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信息窗一《乘加乘减两步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2.经历用乘加、乘减分分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初步培养有理有据的数学品格。
3.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小鸟喳喳是一只爱旅行的小鸟,在旅行中,能发现很多的数学信息,瞧,今天它来到了一处景点,它感觉很热闹,一转头,它看向了停车场,看到小汽车比大汽车多的多,它很想知道,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呢?
师:同学们,要想知道这个数学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呀?预设:生:小汽车多少辆?大汽车有多少辆?
师:那如果小汽车和大汽车的数量都告诉你了,你还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能
师:那我们一起把这个数学故事完整的读出来吧!生读题(小汽车有 21辆,大汽车有 9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
师:怎么列式呢?预设:生 1:用小汽车的数量-大汽车的数量=小汽车比大汽车多的数量生 2:21-9=12辆
师:同学们不仅能列出算式还完整的说出数量关系,同学们真棒!
师:那同学们在观察一下,发现了什么变化?预设:生 1:第一条数学信息变了,由原来的两条信息变成了三条信息生 2:小汽车的数量不知道了
师:同学们眼睛真明亮,信息发生了变化,小汽车的数量不知道了,那怎么办呢?还能一步解决这个题吗?生:需要先求出小汽车的数量。(板书贴)生:再求出大汽车的数量。(板书贴)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数量关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在充分交流中,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怎么列式呢?生:先求小汽车的数量:3×7=21(辆)(板书)再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21-9=12(辆)(板书)
师:同学们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列式写单位,还要写上完整的答。齐声答。(板书贴)
师:同学们,对照一下,是否和老师一样完整呢?完整的同学给自己打个大大的对号吧
师:同学们真是小小分析家,帮喳喳解决了这道难题,喳喳真是高兴极了,它又看向了排着队的人群,同学们观察一下,小鸟喳喳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预设:生 1:9人一组,已经分了 4个组,还剩 5人。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生: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真的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好孩子。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张贴问题条: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熟悉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分析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解决问题
1. 梳理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预设:生:9人一组,已经分了 4个组。还剩 5人。(张贴信息条)
师: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读懂题意。请你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读。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前,明确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并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读懂题意,初步培养读题的习惯,为分析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自主解决
师:这个问题会解决吗?先想一想,想好后再列式解答。生尝试解答,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基本的数量关系,具有了初步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分析解决问题,体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展示交流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预设:生 1:9x4=36(人)36+5=41(人)板书:9x4=36(人)36+5=41(人)
师:这位同学直接说出了算式,还有哪位同学也是这样列式的?看来这道题一步解决不了,大家都是分两步用两个算式来解决的。老师很好奇,大家为什么这样来解答,你们是怎样想的,谁能来分享一下你的想法?9x4=36(人)求得是什么?为什么用 9x4呢?生 2:9x4=36(人)求的是 4个组有多少人,36+5=41(人)求的是一共有多少人。
师:听明白了吗?每一个算式都是有道理的。生 3:9x4=36(人)求的是 4个组有多少人。36+5=41(人)求的是一共有多少人。师想的很清楚,说的也很清楚。先求 4个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张贴黑板贴)
师:老师还是很好奇,还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是怎样想到要先求“4个组有多少人”的?生 1:因为 9人一组,已经分了 4个组,就能求出 4个组有多少人,再和剩下的 5人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
师:说的头头是道,在想先求什么的时候,也是有方法的,这个同学是看到了这两条信息,就想到,可以先把 4个组的人数求出来,是从信息想起的。有哪位同学也是这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 2:因为要求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一部分是已经分组的,一部分是剩下的,剩下的知道,所以先求已经分组的。
师:这个同学想的也很有道理,是从问题想起的。师 我们对照课件,再来看看大家思考的过程。有的同学是根据两条信息“9人一组,已经分了 4个组”先求出 4个组有多少人,然后再和剩下的 5人合起来,就求出了旅游团一共的人数。有的同学是从问题想起的,旅游团的总人数就等于已经分组的人数加剩下的人数,剩下的人数知道,所以要先求 4个组的人数。不管从问题想起,还是从信息想起,都要先求 4个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这是新知构建的关键环节,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经验列式解决问题,但是解题的思路并不清晰,需要通过充分的交流和点拨,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基本策略。在这里,老师的点拨和引导起到导航的作用,老师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检查反思
师:这样我们顺利解答了这道题目,解答的对吗?要知道对不对,还需要检验一下。有没有好办法?生交流。
师:把求出的结果作为已知信息,再来算一算,是检验常用的方法。通过检验,我们知道,这道题目的结果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在下面写出答语。(板书答语:旅游团一共有 41人。)5.比较分析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生 1: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生 2:都是先算,再算。生 3:都可以从问题想起,也可以从信息想起。生 4:一个是乘加,一个是乘加。
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但发现了相同之处,还发现了不同之处。的确,一个是乘加问题,一个是乘减问题,今天我们解决的就是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开始想起,也可以从信息想起,都要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解答。总结解决两步计算的过程。
(三)复习应用,温解调知
师:运用所学的知识,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吧!1.桃园里有 8行桃树,每行有 6棵,还多 4棵,一共有多少棵桃树?请同学们分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交流。2.森林里的小熊猫比小猴重多少千克呢?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交流
(四)回顾反思,巩固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共同努力解决了旅游中的问题,还解决了做模型、买东西等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用数学的眼睛去发现,并用所学习的知识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