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鞍山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7 11: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鞍山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客观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所示为商代王位世系图(局部)由此可知商代( )
图1
A.奴隶主贵族的权力斗争激烈 B.已出现宗法分封制度的雏形
C.形成相对稳定的王位继承制 D.国家政治制度逐渐得以完善
2.中国古人深谙“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之理,对选官制度极其重视。以下提法对应的选官制度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
①“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芳”。
②“逐计官资以定品格,天下以居位者为贵”。
③“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
④“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3.表1是北宋初年政府下达的一系列命令。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北宋统治者( )
时间 内容
宋太祖乾德四年 (966年) 自今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荒田者,并令只纳旧租,永不通检
宋太宗淳化元年 (990年) 江浙等路……民多流亡弃地, 遂为旷土, 宜令诸州籍其陇亩数, 均其租…… 召游民劝其耕种
宋太宗至道元年 (995年) 今年以来,天灾相继,民多转徙……应诸道州府军监管内旷土,并许民请佃,便为永业,仍与免三年租税
表1
A.实行轻徭簿赋政策 B.积极推行均田制度
C.重视稳固统治基础 D.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4.图2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模式一 模式二 模式三
少数民族政与 少数民族迁徙进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中原政权并立 入内地建立政权 兼有内地和边疆地区
图2
A.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
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统一
C.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与加强
5.1861年,清朝海关的总税收共为5036370库两,到1910年,增加到34518589库两,在50年中增长了5.8倍。这种增长( )
A.推动近代中国海关税收实现独立自主 B.便利了西方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
C.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竞争力增强
6.图3为近代中国某次战争的形势示意图,该战争( )
图3
A.缘于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需要
B.标志“自强”“求富”的新政运动失败
C.严重冲击清政府统治的合法性正当性
D.为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提供有利条件
7.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改变了党的一大文件中“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的规定,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这一变化( )
A.表明中共的探索从国情出发 B.反映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将发生变化
C.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8.表2为晋冀鲁豫解放区下辖的河北武安县五个村的土地变动情况。表中数据反映出( )
40户地主 667户贫农
比重 面积 比重 面积
1946.5.4号前 4874亩 20% 3222亩 6.1%
1946.5.4号后 1508亩 6.1% 7174亩 29%
表2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统一战线范围扩大
C.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D.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9.订立爱国公约运动,是人民群众在抗美援朝中的创造。它推动了全国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等各条战线的生产竞赛和增产节约活动,掀起人人为抗美援朝做贡献、人人为生产建设做贡献的热潮。这场运动彰显了( )
A.人民群众对新生政权认同拥护 B.社会主义制度呈现伟大优越性
C.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 D.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
10.以下是谷牧(曾任我国医务院副总理)的口述材料。“1978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让我带领代表团,出访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比利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材料可以印证( )
A.中共内部战略导向一致 B.国家发展巨大转向显现
C.文革左倾思想彻底消除 D.改革开放序幕正式拉开
11.《汉谟拉比法典》的处罚原则之一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如果奴隶主把自由民眼睛弄瞎,赔偿一定数量的钱财即可,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则奴隶主不需赔偿,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司法实践随意性大 B.原始野蛮未彰显公平正义
C.法治理念值得肯定 D.单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12.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抑或是文化上,都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局面,诸如贵族与国王的对抗、乡村与城市的对立、灵界与世俗的对峙等。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B.古典文明、日耳曼传统、基督教的融合
C.西欧民族国家形成 D.封君封臣与庄园农奴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13.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年)善于用数学推理来解释宇宙的状况,他认为学者对其探讨的问题应先持全面性的怀疑,然后从事物的本质本性去推断真理真相。其观点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A.强调人性的尊严 B.动摇教会权威 C.尊重知识的力量 D.彰显理性精神
14.十月革命后,印度地下报纸刊载了印度人民祝贺十月革命的文件;土耳其安那托里亚的每一个城镇、每一个乡村都流传着有关十月革命的信息;中国李大钊在报纸上颂扬和分析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亚洲各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
C.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D.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的开始
15.1936年9月,英法美三国经过一系列协商和谈判,达成所谓“三方货币协定”,三方同意尽力维持协定成立时的汇价,减少汇率的波动,共同合作以保持货币关系的稳定。该协定( )
A.帮助三国成功走出经济危机 B.体现出国际协调机制发挥作用
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标志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16.图4为关于“新柏林墙”的一幅漫画。1990年,德国的柏林墙被推倒,但是人们发现另一种隔阂在南北国家之间形成。“新柏林墙”的形成反映了( )
图4
A.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C.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 D.全球化发展进程不平衡
主观卷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部交通是张骞开辟、班超恢复的陆路交通——丝绸之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至敦煌分为南北两道,再西至西亚、大秦。东汉明帝夺取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开辟了一条新北道,由敦煌向北至伊吾卢……然后西经柳中车师前部交河城(今吐鲁番),史称“大海道”,……西至疏勒。南海交通是汉代中国与东南亚、印度的海上通道。相比较,南海交通井不发达,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主要通过陆路的丝绸之路。
——摘编自朱绍候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代西北丝绸之路分成北、中、南三道。北道出玉门关经伊吾(今哈密)、碎叶城而西,被称为“碎叶路”。这段路东段与汉代北道和北新道完全相同。隋唐时期的中道则基本上沿用了汉代的北道国内段。隋唐南道则基本上与汉代南道国内段相重合。在唐代,还有一条连接敦煌与西州高昌间的、更直的大海道,又称“柳中道”,往来于吐蕃的“吐蕃道”,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占领了陇西、河西,丝绸之路梗阻,唐与西域的交通取道回鹘,形成了“回鹘道”。北宋时期,河西被西夏控制,北宋只有取青海道与西域交通。到南宋则完全失去对西北的控制。15世纪后,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加上南宋以来指南针普遍运用在航海中,海上丝绸之路更加发展,西北丝绸之路则更加衰退。
——摘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陆上丝绸之路衰退的原因、(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的张伯苓,不仅是教育家,也是体育家。在他创办的学校里,体育真正摆在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幼年体质孱弱,在进入北洋水师学堂后,就格外重视这所军事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了自己的体质,使他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门知识的学习中。近代中国是落后的,这种落后也体现在体育上,张伯苓提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同时张伯苓还认为“研究问题,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标志首先体现在身体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上,只有在身体上自立才能进一步实现行动自立、经济自立和精神自立,而身体上的自立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的。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张伯苓力倡“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的思想。
——摘编自王彦力《张伯苓;中国注重体育第一人》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张伯苓力倡体育教育思想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体育教育思想的作用。(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今天的世界史与以往的传统是有明显区别的,它十分强调要避免以“欧洲中心主义”作为观察视角。如何从若干其他观点中抽离,仅从世界史的观点来刻画这样一个漫长且无头无尾的19世纪的特征呢 在此谨慎地提出两个角度供参考。
角度一:19世纪是一个流动性增大的时代。
角度二:19世纪是一个解放的时代。
——摘编自于尔根·奥思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材料二 世界史从来都不可能以一种完全局外人的立场书写,比如说从火星的角度。写作者总是以某种方式将目光“聚焦”于某一处。但是,倘若这种聚焦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倘若作者从欧洲中心主义、美国中心主义、或伊斯兰中心主义的视角来书写,那么他所写就的,不可能是一部真正的世界史。同样,在真正的世界史写作中,关于自己的国家在世界史宏大关联中所处的地位问题,也不应成为作者强调的重点。当然,世界大背景下的民族史是无可厚非的,它是历史编纂学中一个合法的分支,但是人们绝不能将它与世界史混淆。
——摘编自于尔根·奥思特哈默《世界史,该如何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的任一角度进行论证。(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历史的认识。(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上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驾驶员、售货员、邮递员等现在很普通的职业曾是一代人的梦想,收入高又体面。此外,国家开始允许个体经营,个体户成为受欢迎的职业。
上世纪90年代 许多人放弃原来工作投身到私营工商界,“下海”成为这一时代的热词。热门行业变成了海关、外企、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税务等
2000年代 通讯、网络、IT等成为热门行业;文化娱乐行业逐渐发展;外企依然受欢迎,翻译、同声传译等成为人才紧缺取位。一批下岗工人走上再创业之路。
2010年代 健身教练、营养师、宠物医生等职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电竞、网络主播等职业备受关注;个性化职业渐受欢迎。
——摘编自网易论坛《这40年,我们的职业变迁》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变迁”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鞍山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CBCDC CACAB CBDCB D
二、材料题(四道小题,共52分)
17.(14分)
(1)特点:历史上形成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唐代丝绸之路在汉代基础上有所发展,路线更多;汉唐陆上丝绸之路发达;宋以后陆上丝绸之路衰退,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是东西方交往和贸易的重要通道。(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少数民族兴起,北方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重心政治重心南移;唐宋政府重视海上贸易;新航路开辟、指南针用于航海。(8分,每点2分)
18.(12分)
(1)因素:近代以来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张伯苓对于体育价值的感受;体育教育对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意义重大;张伯苓个人的教育认知。
(6分,任答三点即可)
(2)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为后来五育并举理念提出奠定基础;丰富了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有利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近代化;将体育教育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结合,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近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任答三点即可)
19.(14分)
(1)角度一:19世纪是个流动性增大的时代
19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升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加剧,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科学技术突飞猛进;(4分)地区间人口迁移规模增大,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扩大,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控制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命脉,世界各地区间的信息传递加快,思想文化交流加强。(6分)
角度二:19世纪是一个解放的世纪:
19世纪以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主要欧美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4分)西方列强加紧殖民侵略,亚非拉被纳入世界殖民体系,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如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工人权利扩大,妇女获得政治权利,黑奴和农奴得到解放。(6分)
(2)坚持唯物史观,辩证、多角度地看待世界历史。(2分)
树立全球视野,整体看待世界历史。(2分)
20.(12分)答案示例:
论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的变迁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阐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鼓励个体经营,出现了个体工商业。90年代,党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纷纷“下海”从事私营工商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进入海关、外企等部门工作也成为很多人的追求。进入21世纪,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职业变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一大批相关职业出现,如电子商务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文化娱乐行业发展,健身教练、营养师等职业发展。
总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