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温暖”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运用“借助字形结构”“结合生活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泥泞、荆棘”等7个词语的意思,并能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内容,感受雷锋热心帮助他人的关爱之情。
3.听老师讲雷锋的故事,体会雷锋精神;在朗读、想象中联系生活,寻找身边的爱心人物,激发争做当代小雷锋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内容,感受雷锋热心帮助他人的关爱之情;在朗读、想象中联系生活,寻找身边的爱心人物,激发争做当代小雷锋的热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交流质疑,整体感知
1.交流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2.教师介绍雷锋
3.出示主问题,整体把握全诗。
主问题1:孩子去哪里找雷锋叔叔了?
主问题2:雷锋叔叔在那里做了什么?
出声朗读,自主圈画,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
介绍雷锋,让同学们对雷锋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雷 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助人为乐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本课中要求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之一。
活动二:展开想象,随文识字
1.聚焦第一次“你在哪里”
(1)从词入手,想象周围环境
借助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泥泞、脚窝等词语,随文识字“蒙”、“泥泞”,在教师引导下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多感官展开想象,再结合图片加深想象,在大脑中描绘场景。再带着想象诵读文本。
(2)抓住动词,想象人物表现
借助动词“抱”,想象“抱”的情形怎样?雷锋叔叔会怎样“抱”,从而感受雷锋叔叔对孩子的关爱。
2.聚焦第二次“你在哪里”
(1)借助词语,想象周围环境
借助年迈、荆棘、晶莹等词语,随文识字“迈”、“荆棘”、“莹”,通过联系语境、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年迈”,抓住“晶”构字特点,猜测晶莹是亮亮的意思,借助图片理解“荆棘”,调动多感官展开想象。
(2)抓住动词,想象人物表现
3.拓展想象,感受关爱
在了解前两个情节的基础上,结合诗歌最后一节“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拓展想象:我们又在什么地方遇见了雷锋?他在帮助谁?怎么帮助?
设计意图:
二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儿童发展的浪漫阶段,对二年级学生想象画面的质量不需特别苛求。学生想象到的事物数量越多,对画面中事物的外形、状态、细节的描述越丰富细致,越能有层次描述这些想象的事物,则其想象能力越强。对二年级学生首先要注重让学生体验想象的乐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加要素,增大学生想象到的事物数量,同时也帮助学生丰富画面中事物的外形、状态、细节,拓展到第二个层次。
活动三:诵读画面,吟咏关爱
1.谈谈你心中的雷锋
(1)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诗中的这两件事情,雷锋叔叔还会做哪些好事
(2)说一说你心中的雷锋吧。
2.带着想象,配乐朗读,读出雷锋的关爱
雷锋就是这样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这样一个令人尊敬的战士,孩子们怎么能不爱戴他,怎么会不着急的寻找啊!配上音乐,一起读一读小诗。
3.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他们到底找没找到雷锋呢 请用心读一读最后一个小节,边读边思考。生交流
是啊,虽然雷锋叔叔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却留了下来,他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爱心也洒遍了祖国各地,因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练习读出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4.夸一夸身边的“小雷锋”
设计意图:
雷锋叔叔处处想着别人,通过理解雷锋对陌生人都是那么的关爱,为他们做好事从不吝啬,有了这层意义的理解,就很容易理解后面的“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它的深层含义是:希望人间处处都有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撒向那些需要的人。
活动四:游戏识字,指导书写
1.游戏识字,复习巩固
2.猜测词义,总结方法
(2)指导书写,难点突破
指导“冒”“暖”“留”的书写。
设计意图:
交流不同的识字和记字的方法,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进行语文的学习,学习效果也十分显著。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实物理解法、看图理解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查字典词典理解法等,教会学生一些解词方法,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生疏的字词时可以猜测出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