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春》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5 15:4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积累“朗润、酝酿、卖弄”等课后14个词语,理解“卖弄、酝酿、呼朋引伴”在文中的意思。
2、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抓住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写景的方法。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 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一课时
导学引疑
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质疑
1、作者及作品
A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B(了解)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C、关于散文: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散文阅读属于记叙文的范围,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本专题主要就是帮助考生把握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的分类,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形成阅读散文的基本能力。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如下:
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它分为三类;叙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它主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现;它的意境或雄浑或质朴典雅,它的语言华丽优美或朴素自然
2、预习检测
A给黑体字注音: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繁花嫩叶 抖擞 蓑笠 应和
水涨 薄烟 散在草丛里
B下列词语你知道意思吗?
朗 润:__________ 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 卖弄:_____________
舒活:_______________
一年之计在于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读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导学提纲
(1)、你能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吗?
(2)、作者具体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3)、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根据本文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如:春草图或草报春。
(4)、“颂春”部分三个比喻各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抛砖引玉:
我觉得“盼望着,盼望着”这句精彩。
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的思想感情。
盼春
1、第一段写盼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绘春之春草图
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绘小草的
“偷偷”“钻” 表现了草的________________“嫩嫩的” 写春草的_____________
“绿绿的” 写春草的_____________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写春草的______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春草为什么又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指导:从描写角度来说,这是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指导:这两个词写出了草的哪种状态,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指导:把修饰词放在句末往往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互学释疑
春花图
1、春花图描绘春花竞放的景象,这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树上—花下—遍地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花图的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儿”写花_____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花________“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____________。
3、作者在描绘春花图时都调动了哪方面的感觉?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从_______方面来写
”花里带着甜味儿“是从________方面写的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从________方面写的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从__________方面写的。
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学法指导
作者为什么能把春草,春花描写那形象?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征,如春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抓住春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来写,如春花图,则抓住春花的多、艳、甜的特征来写。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特点,抒发作者的感情。
春风图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特征。
1、“春风图”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征
⑴“吹面不寒扬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嘹亮地响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2、“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雨图
1、“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描写
⑴“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写出春雨的_____________
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写出春雨的__________
⑶“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写出春雨的___________
⑷“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_________
2、“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的(指导:先写雨、房屋再到人,这是从____写到___。由小草青得逼你的眼到乡下的农民,这是由_____到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雨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找有关句子多读。
4、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逼”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指导:“逼 ”写出了草怎样的特点,从而也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春图
1、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 (由____及____)
2、联系你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诠释 “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 春
1、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旨探究
“领着我们上前去。”能否换为“向”?句中“上”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积累与春有关的诗句
《春之声》诗文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