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7.2 物质溶解的量
第1课时
硝酸钾和氯酸钾都可溶于水,但在一定的温度下,它们溶解的量是否都有个限度?
学习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条件。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如果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某样溶质,能无限地溶解吗?
【实验7-5】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1.在盛有15ml水的烧杯中,加入3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
硝酸钾全部溶解
3g 硝酸钾
15mL水
新知学习
2.在盛有15ml水的烧杯中,加入3g氯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
氯酸钾全部溶解
3g 氯酸钾
15mL水
通过上述操作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它就不能继续溶解了。
新知学习
像这样,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这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的定义
1.饱和溶液
新知学习
(1)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新知学习
判断某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①有未溶解的溶质,且固体溶质不再溶解
②没有未溶解的溶质的溶液,再加少量的溶质,不能再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新知学习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应注意
1.应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够相互转化。
2.应明确“某一溶质”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如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以继续溶解蔗糖,因为该溶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是蔗糖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概念中的“不能”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已经达到最大限度。
新知学习
二、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实验7-6】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实验用品:
实验过程:
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硝酸钾、蒸馏水。
新知学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在盛有1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2. 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将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
3. 在步骤1的小烧杯中再加入10 mL水并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有部分未溶解
固体未溶解;
加热后固体溶解;
冷却后又有固体析出
固体全部溶解
新知学习
本实验中采用哪些方法实现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
思考:
根据该实验探究,可以得出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饱和溶液
不饱和
溶液
①增加溶剂
②降低温度
①减少溶剂
②升高温度
③增加溶质
③增加溶质
当堂检测
1.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
B.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C.取少量溶液降温到0℃,有固体析出
D.取少量溶液升温到50℃,无固体析出
A
当堂检测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D
当堂检测
3.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试举出三种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 ;
② ;
③ 。
向溶液中添加KNO3
恒温蒸发掉一部分水
降低温度
当堂检测
4.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克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接近0℃
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
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
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C
课堂小结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