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7 18:1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爬 山 虎 的 脚
叶圣陶
第二课时
回顾旧知
请同学们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爬山虎生长位置是在哪里?
2、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什么?
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可爱。
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比喻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里的“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
我们来演一演!!!
用词精准、观察细致
作者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细微变化的过程。
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两个词语吗?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爬山虎的脚对墙有依赖关系,文中哪两个自然段都说明了这种关系呢?这样写的好处有什么呢?
思考:
第一和第五自然段。
2、课文介绍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描写它的叶子?
首先叶子和脚是一个整体,叶子如此美,那脚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欣赏完叶子,又会激起我们强烈的探究兴趣。
首尾照应的关系,作者这样写使文章显得更加完整。
总结全文
为什么叶圣陶爷爷能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如此详细透彻,形象逼真?
是他处处留心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结果。
感受: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
小贴士:可以参考课后的“资料袋”中的两种方法记录:图文结合和做表格。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观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再见!
触→巴→拉→贴
没触着墙的 萎了
触着墙的 牢固
表达:准确、形象
观察:细致、连续
爬山虎
叶子

鲜绿 排列均匀 好看
位置 样子 颜色
变 化
怎么爬
结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