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7 07:3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民主之路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发展之路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独立
之路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亚非拉国家基本独立
非洲的抗争
各国发展道路的差异
亚洲——觉醒后的新高潮(共产党领导)
非洲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拉美的民主革命与改革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及挑战
不同地区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同地区发展道路的不平衡性
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民族运动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
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民族主义
强调本民族认同,维护本民族利益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概念解析:
列强侵略
1496年 16C中期 17C
18C晚期 1804年 1826年 19C中后期 1884年
西班牙
在海地
建殖民地
1804年海地独立
1826年拉丁美洲基本都已独立
19C末20C初 1905年 1910年 1911年
墨西哥
资产阶级革命
柏林会议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拉丁美洲
殖民地化
西、萄
殖民
亚洲
英国侵略印度
英国控制印度
荷兰占领整个印尼
1881年,苏丹马赫迪起义
1882年,埃及抗英斗争
1894年,埃塞俄比亚抗意
伊朗立宪革命
亚洲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
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总罢工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
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
15世纪 开始入侵非洲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政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的矛盾激化,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席卷了亚非拉广大地区。
经济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扩张,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垄断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时代趋势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18 【Ⅱ】早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江苏·8.辛亥革命的影响
浙江·34·印度非暴力抵抗运动
海南·16·荷兰的殖民扩张
2019 【Ⅰ】33·拉丁美洲的反殖民斗争 【Ⅲ】14·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江苏·10·民族资本主义与民族独立的关系
2020 【Ⅲ】29·辛亥革命中的南北议和与清帝逊位 山东·17·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2021 【Ⅰ】32·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浙江·1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海南·8·辛亥革命发生在武汉的条件
2022 山东13·亚洲与欧洲相同理想
2023 【新课标】42.美国门罗主义及中美国际关系 北京·14·墨西哥民主意识觉醒;
广东卷·18·墨西哥民族经济
【高考考情分析】
“地狱的入口”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拉丁美洲的革命深深受益于同时代欧洲和北美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由主义理想深刻影响了整个南北美洲受过教育的少数人的心智。……美国独立战争……受到了人们的欢呼。几年后,法国大革命向人们提供了另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推翻专制统治的实例,而同时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完全忙于欧洲事务,结果给新世界提供了一个向这两个国家的统治发起挑战的难得机会。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政治:殖民者的长期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美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
2.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3.思想上:启蒙思想传播增长拉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
4.外部因素: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殖民者在拉美的统治。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背景
结合下列材料分析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形势图
1821年,墨西哥独立
1804年,海地独立
玻利瓦尔领导解放
委内瑞拉、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圣马丁领导解放智利、秘鲁
1822年,巴西独立
葡属殖民地
西属殖民地
法属殖民地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2.进程:第一阶段——拉美民族独立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
特点: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
除巴西以外的拉美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
事件 时间 结果
法属海地 1791-1804
西属拉美 1810-1826
葡属巴西 1822
建立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
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
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建立君主制。
结合教材,思考独立后拉美国家面临怎样的局面?
材料1: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迟缓,资产阶级还十分软弱,政权都落到土生白人(即克列奥人)地主手中,殖民时期的封建结构被保存下来,大土地所有制得到继续发展。在整个19世纪,拉丁美洲各国大土地所有者兼并的土地等于以前3个世纪的总和。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
材料2:拉美各国独立后,除巴西实行帝制政体外,其他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制,这是一种与欧美的民主共和制不同的考迪罗主义的共和政体,(考迪罗为西班牙语,意为领袖或首领。)考迪罗主义实际上是军人专政的军事独裁制,是大地主专政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内忧:①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②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考迪罗主义)
结合教材,思考独立后拉美国家面临怎样的局面?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2)外患:①英美等国打着“援助”幌子,加紧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②美国:“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
1823年,美国第5任总统门罗提出,在“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下,美国将拉丁美洲的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的这种对外政策后来被称为“门罗主义”。
实质:是美国企图建立它在美洲地区的统治并且与欧洲列强争霸的宣言。
门罗主义
结合教材,思考独立后拉美国家面临怎样的局面?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内忧外患,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实际上仍然是半殖民地,独立后拉美人民还需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1904年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
大棒政策
20世纪初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提出“用美元代替子弹”,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的外交政策。
金元外交
地区 时间 结果
巴西
墨西哥
1889年
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1910年
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赶走独裁者
1917年
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
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
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1917年墨西哥宪法》
评价: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伊达尔哥,墨西哥独立战争最早的领导人,被尊称为墨西哥“国父”。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2.进程:第二阶段——拉美民主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 保证国家对土地、矿山和河流的所有权
② 承诺分散大土地所有制,对私有产权加以限制
(1)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以战争的形式实现独立;
(2)具有反封建和殖民压迫的双重任务,但实现民族独立为其首要任务;
(3)由外来移民及其后裔中地主集团的先进分子领导,资产阶级并没有真正成为领导阶级;
(4)独立运动的结果具有特殊性,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被根本触动并有所发展,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3.性质
4.特点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既是民族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是继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又一场更为宏大的革命运动。它在拉丁美洲的辽阔土地上摧毁了殖民制度,使绝大多数拉美国家获得了独立。……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进一步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的观念。……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很快废除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取消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商业专卖制度,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时间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也对各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并导致了军事独裁者长期保持政权,形成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考迪罗主义。另一方面,大地产制仍然保留,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仍然处于经济阶梯的最底层,这就严重阻碍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摆在各国人民面前。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思考:拉美独立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有哪些?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多数国家获得了独立;
②传播了先进思想观念;
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战争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②军事独裁;
③大地产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④存在不平等现象。
1.(2023·北京高考·14)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后,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将阿兹特克人视为祖先,将阿兹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视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这些做法意在(  )
A.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B.深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C.推动墨西哥的民族独立运动
D.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
B
考查方向:墨西哥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美国文化 拉丁文化
不同点 文化
政治
种族
血缘
宗教
语言
政治文化
相同点 英国文化为主
西、葡文化为主
政治文化呈现出民主、法治特点
“考迪罗”独裁政治特点
多元;白人、黑人、印第安人融合较少
多元;白人、黑人、印第安人融合较多
多源,但并不是混血社会
多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多种宗教
多种宗教;天主教是主要宗教,印第安人的多神崇拜仍存在
美式英语为主
拉丁语,印第安语
受欧洲意识形态影响,建立联邦制、共和国;实行权力制衡;自由女神是重要文化符号
受欧洲意识形态影响,建立联邦制、共和国;考迪罗主义盛行;拉丁舞是重要文化符号
以欧洲文化为主;受黑奴贸易影响;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破坏;文化融合,具有多元性特点;种族歧视
【知识链接】选必3·P67 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美文化多样性的异同
P80【学思之窗】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苏]列宁《亚洲的觉醒》,《列宁选集》第二卷
(二)亚洲的觉醒
亚洲的觉醒:是指在19C末20C初的亚洲人民民族民主意识
的觉醒,资产阶级从改良走向革命。
1.背景:
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民族危机;
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启蒙思想的传播。
国家 殖民者 斗争形式 性质 概况 结果 影响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①1885民族资产阶级建立国大党;②1905提拉克带领民众进行斗争;③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
1905-1911年,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随着革命失败,宪法撤销。
1911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民族民主


英国
英俄
列强
建立政党
立宪革命
民主革命
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打击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和中国社会变革。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二)亚洲的觉醒
3.特点
(1)性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新高潮,本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领导作用。
(3)斗争力量:某些国家工人阶级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他们是亚洲社会新生的革命力量。
(4)斗争形式:采用了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形式。
(5)斗争结果:表现出亚洲各国人民相互支持、共同对敌的斗争特点。
(二)亚洲的觉醒
1.背景
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为了自卫,居民们自动组织起来,在一些要道设立陷阱,用投枪、弓箭袭击贩奴商人。早期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还表现在被捕奴隶进行的顽强斗争上,最常见的反抗方式是逃跑或自杀。据不完全统计,1700-1845年,仅在英、美贩奴船上就爆发了55次大规模的奴隶暴动。19世纪以来,武装斗争成为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
列强瓜分非洲
1、帝国主义的侵略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2、非洲人民一直进行不屈不挠的武装反抗
(三)非洲的抗争
早期局部、零散的自卫斗争
19世纪后规模化的武装斗争
国家 殖民国 领导者 动员手段 斗争形式 概况 结果
埃及 (1882)
苏丹 (1881)
埃塞俄比亚 (1894)
英国
英国
意大利
阿拉比
穆罕默德· 艾哈迈德
孟尼利克二世
政党组织
(祖国党)
宗教宣传(马赫迪)
皇帝号召
武装
斗争
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1882年,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
1881年爆发反英大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侵略战争。
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抵抗失败,
英国占领埃及
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
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国家独立
(三)非洲的抗争
3.特点
(1)武装斗争是反殖民侵略的主要斗争形式;
(2)有组织、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
(3)领导者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4)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
(5)非洲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政党(祖国党)出现,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三)非洲的抗争
P79【思考点】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哪些重要特征?
一般来说,根据历史事物的构成要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特点/特征=背景(原因、条件、目的)+过程(时间、范围、主导力量、措施、内容、性质、变化趋势、规律)+结果(地位、影响、评价)
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原 因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特 点 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范围广、各国相互支持、彼此协作 有组织、规模大且持久的武装斗争
领导力量 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资产阶级、工农力量 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代表运动 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意 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激发了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基础,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多元化。 【知识拓展】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比较
2.(2022·山东高考·13)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相同的理想”指的是(  )
A.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
A
考查方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
3.(2021·北京高考·7)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  )
A.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
B.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C.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D.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D
考查方向: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