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岳阳楼记导学案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岳阳楼记导学案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5 16:2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7 岳阳楼记
知识链接:
岳阳楼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高踞岳阳古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门之上,下临洞庭,前望君山,北倚长江,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岳阳楼建筑精巧,风格独特。楼为三层,飞檐,盔顶,木结构,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盔顶建筑。高20.35米,占地251平方米。21教育网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3.在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学习目标:21cnjy.com
学习生字词;
熟读全文,并且背诵;
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理想抱负;
新知预习:
.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浩浩汤汤21·cn·jy·com
探究演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注意以下词语意义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www.21-cn-jy.com
增其旧制 属予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文以记之 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 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而或长烟一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进亦忧,退亦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
3.疏通全文,小组合作,翻译。
拓展提升
什么叫做借景抒情?文中作者借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知识整理与反思
本课课文比较长,文意比较复杂。我们疏通文意的时候,应当有耐心和细心。
成果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 ) 霪雨霏霏( )( ) 岸芷汀兰( )( )
樯倾楫摧( )( ) 浩浩汤汤( ) 阴风怒号( )
2.解释加点的词。
①增其旧制( )
②前人之述备矣( )
③沙鸥翔集( )
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3.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知识链接:
1.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说明,描写,情绪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中的优美文句;
2.体会作者流露在文中的情感志向;
新知预习:
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探究演练
1.写岳阳楼之景,哪段文字是总写?哪些是具体详写?
2.这些景物当中,哪些可以称作乐景,哪些可以称作哀景?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5..“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拓展提升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知识整理与反思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成果检测: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4..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