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散文,“我”喜欢站在渡口边的枫树底下看喜鹊的窝,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著弟弟学习、游戏,“我”为懂得他们的语言交流而感到高兴。表达了“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
全文共十三个自然段,叙述线索清晰,情节简单。
第一部分(1-4)讲“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这部分四次直接写到“我喜欢”:渡口旁像绿色太阳伞的枫树,我喜欢;枫树上喜鹊的窝,我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的窝,我喜欢;窝里有几只小喜鹊了,我喜欢。
第二部分(5-12)讲“我”看见喜鹊爱意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唱歌,做游戏,学拼音,认识太阳,并想象喜鹊妈妈和喜鹊弟弟的对话内容。
第三部分(13)直接表达了“我”快乐的心情。
课文想象丰富。“我”从喜鹊简单的叫声中,听出了语调的丰富变化,由此展开想象,与喜鹊进行心灵的交流。只是喜鹊的叫声应该是“喳喳”吧,为什么是“鹊”?是作者的家乡方言?
课文通过拟人化的叙述和描写,赋予喜鹊以灵性和情感,营造了一个纯真、美好的童话世界。“学拼音”和“看日出”这两部分,都是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最后写想到的,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
课文多次运用反复的手法。在第1~4自然段,反复说“我喜欢”,强调“我”对喜鹊的喜爱。在第5~12自然段,反复说“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反复说“我懂得"强调“我”懂得喜鹊的行为和语言。这种间隔的反复形成了一种往复回环的节奏美。课文还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第1自然段 “它好像一把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大阳伞,一直打开着” ,把枫树比作一直打开的大阳伞,突出了枫树高大、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特点,这也符合喜鹊选择它筑巢的原因。还赋予它以人的情感——一直不辞辛苦地为渡口上的人们和住在树上的喜鹊遮蔽烈日、抵挡风雨。第5自然段“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运用排比的句式,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人格化的动词“教、唱歌、做游戏、学、发明 ",表现“我"对喜鹊一家的喜欢,也突出丰富的想象力。
课后习题再次提到默读,二下应该让学生掌握默读的方法,并逐渐养成习惯。课堂上教师需要提供默读的平台,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我”喜欢的是什么,紧紧围绕1-4自然段展开,找句子,理解概括,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
课后习题二是仿写,这一单元课后习题中都有写或说的练习,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展开。需要从朗读课文中寻找仿写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规律,从而获得语言发展。
【教学目标】
1.会读11个生字“蔽、撑”等,会写8个生字“弟、游”等。会写“说话”等11个词语。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枫树和喜鹊的美丽、可爱,并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我”最喜欢的是什么。
3.展开丰富想象力,将自己联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根据文章具体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孔子有个弟子叫公冶长,传说他能听懂鸟兽的话,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作者也很厉害,他能听懂喜鹊的话。
2.出示课题。朗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我”对喜鹊是怎样的情感?
2.第一小节
个别朗读。理解渡口。
说说这棵枫树和校园里的有什么不同?理解比喻句。仿写。
校园围墙处的一排月季花:它们好像一排不规则又极其优雅的栅栏,一直守护着我们。偶尔也有一两朵花儿努力伸出脑袋,四处张望,想探一探校园趣事。
学习“荫”。树阴。
理解遮蔽:遮挡、遮盖、遮住。蔽,下面读敝,形声字。
3.第二小节
个别朗读。学习姨。形声字,左边表示性别,右边同音。
称多音字。
4.第三小节
个别朗读。
学习撑。正音,读准后鼻音。右边读掌。撑船、撑伞、撑杆跳、撑开口袋、撑破肚皮、撑腰。
5.齐读第四小节。
6.说说“我”对喜鹊的情感。
三、找喜欢,读喜欢
1.默读1-4自然段,画出含有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我喜欢什么?
喜欢枫树;喜欢喜鹊的窝;喜欢看喜鹊的窝;喜欢喜鹊。
3.都是表达喜欢,有什么不一样吗?喜欢的程度递进。
4.指导朗读。
四、读对话,想情景
1.默读课文5-12自然段,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
略写:教唱歌、做游戏。
多音字教。
学习游(字谜:一个水池四方形,旁边人下藏小孩。)
学习戏(字源解说,原来指祭祀活动,也是军队作战前的一种仪式,所有右边是戈,拿着武器跳舞。),区分钱。
详写:学拼音、看日出。
尝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看日出”。
正音:山冈。区分岗位。
2.读读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省略号代表什么?
想一想,他们可能还会做些什么?
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一说。
3.读读6-8自然段,你发现喜鹊阿姨教和喜鹊弟弟学有什么不一样?
提示语位置不同,标点不同。
指导朗读。
4.默读9-12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交流。
教和学有什么不同?
学拼音和看日出的学有什么不同?
分角色读。
总结写法:看到动作——听到语言——懂得意思
仿写:
我看见喜鹊阿姨 ,站在窝边。喜鹊弟弟 :“鹊!鹊!鹊鹊鹊!”
我听懂了,他们的意思是:“ ”
喜鹊阿姨 ,叫起来:“鹊!鹊!鹊……”
我听懂了,她是在说:“ ”
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时候,我们想到喜鹊阿姨还会教喜鹊弟弟做很多事,你能仿照9-12小节说完整吗?同桌交流。
5.面对这么多有趣的场景——齐读13自然段。
五、学观察,用写法。
在生活中,你有动物朋友吗?你会像作者一样仔细观察,并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小乌龟的故事。(我们曾一起和乌龟做游戏,看着它在手上、衣服上四处爬……)
蜗牛的故事。(曾经学生带来的绿植里出现了一只小蜗牛。)
蚂蚁的故事。(体育活动课学生发现了学校绿化带里的超大蚂蚁。)
六、书写汉字
1.朗读词语
2.指导书写:
姨:左窄又宽,右边略高,横画较多,靠紧等距。
教:左边竖对齐,右边撇头对交叉点。
母:关注笔顺。第一笔撇折的折往下斜一点,横折钩的折不与左边撇平行。
3.学生书写、点评、修改。
七、作业
1.朗读课文,书空生字。
2.仿写9-12自然段,有能力的可以根据观察写写发现的动物故事。
3.《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