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3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3分)
A.浩浩汤汤(shāng)朝晖夕阴(huī)觥筹交错(gōng)日星隐曜(yào)
B.樯倾楫摧(qiáng)树林阴翳(yī)淫雨霏霏(fēi)雾凇沆砀(kàng)
C.伛偻提携(qū)天上宫阙(quē)林壑尤美(hè)山肴野蔌(shù)
D.停杯投箸(zhù)薄暮冥冥(míng)毳衣炉火(cuī)岸芷汀兰(dīng)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或长烟一空(全)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图)
C.连月不开(放开)
D.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的翅膀)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醒能述以文者以其境过清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或异二者之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暮而归云归而岩穴暝
C.前人之述备矣山水之乐
D.不以物喜属予作文以记之
5.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张岱):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B.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岳阳楼记》范仲淹):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商人和旅客(体力)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范仲淹):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D.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欧阳修):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朝的文学家。
C.《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7.根据提示默写。(8分)
①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③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其一)》里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8.综合性学习。(7分)
你所在的学校以“亲近自然,约会黄山”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学校团委准备组织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定于2022年10月18日上午七点半在学校大门口集合,然后集体乘坐大巴车前往黄山。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给参加研学旅行的同学发一份通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欣同学在玉屏楼的摩崖处发现了一副描写黄山松的对联,上联是“风说野史谁倾耳”,下联字迹模糊,无法辨认。请你从下面四句中选出最合适的一句作为下联()。(2分)
A.雨落洪湖偷荷花 B.雨唱悲歌我伤心
C.双帆并扬快似驹 D.淡墨轻挥梅入卷
(3)下面一段文字是小磊同学畅游黄山后的感受。文中有多处错误,请你帮助修改。(3分)
黄山美景,秀甲一方。那群峰怪石的险峻,[A]那华彩的溪水瀑布,那岩松翠竹的苍劲,[B]那壑谷云海的绚艳……,无不令人赞叹不已,拍手叫绝。古往今来,多少圣贤名人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更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C]能到此地一游,乃人生一大侥幸。神州秀美,江山如此之妙啊!
①[A]句与上下文的句式不一致,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可以这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8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4分)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地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0.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③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④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④信:实在。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1)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林阴翳 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守谓谁 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长咸集 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茂林修竹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所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文均体现了“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材料一)
数字经济常被称作互联网经济或网络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7.51亿,居全球第一;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的比重达到30.3%;2016年网络零售年均增长30%,中国电商交易额全球占比超 40%,达到26万亿元;过去5年间,中国互联网消费复合增长率32%,排名世界第一。
(材料二)
数字经济改变了什么?
(材料三)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2025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移动通讯网络国际领先,无缝覆盖,届时海陆空立体覆盖的国家信息基础体系将更加完善。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重点,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商交易规模达38万亿元,信息消费达6万亿元。未来5年分享经济平均增速为40%,2020年分享经济占GDP的比重为10%,分享经济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最大亮点。
(摘自新华网)
15.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4分)
A.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B.到2025年,中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移动通讯网络国际领先。
C.数字经济作为新生业态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D.到2020年,中国电商交易规模将比2016年增长12万亿元,电商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
16.结合材料一、三,简述材料二所传达的主要信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9分)
幸福源于感恩
刘海军
①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人们时常感到幸福的话,生命的质量更高,心情更愉悦,身心更健康,生活更美好。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着幸福。
②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艺术与自然中感知美的能力、一定的生活水准和令人满意的工作、一种能够成功地用来应对世事变迁的哲学或宗教的视角这五个要点,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水平。
③笔者结合个人的人生体会,加上前辈们的思想精华,认为幸福源于感恩。
④感恩有三个层面。首先,感恩的人必须能够意识、感知到别人对自己的好,以及其他任何单位、集体乃至命运、大地、宇宙星辰对自己的好。比如生命之中重要的因素,阳光、空气、水,它们却是最廉价的。从这里就可以感知出宇宙对生命的普度。同时,要知道所有事情的发生皆是有原因的,从来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哪怕是一个东西扔出去会往下掉,都有背后看不见的力在作用。那么人与人之间是一样的,没有说他们是我的父母,他们对我的所有付出就都是理所应当的;我对单位做了贡献,享受待遇,自然而然。
⑤只有在知见的层面,破除所有的理所应当,才可以真切地感知到自己的所有所得,即所有他人他物对自己的赐予,才能避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情况,才不会等到失去才知珍惜。
⑥有了真切的对外感知,还得能从自己心底生起感激之情。这是感恩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如果我明明知道他人对我的好,但是我在心底生不起任何的感激之情,那么也不存在感恩。
⑦就好像有人对于父母的付出可以如数家珍,却麻木不仁,这样哪怕是拿出了十倍百倍的物质回报,仍比不上从心底生起的一丝真实感激之情。
⑧最后,生起的感激之情要付诸行动、付诸回报,感恩才算圆满。
⑨为什么说感恩是幸福的源泉呢?感恩的人能够感知外物外人对自己的好,心情自然常高兴愉悦。越是充满感恩,越是能感受到周边食物的诸多美好,自然促进人的身心,保持健康积极的状态。对于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关系,感恩的人不断向对自己好的人、事、物付诸回报,如同一个良性循环,如同以甘泉浇灌树根,自然收获更为美好的人、事、物。
⑩从这里也可以反推出,一个人不幸福的开端,就是无法感知对事对物对自己的好。这是不是很可怕?哪怕从文字当中都可以感知到这种人的不幸。想要幸福,先学会感恩。越感恩,越幸福!
18.下列对文章第④~⑩段的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4分)
A.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④⑤⑥⑦⑧/⑨⑩
19.请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做到感恩。(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分析选文第⑨段的论证思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交流(63分,含书写3分)
23.作文。
请以《欣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12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33分)
1、A
【解析】B项中“翳”应读yì,“沆”应读hàng;C项中“伛”应读yǔ,“阙”应读què,“蔌”应读sù;D项中“毳”应读cuì;“汀”应读tīng。
2、A
【解析】本B项中的“意”意为“意趣,情趣”;C项中“开”意为“天气放晴”;D项中“翼然”的意思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D
【解析】A.“以”的意思分别是“用/因为”;B.“于”的意思分别是“在/从”;C.“为”的意思分别是“心情/做,当”。D.两个“去”的意思都是“离开”。故选D。
4、C
【解析】A项“观”的用法和意思分别是“动词,观看/名词,景象”;B项“归”的用法和意思分别是“动词,返回/动间,聚拢”;C项“之”的用法和意思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以”的用法和意思分别是“介词,因为/连词,来”。
5、B
【解析】B.句中“商旅不行”意思是“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故选B。
6、D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据此,D项中的“诗圣”是杜甫,不是李白。故答案为D。
7、
①月是故乡明
②何似在人间
③寒林空见日斜时
④一封朝奏九重天
⑤静影沉璧
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寒、朝、璧、寓、济、沧”的书写。
8、(1)示例:
通知
各位参加研学旅行的同学:
请于10月18日上午7∶30在学校大门口集合,然后集体乘坐大巴车前往黄山。勿误!
特此通知
校团委
2022年10月12日
(2)B
(3)①那溪水瀑布的华彩②删去逗号③侥幸,幸事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通知。拟写通知需要注意格式,“通知”应居中;称呼(“参加研学旅行的同学们”)要在第二行顶格写;落款分两行,署名(“校团委”)在上,日期(“2018年10月18日”前都可)在下。此外正文内容要交代清楚时间(“2018年10月18日上午七点半”)、地点(“学校大门口”)和事件(“集体乘坐大巴车前往黄山参加研学旅行”)。(2)考查对联的知识。对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节奏相合,平仄相对,结构相应。从内容上看,上联的“风说野史谁倾耳”中的“谁倾耳”是主谓短语,A项的“偷荷花”是动宾短语,排除;C项的“快似驹”是形补短语,排除;D项的“梅入卷”是主谓短语,但“卷”是仄声,根据仄起平收的要求,排除;B项中的“雨唱”“悲歌”“我”“伤心”分别与上联中的“风说”“野史”“谁”“倾耳”相对,所以B项作为下联最合适。故选B。(3)第①小题,B处的“那壑谷云海的绚艳”的结构为“那+并列短语+的+名词”,为了与前后句子保持结构一致,应将A句中的并列短语“溪水瀑布”作为修饰语,将“华彩”这一名词作为中心语,改为“那溪水瀑布的华彩”。
第②小题,省略号的后面,除了前后引号、前后括号、前后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故应该删去逗号。第③小题,“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利益或免去不幸,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用“幸事”。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诗歌鉴赏
9、C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表现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表现了诗人不甘心消沉,希望能重新得到任用。故C不正确。
10、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解析】考查对诗歌重点句子的分析能力。这两句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另一个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作者引用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典故,给自己增加了信心。并借伊尹、吕尚的成功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一天的期望,表达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11、(1)陈列,摆开(2)遮盖(3)为,是(4)全,都(5)长,高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这里需要注意“翳”是“遮盖”的意思,“谓”意思是“是”。“咸”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是“全,都”。
12、
(1)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玩。
(2)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句中: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绝:断绝。(2)句中:是:这。惠风:和风。和畅:缓和。据此翻译即可。
1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该句描写众宾客饮酒的乐趣,乙文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句意思是“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该句也写到了宴会畅饮的情景。
14、【甲】文的乐是与民同乐。【乙】文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甲文中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乙文中通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等句子可以体会作者是一种欣赏山水,与朋友饮酒作诗的快乐。
【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 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乙)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5、B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辨析。B.根据材料三“2025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移动通讯网络国际领先”可知,2025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非是“达到”,故错误;故选B。
16、数字经济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支付宝、高铁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数字经济也改变了当前的经济模式,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模式不断涌现。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要对原文语句内容进行仔细分析,结合自己的理解作出恰当合理的解答。根据材料一中“数字经济常被称作互联网经济或网络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可知:材料一围绕“数字经济”的内容展开;根据材料三中“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2025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移动通讯网络国际领先,无缝覆盖,届时海陆空立体覆盖的国家信息基础体系将更加完善”可知:材料三围绕“数字经济”的内容展开;通过对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分析,需要从材料二中找出和数字经济相关的内容,左图是关于日常生活的,右图是经济模式,其中“支付宝”“高铁”“电子商务”“人工智能”都是和数字经济息息相关的,从这些谈出它们对生活的影响和改变即可。
17、国家信息基础体系将更加完善;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重点;分享经济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最大亮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的特点,需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准确提炼概括。
根据材料三“2025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移动通讯网络国际领先,无缝覆盖,届时海陆空立体覆盖的国家信息基础体系将更加完善”可概括为:国家信息基础体系日趋完善;根据材料三“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重点,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商交易规模达38万亿元,信息消费达6万亿元”可概括为: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重点;根据材料三“未来5年分享经济平均增速为40%,2020年分享经济占GDP的比重为10%,分享经济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最大亮点”可概括为:分享经济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最大亮点。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8、D
【解析】本题考查结构层次的划分。结合④段的“感恩有三个层面。首先,感恩的人必须能够意识、感知到别人对自己的好,以及其他任何单位、集体乃至命运、大地、宇宙星辰对自己的好”,⑥段的“有了真切的对外感知,还得能从自己心底生起感激之情”和⑧段的“最后,生起的感激之情要付诸行动、付诸回报,感恩才算圆满”可知,④⑤⑥⑦⑧段论述了④段中的“感恩有三个层面”,是一个层次;结合⑨段的“为什么说感恩是幸福的源泉呢?”和⑩段的“从这里也可以反推出”可知,这两段构成正反对比论证,是第二个层次;故选D。
19、幸福源于感恩。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从③段“笔者结合个人的人生体会,加上前辈们的思想精华,认为幸福源于感恩”可以确定答案。
20、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了有人对父母的付出虽有感知,却麻木不仁,生不出感激之情的例子,更加充分确凿地论证了“学会感恩要从心底生起感激之情”,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⑦段用“就好像”来进行提示,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论证方法,举“有人对于父母的付出可以如数家珍,却麻木不仁”的事例,充分具体地论证了⑥段的“有了真切的对外感知,还得能从自己心底生起感激之情”,增强了说服力。
21、(1)感恩的人必须能够有意识,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以及其他任何单位,集体乃至命运、大地、宇宙星辰对自己的好。(2)能从自己的心底生起感激之情。(3)要将感激之情付诸行动,付诸回报。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筛选。从④段的“首先,感恩的人必须能够意识、感知到别人对自己的好,以及其他任何单位、集体乃至命运、大地、宇宙星辰对自己的好”,⑥段的“有了真切的对外感知,还得能从自己心底生起感激之情”和⑧段的“最后,生起的感激之情要付诸行动、付诸回报,感恩才算圆满”可得出“感恩有三个层面”具体的答案。
22、先提出为什么感恩是幸福的源泉这一问题,接着从个人心情的角度分析原因,最后从感恩的人对身边的人付诸回报,形成良性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第⑨段中,作者首先提出“为什么说感恩是幸福的源泉呢?”这一问题;然后用“感恩的人能够感知外物外人对自己的好,心情自然常高兴愉悦”,从感恩的人的心情角度分析原因;最后用“感恩的人不断向对自己好的人、事、物付诸回报,如同一个良性循环,如同以甘泉浇灌树根”,从感恩的人行动的角度分析原因。
三、表达·交流(63分,含书写3分)
23、【答案】范文:
欣赏
人们常常把“自信心”挂在嘴边。家长说,人要有自信心,老师也说要有自信心,并且时时刻刻都在给我们打气。不过,要是给一个心理极其自卑的人去打气,让他重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恐怕没那么容易。这个问题就在于没有发现自己的潜能,没能很好的欣赏自己。
放眼看世界,从古到今,哪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不管名人,还是平常人,都有自己的高峰期和低谷期。那些自卑的人从头到尾就知道抱怨,从来不知道低谷里面蕴藏着多少宝藏。相反,那些名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有一个好的心态,他们可以在自己人生的低谷欣赏自己,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能。这就是胜者之能。
美国著名作家海轮 凯勒,很小就双目失明,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个低谷,但是她对自己没有放弃,凭借着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和她那自我欣赏的心态,艰难地跨进了中学校门,而后又走进了美国著名的学府——哈佛大学,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如果没有她自我欣赏的心态的话,如果她在半路上自暴自弃的话,恐怕海轮凯勒的名字就鲜为人知了吧!
古人云:“朽木不可雕也”。当周处和蛟龙、白额虎并称为“义兴三害”时,他在人们眼里肯定时朽木吧!但是周处使“三害唯余其一”,并找到陆云,使他改邪归正。恐怕这时候,朽木就变成了良材。这里面也少不了周处自我欣赏的心态。
自我欣赏其实就是自信心的化身,只要有了坚定的自信心,就能发觉自身的优点,达到了自我欣赏的效果。但是自我欣赏也要有度,过分的自我欣赏就是自傲自负。三国时的马谡就因为太自负,最终因为街亭失守而身首异处,这样的自我欣赏是极其有害的。所以过分的自我欣赏会毁了你的一生,巧妙的自我欣赏则会造就千千万万个人才。
综上所述,欣赏是把双刃剑,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欣赏的的最大魅力,让我们成为一个积极、阳光、潇洒的对社会有用的青年。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所谓“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写出你对美好事物的享受,写出其中的趣味,写出从中的感受,写出你自己的见解,这是写作的重点。从小至今,我们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从中也领略到了其中的趣味,比如欣赏多彩的生活,欣赏多姿的自然,欣赏永不言败的人生,欣赏在青春中熔炼出的生命或者欣赏寻求快意的心灵等等。这个作文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可谈人生、青春、生活,也可以写环境与自然,乃至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既可写你的,也可写他的,但都必须紧紧扣住题目“欣赏”。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要慧眼独具,从中筛选出感受深的,趣味浓的。从小处入手,“喜人的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即可。立意不仅要明确,还要力求新颖深刻。可记叙你感受美的经历,可议论欣赏的内涵意义,也可抒写你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