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6 春学案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 16 春学案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5 15:4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春
★ 课前热身 温故知新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学习目标 有的放矢
1.识记文学常识及字词。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3.分析作者绘景的特点,学习作者描绘景致的方法,领悟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4.积累优美的句子,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指点迷津 授之以渔
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涉及考点 形成网络
盼春:
总写 一切 山、水、日(远)
绘春 :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意盎然 千姿百态 青春活力
★ 教学流程
一. 未雨绸缪
1.本文作者是 ,现代 、 、 。它的主要代表作有散文集 、诗文集 和文艺论著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 酝酿 黄晕 ( http: / / www.21cnjy.com ) 烘托 宛转 抖擞 落地 赶趟 发酵 薄烟 应和 炫耀 嘹亮 抚摸 蓑笠 嫩叶 窠巢
3.解释下列词语:
欣欣然: 朗润: 赶趟儿
酝酿: 卖弄:
宛转 黄晕:
烘托: 舒活:
4.查字典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涨 悄 散 晕
笼 应 薄 和
5.考察你的阅历,请你至少写出2句古诗文中描绘春天的诗句,课内外均可:

二. 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
自主质疑,快乐解疑
(以下贯彻以读为本的思想,适时的默读、齐读或个人读)
例(大屏幕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①写出了青草的什么特征?(明确:小、嫩、绿)
②“偷偷地”能否改为“慢慢地”,“钻”能否改为“长”、“露”,为什么?
明确,不能,“偷偷地”、“钻”把小草拟人化了,好像小孩子捉迷藏一样,不期然地出现在你面前。“偷偷地”写出了小草让人悄然不觉的神态。“钻”字透露出小草的顽强生命力。若换成其它的词,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③从哪几方面写春草的?
A.情态(偷偷地)明确 B.质地(嫩嫩的)
C.色泽(绿绿的)(另外,这些叠词的动用,给人以音乐感,韵律美。)
④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表现了作者对春草乃至春天的喜爱之情。)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①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引用、拟人、比喻)
②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明确:从触觉角度突出了春风柔和、温暖、和煦、柔情的特点。)
③如何理解“杨柳风”?(明确:杨柳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杨柳发芽变绿时候的风,也就是指春风。创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以便为人们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具有一种含蓄美。)
(3)通过以上两句质疑、解疑的过程,我们不难归纳出赏析本文语言的模式
(请同学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然后填空)
    句,使用了    修辞,突出了  的   特征,尤其  词从   角度写出了   ,从而表现了作者    的情感。
(以上也可根据实际语句进行取舍或增加)
(4)下面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讨论组,分别讨论板书中七块内容,即盼春,绘春(包括五幅图)赞春。每人说一个自己勾画的感触最深刻的句子,请对面的同学按以上模式赏析,其他同学还可以纠正补充,请组长确定说的次序。
2.合作探究(兵教兵)
(一)根据提示理顺作者的写作思路: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把下列横线和空补充完整。
( 1 —— ) 春 , ( —— )绘春 , ( —— 10)颂春
2.作者在绘春部分向我们展示了五幅春天美丽的图画,请你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
(二)品味赏析:
1.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3)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
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分别描绘了 、 、 。分别用 、 、 词语来描绘,运用了 修辞。
3.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1)本段写了小草哪些方面?
(2)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的角度:修辞方法、用词特点、表现手法、描写方法、感官角度。
赏析句子的基本步骤:(1)找出赏析的角度 (2)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赏析的句式:
修辞方法类 运用 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特点(内容),表达了 感情。
用词特点类 ①写出关键词语②这些词语写出了 特点(内容),表达了 感情。
表现手法类 运用 的表现手法,写出了 特点(内容),表达了 感情。
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象征、
描写方法类 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描写方法,写出了 特点(内容),表达了 感情。
感官角度类 从 角度写出了 特点(内容),表达了
感情。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②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③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4.阅读第四段,回答问题:
(1)第四段写了哪些景物?
(2)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花,为什么要写蜜蜂和蝴蝶?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3)赏析句子: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④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5.阅读第五段,回答问题:
(1)本段写了哪些景物?
(2)本段调动了多种感官来写景,请指出下列句子写景的角度。
①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②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
③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 )
④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 )
(3)赏析句子:
①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鸟儿将窠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6.阅读第六段,回答问题:
(1) 第六段写了哪些景物?
(2)赏析句子:
①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②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3)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请写出静景与动景的句子。
3.成果展示
师:以上赏析语言的过程实际正是自主质颖,快乐解疑的过程,从中自然可以享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再请几位同学总结一下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的特点。
7.教师分别进行点评
8.总结本文语言的特色:①生动形象②通俗易懂③简洁明快④情景交融⑤有形有声有色有神有情。
9.总结:欣赏散文语言的方法      (强调读的作用)
4.质疑解疑:
作者是怎样描写春的?
(一) 确定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适的写景顺序。如写“春花”的部分就运用了从高到低的顺序,先写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再写地上的野花。有了合理的顺序,写作的思路就清晰了,读者读起来条理就清楚了。
(二)调动多种感官
多种感官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 ( http: / / www.21cnjy.com )觉、感觉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才能使笔下的景物细腻传神、感染力强。如,《春》中作者朱自清就调动了多种感官:视觉有“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听觉有“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买弄者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嗅觉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泥土里酝酿”,感觉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把春天的妩媚、柔情、生动地展现给我们。有许多中学生不知如何写景,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三)动景与静景相结合
如写“春雨”,既有“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的静景描绘,也有“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的动景描绘。
如:学生习作“池塘是四方形的,左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荷叶碧绿,荷花红艳,十分美丽;右半边池水清澈见底,还可以看见许多红鲤鱼呢。池塘的四周花草树木的影子也倒映在池塘里。整个池塘,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画面就显得呆板。如果这样改后,效果就会明显不同。如,“池塘里的荷叶随风摆动,青蛙在荷梗间跳来跳去,小鲤鱼在水底互相追逐着,花草树木的倒影,也在水中随波荡漾,晃动着”。只有动静结合,所写景物才能浑然天成,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虚实相结合
这就要求在写实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景物描写不能只是如实地绘景的形、色、动态变化,还要发挥合理的想象,把不会传言的景物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把概念化的景物特征形象化。如《春》在绘春花时,由花香、花多联想到"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就是一种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和文章的文学色彩。
(五)情景交融
行文过程中,融情于遣词造句的细微处,不直接表露情感,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融注作者的主观情感。例如朱自清绘春,字字写春景却处处显爱意,即便文字中无赞美之言却让读者心头存惊羡喜爱之情,这就是将情感融于遣词造句细微处的原因。像这样写景,笔下的景物怎能不显情?文章怎能不生辉?
(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排比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辞手法。恰当的修辞是使文字生动化、形象化的必要方法。写景物时为了把静态的景物写活、写传神,很有必要选用一些修辞。《春》中作者在描绘春花竟相争春用了拟人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又用了排比列举春花的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描绘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时就用了这样的一个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本句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将景物特点通过感官传神地表现出来。另外,对比、对偶、反问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 提高拓展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选自《读者)2007年第23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4分)
2.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3分)
3.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3分)
4.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3分)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瑰花如雪。”
5.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