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课件(6份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课件(6份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5 17:33:41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2018/12/11散文阅读指导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先读后做
边读边做散文阅读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开头结尾
*抒情议论
*过渡转折
*反复强调关键词句初读----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梳理思路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跳读----认真读题: 问什么 读什么*问题出处 *关键词句研读----仔细审题:一边读 一边答*辨清问法 *整合信息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1.姑苏的水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后来他“深深地体会”到姑苏水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姑苏的水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无处不在,始终被水包围。 后来作者深深的体会到了姑苏水的温柔、灵性,执倔与刚韧。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常见题型----概括内容,筛选信息首先 找到概括性强的词句;
其次 注意起承转合的词句,全面把握;
最后 参考分值,检查补充。答题归纳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2.一个初到江南的北方人,为什么“对水多少有些惧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江南的潮湿使北方人不适。 放在开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作者对姑苏水的感情变化,从惧怕到喜爱,以此来突出姑苏水的好,突出姑苏水的造化。 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 首先 句子本身的含义,手法;
其次 答题考虑的思路: 结构,内容,情感。
常见题型----开头和结尾探究答题归纳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4.文章结尾说姑苏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个所在”请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4分) 突出了人和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一代代苏州人的劳作使水变得温柔,富有灵性;另一方面水又把温柔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孕育了姑苏的文明和文化,带来了姑苏人灿烂和张扬的精神世界。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突出主旨,人和水相依相存,互给互赠,点明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于这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喜爱和向往。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方法 内容 效果答题归纳常见题型----赏析优美语句*用了…方式……地写出了......表达了…..。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3.文中划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作具体分析。(3分)
用了比喻的修辞, 用古书来比喻石条,突出石岸的外形斑驳,暗示了苏州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神兼备。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常见的品读赏析的切入口1、遣词造句----用词、句式,如叠词、动词、形容词的运用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等
3、写作角度----如正面侧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触嗅等
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本节课中我…课件15张PPT。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2018/12/11散文阅读指导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先读后做
边读边做散文阅读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开头结尾
*抒情议论
*过渡转折
*反复强调关键词句初读----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梳理思路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跳读----认真读题: 问什么 读什么*问题出处 *关键词句研读----仔细审题:一边读 一边答*辨清问法 *整合信息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1.姑苏的水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后来他“深深地体会”到姑苏水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姑苏的水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无处不在,始终被水包围。 后来作者深深的体会到了姑苏水的温柔、灵性,执倔与刚韧。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常见题型----概括内容,筛选信息首先 找到概括性强的词句;
其次 注意起承转合的词句,全面把握;
最后 参考分值,检查补充。答题归纳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2.一个初到江南的北方人,为什么“对水多少有些惧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江南的潮湿使北方人不适。 放在开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作者对姑苏水的感情变化,从惧怕到喜爱,以此来突出姑苏水的好,突出姑苏水的造化。 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 首先 句子本身的含义,手法;
其次 答题考虑的思路: 结构,内容,情感。
常见题型----开头和结尾探究答题归纳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4.文章结尾说姑苏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个所在”请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4分) 突出了人和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一代代苏州人的劳作使水变得温柔,富有灵性;另一方面水又把温柔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孕育了姑苏的文明和文化,带来了姑苏人灿烂和张扬的精神世界。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突出主旨,人和水相依相存,互给互赠,点明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于这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喜爱和向往。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方法 内容 效果答题归纳常见题型----赏析优美语句*用了…方式……地写出了......表达了…..。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3.文中划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作具体分析。(3分)
用了比喻的修辞, 用古书来比喻石条,突出石岸的外形斑驳,暗示了苏州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神兼备。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常见的品读赏析的切入口1、遣词造句----用词、句式,如叠词、动词、形容词的运用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等
3、写作角度----如正面侧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触嗅等
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本节课中我…2018/12/1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 散文阅读不畏难 不急不躁步步来
读书习惯要养成 圈点勾画不可少
了解内容看文题 抒情议论总关情
文章问题多揣摩 品味分析记要点
难题多读其义现 细心全面多深思
言语表达层次清 反复检查得高分
散文阅读要领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2018/12/11谢谢指导!课件32张PPT。语 言 品味中考对语言赏析能力的要求⒈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⒉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 要词语的表达效果。⒊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语言赏析的出题角度 一 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含义”指: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话外音,潜台词
例:理解“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标本”一词的含义。——《苏州园林》
解题:结合上下文,了解“标本”指的是苏州园林在我国各地园林中的地位。所以得出答案—— “标本”指各地园林学习效仿的范例,样本。
例:理解“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的含义。
解题:抓住关键词“世袭”“效死者” ;联系修辞,拟人。 “世袭”指世代继承,“效死者”指树对大地的极度忠诚。所以得出答案——句子理解为那树世代生长于土地之上,对土地极度忠诚,至死不渝。

二 体会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线索,铺垫,照应,过渡,设悬
内容上:塑造形象,突出主题, 表达作者情感
表达效果上:生动形象,准确,严密
达到表达效果的常见途径生动形象
运用修辞,如: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夸张,拟人,比喻,(引用,谐音,双关)
准确,严谨
运用一些修饰限制性词语,如:大约,据说,基本上,一般情况下,…之一,可能三 品析文章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言风格”有;朴实,诙谐,严谨,优美,形象生动,(犀利,深沉)等
例:①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举例分析。 ——05徐州 说明文《萤火虫》

②这篇文章的语言诙谐幽默,请以第3段语句为例作简要分析。
——06鼓楼一模 散文《老钱的灯》四 体味词句表达的情感
情感可以是作者的,也可以是所描写的人物的。
例: ①结合上下文,谈谈“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05广东 散文 《一窠八哥的谜》

②体味“他扔下刮刀,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的那种温存,关怀般的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所蕴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05宁波 散文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语言赏析的出题角度一 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二 体会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三 品析文章语言特色
四 体味词句表达的情感
答题方法指导(一)如何品析字词含义:
含义: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话外音,潜台词。
基本方法——依据具体语境。
理解本义。
结合语境,理解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联系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苏州园林》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答题步骤:
理解本义:标本,是指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的,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结合语境:苏州园林……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得出答案:苏州园林是别处园林修建时学习、研究、参考用的典范、样本、范例。(二)如何品析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
借助修辞手法。
结合上下文内容,联系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步骤:
抓关键词:只要 …… 就 ……
抓修辞:比喻
联系上下文:普鲁士人消灭法语的目的?
得出答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守住本民族的语言,就能守住本民族的文化,就能将民族的优秀精神代代流传,就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这个民族就不会真正灭亡。2.阅读《瀑》,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
理解第⑿节画线句子的含义。
终生囚禁在悬崖上,终生是自由的歌者。
答案:瀑布一直处于不自由的境地中,但是一直在歌颂自由(在追求自由)。当堂练习(三)如何品析字词的表达作用和效果:基本方法:
1.抓住修辞
2.联系语境。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问:句中的“标致”应该如何理解? 答题步骤:
语境——丑态百出。
修辞——反语。
得出答案——“标致”一词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与嘲讽。3. 阅读《瀑》,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节画线句中加点字“分娩着层次不穷的雪浪。”的妙处。
答案:“分娩”运用拟人手法,贴切地表现瀑布不断衍生的形态,体现它的生命活力和激情。当堂练习(四)如何品析句子的表达作用或效果。问法一:在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线索、铺垫、照应、过渡、设置悬念、总结全文……
内容上——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升华中心,表达作者情感……15.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因为我在妈妈简单而温暖的爱里,突然明白,女儿离不开妈妈,就像豌豆离不开温暖的豆荚。
——2009年中考 河池《一场难堪的暗恋》
答案:
内容上: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我理解母亲之后的感激之情。
结构上:点明中心,照应题目。(四)如何品析句子的表达作用或效果。 问法二:请赏析这个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19.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1)赏析下面句子。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重重细细的波纹。
——2010年中考 南京《天窗》赏析句子的角度修辞手法。
关键词语。
特殊句式。
多种感官。关键词——句中关键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
1.排比的句式。
如:“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2.对举的句式。
如: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倒装等特殊的句式。
如: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再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多种感官——听觉、嗅觉、视觉、触觉、味觉等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赏析下面句子: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修辞——采用比喻、引用的修辞手法,将春风吹拂比作母亲的手在抚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充满生活气息。引用诗词名句,更彰显了春风的和煦,使文章更富于文采。案 例 分 析《老钱的灯》
案例一
⑧所以还是盲目崇拜一点什么为好,一种主义,一个人,一盏灯……当我面对书本“读欲”不振时,当我独望窗外无所事事时,当我觉得白天之重和黑夜之轻都压得自己难以承受时,我就想:去看看老钱的灯吧,顺便吃个煎饼果子。站在那窗下,仿佛能听见那灯嗡嗡的喘息着,好像一盘时间的磁带在转动。有时真想喊一声:“嘿,老钱,悠着点儿!”
21。品析第⑧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病例:形象生动的表现了灯亮的长久。
问题分析:答案空洞,没有结合具体语境,没有联系文章的中心(体会老钱的性格特点)。得1分
答案示范: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灯的嗡嗡声比做人的喘息,将灯的持续点亮比做时间的磁带在转动,突出了老钱的灯工作的时间很长,也从侧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治学过程。
有角度结合了具体语句结合了中心
案例二

③当我们十来个弟兄“保甲连坐”般拥挤在那间斗大宿舍里时,一片黑乎乎的身影在墙上漫涌着。常常是这边正谈着天底下最高雅清玄的问题,那边忽然杯翻壶仰,刹那间造就了几位诗(湿)人。于是老钱笑得更加开心,青黄的灯光在他秃的未免过早的头顶上波动着。我常常首先倡议解散,因为我知道人走茶凉之后,那只灯说不定要亮到寅时卯刻。
23。这篇文章的语言诙谐幽默,请以第三段语句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病例一:“青黄的灯光在他秃的未免过早的头顶上波动着。”这句话从侧面表现了老钱在学习上孜孜不倦的精神。
问题分析:没有审清题目,赏析角度有误(幽默的语言风格)。
病例二:用了“保甲连坐” “刹那间造就了几位诗(湿)人。”这词句,使故事生动幽默,使情景更形象。
问题分析:没有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空洞。
答案示范: 用“保甲连坐” 这个古代法律制度中的刑法,诙谐地表现老钱的小屋中师生挤作一团的情景 。
(“刹那间造就了几位诗(湿)人” ,用谐音法诙谐地表现了大家被茶水弄湿时的狼狈情景。)
同时也很好的烘托了其乐融融,轻松愉快的气氛,表现了老钱的平易近人。
结合了中心结合具体语句有角度联系上下语境结合具体语句有方法有角度做语言赏析题的两个注意理解分析时注意
答题表述时注意
明确赏析的角度结合上下文语境联系文章的中心结合作者的情感抓住关键的词语结合具体语句表达语言简明准确到位课件22张PPT。学习目标:1、明确品味散文语言的角度。
2、学会品味散文语言题目的
一般表述方式。中考散文语言的考查要求:1、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能初步领会文学作品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中考常见题型:词语:揣摩有表现力的词语
语句:1、赏析描写性的语句(段)
2、理解精辟句子的深层含义(一)揣摩有表现力的词语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鼓神》)
“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是贬词褒用(1分),生动地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1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答题格式:结合句子释词+作用+情感练一练 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我在各种报刊发表的各类文章,舒居然一篇篇地抄了下来,还精心地配了插图。答案:“居然”,出乎意料之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舒”同学由衷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之意。
(二)赏析描写性的语句(段)品味句子的角度1 ◇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发出好听的声音。(《词典的故事》)
词语 :词语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句中“好听”一词,生动准确地写出“我”进入新华书店的喜悦心情,表现了我对词典的渴望。答题格式:词语+作用+内容+情感品味句子的角度2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修辞: 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反复等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答案二: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答案一: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答题格式:修辞手法+作用+内容+情感内容
(写出… … )情感修辞手法作用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表述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表达了XX的情感。排比:写出了XX ,抒发了XX ,增强语言气势。反复:突出了(强调了)XX(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XX。反问:表达了XX(的情感),加强语气。品味句子的角度3 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描写手法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这几句话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孔已己穷困潦倒的形象,暗示了他的生活遭遇,表现作者对他的同情。答题格式:描写手法+作用+内容+情感品味句子的角度4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借景抒情、夸张、 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这几句话运用侧面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口技表演时听众的反应,表现了口技艺术的魅力,烘托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表达了作者对口技艺术的赞美。答题格式:表现手法+作用+内容+情感品味句子的角度5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本文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告诉我们: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前者有责任关心后者。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愧疚之情。答题格式:表达方式(议论或抒情)+作用(点明了主旨,画龙点睛)+含义(即主旨)+情感品味句子的角度6 其他:句式、标点… …品味散文句子的角度1.词语:词语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修辞手法: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反复
3. 描写手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4.表现手法:象征、讽刺、对比、烘托、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
5、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6.其他:句式、标点… …答题时要从某个角度切入分析品味散文句子的一般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
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表现手法、描写手法。其 他)
2、作用
3、概括内容
4、分析情感或主旨反馈练习 雨(2006年长春市题)
???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 春三月的雨……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 秋日的雨…… ??◆?请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3分)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 (1分)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参考答案:
(三)理解精辟句子的深层含义(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甚至全世界也是这样。 答题方法:分解提问,再回答+情感
A为什么我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B为什么“加起来是整个世界”?C这句话表现了(表达了)XX情感?练一练《新动向》P89第2题:理解“我们分享着冬夜里的温暖和甜蜜”一句的深刻含义。
答案:一家人沉浸在洋溢着关爱、谦让、体谅、和谐的亲情氛围中。
(即回答:“我们”是谁?为什么会感到“温暖和甜蜜”?)
第4题: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画线句“橘子甜,橘子酸。甜里头裹着酸,酸里头流着甜”的含义。
答案:生活就如同橘子有酸有甜,甜的就是顺心的、如意的、成功的,但无论怎样都不会轻而易举、一帆风顺的;酸的或许是苦难、挫折、坎坷,无论怎样不容易,我们都得面对,无论结果怎样,它都会教你坚强。
(回答:“甜”指什么?“酸”指什么?结合全文主旨回答,我们该如何认识或面对生活中的甜与酸?)
(四)有关散文语言的其他题型
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
〈积累感悟〉P244第5题:最后一段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排除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答案: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用类比方法说明美德对塑造人的灵魂的重要性。
答题格式:
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表现手法、描写手法。其 他) 2、作用3、概括内容4、分析情感或主旨
5、结构上的作用有关品味散文语言的中考题型
1、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结合句子释词+作用+情感
2、自选句子进行点评/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欣赏句子。
手法+作用+内容+情感
3、为什么要写这几句话(这段话)?/这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上的作用(手法+作用+内容+情感)+结构上的作用
4、分析某个句子的深刻含义。
在心里分解提问,再回答+表达了XX情感
课件26张PPT。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修辞: 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反复等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答案: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答题格式:修辞手法+作用+内容+情感内容
(写出… … )情感修辞手法作用 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有多健美——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的血肉。答题格式:修辞手法+作用+内容+情感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铃子比喻成艺术品,生动形象地描写金铃子腿骨健美,抒发了作者对金铃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 秋日的雨…… ??
◆?请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3分)作者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 (1分)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参考答案:
最后一段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排除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答案: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用类比方法说明美德对塑造人的灵魂的重要性。内容
(手法+作用+内容)结构作用诗中的蟋蟀在寒寂之时还有避难之所,这与上文金铃子的境遇构成对比; 引发下文作者对金铃子命运的思考; 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添了文采) 文章第五段引用了《诗经·豳风》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内容:手法+作用+内容+情感
结构 有人认为(7)、(8)、(9)三个自然段的意思差不多,可以删去其中两段,其实不然,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反复描写,一方面写出金铃子寒风中快冻僵的姿
态,并表现了金铃子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写
出了我的担心和我对它的关爱。理解精辟句子的深层含义(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甚至全世界也是这样。 答题方法:分解提问,再回答+情感
A为什么我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B为什么“加起来是整个世界”?C这句话表现了(表达了)XX情感?满城灯火次第亮起,今夜,这只金铃子它将在这个城市谁家的屋檐下栖息?明天,它又将撤向哪里? 答题方法:分解提问,再回答+情感
A、金铃子有家可栖息吗?B、为什么用“撤”?C、这句话表现了(表达了)XX情感?在文明的进程中已经没有了大自然的生灵的位
置,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逃离;作者为大自然
的生灵的生存担忧理解“我们分享着冬夜里的温暖和甜蜜”一句的深刻含义。
第4题: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画线句“橘子甜,橘子酸。甜
里头裹着酸,酸里头流着甜”的含义。
生活就如同橘子有酸有甜,甜的就是顺心的、如意的、
成功的,但无论怎样都不会轻而易举、一帆风顺的;酸
的或许是苦难、挫折、坎坷,无论怎样不容易,我们都
得面对,无论结果怎样,它都会教你坚强。
回答:“甜”指什么?“酸”指什么?结合全文主旨回答,我们该如何认识或面对生活中的甜与酸?一家人沉浸在洋溢着关爱、谦让、体谅、和谐
的亲情氛围中。
回答:“我们”是谁?为什么会感到“温暖和甜蜜”?中考常见题型:词语:揣摩有表现力的词语
语句:1、赏析描写性的语句(段)
2、理解精辟句子的深层含义(一)揣摩有表现力的词语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鼓神》)
“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是贬词褒用(1分),生动地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1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答题格式:结合句子释词+作用+情感我在各种报刊发表的各类文章,舒居然一篇篇
地抄了下来,还精心地配了插图。答案:“居然”,出乎意料之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舒”同学由衷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之意。
(二)赏析描写性的语句(段)品味句子的角度1 ◇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发出好听的声音。(《词典的故事》)
词语 :词语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句中“好听”一词,生动准确地写出“我”进入新华书店的喜悦心情,表现了我对词典的渴望。答题格式:词语+作用+内容+情感品味句子的角度2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修辞: 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反复等 。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表述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表达了XX的情感。排比:写出了XX ,抒发了XX ,增强语言气势。反复:突出了(强调了)XX(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XX。反问:表达了XX(的情感),加强语气。品味句子的角度3 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描写手法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这几句话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孔已己穷困潦倒的形象,暗示了他的生活遭遇,表现作者对他的同情。答题格式:描写手法+作用+内容+情感品味句子的角度4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借景抒情、夸张、 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这几句话运用侧面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口技表演时听众的反应,表现了口技艺术的魅力,烘托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表达了作者对口技艺术的赞美。答题格式:表现手法+作用+内容+情感品味句子的角度5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本文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告诉我们: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前者有责任关心后者。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愧疚之情。答题格式:表达方式(议论或抒情)+作用(点明了主旨,画龙点睛)+含义(即主旨)+情感品味句子的角度6 其他:句式、标点… …品味散文句子的角度1.词语:词语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修辞手法: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反复
3. 描写手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4.表现手法:象征、讽刺、对比、烘托、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
5、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6.其他:句式、标点… …答题时要从某个角度切入分析品味散文句子的一般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
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表现手法、描写手法。其 他)
2、作用
3、概括内容
4、分析情感或主旨课件23张PPT。中考阅读题专项训练 “关于题目”一、题型:  
1、为什么以此为题?
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4、给文章加(换)题目。  二、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你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1、《背影》   
?? 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2、《阿长与山海经》  
??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3、《变色龙》  
??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4、《心声》  
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三、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四、具体分析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  
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大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⑨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⑩黄春苹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⑾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 
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3分)  1、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从表现手法(修辞:比喻及作用)、点明主旨 来分析  
参考:形象的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
六个馒头 
 
①高一那年,我们学校组织去千岛湖春游。  
②新来的李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教室里马上被大家的喧闹声炸响。同学们纷纷问起一些关于春游要注意的事项和所交的费用等问题。最后,李老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很长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她犹豫着举起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来,嘴张了几张却没有声音。但她还是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李老师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放心,可以带馒头的。”  
③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子拿着饭票在学校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好像作贼似的跑回宿舍。宿舍里几个女同学正在收拾春游要带的零食,一边唧唧喳喳地议论着什么。女孩子直奔自己的床,迅速地用一个塑料袋把馒头装了进去,女同学的议论声似乎小了一些,女孩子的a眼圈红了。  ④出发的那天下起了雨,女孩子没有带伞,只好和别的同学挤在一把伞下,为了不因为自己而使同学淋湿,女孩子不住地把伞往同学那边移,等到达目的地千岛湖时,女孩子身上的背包也已湿漉漉的了。大家纷纷冲向饭馆吃饭去了,女孩子一个人呆在招待所里,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可是,由于塑料袋破了一个洞,湿透背包的雨水将馒头泡透了,女孩子就这样一边流泪一边嚼着被雨水浸泡过的馒头。  
???? ⑤女孩子还没有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她没有料到她们会回来得这么快,来不及藏起湿透了的馒头,只好匆忙地往还没有干的背包里塞。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能给我吃一个馒头吗?”女孩子不好意思摇头也没有点头,班长已经打开她的背包啃起馒头来。其他几个同学也纷纷走过来拿起馒头一边嚼一边说,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转眼,女孩带来的馒头都被同学们吃完了,女孩子看着空了的背包只有无声地落泪。  
???? ⑥第二天,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女孩子偷偷一个人走了出去。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本来可以不来的,干吗非要央求父亲借钱交春游费呢?女孩子一边后悔一边默默地落泪。班长找到女孩子,拉起她的手就走,说:我们吃了你带来的馒头,你这几天的饭当然要我们解决呀!女孩子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软软的馒头,b眼圈红红的。  ⑦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使她不再嚼干涩难咽的馒头,使她可以和所有其他同学一样吃着炒菜和米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着痕迹的馈赠,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单纯却丰厚的友谊。  
⑧回来之后,女孩子变了。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明媚的笑容,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后来,这个女孩不仅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也是人缘最好的一个。  
⑨因为女孩子知道,同学们给她的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善良和真诚。她们的友谊就像春天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照射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2、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从结构(线索)、主旨、引起阅读兴趣来分析  
参考:六个馒头为线索,它凝聚着同学们的深情厚谊,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以平常的馒头为题引起阅读兴趣。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我以为,父母是不了解我的。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艰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捧着两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拣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说完把石头递给了我。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你不是以前喜欢画石头吗?我们知道你没有时间去捡,就代你去了,你看可不可以画?”妈妈说。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小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⑩我将那两块石头放在客厅里,跟在妈妈身后进了厨房。然后三个人一起用饭,饭后爸爸看的“电视新闻”开始了,妈妈在打电话。我回到父母家也是属于我的小房间里去,赫然发现,父亲已将这两块石头,移放在我的一部书籍上,那套书,正是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 
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释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表明人物的感情、主旨。  
参考:因为石头是文中传达情感,表达爱意的的物品,用“痴心”来修饰“石头”,表达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访? 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选文有改动
 ? 
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4、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解释题目中关键字、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的感情)、表现手法(修辞、象征)。  
参考:“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访问表明了我与父亲对兰草淳朴高雅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把兰草人格化了,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 
四、分析  
1、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从表现手法(修辞:比喻及作用)、点明主旨 来分析  
参考:形象的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
 ? 
2、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从结构(线索)、主旨、引起阅读兴趣来分析  
参考:六个馒头为线索,它凝聚着同学们的深情厚谊,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以平常的馒头为题引起阅读兴趣。3.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释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表明人物的感情、主旨。  
参考:因为石头是文中传达情感,表达爱意的的物品,用“痴心”来修饰“石头”,表达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 
4、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解释题目中关键字、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的感情)、表现手法(修辞、象征)。  
参考:“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访问表明了我与父亲对兰草淳朴高雅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把兰草人格化了,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 五、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 (线索??? 悬念)  
(2)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 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5)表现手法???? 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从概念层面走向操作层面
——我的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思路
2009-3-4
各位老师,下午好,
每年都感觉复习会总是这么隆重,今天大家远道而来,济济一堂,我想,每个人都想听一点消息回去,那怕是小道消息;然后是学两招回去,那怕是旁门邪招, 不管什么招,最好能一招制敌,一针见血,一剑封喉,这样才不虚此行。
阙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是现代文阅读复习,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走向操作层面。
对于现代文阅读理解,我有几点看法:
1、我觉得“现代文阅读理解”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至少是一种课型吧,有他自身的规律。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2、阅读理解,在我看来,主要分两块,一是解题能力,即理解文章和题目的能力,二是答题能力,答案的组织和表述能力。对于理解能力,我觉得大多数学生是没有问题的,其次,要想在短时间里面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几乎是很难的。理解能力里面的,理解题目能力,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审题能力,这是需要强调的。还有,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多人谈了,但是对于要答题能力,大家关注的还不是很多,所以今天我侧重讲答题能力。
3、要种一棵大树。这棵树,树干是能力点,分支是考点,下面是题型,上课的时候,就是教学生怎么把这树砍下来,每节课砍一枝。砍完了这棵树就好了。
所以,我所理想的复习用书,应该是这样编写的:能力----- 考点--------题型-------应对策略(答题公式)-------专题训练 。其中核心是题型归类和应对策略,我觉得按题型复习,比笼统的所谓专题复习更有针对性,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按照这个格式编写,我们互相交流,我是我的信箱和博客。
4、走向操作层面。说白了就是针对不同题型,寻找出其中的规律,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甚至是答题公式。复习课老师的职责,就是从复杂的题型中得出简单的应对策略,策略越简单,越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学生也越容易接受,越有效。
但是很奇怪,只要一讲到应对策略,操作层面,很多人就会很痛苦,说,这不是应试吗?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正如,一个女人,上的了厅堂是好女人,下的了厨房,照样也是好女人,没有任何理由鄙视。我觉得,我们语文,总喜欢画饼充饥,最缺的是能烧一桌好菜的人。
5、真正把把阅读理解当作一个课型,真正要走向操作层面的时候,我们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对试题自身的规律特点研究透了吗?
第二个是有关阅读理解的知识具备了吗?
第三个是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我们给予了吗?
只有研究透题目的特点,具备了相关的知识,才能得出相对科学的应对策略,否则我们在教给学生方法的时候,往往都是伪方法,貌似有用,却经不起推敲。
6,这五点的顺序不是并列的,是递进或因果关系,采用这种呈现方式。
讲操作层面,主要讲答题能力,讲答案的组织和表述,先说答案的组织。
一、答案的组织
所谓答案的组织,就是答案的结构框架,答题的步骤环节。我觉得每种题型都有他自身的规律特点,都有和他相对应的答案的组织模式。学生掌握答案的组织模式,其实等于找到了答题的切入点,而且还可以保证学生答题的完整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检查题目答案。具体怎么做呢,下面举一种题型。最近几年,很多中考卷都围绕文章标题出题。
第一步进行题型归类,这种题目,主要有四种题型。
一、给文章拟题
二、品味标题的妙处
三、阐述标题的含义
四、破解标题的信息
归类完成,其实试题归类就是对试题规律的研究,也为寻找应对策略和答案组织模式提供了基础。
我们选择一种题型,品味标题的妙处,这类题,有什么应对策略,他的答案组织形式是怎样的? 根据我的研究,可以采用“标题风格+标题特点+标题作用”形式。这个模式是怎么得出的呢,对标题相关知识以及各种参考答案公式。在这个模式中,最核心的是标题作用,当中加了个括号,如果有特点的要写,没有特点的不用写。标题风格都可以写。
下面就得提供相应的知识了。
标题的风格:大致可分为四类:准确鲜明、新颖巧妙、简洁凝练、含蓄隽永。
标题的特点:好标题往往具有自己的特点,往往运用了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等。
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三种作用:1、吸引读者2、归纳文章主旨(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3、文章的线索,4、概括文章内容。
这个答案模式,怎么运用,效果如何,选一道题目验证一下,答案是:
本文标题新颖巧妙,别具一格,意在说明四合木珍贵,以引起读者关注,唤起人们保护意识。
分析这个答案可以发现,“新颖巧妙,别具一格”指的是标题的风格,后部分主要讲标题的作用(关注,主旨)。严格来说,这个答案还缺少一步,那就是指出标题的特点。这个标题的特点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答题思路,这一块应该加入。答案变成这样:
本文标题新颖巧妙,别具一格,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四合木比作大熊猫,突出了四合木珍贵,以引起读者关注,唤起人们保护意识。这样答案就更加完整。
其实很多题目都有自己的答案组织模式,下面我再展示几个:
语言赏析:字词句,修辞名称+修辞内容+修辞作用(写实 抒情)
还有比如概括题: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合并同类型,提取公因式(公倍数)
描写作用:为下文_____铺垫,为下文的什么铺垫呢,其实也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为下文的情节或情感,而情节基本上以(人+事)来写
《歪儿》 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垫(情感)
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2分)
为下文母亲抽打樱桃花和我保护樱桃花作铺垫。《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有时候是合在一起的,为后悔为下文“我”不愿熏药的内疚,以及对父亲的良苦用心教育的理解作铺垫。
二、答案的表述
答案的组织明确之后,答案的表述也很重要,我认为,阅读理解答案的表述,只求准确就可以了,意思对了就行,因为改卷老师不会因为你的奇思妙想给你高分,想创造到作文上慢慢创造。
其实,答案的表述要注意的应该有很多, 今天我就讲两点,一个是答案表述的角度,一个是答案表述要注意主语。

答题一般是表达观点,而非抒发情感,所以一般要用陈述句,在陈述句里面,有肯定句和否定句,一般要采用正面肯定阐述。
比如,有道题目。朱熹的读书有三到,
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心到的重要,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用原文短句 回答)。
有三句可以作为答案,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但题目还有一个要求 (要正面回答)。那答案只能是这句,第一句,否定句,反面角度,第三句是反问句。都不符合要求。
这道题目,他明确要求正面回答。有些题目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却有暗示。
比如,
《这并不是胜利》)(2)结合漫画的标题,用一句话谈谈你渎漫画后的感受或启示。(2分)
这不是表示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能说出漫画的含义,且能结合标题去说,意思相近即可。)
这不是胜利,这是反面阐述,不是胜利,那是什么,是人类的对人类的控诉,是人类的毁灭
就是那是正面回答。
作业本上有一道题目:
18.按文章说说为什么“短信文化是一种年轻的文化;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因为短信是一种新生的文化,使用短信的又大多是年轻人,所以称之为年轻的文化,年轻人的文化。
有学生回答:因为老年人不常用短信 这个答案不准确,这不是理解能力的问题,其实是表述习惯问题,采用反面回答,换为正面回答,应该是,大多年轻人常用短信。这样就对了。
或许有些老师,会发现了,这两个答案表述角度不同,还涉及另一个东西的变化,那就是表述的主语。从老年人变为年轻人。问年轻人的文化,主语应该是年轻人。很多同学的答案出现偏差,并非理解能力有问题,而是不注重答案的主语。
语言的表述肯定会受到对象的制约,对象表现在句子中相当于句子的主语。
有关句子的主语,再举一道题目。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1.?读下面一则消息,从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2分) 据《河南日报》2007年5月10日报道,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生交学杂费上学已经已成为历史。来自省财政厅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省财政落实资金15.9亿元,对126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对657万名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对70万名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资助学生数和投入资金量均居全国首位。
筛选还是比较容易的,???????????????????????????????????????????????????????????????????????? 2.①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生交学杂费上学已经成为历史???
②我省财政资助学生数和投入资金量均居全国首位(一条1分。共2分)
第二句有个问题,少了一个主语。这就需要补充,补充主语。如果这道题目是让我们的学生做,我觉得主语还要改变,最好把我省为河南省。
2008年南通《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⑦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渐渐的树干上的绿色也退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 ⑧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母亲用牺牲樱桃树的代价告诉“我”的道理。(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为了,更好说明问题,我先把试卷的答案告诉大家。只有当你懂得舍弃,你生命的行囊才会装满更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或“青涩的青春只有经过抽打的磨砺才能够逐步走向睿智与成熟”。
有学生这么回答:
(1)负担太重,会累死的。这个答案的错误,表面上看是信息筛选不准确,其实是思维方式,是从树的角度思考的,主语是树,只是陈述树的事实,所以不准确。
而下面这个答案就是从人的角度思考,
(2)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否则会累死的。是从人的角度思考了,但是,这个答案为什么感觉没有答到点上,主要是从反面来阐述,否定形式的。“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这句中后半句才是最观点,懂得取舍,不但不会累死,还会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
所以下面这个答案
(3)懂得舍弃,才会有收获。接近参考答案了。严格意义来说,这个答案还是不准确的。有个学生的答案,我觉得比参考答案好。
(4)懂得适当的舍弃,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你看,妈妈并没有把樱桃花,全部打掉,只是打掉部分,这种舍弃,其实只是适当舍弃。
这个是关键词的使用。
关于答案的表述,就讲到这里,对于今天的讲座,我还得再强调一下:
第一、解题和答题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强调答案的组织和表述,并不是意味着理解能力不重要,恰恰相反,我是假设学生理解能力都没有问题的前提上进行。答题能的组织和表述,只是我切入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角度,表达我的一种思路,没有面面俱到。
第二、知识分类上说,记忆性知识,答案的组织和表述,
但是按知识进行分类,古诗词背诵,只是记忆性知识,而这个答题组织和表述不属于记忆性知识,而是操作性知识,也就是说学生背会公式,并不意味着,就会做数学题目了,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巩固,像广播操的动作一样,只要音乐响起,他的手就自然而然的摆出动作。
还有一个,大家可能发现了,今天虽然讲的是现代文阅读,但是例子并没有局限于此,其实如果,按照能力点去梳理,或从答案的组织和表述去阐述,很多题目都有相似之处。
最后,我觉得这些东西是有用的,而且是需要的,学生是喜欢的,效果也是不错的。我想说的是,这个一条思路,并不是死路。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