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 学案
【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把握海伦 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4.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一)学习重难点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写作背景】
(一)写作背景
海伦 凯勒一岁半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7岁,海伦 凯勒考进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 凯勒无比敬爱和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 莎莉文 !”
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人,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作者介绍】
(一)作者介绍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19个月时因患急性充血症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后来通过导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文体知识】
(一)文体知识
环境描写及作用
自然环境的描写充满了温暖的气息,表面上是写莎莉文老师来到时的季节,更深的作用是暗示“我”的命运即将发生美好的转变。
点拨: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
【导读理解】
(一)导读理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跳读全文,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情景。体会莎莉文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最后,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水(water)”这个字,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朗读课文,归纳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写“我”与莎莉文老师的第一次见面。
第二部分(6~8):写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单词。
第三部分(9~13):写莎莉文老师开启了“我”知识的大门,“我”有了求知的欲望。
【品味亮点词语】
1.“迎接南方春天”有什么深刻含义?
“迎接南方春天”一语双关,表面上写莎莉文老师到来时的季节为春天,更深的含义是说莎莉文老师是“南方春天”,将使“我”处在冷冻中的心灵复苏,从而暗示“我”人生的转折即将到来。
2.第⑥段中“立即跑下楼去”的这个“跑”字有何表达效果?
“跑”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我”最初取得成功的喜悦和兴奋。
3.“我”为什么说自己的学习是“不求甚解”?
“我”最初的学习动力是来自对手指游戏的兴趣,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文字,只是模仿老师的动作而已。
【感悟精彩句子】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唯恐意外发生。”
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这是生平第一次。”
作者抓住了“我”丰富的内心活动来写井房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我”既对万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又因摔坏了布娃娃而无比的懊悔,心理描写十分细致、贴切。
3.“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以反问句突出了“我”对生活、未来的欣喜及企盼之深切。
【巩固训练】
(一)巩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绽开(zhàn) 搓捻(niē) 涨红(zhàng) 感概万分(kǎi)
B.惭槐(kuì) 栖息(xī) 繁衍(yǎn) 花团锦簇(cù)
C.譬如(pì) 迁徙(xǐ) 企盼(qǐ) 落英缤纷(bīn)
D.穿梭(sōu) 煎熬(áo) 冥思(míng) 不可明状(míng)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作品。
B.热点素靠学习唇语、看老师板书和自学,失聪女孩江梦南考取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
C.因为莎莉文老师能够做到寓教于乐,因此她赢得了海伦·凯勒的尊敬与爱戴。
D.对于海伦·凯勒来说,莎莉文老师就是那个启发她、给她深切的爱的人。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无数医护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B.路学科火星表面有一层稀薄的大气,与月球和地球的环境截然不同。
C.这首歌的旋律真是美不胜收,让人精神愉悦。
D.我们读书切忌不求甚解,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多问老师多查资料。
请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
【小题1】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
【小题2】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
【小题3】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小题4】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的,不敢疏忽,生怕出错。
B.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C.城外的垃圾场垃圾成山,泡沫塑料满天飞,真是美不胜收。
D.看着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6.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搓捻(______) 探测(________) 激荡(_______) 走廊(______) 惭愧(______) 截然(______) 奥mì(______) 感kǎi(______) zhàn(______)开 灵hún(______) yù(______)望 pēng pēng(______)直跳
7.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感慨(kǎi) 走廊(láng) 预兆(zhào) 疲倦不堪(kān)
B.搓捻(cuō) 奥秘(mì) 企盼(qǐ) 小心翼翼(yì)
C.航行(xíng) 模仿(mó) 迁徙(xǐ) 截然不同(jié)
D.缝制(féng) 绽开(dìng) 繁衍(yǎn) 恍然大悟(huǎ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擦星星的人
王伟锋
①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孤单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
②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检查。
③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让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通。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晚上在我这里补课。”可是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可恨的应用题。
④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儿窗外的星空。
⑤等他忙完,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或许是忘记了,他竟没有再提要我交检查的事情。
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还没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
⑦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地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
⑧潘老师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踏着铃声,他匆匆赶来,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搓手。 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⑨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换掉湿衣服和湿鞋子。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师已是50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了,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业,才踩着泥泞的黄胶鞋,匆匆而去……
⑩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外辗转漂泊,也做了老师。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郑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恩师。
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走时被病痛折磨得全身只剩下一把骨头。我走进阳台,默默地遥望星空。窗外的星星,时隐时现。让我想起来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
那夜,我梦到了星空,上面繁星点点,也梦刚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使劲擦着什么。
“潘老师,您干什么呀?”我问。
“擦星星呀!”潘老师停下来,回身说,“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
(摘自《教师博览》2020年第3期,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体会“我”对潘老师感情的变化,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_______潘老师→“我”_______潘老师→“我”_______潘老师→“我”感念潘老师
【小题2】概括文中的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小题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标题“擦星星的人”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搓捻(niǎn),感概万分一感慨万分;B项,惭槐一惭愧,栖息(qī);D项,穿梭(suō),不可明状一不可名状。
2.答案:A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改为“《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或“《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作品”。
3.答案:C
解析:A项,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使用正确。B项,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使用正确。C项,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使用不当。D项,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使用正确。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小心翼翼:本是严肃虔诚之意,现在形容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符合“不敢疏忽,生怕出错”的语境,符合语境;B.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符合“突然间”理解的情境;C.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是褒义词,和“垃圾成山”的情境不相符,不符合语境;D.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和“自豪感”的情境相符合;故选C。
6.答案:cuō niǎn;cè;jī;láng;cán kuì;jié;秘;慨;绽;魂;欲;怦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注意“搓捻”“惭愧”的读音。注意“慨”“绽”“怦怦”的书写。搓捻:将线、纸等放在手里来回搓。惭愧:指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怦怦直跳:形容心跳得很厉害,比喻忐忑或者激动的心情。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D.绽开(dìng)——zhàn;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