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下12寓言二则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下12寓言二则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7 20:1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现实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人有很多,“揠苗助长”的现象也不鲜见。两则寓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 次丢羊后,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另外,用词准确生动也是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如,“赶紧” 一词, 描写放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动非常迅速,生动表现了养羊人前后态度的变化。又如,“转来转去”“巴望”“天天”则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课后第一题,结合课文理解落实。
课后第二题旨在通过比较句子,感悟动词前加上修饰成分的作用。可先让学生读读两组句子,说说每组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再说说第二句加了这个词后有什么好处。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加上了“赶紧”一词,体现了事情的重要和紧迫。如果不赶快堵上那个窟窿,羊还会被狼叼走。第二组句子的第二句,加上了“焦急地”以后,把那个种田人非常急切的心情明确地表达出来了。
课后第三题可结合课文理解进行。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典型事刚,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类似的人和事。
教学目标
1.会读“语、则”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在朗读、想象中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背诵文章,积累生动的句子。
4.培养学生了解事情的发展规律,知道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会读“语、则”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白寓言中说明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道理猜故事。
狐假虎威、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
2.理解寓言、二则。
朗读题目。
二、学习《亡羊补牢》
1.自读课文,想想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生字词,朗读,识记。
羊圈、窟窿、钻进去、叼走、街坊、劝告、后悔、从此。
多音字:圈、钻。
坊读轻声。
3.用上词语说说主要内容,可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说一说。
个别说,指导简洁明了。
同桌交换说。
4.朗读对话,添加提示语。
街坊:语重心长、苦口婆心、不厌其烦。
他: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毫不在意、不屑一顾、漫不经心。
分角色朗读。
读到这里,你喜欢这个养羊人吗?为什么?
不喜欢,他不听劝告,一意孤行。
5.第二天,发生了什么?
个别读第四小节。你们听出他重读了哪个词?
采访:为什么重读“又”?
好在他醒悟了,理解后悔。用如果……就……表达养羊人的后悔。
他又是怎么做的?在书上划出相应的句子。
男女生比赛读。
现在你喜欢这个养羊人吗?为什么?赶紧、结结实实、再没丢过。
6.对比寒号鸟,后悔之后又什么不同?
知错就改,有行动。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拓展孔子名言:吃一堑、长一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7.你现在知道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了吗?
理解亡、牢分的意思和比喻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文中这样的人吗?
三、学习《揠苗助长》
1.自读课文,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词语:巴望、焦急、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
理解意思:巴望、筋疲力尽。
识记:筋、疲
开火车一人一句读课文。
3.理解揠的意思。
为什么要拔禾苗呢?
焦急换个词,着急、急切、心急如焚。演一演,理解自言自语。
后来怎么样了?
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这个小故事早在2300年前就有了。
读古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古今对照,理解意思。
猜一猜闵的意思。
一个揠字,书上写了一小节。
分解成3个动作来写,拔禾苗前后的样子也写得特别好。
仿照说话:扫地、拖地。
猜一猜病、予的意思。
“趋而往视之”对应那一句?
猜一猜槁的意思。
5.为什么他那么辛苦却失败了?
违反了事物发展规律。
如果你是儿子,回去后会怎么和父亲说呢?
生活中你见过这样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事情吗?
四、书写汉字
1.朗读词语
2.重点指导:
劝、筋、疲
观察前两个字,都有力,但是写法不同,第一个需要注意穿插,第二个则不需要。
疲的撇比较多,如何写才漂亮,一起来支招。一、二两撇要平行,一个大来一个小,最后一撇要圆润,三撇一捺一条线。
3.学生书写,点评,修改。
作业设计:
拓展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又能懂得什么道理?
教学反思:
教学《亡羊补牢》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人物的行为。结合“赶紧、修一修、堵上”,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第二次丢羊后,紧紧抓住“后悔”一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也明白这个人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才导致羊又被叼走了。结合“堵上、结结实实”体会养羊人把羊圈修的很好,从而真正理解“现在修还不晚”。只是在行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又开始了“碎碎念”,回头看自己的问题,觉得太多了,有些还是无效的。我总会不间断地把课堂教学回到从前,忘记了学生该有的能力提升,这样的小步走是教学大忌,等于一边牵着走,一边又妄想他们能奔跑甚至飞起来。
于是,在教学《揠苗助长》的时候,我直接迈了大步,让他们古今文对照学习,难度加大,学生相应的挑战也多了。基于学生没学过几篇文言文(之前课外带着他们学过几篇),基础薄弱,细化解释肯定有困难,我就带着学生通过对应阅读粗浅了解古文,着重带着理清文中故事的前因后果,并用思辨的方式找到根本原因,这才是教学的重点。
寓意的揭示一般都是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是思维的飞跃,也是理解能力的集中体现。学着名师的教学设计,让寓意不再是记录下来需要背诵的一句话,而是转化成学生真正的理解,并从学到用,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讲述辨别学生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