8.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
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
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灯塔指引”是指(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召开中共八七会议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C
【作业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 日出东方”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星 火燎原”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 “力挽狂澜”指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灯塔指引”应该是指中共七大上确立毛泽东 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进京赶考”是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中央进入北京城, 筹备新中国的建立等事宜,所以“灯塔指引”是指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设计意图】本题需要学生熟练分析概况本学期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调动和运 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等素养。
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史上使台湾失而复归的历 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中华民国成立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C
【作业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 日本割占台湾岛,1945年抗日 战争的胜利,台湾光复,回到祖国怀抱。故选C。
【设计意图】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知识,本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抗日 战争胜利的意义的理解。 目前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台湾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分别是( )
A.5月8日 12月7日 B.9月2日 12月7日
C.8月15日 12月13日 D.9月3日 12月13日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D
【作业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9月2日, 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 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 出了 巨大贡献。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37年 12月13 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
28
性的法西斯暴行。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 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 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 和平的坚定立场,我国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 月13 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由此可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 难者国家公祭日分别是9月3日和12月13 日,故选D项,排除ABC项。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南京大屠杀和日本投降的印象,进一步感 知中国抗战胜利之不易,有利于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素养。
二、辨析改错
11.抗日战争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历史。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
前的【 】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 】 (1)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改正:
【 】 (2)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了全面抗战。
改正:
【 】 (3) 太原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
持阶段。
改正:
【 】 (4) 李宗仁将军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庄与日军血战,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
场的最大胜利。
改正: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1) 正确。
(2) 错误。八一三事变改正为七七事变。
(3) 错误。太原会战改正为武汉会战。
(4) 错误。枣庄改正为台儿庄。
【作业分析】 (1)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序幕的说法正确。
(2)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了全面抗战,所以题 干说法错误。把八一三事变改正为七七事变。
(3)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所以题干说法错误。把太原会战改正为武汉会战。
(4)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李宗仁将军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血战,取得了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所以题干说法错误。把枣庄改正为台儿庄。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场中几大著名战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等素养。
三、材料解析题
12.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是事实上中日关系在这个世纪并不安稳。某校历 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有关中日关系的资料,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29
(1)【回顾历史,整理史实】 请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事例 中日关系
唐朝 A 友好
B 戚继光抗倭 冲突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发动局部侵华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C 开始
D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争结束
1972年9月29日 田中角荣访华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材料一 2000年1月23日, 日本右翼势力在大阪集会,狂言“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 大的谎言”……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以首相身份参拜供奉着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 社。
——摘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 2013年1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执政党自民党会议上高唱《君之代》,宣 告新年“开工”,声称“这是‘夺回日本’的第一步。 ”《君之代》这首颂扬天皇统治 天长地久的歌曲, 曾经是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蹂躏亚洲大地的主题曲与背景音乐。安倍政 府的举动,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不安。韩联社认为日本政府表现出对一系列右翼政策的 追求,安倍的动向“令人焦虑”。
——摘选自新华网
(2)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日军侵华时所犯的滔天罪行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两件事以 驳斥日本右翼分子的言行。
材料三 造成当今中日关系的困局,完全是因为日本采取单方面的“购岛”行动导致
的,如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悍然参拜靖国神社,责任完全在日方。日本若不正视历史, 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将没有未来。
——中国外交部答记者问
(4)“牢记历史”——你准备通过哪些方式纪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这段悲壮的 历史?
(5)“面向未来”——面对当今中日关系的困局,请你谈谈日本政府应作出怎样的努
力,才能中日关系面向未来?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1) A 鉴真东渡或日本派遣唐使等 B 明朝
C 全面侵华战争 D 1945年8月15 日
(2)说明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极力否认侵华罪行。
30
(3)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杀害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 人以上。 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了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还利用活人做实验。 日军在 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还实行“三光政策” 。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等。 (答对两 点即可)
(4)看望当年的老八路新四军战士、听他们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实地参观纪念馆、 举办抗日歌曲大合唱、 围绕抗日战争出一期简报、制作一份关于抗日战争的调查问卷 或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等等。
(5)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承认所犯的罪行,放弃军国主义思想,着眼于未来,中 日 关系才能够健康发展。
【作业分析】 (1) A、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 中 日两国交往密切,隋唐 时期, 中 日两国交往密切,唐朝时, 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他们积极学习唐 朝的先进文化、制度,遣唐使回到日本后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还进行政治改革 等等在唐玄宗时期,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精心设计 了唐招提寺佛殿样式优美,至今犹存;
B、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末明初, 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 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剿灭了倭寇;
C、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动战争的 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国 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署投降书。
(2) 根据材料中“ 日本右翼势力……狂言……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以首相身份参拜供奉着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可以 概括出, 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极力否认侵华罪行。
(3)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杀害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 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了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还利 用活人做实验。 日军在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还实行“三光政策” ,发动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等等。
(4)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我们虽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 史,我们要看望当年的老八路新四军战士、听他们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实地参观纪 念馆、举办抗日歌曲大合唱、 围绕抗日战争出一期简报、制作一份关于抗日战争的调 查问卷或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等等。
(5) 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当今 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承认历史上所犯的罪行,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放弃军国主义思想,着眼于未来,中 日关系才能够健康发展。
【设计意图】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本题考察学生初步学会对历史事务进行 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考察学生的时空 观念、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31
四、论述题
13.观察下面年代尺,请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 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
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按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科学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例如:题 目—从国共十年对峙到全民族抗战
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 中华民族开始局部抗战;在中国共产党“联 共抗日、一致对外”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 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国共十年对峙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正 式形成。 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推动了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 的伟大胜利。
【作业分析】此题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在题目中,必须点 出主要事件和它的影响;在具体叙述中,必须点出主要事件、时间范围和所产生的影 响,要体现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题目要求,标题要写,摆史实、分析影响,史实要 有联系,要有共同点或相互联系之处,并且要体现对历史发展的认识或感悟。
【设计意图】本题考察学生对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战历史阶段的总结与归纳能力。 在总结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时空观念。 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 达能力。
五、活动题
14.举办抗日歌曲大合唱活动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
【评价标准】声音洪亮、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大方、感情充沛!
【设计意图】通过合唱抗日歌曲,在歌唱过程中感受先辈们的精神状态,体会他 们与日寇斗争到底的决心,陶冶革命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家国情怀。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