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7 10:14:35

文档简介

临沂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 级高二上学期十二月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考试生物试题
2023. 12
第Ⅰ卷
一、单选题:本题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急性肠梗阻(AIO)的临床表现是腹痛、进食障碍、恶心呕吐导致机体丢失大量的胃酸及 K+、Na+,可迅速造成机体内外环境的破坏,诱发水电解质紊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患者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
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临床护理中应加强患者代谢功能的检测,促进营养吸收、代谢平衡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轴)功能亢进的生理变化, 其致病机理如图。临床发现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5-羟色胺转运体的数量增多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B.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该激素的含量稳定C.高浓度糖皮质激素会促使 5-羟色胺转运体的数量增多
D.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 HPA 轴的分级调节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
图 1 是在神经纤维上某一点给予适宜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过程,其中①~⑤是不同点的膜电位;图 2 是某同学在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上传导时的电位变化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 1 的兴奋传导方向为从右到左
图 1 中②点主要是 K+外流,④点主要是 Na+内流
图 1 的③⑤段与图 2 的⑥⑦段均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
图 2 电表两极均接在神经元膜外侧,可测量出静息电位
尾悬吊(后肢悬空)的大鼠常被用作骨骼肌萎缩研究的实验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均分为
3 组:甲组不悬吊;乙组悬吊;丙组悬吊+电针插入骨骼肌刺激。4 周后结果显示:与甲组相比, 乙组大鼠后肢小腿骨骼肌出现重量降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等肌萎缩症状;丙组的肌萎缩症状比乙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尾悬吊使大鼠骨骼肌的肌蛋白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
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减弱有关C.对丙组大鼠施加的电刺激信号经反射弧调控骨骼肌收缩D.长期卧床病人通过适当的电刺激可能缓解骨骼肌萎缩
研究发现空腹时身体通过糖异生将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物质进行弥补,而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 A 和 a-亚甲环丙基甘胺酸两种成分,抑制“糖异生”过程。空腹食用大量荔枝可引起表现为低血糖的“荔枝病”。据此判断以下错误的是( )
空腹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
上述荔枝中的两种物质的作用机理与胰岛素相同,均能抑制糖异生,因此可以治疗糖尿病
“荔枝病”患者体内可尽快食用碳水化合物升血糖,血糖作为信号分子,能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分泌
D.“荔枝病”患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其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6.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不仅会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也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利用黑色小鼠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途径②调节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调节
途径①②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均可促进黑色素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成黑色素细胞C.途径①的作用时间比途径②更短
D.糖皮质激素会使毛乳头细胞分泌的 Gas6 蛋白减少,影响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 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自然杀伤(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组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自然杀伤(NK)细胞可以抗肿瘤、抗病毒感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C.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跟抗体一样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
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受到外源光信号和内源激素的共同调控,植物的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 红光型(Pr)和远红光型(Pfr),Pr 吸收红光后会转化为 Pfr,结合图中信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结合图示推断,可以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是 Pr
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二者协同促进细胞分裂
生长素的受体在细胞核内,而细胞分裂素和蓝光的受体都在细胞膜上D.与光合色素相比,光敏色素在远红光的区域具有吸收光谱
噻苯隆在棉花种植上作落叶剂使用。被植株吸收后,可促进叶柄与茎之间的分离组织自然形成而脱落,某研究员为验证噻苯隆生理作用及脱叶效果,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是在 A 处滴加的蒸馏水,B 处滴加的噻苯隆溶液B.剪去叶片留下叶柄的原因是防止蒸腾作用对该实验的影响
噻苯隆对棉花的脱叶效果随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一般采用有效成分含量为 225-300g·hm-2 的噻苯隆进行棉花后期脱叶催熟
下图甲为某农牧区四种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图乙为农技部门对某次蝗灾防治过程中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甲是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数学模型,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群密度
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 5 只m2 时,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取食量导致牧草产量增加C.应采用样方法对跳蝻的密度进行调查
D.从种群特征的角度考虑,导致图乙种群密度发生 e→f 变化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研究表明,捕食风险能诱导猎物作出防御反应,该反应对猎物种群密度和繁殖力的影响远高于直接捕杀。研究者利用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探究其对不同密度的某种鼠类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无人机对该种鼠类增长率的影响可知,无人机模拟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利用无人机进行的生物防治主要利用了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C.捕食风险加剧了低密度组的种内斗争,更多能量用于防御导致繁殖力降低D.对高密度组鼠害的防治,应在直接捕杀的基础上再施加捕食风险
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产者固定 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 初级消费者摄入 初级消费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
能量[105J/(m2 a)] 90 42 84 13.5 3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90×105J/(m2·a)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 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10.5×105J/(m2 a)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 70.5×105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13.某实验小组用血细胞计数板和显微镜对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吸出培养液前未振荡试管,从上部取样可能导致计数结果偏小B.先加培养液再加盖玻片,可能导致计数结果偏大
不加台盼蓝染色,可能导致计数结果偏大
使用 25×16 型计数室时,应取四角的 4 个中方格计数
14.我国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CO2 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序号①~⑤和⑦表示 CO2 的排出量或吸收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④和⑥中的碳元素都以 CO2 形式流动B.达到碳中和时④=①+②+③+⑤+⑦
C.碳循环指的是 CO2 在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的循环D.为了实现碳中和应减少④,增加⑦过程
15.大量污水排入海洋,导致红树林海岸带的原生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修复该生态系统时以修复红树林为主,主要通过清除海岸线垃圾污染、种植与恢复
本土红树林等措施。研究人员对沿岸 4 块地段进行取样,并对采样点位的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采样点位浮游植物的种类差异体现了群落水平分布的特点B.清除海岸线垃圾污染的措施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大量污水排入海洋,超过了红树林海岸带的原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修复前后采样点位硅藻的种类和密度均明显增加,其优势种的地位得到加强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 1 分,有选
错的得 0 分
16.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 NMDA 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 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 NMDA 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谷氨酸与 NMDA 受体结合后会导致氯离子大量内流B.谷氨酸以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
C.静脉注射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外负内正的电位差增大D.NMDA 上存在着不同种信号分子的结合位点
17.甲状腺激素(主要包括 T3、T4 两种)的分泌受到多种方式的调节,如下图所示。甲状腺自身抗体含量高可能引起甲状腺细胞坏死或凋亡。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
下丘脑分泌的 TRH 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腺垂体,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 TSH 的释放
在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体内 T3、T4 含量将减少,通过反馈使 TSH 含量减少,引起甲状腺功能进一步减退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方式放大了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引起细胞代谢的改变18.ABA(脱落酸)信号转导对植物种子萌发、果实成熟等生理过程均有影响。为探究 RRP1 在 ABA 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与 PP2C(ABA 信号转导通路的已知组分之一)的关系,研究者利用模式生物拟南芥进行实验。将吸水饱和的种子点播到不同培养基中,在相应时间检测种子萌发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文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果实成熟过程中受多种激素的调节,但在根本上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种子的类型
C.实验结果表明,RRP1 促进 ABA 信号的转导,而 PP2C 起着抑制作用D.脱落酸有促进气孔关闭、果实发育、维持种子休眠的作用
19.图 1 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A-C 代表各种生物成分,其中 B1 为食草动物,
①-⑩代表碳元素流动的相应过程。图 2 表示松毛虫的能量流动过程,A-F 代表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指图 1 中的 A、B、C 等生物成分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图 1 中,若②>①+④+⑩,则该森林生态系统可能处于发展的态势
C.图 2 中,A 代表的是松毛虫的同化量,C 代表松毛虫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松毛虫雌雄交配来控制松毛虫危害属于化学防治
20.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 误 的 是 ( )
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
A.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B.影响优势种①从 3 月到 9 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C.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
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第Ⅱ卷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1(10 分).光是一切生命产生的源动力,也是生命体最重要的感知觉输入。调查显示,夜间过多光源暴露显著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疾病风险。已知哺乳动物感光主要依赖视网膜上感光神经节细胞(ipRGC),ipRGC 对下丘脑发出密集的神经纤维。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在蓝光刺激下可作用于小鼠脑中的相关神经通路,使得空腹小鼠在食用葡萄糖后的血糖浓度上升幅度高于红光刺激的小鼠;此外,该神经通路也与脂肪细胞的代谢有关,如图 1 所示(“+”表示促进)。进一步检测发现,蓝光照射后不会影响小鼠体内与血糖平衡有关的激素含量以及营养物质的变化,但会减弱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光调节葡萄糖代谢与下丘脑的 SCN 区还是 SON 区有关,进行了以下实验:分别对两组小鼠进行以下处理:①损毁感光正常小鼠下丘脑的 SCN 区,②损毁感光正常小鼠下丘脑的
SON 区,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分别进行葡萄糖代谢能力检测,结果如图 2 所示(AUC 为血糖含量曲线与横坐标时间轴围成的面积)。
上述实验表明光调节葡萄糖代谢与下丘脑的 区有关。当 ipRGC 感受光刺激一段时间后,可检测到 PVN 区域的神经元兴奋,此时该区域的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表现为 。兴奋在突触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2)夜间“光暴露”引发血糖上升水平程度高于对照小鼠,其原因是支配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受到 (填“促进”或“抑制”),棕色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 (填“升高”或 “降低”)。交感神经与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
。(3)冷暖色一直被定义为心理上的冷热感受。研究者认为,上述通路与“蓝光让人感觉到凉爽, 而红光则无此效应”有关。结合图中信息,尝试说明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机制:
。(4)为验证“光暴露”通过交感神经调节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过程,某实验小组用若干只生理 状态相似的健康(空腹)小鼠进行实验,将上述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对甲组小鼠给予正常光照条件,乙、丙两组小鼠进行相应处理;将三组小鼠置于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三组小鼠的棕色脂肪细胞产热量,发现丙组产热量最少。乙、丙两组小鼠进行的处理分别是 。(填标号)。
①进行“光暴露”处理②切断支配棕色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并进行给与正常光照处理③进行正常光照处理④切断支配棕色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并进行“光暴露”处理
22(8 分)、2023 年匈牙利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因为 mRNA 疫苗荣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S 蛋白是新冠病毒主要的抗原蛋白,将编码 S 蛋白的 mRNA 用磷脂包裹后可制得 mRNA 疫苗。人接种该疫苗后,能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和细胞毒性Т细胞,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监视、 和 。常见的免疫活性物质除图中所示外还包括 。
由图可知,注射 mRNA 疫苗后,直接刺激免疫细胞的物质是 。
B 细胞分裂分化除了图中所示条件外,还需要 ,B 细胞分裂分化除产生图中细胞,还产生其他细胞,这些细胞具有的功能是
。(4)结合图示特异性免疫类型分析,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相比,mRNA 疫苗的优势是
。23(7 分).植物的生长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种,株高是影响柑橘产量的重要因素。为研 究柑橘矮化的机理,研究人员对其矮化品种进行了相应研究发现,矮化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缺少赤霉素(GA3)的受体,二是缺少参与赤霉素(GA3)合成的转录因子,使其相关基因不 能正常表达,导致赤霉素(GA3)减少。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赤霉素(GA3)是调控植物株型的重要 分子,具有 的作用。研究人员对两种柑橘品种 A 品种和 B 品种的株高和节间高度进行检测,结果如图 1 所示,结果显示 ,说明 是矮化品种。
(2)已知在 B 品种中,GA 信号通路如图 2 所示,GA 可与其受体 GID1 结合,GID1 与 Della 在 GA3 存在时发生互作,形成 GIDI-GA3-Della 三聚体结构并通过特定途径降解蛋白 Della。分析可知蛋白 Della 的功能是 (“促进”或“抑制”)枝条生长。
(3)据该研究可知,赤霉素(GA3)和动物激素的 1 个共同作用特点是
。(4)某些矮化型果树在农业种植上具有产量高等优良特性,请说明原因
。24.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海洋养殖业是威海市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海水立体养殖是海洋养殖业发展的新方向。在某海水立体养殖的深海网箱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中层养殖以细小浮游植物、有机碎屑等为食的牡蛎、扇贝和以小鱼、贝类、有机碎屑为食的黑鮶、六线鱼,底层养殖以底栖藻类、生物遗体残骸、有机碎屑为食的海参。深海网箱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如下图所示,M、N 表示营养级,各数值代表能量值(单位为KJ/m2 a )。
(1)研究人员将深海网箱作为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其依据是
。(2)图中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KJ/m2 a ;M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KJ/m2 a ;由 M 到 N 的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M、N 营养级生物的摄食量中均有一部分未被同化的能量,这部分能量的最终去向是 。(3)为研究某种有机饲料投放后对各个种群数量的影响,技术人员通过一定的方法估了多个种 群的种群密度,在用样方法取样调查海参数量时,取样的关键是 。 在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黑鲫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的鱼受到惊吓后重捕的概率降低,可能会导致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 (填“偏大”或“偏小”)
向网箱中过量投放有机饲料,一段时间后牡蛎、扇贝等贝类的数量减少,从群落中生物相
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
。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立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

25.(Ⅰ)“蓝色碳汇”是指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是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其中分布的红树林以及藻类植物均具有固碳、储碳的功能,在实现“蓝色碳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中,红树林和藻类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该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向除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外,其他的去向是

科研小组针对不同地区的盐沼进行了专项调研。若要研究盐中穴居蟹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 。据调查某滨海盐泪总面积为 120km2, 假设该盐沼内罗非鱼种群的 K 值为 12000 条,则为了维持罗非鱼较高的产出,捕捞时应使其种群密度在捕捞后达到 (计算出数)。古语云“数苦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试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用密网捕鱼不利于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是
。(3)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能够固碳、储碳,并为旅游观光增添了资源,分别体现了生物多
样性的 价值。
(4)科研人员对水体中某种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将样液稀 100 倍,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实验用具规格和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所示,则 1L 样液中,该微生物的数量是 个。为了计数活的酵母菌数量,计数前先将台盼蓝与样液 1 : 2 混合计数以区分细胞死活,相当于稀释 倍。
(5)若该立体池塘生态系统长时间无人管理,使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演替的原因是

(Ⅱ)某火山爆发后,周围生态系统受到火山岩浆的侵袭后变为一片裸地。几年后,地面长出小草,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开始进入该地区。随后大约经历 100 年的时间,灌木和小乔木开始繁
盛起来。此时由于人类的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几近崩溃,又经过大约 150 年的恢复逐渐形成了物
种丰富的小森林。某兴趣小组选择不同的角度对火山爆发后大约 250 年间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研究。
(6)从群落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对 (至少答出 2 点)、生态位、物种组成和数量以及演替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兴趣小组在用样方法调查物种数量之前,将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进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该地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下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 。兴趣小组在研究群落演替时发现约 250 年间生态系统经历了两次不同的演替过程,这两次不同演替的区别体现在
(答出 3 点)。高二生物 12 月月考参考答案:
1.B【详解】A、消化液直接分泌到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正确;
+ +
B、因为患者频繁呕吐等,导致机体丢失大量的胃酸及 K、Na ,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所以失去了较多
的水分,抗利尿激素应该上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保留体内水分。
+
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 的重吸收,B错误;
C、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正确;
D、因患者进食障碍,所以对糖类的利用效率较低,应加强患者代谢功能的检测,促进营养吸收、代
谢平衡,D正确。
2.A【详解】A、5-羟色胺转运体的作用是回收 5-羟色胺,5-羟色胺转运体的数量增多,会导致回
收 5-羟色胺增多后,突触间隙中的 5-羟色胺减少,同时 5-羟色胺是一种让人产生兴奋愉悦的兴
奋性递质,所以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A错误;
B、根据题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轴)这种分级调节,
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维持了该激素含量稳定,B正确;
C、据图可知,抑郁症患者血浆中的糖皮质激素浓度明显增高,高浓度糖皮质激素会促使携带 5-羟
色胺转运体的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使其 5-羟色胺转运体的数目增多,C正确;
D、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会导致突触后膜兴奋性降低,所以可以通过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行
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轴)这种分级调节,所以柴胡
疏肝散可能通过减少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通过分级调节进而降低肾上
腺皮质激素含量,D正确。
3.B【详解】A、据图可知,①~⑤是神经纤维上不同位点的膜电位,①~③段对应静息电位恢复过程,
③~⑤段对应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因此,兴奋传导方向为从左到右,A错误;
+ +
B、图 1中②点正处于恢复静息状态,主要是 K外流,④点产生动作电位,主要是 Na 内流,B正确;
+
C、③~⑤段是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 Na 大量内流,C错误;
D、静息电位是指在神经元不受刺激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图 2电表两极若均接在神经元膜外侧,
不能测量出静息电位,D错误。
4.C【详解】A、尾悬吊小鼠后肢小腿骨骼肌出现重量降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等肌萎缩症状,因
此尾悬吊使大鼠骨骼肌的肌蛋白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A正确;
B、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对肌肉失去了支配或者是支配的能力减弱,因此乙组大鼠后肢骨
骼肌萎缩与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减弱有关,B正确;
C、对丙组大鼠施加的电刺激信号调控骨骼肌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D、据题干分析,丙组悬吊+电针插入骨骼肌刺激,丙组的肌萎缩症状比乙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因此
长期卧床病人通过适当的电刺激可能缓解骨骼肌萎缩,D正确。
5.B【详解】A、空腹时,血糖浓度降低,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 A细胞分泌
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A正确;
B、荔枝中的次甘氨酸 A和 a-亚甲环丙基甘胺酸两种物质虽然能抑制糖异生,降低血糖,但是无法促
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机体仍然得不到能量供应,因此无法治疗糖尿病,B错误;
C、“荔枝病”患者体内血糖浓度降低,因此可尽快食用碳水化合物升血糖,血糖浓度升高后,血糖作
为信号分子,能作用于下丘脑细胞,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 B细胞引起
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
D、“荔枝病”患者体内血糖浓度较低,会刺激胰岛 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通过
调节可以使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后会反过来影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正确。
{#{QQABLYgUogCgAAAAARgCUQFKCkGQkACCCAoGxAAAoAABQRFABAA=}#}
6.B【详解】AB、由题意可知,紧张、焦虑等情绪刺激会经途径①②③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
发,也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因此去甲肾上腺素会使黑色素细胞减少,②调节肾上腺
髓质的过程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B错误;
C、途径①属于神经调节,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经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经扩散到靶细胞,
途径①经过的突触结构更少,运输时间更短,C正确;
D、由图可知,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毛乳头细胞分泌 Gas6 蛋白,最终影响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引起
脱发,D正确。
7.C【详解】A、自然杀伤(NK)细胞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不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A错误;
B、自然杀伤(NK)细胞抗病毒感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抗肿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B错误;
C、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属于细胞因子,跟抗体一样都属于免疫的活性物质,C正确;
D、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的活性物质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D错
误。
8.D【详解】A、从图中看出,Pr 吸收红光后进入细胞核,由于 Pr 吸收红光后会转化为 Pfr(远红光
型),所以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的是 Pfr,A 错误;
B、细胞分裂素与受体结合后,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而生长素与受体结合,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
裂,B错误;
C、从图中看出,蓝光的受体有 PHOT 和隐花色素,隐花色素位于细胞核内,C错误;
D、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而光敏色素在远红光的区域具有吸收光谱,D正确。
9.D【详解】A、A处叶柄脱落,B处叶柄无变化,说明 A处滴加的是适量的噻苯隆溶液,B处滴加的
是等量的蒸馏水,A错误;
B、该实验目的是验证噻苯隆的生理作用,剪去叶片只留下叶柄可防止植物叶片产生的植物激素对叶
片脱落产生影响,B错误;
C、一定范围内,噻苯隆对棉花的脱叶效果随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C错误;
-2
D、由图 2可知,有效成分含量为 225-300g·hm 时即可达到较大效果,因此出于经济性考虑,农业
-2
生产上一般采用有效成分含量为 225-300g·hm 的噻苯隆进行棉花后期脱叶催熟,D正确。
10.A【详解】A、图甲是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数学模型,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
牧草产量的影响,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类和蝗虫的种群密度,因变量是牧草产量,A错
误;
-2
B、据图可知,当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 5只·m 时,随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增大,牧草补偿量大于蝗
虫取食量导致牧草产量增加,B正确;
C、样方法适合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因此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样方
法,C正确;
D、据图可知,e→f段种群密度下降,直接原因最可能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正确。
11.C【详解】A、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这属于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
B、利用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其进行的生物防治利用的生态信息主要是物理信息
和行为信息,B正确;
C、捕食风险可明显降低低密度组的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进而减弱低密度种群的种内竞争,其能量
更多用于防御导致繁殖力降低,C错误;
D、由柱状图可知,捕食风险对高密度组的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降低不显著,应在直接捕杀的基础上
再施加捕食风险,D正确。
{#{QQABLYgUogCgAAAAARgCUQFKCkGQkACCCAoGxAAAoAABQRFABAA=}#}
12.C【详解】A、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因此可知,流经
5
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中的能量,即 90+42=132×10 J/
2
(m·a),A错误;
B、表格中没有显示生产者流入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因此无法计算有多少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B
错误;
5 2 5 2
C、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为 13.5×10 J/(m a),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能量为 3×10 J/(m a),因此初
5 2
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能量=10.5×10 J/(m a),C正确;
D、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包括粪便量和次级消费者同化量,同化量又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量
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和被分解者利用的
量,因此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会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D错误。
13.D【详解】A、由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酵母菌主要分布在底部,吸出培养液前未振荡试管,从
上部取样可能导致计数结果偏小,A正确;
B、应该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若向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中先加培养液再加盖玻片会造成统计
结果偏高,B正确;
C、若未用台盼蓝进行染色,由于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可能导致统计的活菌数偏大,C正确;
D、使用 25×16 型计数室时,应取四角和中间的 5个中方格计数,D错误。
故选 D。
14.B【详解】A、由图可知,④表示光合作用,碳元素以 CO2形式流动,⑥表示捕食,碳元素以含碳
的有机物形式流动,A错误;
B、碳中和应该是 CO2的排出量等于 CO2的吸收量,所以达到碳中和时④=①+②+③+⑤+⑦,B正确;
C、碳循环指的是 C元素在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的循环,C错误;
D、为了实现碳中和应增加④光合作用,减少⑦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D错误。
15.B【详解】A、浮游植物生活在水体的上层,不同采样点位浮游植物的种类差异体现了群落水平分
布的特点,A正确;
B、清除海岸线垃圾污染,其目的是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
存关系的条件,可见,该措施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大量污水排入海洋,导致红树林海岸带的原生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说明大量污
水排入海洋,超过了红树林海岸带的原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
D、题图显示:与修复前相比,修复后的各采样点位硅藻的种类和密度均明显增加,说明其优势种的
地位得到加强,D正确。
16.BD【详解】A、谷氨酸与 NMDA 受体结合可以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导致钠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
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
B、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 NMDA 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说明谷氨酸是神经递质,突触
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B正确;
C、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 NMDA 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推测氯胺
酮与谷氨酸竞争性结合 NMDA 受体使其无法发挥作用,导致无法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C错误;
D、NMDA 既可以和谷氨酸结合,又可以和氯胺酮结合,说明它至少有两种信号分子的结合位点,D正
确。
17.ABD【详解】A、下丘脑分泌的 TRH 会弥散到体液中,随体液运输到全身,而不是定向运输,A错
误;B、甲状腺激素 T3、T4含量减少,将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较之前增加,B错误;
{#{QQABLYgUogCgAAAAARgCUQFKCkGQkACCCAoGxAAAoAABQRFABAA=}#}
C、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反映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可
以形成多级反馈,有利于精细调控,C正确;D、兴奋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与分泌,而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兴奋并不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D错误。
18.AC【详解】A、种子萌发、果实成熟过程中受多种激素的调节,且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过程中激
素的种类和含量不完全相同,在根本上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种子的类型和培养基中是否含 ABA,B 错误;
C、野生型种子在培养基乙中的萌发相对值显著低于在培养基甲中,在培养基乙中,RRP1 基因敲除型
种子的萌发相对值显著高于野生型种子,而 PP2C 基因敲除型种子的萌发相对值显著低于野生型种子,
因此 RRP1 在 ABA 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正调节作用,而 PP2C 起着负调节作用,C正确;
D、脱落酸有促进气孔关闭、果实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的作用,D错误。
19.B【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方面;图 1中的 A、B、C等生物成分及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些内容只描述了组成成分,A错误;
B、图 1中,②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的 CO2量,如果大于①+④+⑩(总的 CO2的排放量),则该生态
系统净光合产量大于 0,可能正处于旺盛发展的状态,故图 1中,若②>①+④+⑩,则该森林生态系
统可能处于发展的态势,B正确;
C、图 2中,A代表的是松毛虫的同化量;但 C代表松毛虫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实则属于上一营养
级的生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
D、特殊的化学物质并非直接杀死松毛虫,而是起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此种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
错误。
20.CD【详解】A、据图可知,底栖硅藻群落在不同季节优势种的数量和种类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底
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A正确;
B、底栖硅藻可以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不同硅藻物种之间也有竞争,所以影响优势种①从 3月到 9
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B正确;
C、如图只表示了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的分布特征,没有表示物种丰富度的大小,所以不
能判断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C错误;
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及其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
21.(1) SON 内正外负/外负内正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
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 抑制 降低 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3)蓝光可以激活相应的感光细胞 ipRGC,通过神经调节抑制神经递质
的释放,减弱了棕色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进而使产热减少,感觉凉爽;而红光无法激活感光细
胞 ipRGC,则无法引发上述过程(4)④①
【详解】(1)图 3中损伤了 SCN 的小鼠在光照条件下 AUC 明显高于损伤了 SON 的小鼠 AUC,以及题干
信息 ipRGC 对下丘脑的发出密集的神经纤维,可判断:ipRGC 介导的光影响糖代谢功能与下丘脑的 SON
+ +
区有关。PVN 区域的神经纤维上膜对 Na 的通透性改变,Na 从细胞膜外进入到细胞膜内,形成内正外
负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兴奋在突触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
(2)夜间“光暴露”引发血糖上升水平程度高于对照小鼠,由图可以看出 PVN 区域的神经元兴奋后
传到交感神经,进而作用于棕色组织脂肪,促进产热,现在产热变少说明此过程被抑制,支配脂肪组
织的交感神经受抑制后,推测棕色脂肪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减少,进而血糖升高。交感神经与和副交
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
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QQABLYgUogCgAAAAARgCUQFKCkGQkACCCAoGxAAAoAABQRFABAA=}#}
(3)“蓝光让人感觉到凉爽,而红光则无此效应”,蓝光可以激活相应的感光细胞 ipRGC,通过神经
调节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弱了棕色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进而使产热减少,感觉凉爽;而红
光无法激活感光细胞 ipRGC,则无法引发上述过程。
(4)为验证“光暴露”通过交感神经调节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过程,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对小鼠是否
进行“光暴露”处理、对小鼠是否进行切断交感神经的处理,因变量为小鼠的棕色脂肪细胞产热量,
发现丙组产热量最少,应为光暴露但不切断神经,最终通过调节减少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乙组小组
切断支配棕色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并进行“光暴露”处理,不能进行相应调节,因此乙、丙两组小鼠
进行的处理分别是④、①。
22.(1) 免疫自稳 免疫防御 溶菌酶(2)病毒 S蛋白和抗原肽 (3) 细胞因子的作
用 再次接触同种抗原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
(4)mRNA 疫苗能同时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传统疫苗一般只能诱导产生体液免疫
23.(1) 信息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 A品种的株高和节间长度都小于 B品
种 A品种(2)抑制(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4)矮化品种营养生长少、生殖生长更多,产量更大
【分析】1、赤霉素合成部位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
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植株开花和果实发育。
2、题图分析:
图 1:由图 1可知,A品种节间高比 B品种小,株高也比 B品种小,A品种比 B品种长得矮,A、B品
种柑橘产量也不同。
图 2:依据题意,GA 可与其受体 GID1 结合,GID1 与 Della 在 GA3存在时发生互作,形成 GIDI-GA3-Della
三聚体结构并通过特定途径降解蛋白 Della。B 品种株高比 A品种高,因此可推测,Della 会抑制植
株的生长。
【详解】(1)赤霉素是植物合成的一种激素,是起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
进植株增高的作用。据图 1数据分析可知,A品种的株高和节间长度都小于 B品种,说明 A品种是矮
化品种。
(2)依据题意,在 B品种中,GA 可与其受体 GID1 结合,GID1 与 Della 在 GA3存在时发生互作,形
成 GIDI-GA3-Della 三聚体结构并通过特定途径降解蛋白 Della。B 品种株高比 A品种高,因此可推测,
Della 会抑制植株的枝条生长。
(3)依题意“GA 可与其受体 GID1 结合,GID1 与 Della 在 GA3存在时发生互作,形成 GIDI-GA3-Della
三聚体结构并通过特定途径降解蛋白 Della”可知,GA 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这个特点
与动物激素起作用的特点一样。
(4)矮化型果树因为株高矮,营养生长所需时间少,生殖生长所需时间长,所以产量更大,因此矮
化型果树在农业种植上具有产量高等优良特性。
24.(1)深海网箱是由各类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属于生态系
统(或“深海网箱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24017 10110 6.5 被分解者分解后以热能形式散失
(3) 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偏大
(4)投放有机饲料后,黑鮶、六线鱼、牡蛎、扇贝数量短期均增多,牡蛎、扇贝被黑鮶、六线鱼捕食
的量多于其自身增长量
(5) 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或“实现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QQABLYgUogCgAAAAARgCUQFKCkGQkACCCAoGxAAAoAABQRFABAA=}#}
【详解】(1)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而深海网箱属于一个
生态系统。
(2)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加上有机饲料中的化学能,生产者固定的太
阳能=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6553)+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656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3281)
2 2 2
=16395KJ/m a,有机饲料中的化学能为7622KJ/m a,所以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4017KJ/m
a。
M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9224)+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886)
2
=10110KJ/m a。
M 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619)+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9224)+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2 2
(886)=13729KJ/m a,所以 N的同化量=来自 M的能量=886KJ/m a,由 M到 N的传递效率为
=886/13729×100%=6.5%
M、N 营养级生物的摄食量中均有一部分未被同化的能量,这部分能量的最终去向是被分解者分解后
以热能形式散失。
(3)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由于被标记
的鱼受到惊吓后重捕的概率降低,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这样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4)牡蛎、扇贝以细小浮游植物、有机碎屑等为食,黑鮶、六线鱼以小鱼、贝类、有机碎屑为食,
投放有机饲料后,黑鮶、六线鱼、牡蛎、扇贝数量短期均增多,牡蛎、扇贝被黑鮶、六线鱼捕食的量
多于其自身增长量,所以一段时间后牡蛎、扇贝等贝类的数量增加。
(5)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结构的特点,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
所以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
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
25.(1)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2
(2)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50 条/km 若采用密网捕鱼,则在捕获大
鱼的同时也会捕获更多幼鱼,使鱼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最终使得鱼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
不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再生
(3) 间接、直接
11
(4) 1.5×10 2/3
(5)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
减少甚至被淘汰
(6) 种间关系(或群落的空间结构或群落的主要类型或群落的季节性) S4 起始条件、速
度、趋向结果、经历阶段不同
解析 (4)从图中可看出,此计数方法用到了血细胞计数板,因此该计数方法为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
数;该计数板计数室为 25×16 的规格,应取四角和正中间方格,原则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5
个方格的微生物数量依次为左上格 5个,左下格 6个,中间格 6个,右上格 6个,右下格 7个,则该
计数室的微生物的数量是(5+6+6+6+7) ÷5×25=150 个,一个计数室的容积为 0.1mm2 再结合题中样
6 11
液稀释 100 倍,可计算样液中,该微生物的数量是 150×10×100×10 =1.5×10 个;将台盼蓝与样
液 1 : 2 混合,稀释了 2÷(1+2)=2/3 倍;
(5)原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前一个群落的环境变化为下一个群落提供
了良好的环境,即有利的繁殖条件,使下一个群落良好的繁殖;或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
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优势资源
{#{QQABLYgUogCgAAAAARgCUQFKCkGQkACCCAoGxAAAoAABQ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