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历史 八年级 第一学期 统编人教版 近代经济、社会生 活与教育文化事 业的发展
单元 组织方式 √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第八单元第 2 5 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 第八单元第 2 6 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标题是“近代经 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
1.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3.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 要史实;
4.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5.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本单元主要讲述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 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需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认识和感受,培
1
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引导学生就其感兴趣的社会想象开展历史探究,学 习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课程标准在“教学活动建议”中建 议“学习开展历史方面的一些社会调查和访谈,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 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讲授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时,可通过访问、调查、 参观等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等。 ”
(二) 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 近代,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迭,影响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及其 发展进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和政局变化导致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事业的变 化与发展,催生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
本单元是整本书的最后一单元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从清朝晚期到民国时
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等领城发生变化的一些情况,是对前面政治史的
2
有力补充,是近代史不可缺少的部分。第八单元跳脱具体时间限制,涉及 1840 年至 1949 年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时间跨度大、 涉及范围广,无论是经济、社会生活还是文化教育事业产生的变化、变化原因、 特点,都与前七个单元的具体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单元重点是张謇兴办实业,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革,《申 报》、商务印书馆、京师大学堂以及科举制度的废除,鲁迅、茅盾、齐白石、徐 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单元难点是初步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和近代新 式教育的发展;反映时代进步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的背景和影响;能感受近代杰 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学生不容易记忆和掌握。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 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认识到 教育改革的艰难以及中国近代后期时代特征对文艺的巨大影响。努力学先进、赶 先进、超先进,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学法建议
1.分析法:根据张謇创办实业的过程和结局,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 特点。
2.归纳法:结合以前学过的古代史中与科举制度有关的内容,归纳出科举制 的产生、发展、废除的基本线索。
3.讨论法:采用讨论的方式,突破重难点。例如: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 等问题,培养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4.列表法:列表归纳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
就,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序号 单元作业目标描述 认知水平 核心素养
1 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B.理解 家国情怀、
3
历史解释
2 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社会生 活变化的特点。 A.识记 B.理解 历史解释
3 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了解大众传媒 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 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A.识记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4 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知识训练,掌握基础性知识的同 时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 A. 识记 C.运用 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
5 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认识和感受,培养 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开 展历史探究,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 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 力。 C.运用 家国情怀、 史料实证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 展”,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 标分解、落实到 2 个课时教学中,再通过 2 个课时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 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 每课时作业在 10 分钟左右。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 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整体设计 30 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 测作业。
五、课时作业
第 25 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作业时间:10 分钟
4
5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近代民族工业部分火柴品牌商标。其表达的思想是
( )
A. 军事强国 B. 教育兴国 C. 实业救国 D. 科技兴国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素材来源】2021 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历史试题
【作业分析】根据图片信息“救国”、“大華”关键词可知,这些公司的名字能 够体现出爱国情怀,实业救国的思想,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军事强国, 故排除 A 项;教育兴国不能够从材料中看出来,故排除 B 项;材料中未体现出科 技兴国,故排除 D 项。
【设计意图】考查实业救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2.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
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 ( )
A.民主政治确立 B.纺织技术改进 C.社会生活变迁 D.开埠范围扩大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素材来源】2020 年福建中考历史试题
【作业分析】本题考查民国以来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依据题干,结合课本所学, 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 习;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 这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故选 C。
【设计意图】通过服饰的变化了解民国以来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从材
料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3.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 是 它发展的动力,F2 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 F2 ( )
6
A.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党发动内战
B.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D.官僚资本主义形成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A
【素材来源】网络图片
【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能力。图片反映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 难。B、C、D 均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 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的 机会,故 A 正确。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通过示意图的形式,考查学生 读图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历 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课后活动题
4.本课我们学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请联系自身实际想一想,在你现 在的生活中有什么变化表现。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要求符合史实,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去讲述变化表现,言之有理即可。
【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的变化。学生联 系自身实际积极调查,本题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考查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积
极适应社会的发展,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品质;培
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论述题 (选做)
5.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只有当我们真 正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以“责 任与担当”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200 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 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富有文采。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
【评价标准】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综合 上述要素按优、 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
【作业分析】根据“责任与担当”可拟定题目为责任与担当。学生可围绕题目,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历史上有责任与担当,为国家或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历史人物 的相关史实,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论文去树立学生“家国情怀”的 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深度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第 26 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作业时间:1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徐悲鸿 1940 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作者采用西洋写实
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作品旨在彰显 ( )
7
8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C.民族√结的强大力量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素材来源】2020 年广东中考历史试题
【作业分析】依据题干“1940 年”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考查学生的“时空观 念”,结合题目要求的时代背景,此时中国正在进行全民族抗日,这幅作品旨在 彰显民族√结的强大力量。故选 C。
【设计意图】本题结合图片主要考查徐悲鸿的成就;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2.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描述中国废科举前后的情况说: “以前是读古书的, 现在不能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
科学知识了”。由此看来,废除科举制度 ( )
A.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B.使民众受到民主与科学洗礼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D
【素材来源】2022 年安徽中考抓分卷
【作业分析】据题干“世界大势”和“科学知识”可知废除科举制度利于中国近 代新式教育发展。“民主共和观念”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A 项;“民主与科 学”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B 项;“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题干中无 法体现,排除 C 项。选项 D 符合题意。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废除科举制度的意义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解读题干 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 养。
二、辨析改错题
3. ( ) 中华书局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改正: 4. ( ) 1905 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深受观众欢迎。
改正: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3. ( × ) 把“中华书局”改为“商务印书馆”
4. ( × ) 把“《歌女红牡丹》 ”改为“《定军山》 ” 【素材来源】2020 年安徽省历史中考题
【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定军山》等知识点的掌 握情况。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华书局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1905 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是《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是 1931 年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辨别能力。
三、材料分析题 5.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 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 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 “孔子以诗、 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 如下图
(1)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孔子开办的私学与京师大学堂在教学内容上有什么
9
不同?
(2) 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什么?它是哪所大学的前身?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1) 孔子开办的私学教学内容上为六艺 (或诗、书、礼、乐) , 而京师大学堂教学内容门类齐全。 (2)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
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
【素材来源】2016 年安徽省历史中考题
【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孔子开办的私学与京师大学堂在教学内容的不同和京师大 学堂相关内容。 (1) 根据材料对比可知,孔子开办的私学教学内容上为六艺, 而京师大学堂教学内容门类齐全。故答案为:孔子开办的私学教学内容上为六艺 (或诗、书、礼、乐) ,而京师大学堂教学内容门类齐全。 (2) 结合教材内容 可知答案为: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紧扣中考试题,并结 合古代史,做到前后知识相连,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 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课后活动题 (选做)
6. (原创) 通过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及上网查询陶行知的生平和名人名言,收集整
理相关史料,感受“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对近代中国教育的贡献。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参观并查询,史料符合人物的生平史实,能够找到人物精 神的相关言论,与同学们分享心得体会,共同感受“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对中国
近代教育的卓越贡献。
【素材来源】百度图片
10
【作业分析】本题为实践性作业,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获得知识,感受近代中 国的历史,在具体的实践中去感悟历史。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教育的发展情况,通过活动学生进步了解家乡安 徽的历史,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时间:3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1894 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 0. 54 亿元, 为中国产业资本的 1. 5 倍; 到
1911 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 20 亿元, 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 成巨大的压力。 由此可见 ( )
A. 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B. 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C.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 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素材来源】2021 年广东历史中考题
【作业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5 年甲午战争后, 签订《马 关条约》 给予了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权力。 列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 形 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 使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举步维艰, 故 B 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使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无 法说明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和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排除 AC 项; 从“外国在华企业” 可知, 材料无法说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排除 D 项。 故 选 B 项。
【设计意图】此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 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2.下图是丰子恺的漫画《某父子》,对这种情景的理解较全面的是 ( )
11
①在社会习俗变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
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接受习俗改变的程度不同
③习俗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④民国时期出现追求自由平等新风尚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B
【素材来源】网络图片
【作业分析】依据漫画《某父子》场景,儿子穿的是西装,留着短发;父亲穿的 是清朝的马褂,梳着辫子,两个人带的帽子也不同。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辛亥革 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陋习的法令。图片反映了在 社会习俗变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反映了民国时期出 现追求自由平等新风尚;父子穿着不同是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接受习俗改变 的程度不同;从年轻人的改变,老年人还保留着以前的习俗,说明习俗的改变是 一个漫长的过程。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B 项符合题意,排除 ACD 三项,故选择 B。
【设计意图】此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后剪发辫、易服饰等一系列社会习俗的变化, 使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和漫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3.清末,127 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 23 所,学生 2195 人, 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 9.2%。1915 年,94 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 29
所,学生 4763 人, 占全部学生总数的 19.8%。这反映出 ( )
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12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素材来源】2021 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
【作业分析】据题意可知,1915 年是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以后,此时 工、农、医类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都有明显增加,所以这种变化明显是政治变革 带来的社会近代化的发展,A 项正确;1915 年新文化运动才开始,排除 B 项;西 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C 项;1915 年清政府 已经不复存在,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设计意图】此题主要考查清末新式教育的开端及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 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4.1862 年 6 月 26 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 “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 吕宋烟、 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 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 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C
【素材来源】2021 年合肥模拟历史试题
【作业分析】题干强调说明材料为“外国杂货”的广告,比较丰富的新式物品, 这反映了近代随着列强的入侵,大量外来的新式物品传入中国,使中国物质生活 时尚发生变化。 故选 C。
【设计意图】本题以报纸上的广告切入近代社会生活。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核心 素养,解答此类题目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二、材料解析题
13
5. (改编)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刘氏家族于 1878 年在福州开了家颇有名气的天泉钱庄。刘家通过当铺、 钱庄、土地、房屋赚得了大笔收入,为 日后发展民族工商业奠定了物质基础。19 世纪 80 年代以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实业 也有了一定成绩。刘氏家族成员萌生将资金投向工业企业的念头。
——摘编自《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材料二 如下表。
时间 内容
1910 年 刘氏创建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911 年 1911 年电灯用户 234 户,电灯数 2998 盏;1924 年电灯用户 11743 户,电灯数 64953 盏。发电能力由 1912 年的 300 千瓦增至 1927 年的 2500 千瓦。
1922 年 由于政局变动,福建银行倒闭,天泉钱庄资金周转困难。电气公 司首次陷入财政危机。
1935 年 电气公司向中国银行请求续借 120 万元。宋子文等官僚资本势力 与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勾结,趁机提出要电气公司交出全部管理权。
1939 年 日寇飞机轰炸下,两次沦陷,彻底衰落。
——摘编自《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1) 根据材料一,简述刘氏家族创办近代企业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初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 简述影响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国家工业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1) 资金的积累、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 趋势: 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历史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3) 民族的 独立;社会的安定;政策的支持等。
14
【素材来源】改编自湖南省怀化市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
【作业分析】 (1) 根据“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了大笔收入, 为日后发展民族工商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得出资金的积累;根据“19 世纪 80 年代以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实业也有了一 定成绩。刘氏家族成员萌生将资金投向工业企业的念头。”得出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2) 从表格的内容可得出其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历史事件:结合短暂春 天的原因,可得出主要事件有 1911 年的辛亥革命、1914 年-1918 年的第一次世 界大战。
(3) 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主要有民族的独立;社会的安定;政策的支持等。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 程的特点、国家工业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等知识;培养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 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解读提炼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 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6. (改编) 报刊是记录社会发展、传播信息的载体。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今取士以诗赋时文……是驱天下之人才, 囿其心思才力,而置之于无用
之地者也。故今之所谓士者,实游民之一也。为士者愈多,则天下愈坏。 ——摘自《申报》 (1888 年 3 月 4 日)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针对哪些问题进行报道?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在 1895 ﹣ 1898 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 120 种, 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 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在澳门创办 《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
——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这一时期创办报刊的两位中国人,并 谈谈办报活动的影响。
15
材料三 如下图
(3) 观察如图左上角的图文 (文字为: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 ,结合所学知识, 推测《申报》报导的这一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并分析报中出现“国人爱国, 请用国货”口号的意图。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
【评价标准】 (1) 问题: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不实用;科举制度禁锢了知识分 子的思想才智;科举制度的录取程序不利于选拔才俊。 (任答两点即可)
(2)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推动了维 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3) 事件:九一八事变;意图:号召国人要有爱国热情,奋起抗日,也要通过
抵制日货,使用国货,以实际行动抗击日本经济侵略。
【素材来源】2020 年江西中考复习方案课时训练
【作业分析】(1)根据材料一“今取士以诗赋时文……是驱天下之人才,囿其…… 天下愈坏。”可知,《申报》针对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不实用;科举制度禁锢了 知识分子的思想才智;科举制度的录取程序不利于选拔才俊进行报道。
(2) 根据材料二“在 1895 ﹣ 1898 年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创办报 刊的中国人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办报活动推 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3) 观察题干图片左上角的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申报》报导的这一内
16
容与 1931 年在东北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有关。报中出现“国人爱国,请用国货” 口号的意图是号召国人要有爱国热情,奋起抗日,也要通过抵制日货,使用国货, 以实际行动抗击日本经济侵略。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科举制度、维新变法运动、九一八事变、报中 出现“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口号的意图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 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选做题
7.参观家乡博物馆,感受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的发展变迁,并写出你 的感悟在班级分享。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
【评价标准】本题为实践性作业,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完成。结合家乡博物馆的参 观调查,感受家乡从近代到现代的变化,感悟可以史论结合。
【作业分析】访问、调查形式可以深化本单元的学习,呈现个性化的学习成果。 班级分享也给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和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途径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认识和感受,同时对 历史现象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走访、 调查、参观等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