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一章 走近细胞
学习目标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 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图中共有几种细胞?名称?
有哪些共同的结构?
【问题探讨】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红细胞
白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
正在分裂的
植物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
2. 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
3、这些照片是在什么情形下拍摄的?
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显微镜观察
1
10
11
4
2
3
7
6
9
8
5
目镜
物镜
镜筒
镜臂
镜座
载物台
压片夹
反光镜
遮光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12
转换器
一、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一)取镜安放
二)对光
三)放置标本:
五)整理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轻拿轻放,并略偏左;
3、装好目镜和物镜。
1、扭动转换器,使镜头、镜筒和通光孔成一直线;
2、根据光线强弱,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 (光圈)
四)调焦观察
玻片标本放置要正对视野的中央
1、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2、转动转换器,把两物镜偏到旁边,并下调镜筒至最低,送回镜箱。
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先用粗准焦螺旋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
高倍镜的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注: ①此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非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②成像结果
显微镜成的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放大虚像
偏哪,移向哪
上
上
③污点位置判断:
4、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差别
镜长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
物镜
无
有
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 大小 视野 亮度 细胞数 视野范围
低倍镜
高倍镜
低
高
亮
暗
多
少
大
小
螺纹
2、在视野中,标本物像偏向视野左上方,欲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移动的方向是(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A
D
1、透明胶片上有一个字母“F”,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 ) A、 F B、 C、 D、
F
你 会 吗
放大倒立虚像,上下左右均颠倒
同向原则,偏哪往哪移
C
3、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 × B、面积放大了400 × C、长度或宽度均放大40 ×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 ×
A
4、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其(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5、如图所示,①②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③④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⑤⑥为观察时物镜与玻片标本间的距离,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① ②
③ ④
⑤⑥
C
6、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上
D
7、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B
解析:物镜由10×换为40×,放大的倍数扩大了4倍,横竖均放大4倍,则视野不变的情况下,细胞数目变少16倍,所以的检测到的细胞数目为64/16=4个。故选B。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了解“蓝细菌”。
2、观察课本P11图1-6,分析并总结原核细胞的特点。
3、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哪里?
(一)蓝细菌
1、蓝细菌一般以_________形式存在,形成___________。如:______。
2、蓝细菌的细胞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细菌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能进行__________的自养生物。
细胞群体
水华
发菜
有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藻蓝素
叶绿素
光合作用
(二)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两大类:
细胞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蓝细菌、支原体、放线菌
植物、动物、真菌
(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草履虫、衣藻、绿藻、变形虫
小技巧:
凡是“菌”前面有“杆”“球”
“螺旋”“弧”都是细菌。乳酸菌,醋酸菌,根瘤菌,硝化细菌,也是细菌。
淋病球菌
大肠杆菌
霍乱弧菌
葡萄球菌
肺炎双球菌
植物细胞
(三)比较下面两种细胞的结构
细菌细胞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壁
生物类群
较小
较大
无成形的细胞核,
无核膜,无核仁,
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
胞核,有核膜、核
仁和染色体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
等,植物细胞还有
叶绿体和液泡等
细菌、蓝细菌
真菌、植物、动物
细菌细胞壁主要
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主要成
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同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小结: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即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之间、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之间在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在结构上的相似性,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习 题
下列生物中,
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有( )
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有( )
是真核生物的有( )
⑴大肠杆菌 ⑵乳酸菌 ⑶酵母菌 ⑷发菜
⑸放线菌 ⑹青霉菌 ⑺蘑菇 ⑻HIV
⑼乙肝病毒 ⑽衣藻 ⑾疟原虫 ⑿涡虫
1、2、4、5
8、9
3、6、7、10、11、12
常见的原核生物及与之易混淆的真核生物
常见的原核生物 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细菌:细菌常带有“杆、球、螺旋或弧”字 酵母菌、霉菌(如青霉菌、根霉、曲霉等)
放线菌:放线菌属、链霉菌属 蓝细菌:色球蓝细菌、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发菜 衣藻、轮藻、黑藻、水绵等
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无细胞壁)、立克次氏体 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