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2023年春季学期-宁陵县育华园学校正课
PART---
第五课 天下归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 change the color or size of the text. You can also format the appropriate text and adjust the line spacing of the text.
05.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PART---
第二十八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 change the color or size of the text. You can also format the appropriate text and adjust the line spacing of the text.
28.
阶段特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总体特征: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具体表现:
1.政治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大力提倡“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取得重大成就;
2.经济上:经978—1992年,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1992年起,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同时,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3.思想文化和科技上: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课标要求: 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国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2.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多年来的建设成就,联系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唯物史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了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史料实证】通过图片、教材叙述,归纳总结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一国两制”的内涵和实践,分析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意义;
【家国情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感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珍惜国家建设成果和爱国情怀。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的目的、进程及意义;
时空坐标
1978
1997
2002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写入党章
2007
2012
2017
2020
中共十七大
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中共二十大
【一个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个矛盾】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两种变化】社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nb/cvgMZ從vZ了,n'm'h
一、国家富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灯塔一般指引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建设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20世纪80年代:
1.经济:
(1)1984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1990年“七五”计划(1986-1990年)完成,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
2.科技:科学技术多个领域取得新成就
巨型计算机、高能加速器、秦山核电站
1983年,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
1984年10月,邓小平在李政道陪同下视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基地。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1985年开工,1991年12月15 日并网发电。
历史纵横: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向国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经过邓小平批示,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朱光亚是总负责人。总体目标:集中少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在所选择的领域积极跟踪国际发展前沿,努力创新,缩小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力争有所突破,并带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家安全创造条件。
(二)20世纪90年代:
1.经济:我国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一系列重大斗争的胜利
(1)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2)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党中央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出口,从多方面拉动经济增长。1997年以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外贸出口也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回升。中国兑现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在克服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
(3)抗洪抢险斗争:1998年夏,我国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在同洪水的搏斗中,党和人民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彻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主要原因:内因:过度依赖“出口替代”型经济;外债过多;政府过度干预;金融监管薄弱;外因:全球化深度发展;不合理国际分工和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国际游资冲击。
知识拓展: 九八抗洪
(1)受灾: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涉及29个省(区、市),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受灾最重。受灾面积3.18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多亿元。
(2)抗灾: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亲赴现场视察,慰问作战军民,朱镕基总理、温家宝副总理亲临一线指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投入兵力36万多人,地方党委和政府组织调动了800多万干部群众参加抗洪抢险。
抗洪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二)20世纪90年代:
(4)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九五”计划(1996-2000年)完成: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科技: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1)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
(2)1999年“神威”计算机,打破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封锁;
3.重大工程建设: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一批重大工程捷报频传
神舟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
“神威I”的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3840亿次,2000年时,在世界已投入商业运行的前500台高性能计算机中排名第48位,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历史纵横: “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共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知识拓展: 国家战略
(1)西部大开发政策: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
(2)目的: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
(3)定义:“西部大开发”由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于2000年1月开始部署,整个政策包括“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四个主要项目。
(4)意义: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线路图
青藏铁路
(三)21世纪初(到2011年):
1.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
国家战胜非典疫情(2003年),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2008年),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经济: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3.生活:国家出台一系列改善民生措施
①2003年战胜非典疫情,2006年,取消农业税: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由此,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 一个在我国存在 2600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附加在农业税上的一系列地方性收费也一并取消。
②社会保障:基础教育“两免一补”;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问题思考: 如何认识国家取消农业税的意义?
①取消农业税,是完成农村税收制度改革的一大飞跃,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②是一场继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革命,它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几千年按田亩、产量、人丁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历史。
③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农业税免征,标志着我国农业在发展阶段上完成了一大转折。
王三妮和他铸造的告别田赋鼎
历史纵横: 两免一补
中共十六以后,国家大幅度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减轻了亿万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了所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当年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
2006年,张桂梅把自己获得的30万元首届云南省“兴滇人才奖”奖金给了这所教学条件艰苦的学校修建教学
(三)21世纪初(到2011年):
4.科技:重要学科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太空漫步;“嫦娥一号”首次绕月,“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实现了发射、空间出舱活动以及空间科学试验等重大突破。
5.基建: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此后短短4年间,21条高铁相继开通运营,总里程达6894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展示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新成果的“国家名片”。到2011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计算机、移动电话、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宽带通信网络,互联网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
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
“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知识拓展: 二零零八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日至24日,中国北京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也是奥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奥运会期间,中国展示了自己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实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2. 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随着房价的下跌,许多人无法偿还房贷,导致银行和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
3.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2008年11月4日,美国举行总统选举,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以绝对优势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他的当选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期待。
4. 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和失踪,数百万人无家可归。这是中国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最严重的地震灾害。
5. 俄格冲突: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爆发冲突,导致数百人死亡和伤亡。这场冲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也加剧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
6. 印度孟买恐怖袭击:2008年11月,印度孟买发生多起恐怖袭击,导致166人死亡和300多人受伤。这场袭击被认为是巴基斯坦恐怖组织策划的,引起了印巴两国的紧张关系。
7. 塞拉利昂总统选举:2008年8月,塞拉利昂举行总统选举,前反对党领袖埃尔内斯特·巴伊·科罗马当选为新总统。这场选举被认为是塞拉利昂历史上最和平、最公正的一次选举。
二、国家统一:“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这是香港、澳门能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一国两制”的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提供了基本政策。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更是“一国两制”下港珠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此外,海峡两岸关系也得到新的发展。
(一)统一之策:“一国两制”
1.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提出过程:
(1)最初萌芽: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建议两岸实行“三通”;时任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宣布停止自1958年以来解放军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注意:最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正式提出:1982年初,邓小平提出:“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性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定为国策: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明确概念。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从历史角度看,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从现实来看,港、澳、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那里的人民已经习惯于那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邓小平文选》
知识拓展: 解决港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有什么结果?
途径:武力统一;和平统一
结果:香港、澳门、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都是中国领土自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知识拓展: 邓小平针对统一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伟大构想?
材料一: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生活方式不变,在全国范围内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共同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邓小平文选》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
撒切尔夫人:三个不平等条约有效中国收回的是新界
邓小平: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将收回是整个香港!
撒切尔夫人:如果你们同意1997年后由我们来继续管治香港,我们可以考虑你们提出的主权问题?
邓小平:我们始终坚持主权问题不容谈判,主权和治权不能分离,这是不能动摇的!
4.提出: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5.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出发点: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7.根本目的: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维护祖国和平统一)
8.内容:“一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两制”:指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即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9.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 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1984年2月22日)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 陆
港澳台
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保留
前提和基础
主体
补充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历史:百年殖民
现实:发展水平
10.地位:“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11.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地位);“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材料一:“一国两制”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能够行得通的。这件事情会在国际上引起很好的反应,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 --邓小平
?
变
不变
主权回归
(1)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2)法律基本不变
(3)生活方式不变
(4)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
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
(5)北京除了派军队外,不向香港
特区派干部
五
个
不
变
“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
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知识拓展: 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收复香港和澳门?
国内: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时便和斯大林讨论过:“目前,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内地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过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需要采取另一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急于解决香港、澳门的问题,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国际上:
1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基本形成,并走向对立;
2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措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3 朝鲜战争一触即发,我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威胁。
注意:由于历史和政治等诸多原因台湾、香港、澳门在回归之前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并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繁荣。中国政府考虑到既要能够收复台湾和收回香港、澳门地区,还要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繁荣,因此这需要一种完美的方法来解决—— “一国两制”
邓小平
杰弗里·毫
知识拓展: 对比经济特区、民族区域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目的 为了更好地实施对外政策和吸引外资,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为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地区 深、珠、厦、汕等 五个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 港澳台地区
社会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权限 在经济上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民族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实行高度自治权,除国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外,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指导原则(制度、方针)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相同点 1.都是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 2.都以一个中国为前提,服从祖国统一领导,不具有独立的主权性质。 联系 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下享有自主管理权的区域。 (二)统一之果:港澳回归
1.香港回归:
(1)原因:
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制度保障:“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现实原因: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其他原因:中英、中葡的共同努力
问题思考: 下列材料表明中国政府态度如何?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北洋政府: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提出收回香港
南京国民政府:曾三次要求收回香港
拒绝、不予考虑
态度:维护主权,坚决收回香港;
启示:弱国无外交,只有综合国力增强了才是外交的坚实后盾。
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
1.香港回归:
(2)背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国祖国开辟了途径;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中英谈判)。
1982年中英首次谈判
在历时两年22轮的谈判中,与邓小平同志的交锋,让撒切尔夫人这位铁娘子不得不折服。英国同意把香港主权交给中国说明了什么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钢汉子”与“铁娘子”的较量
被誉为“铁娘子”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
撒切尔夫人“铁娘子” 邓小平“钢汉子”
我作为英国现任首相访华,见到你很高兴。 贵国的首相我认识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你来中国呀!
有关香港的3个条约,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抹煞这一历史事实。既然这些条约仍然存在,那么就必须得到遵守。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1997年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无法向人民交代。
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想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继续由英国来管理它。 香港的繁荣并不取决于是不是由英国来统治,而是取决于香港回归之后,中央对香港实行的方针政策是否正确。
如果你们同意1997年后由我们来继续管治香港,我们可以考虑你们提出的主权问题? 我们始终坚持主权问题不容谈判,如果谈不拢,中国将考虑接收香港,不管用什么方式。
三个条约有效论 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以主权换治权 “一国两制”方针
不要派解放军驻守香港 中央一定要在香港驻军
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 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的政策
谈判焦点:主权问题
1.香港回归:
(3)过程: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会谈。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
1898+99=1997
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香港正式回归五星红旗准时升起,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82年撒切尔跌倒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下
撒切尔夫人回忆录片段:
“……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
1.香港回归:
(4)政权交接:1997年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交接仪式。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至7月1日凌晨,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它标志着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了。这时,距7月1日0时只差几秒,全场一片肃穆。0时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响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全场沸腾,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争相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在交接仪式上,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正式回归祖国怀抱。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中 江泽民
英 查尔斯王子
我活到九七年,就是要中国收回香港之后,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1990年1月邓小平会见李嘉诚
1.香港回归:
(5)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识别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接管香港防务受到香港人民的热烈欢迎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就职
江泽民题词:“香港明天更好】
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象征着祖国统一;五颗星象征着香港同胞心中热爱祖国;红白两色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
董建华,男,汉族,1937年5月生,浙江舟山人,英国利物浦大学毕业,大学学历
1996-2002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7.07就职)
2002-2005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2002.07就职)
曾荫权,男,汉族,1944年10月7日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南海,香港华仁书院预科毕业,大学学历,称号太平绅士
2005—2007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2002.6.就职)
2007—2012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2007.7.就职)
梁振英,男,汉族,1954年8月12日生于香港,山东威海人,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大学学历
2012-2017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2012.07就职)
林郑月娥,毕业于香港大学,香港特区国安委主席。现任江苏省香港商会荣誉会长,大紫荆勋贤,太平绅士。
2017-2022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2017.07就职)
李家超,籍贯广东番禺,毕业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公共政策及行政硕士(MPPA)。
2022-至今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2022.07就职)
香港特别行政区历任行政长官
落寞的英国人
香港最后一位港督彭定康
英国军人卷旗走人
香港回归了
1984年9月26日,《中英联合声明》及其三个附件,在北京、伦敦、香港三地同时公布,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
(1)中葡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通过平等协商就解决历史遗留的澳门问题达成协议并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明确指出,澳门地区是中国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政权交接: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举行,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1987年4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在北京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澳门正式回归,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的绿色旗帜。 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代表澳门特区有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澳门特别行政区历任行政长官
何厚铧,男,汉族,1955年3月出生于澳门,广东番禺人,加拿大约克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大学学历
1999-2004年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9.12就职)
2004-2009年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2004.12就职)
崔世安,1957年1月13日出生于澳门,祖籍广东新会,毕业于澳门岭南中学,获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卫生管理学士、俄克拉荷马州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及博士学位
2009-2014年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2009.12就职)
2014-2019年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2014.12就职)
贺一诚,男,1957年6月12日出生于中国澳门,祖籍浙江义乌,毕业于澳门培道中学,浙江大学深造,学习机电和经济专业,浙江大学聘为客座研究员。
2019-至今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2019.12就职)
澳门回归了
落寞的葡萄牙人
葡萄牙旗在澳门上空降下
澳门总督韦奇立抱着国旗黯然神伤
澳门人民欢庆回归祖国
经过前后历时一年的四轮谈判,1987年4月中葡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
知识拓展: 澳门为什么是1999年回归祖国?
澳门问题却与香港问题不尽相同,在过去的400多年内,葡萄牙是通过各种非法手段逐步占领澳门的,中葡两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租约。因此,收回澳门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强烈愿望,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有权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葡萄牙方面已经宣布承认澳门属于中国的领土,承认中国对澳门拥有主权,因此,中葡两国政府实际上对澳门问题已经达成了谅解,双方都同意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澳门问题。至于澳门回归的日期,中国方面明确表示要定在本世纪之前,双方通过反复的谈判和磋商,终于决定将澳门回归中国的日期定在1999年12月20日。
(跨道法)“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在具体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正确处理特别行政区和中央的关系。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只有这样,“一国两制”这艘航船才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问题思考:从材料的讲话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要准确把握“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将发挥伟大祖国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3.港澳回归的意义:
材料一: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扬眉吐气的时刻到来了! 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 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有着非凡的意义。 --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香港、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使海峡两岸的人民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增加了信心和希望。 --《共和国史》
材料三: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与英国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
(1)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4.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
(2)”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3)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4)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问题思考: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6.港澳回归后(1997-2012年):
(1)贯彻方针: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绩。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
(2)措施: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关于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促进内地与港澳之间的货物、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实现了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内地与港澳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逐步开放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澳游,扩大人民币在香港、澳门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
(3)作用:这些措施强化了内地与港澳之间的经贸人文纽带,实现了两地互利共赢。
2011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较回归前的1996年增长54%,澳门地区生产总值较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率达12.5%。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政府高度关注香港受到的影响,当年12月即推出支持香港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14项政策措施。2009年1月,中央政府再次推出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20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此后,国家领导人在访问香港期间又先后宣布多项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与内地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2014年6月)
(三)统一之望:台湾回归
1.台湾问题:
(1)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占领我国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2)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3)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造成两岸的分离与隔绝,形成“台湾问题”。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台湾北部中山堂举行“台湾对日本的受降典礼”
1949年4月23日,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败退台湾
1895
1945
1949
《马关条约》
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
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第一次分离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回归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第二次分离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回归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三次分离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退台湾,导致两岸分离
内政问题
(三)统一之望:台湾回归
2.台湾问题的形成:
(1)内战遗留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5月19日颁布《台湾省戒严令》,造成海峡两岸的分离与隔绝,形成“台湾问题”。
(2)反华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
1949年12月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
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 1954美国与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问题思考:根据材料回答,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与哪些事件有关系?
1949年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中失败,国民党败退台湾,把台湾作为 “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并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颁布戒严令,封锁大部分港口,从而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阻扰解放台湾。
(三)统一之望:台湾回归
3.召唤:对台政策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初,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武装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
①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②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美国终止与蒋介石集团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中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马祖等岛屿;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交流,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告台湾同胞书》的公开发表,阐述了中共对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倡议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三通),欢迎到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四流)。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③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不接触、
不谈判、
不妥协
1987年9月,蒋经国宣布开放大陆探亲,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81年,一位台胞绕道日本从台湾回到家乡陕西大荔,跪倒在分离32年的老母膝下。
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一名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
1987年,在台北街头,一群五六十岁的台湾老兵,穿着写有“想家”字样的上衣,高唱着《母亲你在何方》。他们宁可被枪毙,也要走上街头,高喊口号,游行集会,目的只有一个:回大陆,回家!“我,何文德,湖北省房县人。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你要抓、要杀、要活埋,听清楚,动手吧!”
④蒋经国政府受到民间日益增加的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压力,1987年11月开放“大陆探亲”,当年就有3万多名台胞来大陆探亲。
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
台湾老兵返回祖国大陆祭拜先人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却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不是中国人基本的人性吗?”
台
湾
省
马祖列岛
金门岛
分离52年的母女再次相逢
阔别57年后的姐弟重逢
台湾同胞赴大陆寻根问祖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受了近40年的骨肉分离之苦。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回乡探亲寻祖的同胞大多已经年迈体衰,与亲人久别重逢,互相抱头痛哭,倾诉着太多太多的分离之苦。有很多人却只能跪倒在亲人的墓前痛哭失声。在一些亲人离散比较多的省份,广播、电视里不断地播送令人心酸的寻找亲人的启事。我们中华儿女都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骨肉不再分离。
⑤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1991年,祖国大陆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海峡交流基会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成立。主要功能是接受“陆委会”委托,办理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事务。
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在北京成立。根据章程其为社会团体法人,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
意义: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辜振甫
1917—2005
汪道涵
1915—2005
⑥1992年两会达成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时间:
1993年
新加坡
地点:
海协会
会长
汪道涵
海基会
董事长
辜振甫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后来,海协会和海基会还进行了多次会晤。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汪辜会谈
内容: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意义: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⑦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⑧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分裂法》,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⑨胡连会:2005年成功开启两岸政党的交流;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连战,是继重庆谈判以来两党主要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⑩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大陆方面实施多项对台惠民政策措施,两岸在学术、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交往不断深化
2005年3月14日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知识拓展:连战的“和平之旅”:胡连会谈(破冰之旅)
时间: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内容: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知识拓展: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时间:2008年11月
内容: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多地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意义: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知识拓展:根深叶茂:海峡两岸交往密切的表现
(1)原因: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2)表现:①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②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A.两岸经济贸易日益密切
“1987—2017年,大陆自台进口额和出口额持续增长。大陆自台进口额大于大陆自台出口额。
B.两岸文化贸易日益密切:文化交流
刘谦做客央视春晚
一卷山水,两岸薪传。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B.两岸文化贸易日益密切:经济共赢
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B.两岸文化贸易日益密切:娱乐双响
台湾艺人带领两岸民众掀起健身热潮
C.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人员往来
2008年11月,两岸实现直接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C.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有难同当
2008.5月台湾红十字会援救汶川地震
1999年台湾9.21地震大陆共捐款10亿元人民币
2021年两岸同胞共同抗击疫情
三、国家威望: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探索,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在为我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外交政策的调整
1.目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2.依据: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论断
3.内容:①中国主张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富贫、强弱一律平等;②中国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任何霸权主义;③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④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借口,占领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
4.成果:①1978年8月,中国同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②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③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④到1992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54个。
5.意义:中国外交得到全方位发展,一个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初步形成
(二)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
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1.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
2001年,美国战机在中国南海空域挑衅,发生了撞机事件。
面对美国侵犯中国主权的野蛮暴行和在双边关系中挑起的种种事端,中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这一时期,我国向国际社会提出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 …… 倡导并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国际事务的垄断,展现了中国为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走向民主化的诚意、智慧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简史》
知识拓展: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EP-3型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王伟驾驶的歼-8II战斗机发生碰撞,歼-8II战斗机坠毁,翻滚坠落的飞机上传来了王伟镇定的报告声:“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请继续前进!”。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确认牺牲,年仅33岁
2001中美撞机事件英雄飞行员王伟
(二)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
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2.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加多边外交各个领域的活动。
2000年9月7日,在中国倡议下,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中、美、俄、英、法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联合国历史上的首次会晤。
3.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2001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九次非正式会议中美领导人合影
(三)进入21世纪(到2011年)
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原则)
1.总体布局:提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动;
2.外交成就:
(1)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经贸合作迅速发展
(2)周边关系取得突破:2002年11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相关国家在南海开展务实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历史纵横: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2008年5月,胡锦涛访问日本,两国领导人共同发表 《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2012年9月,针对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 的声明》和《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并通过常态化执法巡航等措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实施管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3)周边关系取得突破:
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②从2009年开始,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增强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③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知识拓展:中国的伙伴档次
伙伴关系:我相信你不会害我,你也相信我不会害你,别的没了。
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不会互相损害,我们还要互相赚对方一些钱。
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不会互相损害,我们还要互相赚对方很多很多的钱。
战略伙伴关系:我们不会互相损害,我们来一起分配利益吧。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不会互相损害,分配利益的时候都为对方着想一下。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唯巴基斯坦):大哥,风里来,雨里去,就跟定你了。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唯俄罗斯):协同进退,步调一致,你弃权我也弃权,你投反对票,我也投反对票。
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唯美国):本来我们是敌对阵营的,要互相搞死,但我们建设性一下,还是可以商量商量的。
战略互惠关系(唯日本):你的利益分配对我有好处?是吗?真的吗?我不信,你肯定要害我!
课堂小结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外交政策调整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
“一国两制”的实践:港澳回归
两岸关系的发展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反之它又会进一步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发展
课堂演练
1.2020年,我国再次完成珠峰测试,嫦娥五号探月,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十三五”圆满收官,GDP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由2018年的16%上升到17%左右。这些成就说明我国( )
A.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 D.创新能力领先世界
2.201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称:“在短短几十年中,中国从无到有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鼓励本土创新,并加入了全球知识产权引领者的行列。2017年中国国内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的申请量都位列全球第-,有力推动了全球知识产权申请的增长。”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主要是基于(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迅速
B.中国教育发展带动专利申请增加
C.全球知识产权申请数量逐年上升
D.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活动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时期,中国( )
A.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B
A
D
4.1979年1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记者团时说:“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实现了同美国关系的正常化。在双方达成建交协议的时候,卡特总统曾表示一种愿望,希望能够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当然力求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手捆起来。”材料表明( )
①中央政府奉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
②中央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③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④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5.香港政府为庆祝回归十周年,推出了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歌。歌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香港能够走上“找对了”的“路径”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B.一国两制政策的高明
C.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英国对香港统治的力不从心
6.如图为1995—2015年中国分摊联合国会费比例的变化图,由此可以推断( )
A.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B.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C.联合国会费支出越来越多
D.国际政治新秩序基本建立
B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