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北京中考真题地理汇编:认识我国的区域 章节综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22北京中考真题地理汇编:认识我国的区域 章节综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7 14:5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22 北京中考真题地理汇编 认识我国的区域章节综合
一、选择题
(2019·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小明同学观赏“金光穿洞”后发的朋友圈截图和他手绘的和园游览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观赏“金光穿洞”现象的最佳天气为
A. B. C. D. 目
2. 拍摄此照片可能在
A. 谐趣园 B. 十七孔桥上 C. 中午 D. 傍晚
3. 每年这个时段都有“金光穿洞”现象,与其形成有关的是
①地球自转
②地球公转
③天气
④气候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 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与首都城市职能中相契合的一项是
A. 政治中心 B. 文化中心 C. 科技创新中心 D. 国际交往中心
5. 看了小明的朋友圈, 小也计划去颐和园,为尽快到达十七孔桥, 他应把导航目的地设置为
A. 北宫门 B. 东宫门 C. 新建宫门 D. 南如意门
(2018·北京海淀 · 中考真题)“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 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就在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代地生活繁衍千千万万 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 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 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那些纵横交
错的细细的水流串连着一个个村庄……, 无边的山峦全都赤身裸体,如巨大无比的黄铜雕像,所有的河流
第1页/共14页
都被坚冰封冻, 背阴的山坡上积着白皑皑的雪,博大、荒凉、 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世界。”这是小说《平
凡的世界》里对某地景色的描述。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6. 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的景色是在我国的
A. 华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西藏自治区 D. 西北地区
7. 该地区位于
A. 湿润地区 B.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C. 亚热带 D. 内流区
8. 文中描述“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造成这种状况 的人为原因

A. 陡坡退耕还林、还草 B. 土层构造疏松, 易溶于水
C. 降水集中, 多暴雨 D. 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
9. 在文中描述的自然环境下孕育的地方戏曲形式是
A. 昆曲 B. 黄梅戏 C. 京剧 D. 信天游
二、选择题组
(2020·统考中考真题) 随着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休闲健身的普及,北京市开辟了多条骑行绿道。下图为
北京市部分骑行绿道分布示意图。读图, 完成第下列小题。
10. 图中骑行绿道( )
A. 各区分布均匀 B. 平原地区稀疏 C. 中心城区密集 D. 环绕密云水库
第2页/共14页
11. 图中, 体现北京具有全国政治中心职能的是( )
A. 人民大会堂 B. 颐和园 C. 八达岭长城 D. 冬奥小镇
12. 骑行绿道可以( )
①扩大休闲健身空间 ②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③促进城乡互联互通 ④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20·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北回归线标志塔是标志地理学上北回归线经过地的建筑物。下图为我国
局部区域图。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13. 某中学计划在校园设立北回归线标志杆, 该学校可能位于( )
A. 闽 B. 桂 C. 港 D. 琼
14. 同学们手绘了我国地势沿北回归线剖面示意图,其中最接近实际的一幅是( )
第3页/共14页
A.
B.
C.
D.
15. 台湾省北回归线标志塔会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 )
A.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B. 此后影子出现在偏北方向
C. 一年中会出现两次 D. 最适合在冬季观察
16. 能够反映台湾与祖国大陆文化同根同源的节假日是( )
A. 劳动节 B. 端午节 C. 世界地球日 D. 世界环境日
(2019·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海南省搭建了琼台基地等交流
平台。下图为海南岛和台湾岛的位置及地形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与海南岛相比,台湾岛
A. 离大陆近 B. 纬度更低 C. 位置偏北 D. 面积较小
18. 琼台两地农业合作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地形类型单一 B. 水热条件相似 C. 育种技术先进 D. 海上交通便利
19. 海峡两岸交流的基础是
①文化同脉
②民族同根
③语言相通
④陆地相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19·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读万书, 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 也是个“旅行
者”,在旅行过栏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下图为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李白的足迹多在我国
A.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 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
C. 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 D.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21. 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的景观位于
A. 长江中上游 B. 长江下游 C. 淮河下游 D. 黄河中下游
22. 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的是
A. 四川省地形崎岖 B. 山西省交通不便
C. 云南省位于边疆 D. 贵州省晴天较多
(2018·北京海淀 · 中考真题) 2018 年元旦前夜,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亮灯,标志着大桥具备通车条
第4页/共14页
件。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 全程 55 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 上技术最复杂, 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 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读图, 完成
下面小题。
23. 港珠澳大桥所跨的海域属于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24. 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澳门被称作“购物天堂” B.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
C. 澳门位于珠江口东侧, 与广州相邻 D. 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 与深圳相邻
25. 关于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联系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港澳的经济发展无需依靠祖国内地
B. 港澳的发展主要靠自身位置优越, 资源丰富
C. 祖国内地主要通过澳门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D.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三、解答题
26.(2020·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某校地理小组借鉴《航拍中国》的形式,以北京的文化带为主题开展了
“云航拍”活动。下图为北京文化带分布及部分景观图。阅读图文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航拍主题一:长城文化带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段长城在历史上拱卫着京城, 是长城文化带的重要组成。
第5页/共14页
(1)景观图中, 长城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历史上,长城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能作为该文化
带的文化符号是 (单项选择)。
A. 山间小路 B. 连绵群山 C. 兵营遗址 D. 秦兵马俑
航拍主题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西山是北京西部群山的总称,永定河自西山蜿蜒流淌而出,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西山永定河文
化带集合了皇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三山五园”是皇家文化的代
表。
(2)同学们围绕“三山五园”选址的自然地理条件展开讨论。同学甲:从地形类型上看, 这里位于
和 的过渡带,景观丰富。同学乙:西山呈 走向,冬挡西北风, 防寒; 夏迎东南风,
丰富。同学丙: 这里水源充足, 植被茂密,空气清新。
航拍主题三:大运河文化带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北起北京, 南至杭州。北京段沿线留存的丰富历史文化印记, 是北京大
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内容。
(3)大运河流经北京的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水流 ,适合航运。历史上是沟通我国
(南北/东西) 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各地的人员和物资聚集在这里, 形成了独特的漕运文化。当时从杭州进 京的漕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是 (小麦/稻米),判断理由是 (至少写出两点)。如今,随着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 当地人口增加, 应建设 处理更多的生活污水,以保证大运河的水质。
(4) 伴随着北京的建设与发展, 古老的文化带焕发着新的生机。请在三个文化带中任选其一,从保护与
开发的角度,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27.(2018·北京海淀 · 中考真题) 某学校的地理课程布置了学习乡土地理——海淀地理的学习任务,下面是
小明拿到 的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料, 请和小明一起来认识我们生活的海淀。
第6页/共14页
(1)读左图,下列对海淀区的描述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①海淀区是北京面积最大的区 ②位于西山山前冲积扇上
③地处北纬 400 附近,四季分明 ④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2)在乡土调查中有很多地名引起了小明的兴趣,如南坞, 稻香湖, 万泉河、肖家河、太舟坞、清河等, 这 些地名反映海淀古代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 你认为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双项选择填空)
A. 夏季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水汽 B. 海淀区位于西山的迎风坡, 降水多
C. 冬季的西北季风带来丰沛的水汽 D. 海淀区位于湿润地区,蒸发弱
(3)在调查中, 小明还发现海淀西部以西山为主。 “西山晴雪”泛指西山雪景,被乾隆皇帝钦定列为“燕京八
景”之一。但其在冬季难得一见,因为这个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海淀美景不胜枚举, 其中
(图)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资料中关村地区有 2 万多家科技型企业, 其中有 318 家上市公司, 2017 年这些企业的总收入首次突破 5 万亿元人民币,对北京 GDP 贡献超过四分之一,对北京的经济增长贡献超过 30%。目前, 中关村已与全
国 26 个省区市 72 个地区(单位)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已合作共建 23 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此外,
第7页/共14页
2016 年,中关村企业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 3940.8 亿元, 同比增长 14%,占全国总量的 34.6%. 近八成辐射
到京外地区。
(4)海淀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北京科技创新最核心地区,其发展优势条件是 。由资料可知, 海淀中关村科
技园区的经济发展具有 的特点。(双项选择填空)
A .大量的企业涌出, 显示出强大的创新能力
B. 资源消耗大, 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多
C. 拥有中关村电脑组装一条街
D. 中关村对北京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
(5)北京作为首都, 建国后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 但也出现了不少城市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北京提出了
疏解非首都职能的发展战略。读下图,下列符合北京核心城市职能战略定位的是。(选择填空)
A. 中关村科技园 B. 金五星批发市场
C. 北京照相机厂 D. 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
28.(2018·北京海淀 · 中考真题) 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曾让无数中国人落泪; 台湾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于右任创作的 《望大陆》同样表达了其怀乡思国之情。中学生王明在阅读了《乡愁》《望大陆》之后, 对台湾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决定利用 2018 年寒假到台湾旅游。
第8页/共14页
(1)“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中提到的海峡指的是 , 诗歌表达了作者的一份
情怀, 并在祖国大陆引起强烈共鸣, 这说明 。(选择填空)
①海峡风浪滔天, 行船困难②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③台湾人民是我们的的骨肉同胞④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祖国与台湾人民的共同愿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后人根据《望大陆》中提及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把于右任遗体安葬在台湾山脉的最高
峰 ,了却他登高远眺故土的心愿; 该山脉的走向是 。
(3)台湾全岛的交通线呈环状分布,这一特点主要受到其 (自然因素) 的影响。途中, 王明领略了世代居
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 族颇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还遭遇了发生在花莲的 6.5 级地震,这让王明不禁感叹:
台湾真是一个地震多发区,这是因为台湾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 地壳活动频繁。
(4)旅途中,王明品尝了释迦、芭乐、莲雾等水果, 购买了特产牛扎糖、凤梨酥、樟脑皂 …… 台湾不愧为我
国的“东方甜岛”、 “海上米仓”、 “水果之乡”、 “植物王国”! 请任选一个美誉,说明其含义及与台湾地理位
第9页/共14页
置或自然条件的关系。
第10页/共14页
参考答案
1. B 2. D 3. A 4. B 5. C
【解析】 1. 由题可知,观赏“金光穿洞” 需要在晴天进行, A 天气符号为小雨; B 天气符号为晴天; C 天气
符号为小雪; D 符号为雾, 故选 B。
2. 由图可知,谐趣园在颐和园北部,离桥洞较远, 在十七孔桥上无法观赏到桥下全部桥洞的“金光”; 通过 小明朋友圈的内容可知,拍摄时“太阳快要落山了”,时间不在中午;朋友圈的内容中,拍摄时“太阳快要落山 了”,时间为傍晚, 故选 D。
3. 通过题目和所学可知,太阳的东升西落和“金光穿洞”现象,与地球的自转与地球的公转有关;观赏“金光穿
洞” 需要在晴天的天气情况下进行, 故选 A。
4. 通过题目和所学可知, 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 符合北京城市职能中的文化中心,故选 B。
5. 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信息可知,新建宫门距离十七孔桥最近,所以应该把导航目的地设置为新建宫
门,故选 C。
6. B 7. B 8. D 9. D
【分析】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太行山以西, 秦岭以北,由于该地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是
我国也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6. 由材料可知,《平凡的世界》描述的地区是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故选 B。
7. 由上题可知,该材料中体现出来的黄土高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属于外
流区,故选 B。
8. 文中描述“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造成这种状况 除自然原因
外,人为原因是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故选 D。
9. 在文中描述的自然环境下孕育的地方戏曲形式是信天游,是以欢快、豪放为特点的戏剧形式, 故选
D。
10. C 11. A 12. A
【分析】 10. 读图中骑行绿道的分布可知,图中骑行绿道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的地区。故选
C。
11. 北京市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人民大会堂体现了北京的政治中心的职能。故选
A。
12. 联系实际理解可知, 骑行绿道可以①扩大休闲健身空间 , ②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③促进城乡互联互
通。所以根据题意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北京的职能和北京的发展, 读图分析解答。
13. B 14. A 15. B 16. B
【解析】 13.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四省区, 自西向东分别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台湾
省,四省区的简称分别是云、桂、粤、台,以上四个省区中, 要在学校设立北回归线标志塔的是桂, 故选
B。
14.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自西向东跨了第二、第三阶梯以及东部的台湾海峡,从
第11页/共14页
海拔看,云贵高原平均海拔在 2000 米左右,台湾山脉海拔接近 4000 米, 与图 A 的剖面图相符, 故选 A。 15. 台湾北回归线上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说明这一天出现了太阳直射现象, 是夏至日, 这一天之后,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影子朝向北边,该地区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故选 B。
16. 以上四个节日中,反映出台湾与内地同根同源的节日是端午节,其他三人节日是国际性节日,不是汉
族节日,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以及台湾有关知识。
17. C 18. B 19. A
【解析】 17.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可知, 与海南岛相比, 台湾岛距离大陆更远,纬度更高, 位置偏北,面
积更大,故选 C。
18. 海南岛和台湾岛地形类型较为复杂; 海南岛和台湾岛纬度位置较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是自然因
素,育种技术先进是社会经济因素; 海上交通便利是社会经济因素,故选 B。
19.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 97%, 主要是明清以来从广东、福建
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的后代;所以海峡两岸文化同脉,民族同根, 教育语言相通, 故选 A。
20. B 21. A 22. A
【解析】20. 阅读材料及图片信息, 可以得出,李自行走的足迹多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多在我国季
风气候区, 足迹地跨秦岭一淮河南北两大地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故选
B。
21. 通过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可以得出此诗句描绘的地区为长江三峡, 位于长江中
上游地区,故选 A。
22. 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每个省区都有自己的简称, 阅读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知, “蜀”
是四川省的简称,故选 A。
23. D 24. B 25. D
【分析】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跨海最长的大桥, 联系了香港、澳门和珠海,加强了港澳与内地的合
作,有利于发展港澳的旅游业及对外贸易等。
23. 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口,所跨的海域属于南海,是世界上跨海最长的大桥,联系了香港、澳门和珠
海,故选 D。
24. 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香港被称作“购物天堂”;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
侧,与珠海相邻;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 与深圳相邻,故选 B。
25. 关于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联系的叙述, 港澳的经济发展需要依靠祖国内地; 港澳的发展主要靠自身 位置优越, 资源并不丰富;祖国内地主要通过香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
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故选 D。
26.(1) 山脊 C
(2)平原 山地 东北——西南 降水
(3)平缓 南北 水稻 杭州位于南方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湿热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种植水
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第12页/共14页
(4) 我们要保护大运河, 积极宣传运河文化, 做强运河旅游产业。
【分析】本题考查对北京三条文化带的认识和理解,考查了三个文化带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
需要学生结合图文材料有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 景观图中, 长城所处的地形部位是山脊。历史上, 长城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
能作为该文化带的文化符号是兵营遗址。
(2)同学们围绕“三山五园”选址的自然地理条件展开讨论。同学甲:从地形类型上看, 这里位于平原和山
地的过渡带,景观丰富。同学乙西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冬挡西北风,防寒;夏迎东南风,降水丰富。
同学丙:这里水源充足, 植被茂密, 空气清新。
(3) 大运河流经北京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水流平缓, 适合航运。历史上是沟通我国南北的交通运输 大动脉,各地的人员和物资聚集在这里, 形成了独特的漕运文化。当时从杭州进京的漕船上运载的物品可 能是稻米, 判断理由是杭州位于南方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湿热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种植水 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如今,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 当地人口增加, 应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
备处理更多的生活污水, 以保证大运河的水质。
(4) 中国大运河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京杭大运河造就了贯通南北的漕运通道, 促进了
沿河两岸的商贸发展。我们要保护大运河,积极宣传运河文化,做强运河旅游产业。
27. (1)A
(2) 湖泊众多 AB
(3) 冬季寒冷干燥 颐和园
(4) 科技力量雄厚 AD
(5)A
【分析】本大题以北京各区图为材料,涉及北京的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及城市职能等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
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详解】(1)读左图,关于对海淀区的描述: 海淀区面积小, 并不是是北京面积最大的区; 位于西山山前
冲积扇上;地处北纬 40°附近,四季分明; 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 ②③④正确, A 正确。故选 A。
(2) 在乡土调查中有很多地名引起了小明的兴趣, 如南坞,稻香湖,万泉河、肖家河、太舟坞、清河
等,这些地名反映海淀古代地理环境的特点是湖泊众多, 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夏季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
的水汽和海淀区位于西山的迎风坡, 降水多, AB 正确。故选 AB。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山晴雪”泛指西山雪景,被乾隆皇帝钦定列为“燕京八景”之一,但其在冬季难
得一见,因为这个季节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海淀美景不胜枚举,其中图中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
产。
(4) 海淀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北京科技创新最核心地区,其发展优势条件是科技力量雄厚;由资料可知,
海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大量的企业涌出,显示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中关村对北京乃至全国其
他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5) 由图可知,北京定位为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及科技创新中心,金五星批发市场, 北京照相机
厂, 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属于疏散产业, A 正确, B、 C、 D 错误。故选 A。
第13页/共14页
28.(1) 台湾海峡 B
(2)玉山 东北—西南
(3)地形(1 分)高山族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4)任选一个美称, 说明特征, 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任意一方 面说明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
系。(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 “ 东方甜岛”: 盛产甘蔗,(1 分)台湾地处热带、亚热带, 气候 温暖湿润。
【分析】台湾省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南部, 由台湾岛,以及附近的钓鱼岛、澎湖列岛等许多岛屿组成。西隔
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详解】(1)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中提到的海峡指的是位于台湾与大陆 之间的台湾海峡,诗歌表达了作者的一份情怀,并在祖国大陆引起强烈共鸣,这说明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 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的骨肉同胞; 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祖国与台湾人民的共同愿
望。
(2)后人根据《望大陆》中提及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把于右任遗体安葬在台湾山脉的最高
峰玉山,了却他登高远眺故土的心愿;该山脉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
(3) 台湾全岛的交通线呈环状分布, 这一特点主要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途中,王明领略了世代居住在 台湾的少数民族高山族颇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还遭遇了发生在花莲的 6.5 级地震, 这让王明不禁感叹:台
湾真是一个地震多发区, 这是因为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地壳活动频繁。
(4)例如台湾被称为“ 东方甜岛”: 这是因为这里盛产甘蔗,因为台湾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点睛】本题考查台湾有关知识,通过两位爱国诗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14页/共1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