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校际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校际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07 21:09:02

文档简介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莒县2023 级高一上学期校际联合考试
物理试题 2024.01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本试卷共6页,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 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重力会减小
B. 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 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在该物体的外部
D. 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2. 玩具小车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玩具小车
A. 第1s内做曲线运动, 第 3s内做直线运动
B. 第1s内和第3s内的位移相同
C. 第1s内和第4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 第3s内和第4s内的运动方向相同
3. 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定木块A 与长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足够长的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木块A 放在长木板B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A 相连。现对长木板 B施加水平向左的拉力,拉力逐渐增大,水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高一物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不受力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 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牛顿第一定律都不能通过实验验证
C. 匀速上升的气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一定不断变化
5. 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面有情况需紧急刹车,刹车后的运动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则汽车
A. 刹车后 6s内的位移大小为 50m
B. 刹车后6s末的速度大小为 4m/s
C. 刹车后第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2m/s
D. 刹车后第1s 内和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10:1
6.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 xOy平面内受到 F 、F 两个力的作用,F 的大小为 20N, 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37° ,F 的方向沿着x轴负方向(图中未画出)。已知 sin37°=0.6,
cos37°=0.8。若 F 、F 的合力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37°,则F 的大小可能为
A. 30N B. 25N C. 15N D. 6N
7.无人机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某架无人机执行任务时,悬停在距离地面80m的高空,并由静止释放物资。不计空气阻力,g取 10m/s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资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 8s
B. 物资下落第 3s 内的平均速度为 15m/s
C. 物资下落 40m 时的速度大小为 20m/s
D. 物资落地前最后 1s 内下落的高度为35m
8.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小盒b置于斜面上,通过轻绳跨过固定的光滑定滑轮与悬在空中的小盒a连接,连接b的一段轻绳与斜面平行,
a、b、c始终保持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仅在 a中加入少量砂粒,c对b的摩擦力增大
B. 仅在a中加入少量砂粒,地面对c的摩擦力增大
C. 仅在 b中加入少量砂粒,c对b的摩擦力增大
D. 仅在b中加入少量砂粒,地面对c的摩擦力增大
高一物理试题 第2页(共6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 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 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索道全长7454米,高度差1277米,轿厢98个,单程运行时间约30分钟。游客乘坐索道缆车可欣赏沿途壮观的风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计算游客乘坐索道缆车的时间,可以将游客看作质点
B. 观察游客被美景震撼到的表情,可以将游客看作质点
C. 山上的小石头可以看做质点,大石头不能看作质点
D. 游客以缆车为参考系,看到前面的山向自己靠近
10. 如图甲所示,在升降机的底部安装了一个传感器,传感器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通过传感器能够显示物体对升降机底部的压力F的大小。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t=0时,升降机由静止开始运动,传感器的示数F随着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若升降机只在竖直方向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t 的时间内, 升降机向上运动
B. t ~t 的时间内,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C. t ~t 的时间内,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D. t=t 时,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11.将一小球从 P 点竖直向上抛出,最高运动到Q点,运动过程中受到大小恒定的阻力作用(阻力小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从 P 点到Q点所用的时间大于从Q点到P点所用的时间
B. 小球从 P 点到Q点的平均速度大于从 Q点到 P点的平均速度
C. 小球在空中的同一高度处,上升时的速率大于下降时的速率
D. 小球从 P点到再次返回 P 点的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向上
12.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m 的两个物体a、b置于足够长的斜面上。两物体间用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连接。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在 b上,使a、b一起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已知两物体的材料完全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仅增大物体b的质量,轻绳上的拉力减小
B. 仅减小两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轻绳上的拉力不变
C. 仅增大斜面的倾角,轻绳上的拉力增大
D. 突然剪断轻绳的瞬间,b的加速度增大
高一物理试题 第3页(共6页)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 60分。
13. (6分)
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提供的器材有铁架台、弹簧、刻度尺和多个钩码。测出弹簧原长后,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使弹簧保持竖直状态,当钩码稳定后读数,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
(1)某次测量弹簧的长度时,刻度尺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 cm。
(2)图乙是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的图线。根据此图像计算出弹簧劲度系数为 N/m。
(3)图乙中直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
14. (8分)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将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小车右端固定一拉力传感器,在传感器上系一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槽码,小车左端与一条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
(1)实验开始时,应该先 ,再 (选填“释放小车”、 “接通电源”)。
(2)实验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满足槽码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某次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高一物理试题 第4页(共6页)
(4)小明同学将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忘记考虑阻力的影响,但其他实验操作均规范,若测得多组小车的加速度 a与对应的传感器示数 F,在图像(如图丙所示)中做出加速度与拉力的关系图线应该为 (选填“1”、 “2”或“3” ) 。
15. (8 分)
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质量 的木块,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沿着斜面匀速滑动,已知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重力加速度 sin37°=0.6, cos37°=0.8。
(1)若木块恰好能沿着斜面匀速向下运动,在答题卡的图上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求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f 的大小;
(2)若木块恰好能沿着斜面匀速向上运动,求推力 F的大小。
16. (9分)
节日里放的起花最早出自《儒林外史》,描述“形如小纸炮,缀有长约二三尺苇杆,燃其芯即急起”。设起花从地面发射后始终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点火后可认为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到达离地面高. 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忽略重力的变化, 重力加速度 求:
(1) 起花上升的最大高度 H;
(2) 起花返回地面时的速度 v;
(3)起花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t。
高一物理试题 第5页(共6页)
17.(13 分)
某地防汛演练中,战士驾驶小船进行救援,河岸是平直的,河的宽度( 河水的流速 方向如图所示,
(1) 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 以最短的时间到达河对岸,求小船的位移s;
(2)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以最小的位移到达河对岸,求小船的渡河时间 t;
(3)若小船相对于水的速度(即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保持 不变,为了避险,小船沿虚线从A到B再到C,所用时间为T ,完成救援任务后再沿着虚线从C到B 再返回到A, 所用时间为 已知A、 B连线垂直于河岸, B、 C连线平行于河岸, 且 , 不计小船在 B 点转变方向的时间。求 与 的比值。
18. (16 分)
如图甲所示,以恒定速率逆时针转动的传送带倾斜放置,倾角( 时将一煤块从传送带的顶端A 由静止释放,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时到达传送带的底端 B 点。重力加速度 煤块可视为质点。求:
(1)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t=3s时煤块的速度 v 和传送带上A、B之间的距离 l;
(3)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s。
高一物理试题 第6页(共6页)莒县2023级高一上学期校际联合考试 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2.D 3.C 4.B 5.A 6.B 7.D 8.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AD 10.BC 11.BC 12.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60分。
13.(6分)
(1)16.00(2分)(2)200(2分)(3)弹簧自身的重力影响(2分)
14.(8分)
(
F
F
N
F
f1
mg
)(1)接通电源(1分) 释放小车(1分)
(2)不需要(2分)
(3)2.40(2分) (4)3(2分)
15.(8分)
解析:(1)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2分)
木块恰好能沿着斜面匀速向下运动,垂直于斜面方向有FN=mgcosθ+Fsinθ(1分)
沿着斜面方向有mgsinθ=Fcosθ +Ff1 (1分)
Ff1=μFN (1分)
联立可得Ff1 =5N (1分)
(2)木块恰好能沿着斜面匀速向上运动,摩擦力沿着斜面向下
垂直于斜面方向有FN=mgcosθ+Fsinθ
沿着斜面方向有Fcosθ =mgsinθ+Ff2 (1分)
Ff2=μFN
联立可得F=22N (1分)
16.(9分)
解析:(1)燃料用完时速度为v1,有v12-0=2ah (1分)
之后上升的高度为Δh,0-v12=-2gΔh (1分)
可得Δh=20m
起花上升的最大速度H=h+Δh= 45m (1分)
(2)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2=2gH (1分)
可得起花返回地面是的速度v=30 m/s (1分)
(3)起花加速上升的时间为t1,有v1=a t1 (1分)
减速上升的时间为t2,有0=v1-g t2 (1分)
自由下落的时间为t3,有 (1分)
联立可得起花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t= t1+ t2+ t3=7.5s (1分)
17.(13分)
解析:(1)以最短的时间渡河,则船头垂直于河岸
渡河时间 (1分)
沿着河岸方向的位移s1= v0t1 (1分)
垂直于河岸方向的位移就等于d
则小船的位移 (1分)
与河岸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1分)
(2)由于v1<v0,船头与合速度的方向垂直时渡河位移最小,设位移为s2
有 (1分)
(1分)
渡河时间 (1分)
(3)小船的合速度方向沿着A、B连线
当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时,设合速度为v合1, (1分)
(1分)
从B点运动到C点时,设合速度为v合2,v合2=v0+v2 (1分)
(1分)
从C点运动到点B时,设合速度为v合2′,v合2′= v2-v0 (1分)
从B点运动到A点时,运动时间等于Δt1
(1分)
18.(16分)
解析:(1)物块放到传送带上时,相对于传送带向上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着传送带方向mgsinθ+μmgcosθ=ma1 (2分)
由图像可知=10m/s2 (1分)
联立可得μ=0.5 (1分)
(2)t=1s时,煤块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v0=10m/s,设以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2 (2分)
t=3s时煤块的速度v=v0+a2Δt2 (2分)
可得v=14m/s (1分)
煤块在传送带上第一段加速运动的位移=5m (1分)
第二段加速运动的位移=24m (1分)
A、B之间的距离l=x1+x2=29m (1分)
(3)第一段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煤块在传送带上煤块比传送带运动的慢
传送带的位移x1′=v0Δt1=10m
相对位移Δx1=x1′-x1=5m (1分)
第二段加速运动的过程中,x2′=v0Δt2=20m
Δx2=x2-x2′=4m (1分)
可见第二段又重复第一段的痕迹,故留下的痕迹长度s=5m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