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吆喝》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6 21:0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7张PPT。吆喝萧乾这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萧乾
记者
作家、翻译家1935年燕京 大学毕业照  1910年1月出生在北京,是遗腹子。11岁丧母。在崇实学校靠半工半读念完中小学。放过羊、织过地毯、坐过牢、当过教员、当过记者,主编过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版。1939年至1942年任英国伦敦大学讲师,兼《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年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 二战时在欧洲当随军 记者  1943年放弃学位投身新闻。二战中作为唯一的中国记者,驰骋欧洲战场,亲历腥风血雨,目睹了纳粹的灭亡。之又采访过联合国成立大会、泼茨坦会议、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写下一批著名通讯,名重一时。  1949年建国前夕回到北京。此时剑桥大学聘他为新闻系终身教授,他不顾亲友劝阻毅然谢绝。  1957年被打成右派,到农场“劳动改造”,被迫搁笔22年。“文化大革命”又被揪斗、抄家,所藏图书资料及文稿,全部丧失。萧乾回忆录—— 《未带地图的旅人》 是一部以血写成的作品,是一部以灵魂写成的作品(蔚江)萧乾1983 在新加坡 1979年平反后担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等职,还有一大堆头衔。1996年 在纽约大学讲演 1989年担任美国伊斯塔德国际文学奖第十届评奖会评审委员。与夫人文洁若  1990年,80高龄的萧乾和夫人文洁若翻译了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此书1996年获全国优秀外国文学翻译一等奖。在寓所1999年2月11日去世,享年90岁。招徕( ) 铁铉( )
囿于( ) 隔阂( )
饽饽( ) 秫秸( )
商贩( ) 吹嘘( )
吆喝( ) 小钹( )
荸荠( )láixuànyòuhébōshú jiēfànxūyāo hebóbí qí读准字音钳形(q?án) 馄饨(hún)(tún) 剃头(tì)
佐料(zu?) 乞丐(gài) 蛤蟆(há)(má)
雪花酪(Iào) 海棠(táng) 蘸(zhàn) 兜里(dōu) 卤煮(I?) 山楂(zhā) 荞麦(qiáo) 马趴(pā) 两捆(k?n) 嘞(Iei)
招徕: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招揽。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这里指押韵。解 释 词 语油嘴滑舌:
囿于:
隔阂:
吹嘘:
吆喝:形容说话油滑。局限于;拘泥于。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囿:局限,拘泥.
伶俐:聪明;灵活.
凄厉:(声音)凄凉而尖锐.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晶莹:光亮而透明.
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
“吆喝”怎样读?
Yāo he本文是什么文体?
散文
写的是什么内容?
作者儿时北京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卖硬面饽饽卖

薯卖
花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介绍时充满了美好的怀念之情和浓郁的情趣。
2、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顺序组织起来的?
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课文是按照“引出话题”(1—3),“介绍叙述”(4—10)、 “评论品析”(11—14)来安排结构的,脉络清晰。介绍吆喝声时,首先是按照从早到晚顺序介绍了吆喝声。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文章的吆喝声林林总总,多而复杂,但作者却介绍得有条有理。理清结构一(1—3)总起全文,引出吆喝。二(4—10)详细介绍吆喝的各种声音。三(11—14)介绍了种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1、(4)总的介绍吆喝声,总领下文。2、(5—9)从早到晚介绍吆喝声。3、(10)一年四季的吆喝声。吆喝吆喝所代表的经营品种。(4—10段)各种吆喝的具体内容(11段)吆喝的声调(12段)吆喝的音韵节奏(13段)时间顺序总领句:“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课文结构:器乐声乐吆喝从早到晚(5-9)早上(5-7)晚上(8-9)一年四季(10)春天,到夏天秋天,到冬天吆喝的内容吆喝的声调吆喝的音韵节奏(引入)(介绍)(评价)思考:1、北京街头卖东西的有很多,为什么作者只介绍了其中的几种吆喝,其余的只简单的说他们卖什么?这样写有何好处?各种吆喝都一一介绍实在太多,也毫无必要。只要写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这样裁剪材料可以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介绍。主题更突出。2、你觉得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感情?饱含怀念之情。既有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也有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 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 从早到晚的吆喝声
一年四季的吆喝声
买东西的声音
乞丐的吆喝声
吆喝的人的本事大
吆喝的人如何变着法儿吸引顾客
洋人喜欢听买东西的人操作的打击乐
林林总总但不繁冗不杂乱 选择一天里、一年里各个时间段有代表性的吆喝来写
不繁冗一天里从早到晚的吆喝声
一年四季的吆喝声
从早到晚的叫卖声
晚上的叫卖声
选材合理详写略写详写剪裁恰当
开头引入:1、洋人喜欢“器乐”而“声乐”(吆
喝)更有欣赏价值
2、叫卖人(吆喝者)的本事大突
出吆喝的欣赏价值
时间顺序
过渡性语段不杂乱组材严谨找出过渡句并赏析 “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此句在上下文中衔接自然,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在清早、白天、夜晚三者中,重点写的是什么?重点写夜晚。
夜晚的吆喝声,作者写了哪几种?
卖馄饨的、卖硬面饽饽的、唱话匣子的(没吆喝)、算卦的、乞丐。写的最具体生动的是哪一种吆喝? 怎样吆喝?是乞丐。
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你能学吗?乞丐的吆喝声,作者的评价是哪四个字?凄厉动人用词准确精当 “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这个过渡句,用浅显的比喻把街头吆喝声之多巧妙地写出来,又顺其自然引出晚上的吆喝声。 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10)
第三部分(11~14) 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评说吆喝人如何想办法吸引顾客引入介绍评说突出欣赏价值突出时间长、种类多编词
声调的高低
押韵
语气评说吆喝人如何想办法吸引顾客
作者分析出了几条?艺术性
戏剧性文化内涵 卖馄饨 : 馄饨喂-----开锅! 卖饽饽: 硬面----饽饽 卖柿子: 喝了蜜的大柿子! 卖糖葫芦: 葫芦儿-----刚蘸得 卖烤白薯: 烤白薯哇真热乎 卖秸秆玩具: 小玩艺儿赛活的 卖吃食: 卤煮喂,炸豆腐吆 卖萝卜: 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卖冰棍儿: 冰棍儿------三分嘞“四季”这一段,写了哪几种吆喝? 其中哪一种写的最具体生动?春天:卖金鱼儿的
夏天:卖雪花酪的
秋天:卖柿子的
冬天:卖糖葫芦儿和烤白薯的
最具体生动的是卖柿子的。

老北京的吆喝卖西瓜  
【吆喝】栽花呀 栽花呀 芍药花呀 矮行尖呀哎 薄荷秧儿呀哎 玉兰花呀哎 茉莉花呀哎
 
鲜  花
烤白薯卖金鱼卖硬面饽饽关于吆喝 吆喝,说穿了就是大声叫卖,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市井文化。据说,老北京的吆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不过,现在北京城里会吆喝的人已经不多了。吆喝,既要有规矩又要有艺术性,瞎喊不行。在大宅门前吆喝,要拖长声,既让三四层院子里的太太小姐听见,又要透出优雅,不能野腔野调地招人烦;在闹市上吆喝,讲究音短、甜脆、响亮,让人听起来干净利落,一听就想买。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对老北京的吆喝有什么认识?
(它不仅是一种叫卖,也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甚而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创造。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有独特的价值。)
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表达对老北京吆喝的怀念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既传达了作者对老北京吆喝深切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表现了着对老北京民俗文化的热爱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吆喝词设计 例:一个卖药糖的是这样吆喝的:“卖药糖啊!吃块糖消愁解闷儿,一块就有味儿。吃块药糖心里顺,含着药糖你不困。吃块药糖精神爽,胜似去吃便宜坊。吃块药糖你快乐,比吃包子还解饿。”注意:吆喝词尽量口语化,贴近生活,尽量押韵。广 告 设 计凸显创意任可:
来来来,屋里走,瘦肉夹馍一摞摞,
红烧羊蹄子,烧烤草鱼子,
不来后悔一辈子。
学生吆喝词编写摘录燕丽:
磨剪子磨剑磨刀,胜过让专门公司制造,又便宜来又好,磨出的刀又锋利又薄, 磨一次一块一毛。
折瑞涛:
玉兰花,头上扎,水灵灵的姑娘都爱它,
买一枝来瓶中插,保证清香溢满家。学生吆喝词编写摘录杨嘉昊:
竹板这么一打,别的咱不夸,夸一夸我的假花叫made by china, 那枝长花大十八个叶,就像一朵花,不,就是一朵花。
杨嘉昊:
来哎—— 我的假花胜真花,红(色的)玫瑰,刺不扎,黄(色的)秋菊一个大,紫色的丁香,素色的月季,一块八——阿。
学生吆喝词编写摘录品味语言和情感课题拓展 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运用轻声
有儿化音
方言词语吆喝
词儿、皮儿、馅儿
饽饽、蛤蟆骨朵儿品味语言一 北京话并不是普通话,它有它的特色.北京话有三大特点:

(1).快.
(2).发音较含混.
(3).儿化音很多.

质疑研讨: 为什么作者要大量运用“京白”口语?罗列了这么多的吆喝声,是不是繁冗了些? 作者运用“京白”的艺术语言,一是因为他对北京家乡的热爱,二是因为写的“吆喝”都是当地的口语,用当地语言来写更真实,更有表现力。品味语言二①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②“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
③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风趣的言语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顽皮和幼稚。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理。思考讨论:
  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怀念之情
那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体味情感文章主旨 作者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写出的是北京古老文化的辉煌,那里面就渗透着自己对它的依恋之情.作者直言:我想用它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

在作者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蕴涵的浓郁的情趣.北京曲艺京韵大鼓双簧京都气派北京庙会北京老字号   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 吆喝还有没有作用?这种口头广告正逐渐消失。请具体说说:这种消失是好事还是坏事?
结束语 悠扬的吆喝、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飘香的大碗茶、代代相传的老字号,字正腔圆的京声京韵……这些都是老北京的印记,老北京的缩影,共同交融成浓浓的“旧京味”。虽然它们大都悄然远离,却已深深烙进热爱北京的人们的心灵,留存下来的点点滴滴,都会轻易召唤出人们最温暖最亲切最甜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