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7 13:4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郑州市宇华重点学校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
历 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出现了大量荒废土地。北魏统治者推行均田制,男子、妇女、奴婢,耕牛,甚至一些特殊群体(孤寡老人等)都能授田。其主要目的是( )
A.发挥耕牛在农业中的作用 B.获得门阀士族的大力支持
C.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 D.平均分配土地和赋税负担
2.下表为唐太宗至武后中期李唐宗室任官情况表。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 )
高祖子孙 非高祖子孙
人次 比例/% 人次 比例/%
中央政务决策官 1 0.44 15 8.52
中央执事官 0 0 30 17.05
武职事官 9 3.96 25 14.20
荣誉性官职 11 4.85 2 1.14
地方行政官 203 89.43 102 57.95
合计 227 100 176 100
A.地方机构的臃肿 B.宗室政治的强化
C.科举制度的确立 D.君主专制的加强
3.元末,张士诚、方国珍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失败,但余部逃亡海上,继续与明朝为敌,而且还与日本海盗相勾结,共同反明。针对这一情况,朱元璋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据此可知,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 )
A.海疆不靖带来的政治威胁 B.封建自然经济心态下产物
C.重农抑商狭隘思想的体现 D.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骚扰
4.王夫之认为:“天下将治,先有制法之主,虽不善,贤于无法也”。“民气之不可使不静,非法而无以静之”。同时也指出:“法者非必治,治者其人也。”所以,“治之敝也,任法而不任人”。据此可知,王夫之主张( )
A.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 B.治法与治吏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以促进社会转型 D.程朱理学严重脱离了社会现实
5.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材料意在说明,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 )
A.欧洲国家起了主导作用 B.欧洲和亚非拉国家均受益
C.欧洲和亚非拉作用相同 D.亚非拉国家起了关键作用
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法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复兴源于大革命的共和传统:马赛曲成为国歌、攻占巴士底狱日成为国庆日,政府还采用共和节日、共和格言、国旗等各种象征物的形式来把那些抽象的共和思想、共和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些措施( )
A.表明民主共和成为法国社会共识 B.有助于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
C.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重重 D.有效地摧毁了君主制的思想基础
7.下图是1900年发表的漫画《在治疗中》,该画描绘道:“中国佬”被送进医院,躺在“布尔”(当时英国与南非布尔人发生战争)旁边的一张床上,英国医生每天都来检查病情。布尔人定期喝“罗伯茨药水”(英国驻南非总司令),而中国佬则采用“西摩合剂”(侵华的英军总指挥官)。该漫画( )
A.渗透了英国殖民者的傲慢 B.体现西方侵略具有正面效应
C.意在批判义和团破坏文明 D.反映出中非人民合作反侵略
8.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9.有学者说,直到清朝,蒙古、西藏、回部各藩部才真正实现了“内化”或“中国化”。这种说法是从华夏王朝的角度考虑的,以华夏为“内”和“中国”。如果从文明融合的角度来说,清朝实现了草的世界与禾的世界“全国一盘棋”,第一次对草原实现了中央政权的直接管理。清朝时期能够实现草与禾“全国一盘棋”的条件有( )
①农耕经济向边疆地区发展 ②在中央和地方设机构对边疆地区直接管辖
③平定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 ④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关于诗句反映的制度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隋炀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 B.唐太宗首创武举和殿试
C.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 D.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11.(西周)成王认为不友不孝之人甚至比罪大恶极之人更为可恶,对于不孝、不友、不慈、不恭之人,“刑兹无赦”。同时他又强调,人有大罪,但若出于过失,又能自首其罪且毫无隐瞒,乃“不可杀”。这表明,西周初期( )
A.遵循儒家德治原则 B.重视建构社会秩序
C.创建宗法等级制度 D.阻止礼崩乐坏趋势
12.如图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东京城门税卡,房屋内中间所坐人物是税官,门前手拿纸笔的税吏正在登记客商的货物。门税是宋代在城门征收的商业税,有别于此前官府在“市”中向商人征收的“市税”。门税的征收意味着宋朝城市中商业活动的范围从以前特定的“市”扩大到了整个城区。门税的征收( )
《清明上河图》(局部)
A.说明政权并峙导致宋代关卡林立 B.表明宋代限制商品和人口的流动
C.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加重了宋代城市平民的赋税负担
13.《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直至北洋政府期间,民间力量成为中国工业化的主导力量,市场经济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1908年国内市场商品总量增至21. 99亿两,1920年更是达到72.54亿两,而且在工业产值中,现代化产业占比达到10.78%。”下列企业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A.荣氏兄弟的面粉厂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盛宣怀的通商银行
14.明中后期至清初,出版的有关辨银、秤银的书籍增多,例如《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银色》《辨银谱》《银谱》《平秤市谱》《辨银谱总论》《幼学杂字·银色门》等。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
A.白银货币化带来新问题 B.商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赋役折银损害商人利益
15.据《汉书·食货志》记载,直至战国末期,一方面有“除井田,民得卖买”的封建土地私有的现象,也有如赵括那样“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也出现了“意民之情,其所欲者,田宅也”之类的土地私有观念,甚至“中牟之人,弃其田耘、卖宅圃而从文学者”竟达“邑之半”;但另一方面,终战国之世,国有土地仍然存在,从出土的云梦秦简所提供的资料中,可以找到不少这方面的证据。上述材料表明,战国后期( )
A.土地私有制已取代国有制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千耦其耘”的劳作形式瓦解 D.封建土地所有制尚处于过渡时期
16.下图是洋商在上海《申报》投放的西方军械广告总量统计图,由此可推知,当时( )
A.早期现代化尝试效果显现 B.国家权力向地方转移
C.新政改革中新军建设缓慢 D.边疆危机渐趋于缓和
17.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诏令“诸州勿得苛留行旅赍装,除货币当输算外,不得辄发箧搜索。”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又诏“禁两京诸州不得挟持搜索,以求所算之物。”《宋刑统·贼盗律》记载:“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宋朝的这些措施( )
A.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的速度 B.体现出广大平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表明商税成为财政收入主体 D.为商品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18.某学者概述了宋代村市(以墟市为中心)的状况,如下表所示。材料所示状况反映了宋代( )
序号 概述
① 举办墟市被称为市合、市集、趁墟,江西、福建等地区可见许多这种名字的市集;有每天举办的市,也有隔日举办的市,一般在早上短时间内结束交易。
② 举办墟市的聚落小到几户的小村子,大至数百户的镇;墟市里除农民外还聚居着商人、富民和屠宰业者;墟市内有商店及旅馆、仓库;墟市分布密度最小五华里左右。
③ 墟市的维持和管理,由当地土豪、商人这些建设规划者和租税承办人与参与保安和征税的官府双方在利害关系一致的基础上共同担负。
雇佣关系的产生 B.抑商政策的废止
C.社会阶层的融合 D.商业贸易的繁荣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东吴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这些漕运规模一般较小,大多具有临时性。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 )
A.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B.便利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满足了割据政权的需求 D.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20.257年.司马昭在向蜀汉发动军事进攻之前,把绘制地图的任务交给了裴秀。后来他经过留心观察和总结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绘制出了《禹贡地域图》并提出了制如图理论“制如图体”。据此可知( )
A.魏晋时期科技成果领先 B.科技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C.国家需求推动科技发展 D.制如图学最终服务于战争
21.《韩非子·五蠹》篇指出,“强兵得先富国,而重农则是富国的根本途径”。道家认为“我无事则民自富”,倡导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由发展社会经济。儒家则主张顺应农时,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兼顾民富。各学派的经济思想从本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思想自由和百家争鸣 B.战争频繁与诸侯割据纷争
C.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 D.思想融合与统一趋向加强
22.罗马法被称为“世界共同的法律”,是世界性的模范法,后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是按照罗马私法的模式建立的自己的法律制度,从而构成了所谓的“罗马法系”或“大陆法系”。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是近代民权理论的起源 B.为近代国家的法律制定所借鉴
C.具有世界性法律的特点 D.与欧洲大陆法系互为表里
23.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以“移民即繁荣”为战略导向,制订大规模引进移民计划,引入的移民当中技术人员的比例逐年上升:20世纪50年代为32%,1980- 1986年为49.1%,大大超过了澳大利亚本地技术工人的比例。澳大利亚这一移民的趋势( )
A.适应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B.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
C.冲击了本土主流文化的地位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24.对下面曲线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注:美、英、法、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
A.③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B.④代表法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
C.①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
D.②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元时期,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泉州、福州成为内连晋江、闽江,外接东南亚的重要港口,尤其是泉州在北宋朝廷设市舶司以来,“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号为天下最。”“番商”出身的蒲寿庚长期掌管市舶司,其家族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至元代时,泉州已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泉州街头出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
——摘编自钟羡芳、徐文彬《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等
材料二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构成的环南中国海地区,在近代形成了环南中国海华商贸易网络。在该网络中,中国出口商品以各类生活必需品为主,原有的以单一贸易为特征的跨国网络逐渐演变为一个集贸易、移民、金融等为一体的复合商业网络。与此同时,清王朝逐渐废除了一些禁令,对侨商携资回国创业采取鼓励政策。作为产业领军者的侨商,在国内采用欧洲工业技术进行生产,投资金融业,并服务桑梓,如“橡胶大王”陈嘉庚将超过半数的商业利润,用来在厦门创办集美学村、厦门大学等事业、并积极带头支持民主革命和抗日斗争。
——摘编自水海刚《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近代演变——以环南中国海地区为视域》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福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侨商归国带来的影响。(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自古漕运所从之道有三:曰陆、曰河、日海,河漕视陆运之费省十三四,海运视陆运之费省十七八。……按海运之法,自秦已有之,而唐人亦转东吴粳稻以给幽燕,然以给边方之用而已,用之以足国,始于元焉。况海运无剥浅之费,无挨次之守,而国家亦有水战之备,可以制伏朝鲜、安南边海之人,诚万世之利也……海运视河漕之数,所得益多,故终元之世,海运不废。
——摘编自朱子彦《元代的南北海运》
材料二 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1950年,政务院规定了制定新税则的六项基本原则:1.国内能大量生产或者暂时不能大量生产,但是将来有发展可能的工业品及半制成品,在进口同样商品时,关税税率应当高于该项商品的成本与中国同样货品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以保护国家的民族生产。……3.对于国内生产很少或者不能生产的生产设备、器材、工业原料、农业机械、粮食种籽、肥料等,实行低税率或者免征关税。……依据这些原则,1951年5月《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实施,这是我国近100年来第一次真正独立自主制定的关税法规。
——摘自黄天华《中国关税制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元代漕运发展的交通条件,并简析“终元之世,海运不废”的动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税政策制定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简析195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实施的历史意义。(6分)
27.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台湾煤炭资源丰富,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丰饶,主要有稻米、甘蔗、樟木等,同时台湾扼日本进出东南亚的战略要冲。日本统治者长期觊觎台湾,对台湾垂涎已久。明治维新一开始,日本在对外政策上确立了“开疆拓土”的侵略总方针。地处西南太平洋上的琉球和台湾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1874年4月日本组织3000余人,由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舰队侵略台湾,并在琅峤登陆。清政府得知日军侵犯台湾的消息后,一面与日军交涉,一面积极备战。日军由于不服台湾水土,士兵病死较多。日本政府考虑到不能立即军事占领台湾,于是转而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经过一番外交斗争后,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10月31日签订《北京专条》,同意给日军赔款白银50万两,日军从台湾全部撤走。日本内务卿大久保利通曾欢呼此事的了结:“呜呼!此诚为古今所罕有,终生所无的大业!”
——摘自马钰《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始末》
材料二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向清帝上奏折,明确提出台湾须建行省的主张。他在奏折中称:今日之事势,以海防为要图;台湾每年出产及关税,较之广西、贵州等地为多;台湾孤峙大洋,为七省门户,关系全局非浅。清廷令军机大臣、六部、九卿进行讨论,他们都一致主张台湾设省。9月5日,清廷下令台湾建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
——摘编自连横《台湾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台湾的原因,并分析清政府的做法产生的危害。(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台湾建省的理由。(6分)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清政府在台湾建省的历史意义。(6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CDABD 6—10 BACDD 11—15 BCABD
16—20 ADDAC 21—24 CBAA
二、非选择题
25.(14分)(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商业政策宽松;造船、航海技术发展。(答出3点即可)(6分)
(2)变化:商品类型由丝织品、瓷器等变为以生活必需品为主;由单一贸易网络变为复合商业网络。(答出2点即可)(4分)
影响: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与金融业发展;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创办;支持了民族民主革命;加强了中国与海外的商业联系。(答出2点即可)(4分)
26.(18分)(1)条件:创造性地开辟长途海运航线;重新开通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或京杭大运河);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运输官府物资(或答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6分)
动因:海运相较于陆运和河运有其自身的优势(若具体展开,如答节省费用、安全系数高亦可);元朝定都大都,政治中心的北移;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拉大,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南方财赋顺利北运的需要。(6分)
(2)特征:关税保护;根据国家需要灵活调整;关税自主。(3分)
意义:维护了国家关税主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3分)
27.(20分)(1)原因:台湾资源丰富;台湾扼日本进出东南亚的战略要冲(战略地位重要);日本蓄谋已久。危害: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软弱可欺,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8分)
(2)理由:巩固海防的需要;经济地位重要(或物产及关税丰厚);战略位置重要(台湾为七省门户)。(6分)
(3)历史意义:有利于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有利于台湾的开发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加强对台湾的管辖。(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