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7 10:4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
地理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第1~5章)
一、本卷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世界最大、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我国贵州省。该望远镜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信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河外星系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为( )
A. 可观测宇宙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 如果发现与地球类似的地外文明,其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最可能是( )
A. 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B. 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C. 来自恒星的光照稳定 D. 与其他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的海底火山发生猛烈喷发,汤加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中国风云三号D星监测显示,此次可能是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喷发出的火山灰的高度达19千米。左图为火山爆发景观图,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①圈层下部 B. ②圈层上部
C. ②圈层下部 D. ③圈层上部
4. 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动画片《飞屋环游记》讲述了退休气球销售员费迪逊与少年罗素乘坐“飞屋”前往南美洲“天堂瀑布”冒险的故事,剧中“飞屋”被成千上万个五颜六色的氢气球牵引飞越云层,带着二人遨游天际,飞向远方……读《飞屋环游记》剧照,完成下列问题。
5. 如果“飞屋”升至30千米左右,二人在升空过程中,温度变化趋势为( )
A. 越来越冷 B. 越来越热 C. 先热后冷 D. 先冷后热
6. 若飞屋保持约一万米的高度从北极上空飞往赤道上空,二人途中感受是( )
A. 一直平稳 B. 先平稳飞行,后上下颠簸
C 先上下颠簸,后平稳飞行 D. 一直颠簸
寒冷的冬季里,我国北方地区人们早上起来时往往会发现窗户玻璃上结满了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惟妙惟肖的图案(下图)。神奇的冰窗花纯洁高雅,充满了诗情画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 易形成冰窗花的有利天气条件及窗花的位置是( )
A. 阴天的窗外 B. 阴天的窗内
C. 晴朗的窗内 D. 晴朗的窗外
8. 冰窗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强 B. ②强 C. ③弱 D. ④弱
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 洋流 B. 盛行风 C. 浮游生物 D. 入海径流
10. 船只在海上航行的吃水深度会受到海水密度的影响,一艘货轮从甲到乙航行,货轮的吃水深度逐渐( )
A. 变深 B. 变浅 C. 先变深再变浅 D. 先变浅再变深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由城墙、敌楼、关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筑长城,国地形,用制险塞”。关城是长城防御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至关重要。下图为某地长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及关城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关城修建的地形部位是( )
A. 鞍部 B. 山谷 C. 山顶 D. 山脊
12. 图中不能看到烽火台的地点是( )
A. 敌楼① B. 敌楼② C. 敌楼③ D. 关城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m,植被稀少。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如下图),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蓝窗”景观属于( )
A. 流水侵蚀地貌 B. 风蚀地貌 C. 海积地貌 D. 海蚀地貌
14. “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形成的地貌为( )
A. 海蚀柱 B. 海蚀崖 C. 海蚀平台 D. 海蚀洞
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 热带雨林 B. 落叶阔叶林
C. 亚寒带针叶林 D. 常绿阔叶林
16. 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存在于( )
A. 长白山天池湖畔 B. 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
C. 北京长城两侧 D. 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二、本卷包含3道题,全部为必答题,请考生按照题目要求在答题卡指定地方作答。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喀斯特地貌广布,石漠化(土层厚度薄,岩石逐渐裸露、地表呈现美似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土地面积达到45万亩,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
近年来,石林县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烤烟、旱稻、人参果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
烤烟实行膜下小苗移栽(透明薄膜),当膜内气温超过40℃时,破膜开孔降温,确保烤烟生长。旱稻,也称陆稻,是一种能够在近似旱地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特殊稻类。
同时,石林县在石漠化土地上种植富含微量元素的人参果,人参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种植在疏松、透气、微酸性的土壤中,长势良好、产量高、品质佳。下图示意烤烟小苗膜下生长模拟情况。
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简述膜下温度可达40℃的原因。(4分)
从水资源的角度,分析石林县大力推广旱稻种植的原因。(4分)
分析石林县在石漠化土地种植人参果的土壤条件。(6分)
18.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就水循环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展开研学活动。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开源措施开发新水源。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在禽畜饲养、厕所、垃圾和污水处理与城镇有较大差别。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并说出该项工程的主要作用。(6分)
从降水、地势、植被等角度,简述能够使H环节增大的条件。(6分)
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4分)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湖南省龙山县境内万山耸立,山中有多处洞穴。其中的一处山洞洞内气温终年恒定(约为12℃),即使在洞外几乎无风的情况下,洞口的风依然强劲,被当地人称为“风洞”。下图为“风洞”剖面结构示意图和龙山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判断该处洞穴属于的典型地貌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运用水循环原理,结合水循环的环节,解释该洞穴中地下暗河水量丰富的原因。(6分)
(3)洞口A处终年风力强劲,且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改变。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此时的季节(夏季或冬季)和A处风向(向里或向外),并分别说明理由。(10分)
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
地理科参考答案
【答案】1. B 2. A
【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组成可观测宇宙,为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A错误,B正确;太阳系和地月系都是比其级别更低的天体系统,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可以利于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进而促进生命的出现和繁殖,A选项正确。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利于生命的繁殖,厚厚的大气层会减少星球表面获得的恒星热量,可能会影响行星的温度,B选项错误。稳定的光照条件并不是生命得以发展的自身条件, C选项错误。与其他天体各行其道是星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并非其自身内部条件,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外部条件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自身条件有液态水存在、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
【答案】3. B 4. C
【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 ③为外核。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为地幔的上部,即②圈层上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火山灰物质首先是从岩石圈而来,然后进入大气圈,经过沉降,进入水圈和生物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表到莫霍界面之间为地壳,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界面到地心为地核,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
【答案】5. D 6. B
【5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二人在升空过程中,飞越云层至30千米高度,应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由于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故二人在升空过程中,“飞屋”温度变化趋势为先冷后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对流层厚度在不同纬度有差异,高纬度对流层厚度约为8—9千米,低纬度约为17—18千米,若飞屋保持约一万米的高度从北极上空飞往赤道上空,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故二人途中感受是先平稳飞行,后上下颠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答案】7. C 8. D
【7题详解】由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冬天的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室内水汽与温度较低的玻璃窗接触,造成水汽凝结在玻璃上;晴朗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气温低造成玻璃温度低,室内玻璃上易形成窗花。故选C。
【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窗花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冰窗花。读图可知,①是大气反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冰窗花与①②③没有直接关联性。故选D。
【点睛】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玻璃表面温度低,容易造成室内温暖的空气遇冷形成冰窗花。
【答案】9. D 10. B
【9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高值)弯曲凸出明显,说明弯曲部分盐度低,入海径流对沿海盐度起稀释作用,使盐度降低,D正确;洋流流向与沿海海岸线平行,不会引起等盐度线向外海的弯曲,A错误;盛行风对盐度的变化影响不大,B错误;浮游生物对盐度的变化没有影响,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从甲到乙,盐度逐渐增大,海水密度增大,浮力增大,货轮的吃水深度逐渐变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洋流、海域封闭情况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5)海域越封闭,与外洋的水交换越少,高盐区盐度会更高,低盐区盐度会更低。
【答案】11. A 12. C
【1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关城修建的地形部位位于西北部和东南部两条山谷之间过渡地带,位于东北部和西南部两座山峰之间的过渡地带,所以应为鞍部,不是山谷、山顶、山脊,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2题详解】把图中烽火台与敌楼①、敌楼②、敌楼③、关城用直线连接起来观察,图中敌楼①与烽火台之间负地形,无遮挡地貌,可看到烽火台,A不符合题意;敌楼②与烽火台之间等高线相对均匀,加上烽火一般较高,没有明显遮挡视线的地貌,可以看到烽火台,B不符合题意;敌楼③与烽火台之间有较高的山脊阻挡视线,因此不能看到烽火台,C符合题意;关城位于谷地,与烽火台之间有一个平缓的斜坡,没有明显遮挡视线的地貌,可以看到烽火台,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答案】13. D 14. A
13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蓝窗”景观位于海上,为典型的海蚀地貌,D正确。该景观位于海上,大部分被海水淹没,因此不可能是流水作用,A错误;风积地貌主要是形成沙丘,B错误;海积地貌主要是形成海滩,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成为了一个孤立的柱子,被称为海蚀柱,A正确;海蚀崖是指海岸边陡峭的悬崖,B错误;海蚀平台是指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结果在海蚀崖前出现一个平台状地形,C错误;海蚀洞是指海崖上的岩石裂缝发育的地方,因受海浪不断冲击,岩石不断碎落成的空洞,D错误。故选A。
【点睛】海蚀地貌:海蚀崖多见于岸坡较陡、波浪作用较强烈的岸段。海蚀柱是海蚀洞上部被侵蚀坍落逐渐形成的,有的原是海岛被侵蚀而成的,有的原是岬角,其后侧被侵蚀掉则成孤岛,最后继续遭侵蚀而形成海蚀柱。海蚀洞穴一般在海蚀崖、海蚀柱、岬角和海岸岩石的构造裂隙部位通常发育着海蚀洞穴等地貌形态。海蚀平台指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结果在海蚀崖前出现一个平台状地形。
【答案】15. A 16. D
【15题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图示为“有孔叶片排水”现象,说明多降水;该现象常年出现,既然是“常年”,说明该地降水量非常大且相对稳定,因此只有热带雨林符合该现象,A正确,BCD错误。
【16题详解】照片上树叶叶孔较大(可根据水滴与叶片对比进行估测),并且有水滴滴落,反映了该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正确;长白山天池湖畔以高山草甸为主,A错误;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以荒漠景观为主,B错误;北京长城两侧以落叶阔叶林为主,C错误。故选D。
【点睛】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
17、【答案】(1)太阳短波辐射透过薄膜进入膜内使地面增温,地面长波辐射难以透过薄膜散失出去,从而导致膜内温度升高。
(2)石漠化严重,涵养水源能力弱:地表水易通过溶洞、漏斗流入地下,水源不足。
(3)石漠化成土母质,土质疏松,透气性能好;石林县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呈酸性;岩石易风化,微量元素丰富;受人类影响小,土壤污染少。
【分析】本题以石林县为材料,涉及大气受热过程、水循环、土壤以及旱涝灾害防御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薄膜透短波不透长波,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能够透过薄膜,进入膜内,使得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然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薄膜不能透长波辐射,使得地面辐射不能透过薄膜,膜内热量散失较少,使得膜下温度升高。
【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石林县在石漠化土地上种植富含微量元素的人参果”可知,石林县石漠化严重,涵养水源能量较低,岩层多裂隙,透水性较强,地表水多沿裂隙、溶洞、漏斗等下渗,地表水资源短缺。
【小问3详解】石漠化地区成土母质以石灰岩为主,土质疏松,土壤透气性能好;石林县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呈酸性;岩石风化程度较高,土壤微生物含量较高;该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污染较少,土壤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土壤污染程度较低。
18.【答案】(1)G(地表径流);(2分)
作用: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增加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共4分,每点2分,任意2点即可)
(2)降水强度小、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2分);地面坡度小(地势平缓)(2分);植被覆盖率高(植被茂密)(2分)。
(3)家禽、家畜集中圈养,远离蓄水工程;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厕所应远离集雨工程。(共4分,每点2分,任意2点即可)
【分析】本大题以学生水循环与西部可持续发展研学活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环节、防治水污染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发展集雨工程将导致水循环中地表径流减少,故影响的是地表径流环节( G 环节)。该工程收集雨水,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人们饮水困难。
【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图中H表示下渗。降水强度小,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利于雨水缓慢下渗;地势平坦,坡度小,可以减小地表径流流速,从而使下渗时间延长;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可滞留雨水,减小流速,增加下渗。
【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农民饲养家畜家禽、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厕所污水处理等传统习惯均易导致水体污染,故改善水质进行针对性整治即可。家禽、家畜集中圈养,利于集中处理污染物,并远离蓄水工程;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减少污染面;厕所应远离集雨工程,减少污染。
19.【答案】(1)喀斯特地貌(2分)。判断依据:山体广泛分布着石灰岩(2分);洞内发育有石钟乳、石笋等(2分)。
(2)该区域降水丰富(2分);石灰岩地区利于下渗(2分);下渗水流汇集成地下径流(2分),所以地下暗河水量丰富。
(3)判断:冬季(2分);向里(2分)。理由:B处洞口气流向上运动,说明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气温(2分);溶洞内气温终年恒定为12℃,根据气温曲线图可知在冬季时溶洞内的气温比洞外高,所以此时为冬季(2分);洞内出现上升气流,气压较低,洞外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所以A处风向从洞外吹向洞里(2分)。
【分析】本大题以“风洞”剖面结构示意图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地貌类型、水循环以及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该洞穴位于湖南省,气候湿润,洞内分布有众多石灰岩;洞内发育有石钟乳、石笋、地下暗河等,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小问2详解】结合降水柱状图可知,该区域年降水量丰富;石灰岩广布,孔隙较多,利于地表水下渗;地表径流下渗汇集,多转变地下径流,所以地下暗河水量丰富。
【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B处洞口气流向上运动至洞外,说明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气温;材料中溶洞内气温终年恒定为12℃,根据气温曲线图可知,在冬季时溶洞内的气温比洞外高,所以此时为冬季;洞内出现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较低,而此时洞外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所以A处风从洞外吹向洞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