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3.《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3.《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7 22:4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下第一单元古诗3.《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古诗解读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是最有诗情画意的。中秋之夜,无数文人墨客望着那轮明月,或寄托思念之情,或倾诉离家之愁,或品说人生之味。王建这首《十五夜望月》是写中秋望月的经典之作。“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树上的鸦鹊不再聒噪,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空明、澄静、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啊!于是,水到渠成,诗人吟出了这两句。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思念会落在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思亲怀人,偏偏说“秋思在谁家”,这样的情感表达也是够含蓄够委婉够深沉了。这句诗中,写得最为传神的当属一个“落”字。“落”本来很寻常,但和“秋思”联系起来,就不同凡响了。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秋思,仿佛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在人间似的,这首诗的意境也因此而显得更加优美了。
中秋望月的诗词还有很多,学习这首诗之后,还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走进古诗词里的中秋,领略中秋望月的诗意文化。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通过品味诗句,想象画面与情景,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望月的习俗,体会人们望月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3.通过拓展学习,走进古诗词里的中秋,领略中秋望月的诗意文化。
教学过程
一、动情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1.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是最有诗情画意的,那就是中秋节。中秋之夜,无数文人墨客望着那轮明月,或寄托思念之情,或倾诉离家之愁,或品说人生之味。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2.出示古诗,了解诗人王建:王建,唐代诗人,与张籍齐名。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
二、通读古诗,初步感受诗中情
1.呈现标画节奏的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对读。通过多种形式,读通诗句,读好节奏,读出初步的感受。
2.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参考:庭院中的地上一片雪白,树上的雅雀已经歇息了;寒冷的露水无声无息地润湿了桂花。今天晚上的月亮是那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应该在望着它吧;不知道这秋天里的思念会落在谁的家里呢?
3.交流阅读初感受:望月,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诗人望月,其实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交流,圈出诗眼关键词“秋思”。秋思,就是中秋节的思念。
三、品味诗句,深入体会诗中意
1.品味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一联诗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冷清、寂寞、孤独)这样的感受,是诗句中哪些字词传递给你的呢?交流,点拨,预设如下:
(1)“地白”
月光洒在庭院中,地上一片洁白,让人感到宁静、冷清。
联系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加深体会。
(2)“树栖鸦”
联系诗句或课文中的语句,体会 “鸦”的意象:
月落乌啼霜满天 ——唐·张继
晚日寒鸦一片愁 ——宋·辛弃疾
鸦带斜阳归远树 ——宋·吴文英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课文《四季之美》
“鸦”通常表达的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情感呢?(孤独、寂寞、忧愁、归家、思乡……)
(3)“冷露”
冷露,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天气的冷,还有内心的冷,因为孤独、寂寞。
联系杜甫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加深体会。
(4)“湿桂花”
中秋时节,桂花盛开,十里飘香。于是,月下赏桂,也成了中秋节的一个传统习俗。比如唐代诗人皮日休就写过一首《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月下赏桂花,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可是这诗中的“桂花”前面,却还有一个“湿”字。桂花被冷露打湿了,诗人月下赏桂的美好心情也被打湿了,剩下的是孤独、寂寞、冷清……
(5)带着理解和感受,朗读诗句。
2.品味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人尽望”,想象一下,这中秋月明之夜,都有哪些人在望月呢?
——漂泊异乡的游子
——盼儿早贵的父母
——思念丈夫的妻子
——想念爸爸的孩子
——普天之下的有情人
(2)人们在中秋之夜“望月”,其实想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
如:思念、牵挂、祝福、期盼……
(3)“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真的不知道秋思落谁家吗?
交流,体会:其实不然,这是诗人在含蓄地、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亲之情!
(4)比较体会“落”字的精妙
《全唐诗》收录这首诗的时候,把“落”字改为“在”字,你觉得好不好?
交流,体会:一个“落”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秋思,写得有形有色、可见可触了,就像那皎洁的月光一样洒落到了人间,用词多么形象、生动啊!
3.带着感受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四、拓展诵读,心中映照中秋月
我们中国人,从古到今,对中秋那一轮明月情有独钟,写中秋望月的古诗词也就数不胜数。
1.读一读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读一读宋代苏轼的《中秋作》
3.再读一组写中秋望月的古诗词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唐·白居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宋·苏轼
阴睛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明·徐有贞
结课:那一轮中秋明月啊,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诗情画意。让这轮明月,都映照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