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作者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写水手拿猴子取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2~4):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遇到了生命危险。
第三部分(5~6):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来。
课文主题
课文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事物之间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3.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4.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学习者分析
从五年级上册开始,主要以抽象思维能力训练为主。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让学生在文字的概括和具体中走了一个回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则又是一个学生思维品质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过程。统编语文教科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中年级从词语到句子,从段落到篇章再到长文章,针对文章的结构、篇幅,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高年级则从文本特点出发,比如关注文中人物的思维,小说三要素,议论文的论点,文学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等,指导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
从这个整体上来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是有很多的学习经验的。比如三上”运用多种方式理解难懂的词语;借助关键词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下“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四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下“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五上“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文章要点。”但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则是从这一个单元出发的。由此延伸到了六年级。可见,要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一定要是在把握好课文内容这个基础上才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大概内容。
2.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3、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设计
课前游戏:猜字谜 引出本课课题《跳水》。
一、导入环节:
1.齐读课题。
2.看单元导读页明确学习目标。
师:这一单元需要我们掌握的目标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那什么是人的思维过程呢?出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应该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解决。这整个过程就是人的思维过程。刚才的小游戏就是通过分析、判断、猜测的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思维过程的呈现。
3.出示“招募令”内容:学生读。
师:检测大家是否具备招募条件?
4.出示预习单,直接从考察开始,梳理文中人物(水手、猴子、孩子、船长)请学生上台完成思维导图。
(笑,逼,逗,追,取,乐)人物关系梳理。
5、请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讲一遍这个故事。
小结:故事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构成小说的情节,看来有效的预习就会提高课堂效率。
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电影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主人公命悬一线的危险情节,我们直接来聚焦孩子遇险的情节。
二、品读领悟:
(一)思维任务一危险情节我来品:
1、出示: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品读哪些描写让你感到孩子当时的处境十分危险?
学生汇报:预设:
生 1:摇摇晃晃,这个词语让我感到孩子。
生 2:吓呆了,经验丰富的水手吓呆了。......
师:此时孩子们已经感到害怕,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桅杆和横木。
2、出示:轮船图片与教学楼做对比,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想象孩子的处境。师:孩子不能回转身来,此刻孩子的内心多么的害怕与无助。 带着感受读。师生配合读:黑红划分句子。
3、师:此情此景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惊心动魄)配乐紧张读——过渡:是谁把孩子一步一步推向险境?
(二)思维任务二:思维风暴我来探
1、默读全文,探究:是谁把孩子一步一步推向险镜的?
出示:找一找:是谁把孩子一步一步推向险境的?
填一填:圈画出相关语句并填表格。
探一探:思维风暴.组内交流讨论。
2、小组代表汇报:
预设:我们小组认为是猴子把孩子推向了绝境。出示描写猴子的语句:
师:从神态、动作一系列描写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
(活泼调皮、嚣张放肆、不知天高地厚)如果面对这样一只猴子你会怎么做?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幕 ——
3、师:如果你的帽子被猴子又撕又咬,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如果你的帽子被挂在了横木上,还龇牙咧嘴做着怪样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师:就这样孩子一步一步迈向了险境,看来猴子是把孩子推向险境的直接原因。(有理有据,观点成立)
4、预设:小组代表 2汇报:水手的三次笑。
师:水手的三次笑分别指向谁?第一次笑猴子,让猴子变得更加放肆;第二次笑是笑孩子,让孩子更加生气;第三次也是笑孩子让会更生气了脸都红了。水手的三次笑是怎样的笑?
(嘲笑、讥笑、看热闹幸灾乐祸)师:孩子正是容易被激怒的年纪,水手的笑激怒了孩子是导致孩子置于险境的根本原因。
5、小组汇报 3:孩子自己的情绪,笑得开心——哭笑不得——失去理智。
师: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孩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孩子失去了理智,看似是夺回帽子实际夺回是自尊、面子。
师:是谁把孩子推向险境,三者原因缺一不可!
6、关注作者:介绍列夫托尔斯泰资料。
师:小说是虚构的,作者用简短的文字设置了悬念、制造了这场危机,让我们有了如此深刻的感觉尝试写小说也可以学习作者的方法。作者是如何解决危机呢?
7、同桌交流讨论:在这紧急的情况下,你会用什么办法救孩子?倒计时 20秒.
学生汇报:
师:船长是怎么想的?出示描写船长的语言:
师: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 1:感叹号.加重语气读。
生 2:喊师:你觉得船长此时心情是怎样的?
师:你们就是船长,就是父亲 齐读:让我们一起对命悬一线的孩子喊道——
(三)思维任务三:化解危机我来
1、快速流览全文,分析:在那个危机的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出示:共学单
(1)填一填:找出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有利条件,完成思维导图。
(2)想一想:在这危急的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
(3)品一品,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生汇报:风平浪静、水有缓冲
师:办法好在哪里?节省时间,水手第一时间救上孩子;船长解决办法——快!海上风平浪静,跳进海里孩子尚有一线生机,掉在甲板必死无疑!不难看出船长解决办法——准!
师:不跳就怎样?船长真的会开枪吗?为什么?在这绝处逢生的之际船长不逼孩子一把,有可能下一秒孩子就掉下来了!孩子会这样想吗?
师:如果不是船长狠下心来做出如此狠的决定,可能孩子就没命了!
2、英雄思维和常人思维对比,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船长?危急时刻反应快、临危不惧、急中生智。齐读:带着对船长的敬畏之情读文,师生配合读。
三、课堂总结:
1、师:故事读到这儿,孩子转危为安,我们紧张的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作者通过巧妙设计人物轻松地化解这场危机,就把小说的情节变得丰满,变的具体。一位心理学家把思维过程分为快思考、慢思考,上节课学过的《田忌赛马》对比两位主人公的思维过程,分别是什么思考?理由。
2、师: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快思考、满思考,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想办法解决,这也是交流平台中提到的。 招募令:符合招募条件。
3、出示名言:
师:
1、如果在生活中你也爱思考、善分析,你就会明白列夫托尔斯泰为何这样说——人生的价值是用思维的深度去衡量的。
2、如果在生活中你也爱思考、善分析,你就会像爱迪生一样成为发明家。
3、如果在生活中你也爱思考、善分析,你就会像雨果一样成为作家。
4、如果在生活中你也爱思考、善分析,你就会像雨果一样成为科学家。
师总结:
思维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从未停止思维的脚步,在以后的生活中让我们继续用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17 课跳水课时练
一、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
这一天风和日丽,一 sōu( )帆船在大海上 hángxíng( )。船上有个小朋友,用玩具手枪 miáozhǔn( )hǎiōu( ),假装射击。还有位游客的宠物狗可 zhēndòu( ),它一会儿静静地 sīzhe( )纸团玩耍,一会儿又特别fàngsì( ),龇着牙 liězhezuǐ( ),故意 xiàhu( )其他游客。
二、词语训练。
1. 下列词语与“龇牙咧嘴”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眼疾手快 B. 手舞足蹈 C. 肺腑之言 D. 张牙舞爪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爷爷看着孩子把掉下的牙种进地里,感到哭笑不得。
B. 马小虎这次居然一件东西都没有忘带,真是不可思议。
C. 这个舞蹈跳起来手忙脚乱,好看极了!
D. 看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三、《跳水》这个故事是在事物的联系中发展的,故事的脉络是( )
①孩子追猴子,追上横木②猴子逗孩子,孩子生气
③船长急中生智,逼孩子跳水④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放肆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四、读句子,完成练习。
1.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风平浪静”形容海水很静,描写海水的词语我还知道:汹涌澎湃、波澜壮阔。作者描写当时环境“风平浪静”不是因为(D )
A. 风平浪静,孩子才可能顺利爬上桅杆。
B. 风平浪静,水手们不必忙于工作,都聚集到甲板上休息。
C. 只有风平浪静,孩子在高处才能听到爸爸的喊声;孩子跳下水才能被顺利地救起。
D. 风平浪静,帆船才能在大海上航行。
2. 课文中水手们的“笑”出现了三次,作用是什么 (A )
A. 水手们的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猴子在水手们的笑声中放肆地拿走了孩子的帽子,孩子在水手们的笑声中恼羞成怒,去追猴子并陷入了危险。
B. 水手们的笑表现了他们悠闲、快乐的心情,突出了船上氛围的轻松、愉快。
C. 水手们的笑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描绘出水手们热情友善的性格特点。
五、课文理解。
1. 下列对课文中的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逃不了!”这句话在朗读时要读出孩子既生气又肯定的语气。
B.“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这句话为下文跳水埋下了伏笔。
C.“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脸红”说明孩子为了追赶猴子跑得太快了。
D.“水手全都吓呆了”说明孩子所处的位置十分危险。
2. 船长最后做出那样的决定是出于哪些考虑 ( )(多选)
A. 孩子一定会躲开枪。 B. 船上的水手可以及时救助。
C. 孩子失足摔在甲板上会没命。 D. 水里有浮力,可以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镇静出智慧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巨商,为了躲避动荡,把所有的家财置换成金银。他特制了一把雨伞,将金银小心地藏进了伞柄内,然后把自己打扮成普通百姓,带上雨伞准备回老家。不料途中出了意外,他打了一个盹儿,醒来之后发现雨伞竟然不见了! 巨商不露声色地仔细观察,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完好无损,他断定拿伞之人肯定不是专业的盗贼,估计是过路人顺手牵羊,而此人应该就住在附近。于是,巨商就在此地住了下来,购置了修伞工具,干起了修伞的营生。春去秋来,一晃两年过去了,他也没有等来自己的雨伞。但是巨商在修伞的过程中了解到有些人的雨伞坏得不值得修理的时候,就会买新的雨伞。于是,巨商又改行“旧伞换新伞”,并且换伞不加钱。一时间前来换伞的人络绎不绝。不久,有一个中年人拿着一把破旧的雨伞匆匆赶来,巨商接过一看,正是自己魂牵梦萦的那把伞,伞柄处完好无损,巨商不动声色地给了那人一把新伞。那人离开之后,巨商转身进门,收拾了家当,此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镇静出智慧。巨商的无言等待,是一种智慧。在突如其来的祸事面前,巨商能够沉着应对,从而失而复得。对人生而言,镇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会让你懂得,一旦面前出现惊涛骇浪、乌云笼罩,焦虑、苦恼非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而恰如其分的镇静能够让你稳住阵脚,挽回损失。
1. 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意外”指什么 ( )
2. A. 巨商置换的金银被人抢了。
B. 巨商修伞两年也没有找到自己的伞。
C. 巨商藏金银的雨伞不见了。
D. 巨商回老家途中休息时,不小心睡着了。
3. 巨商断定拿伞之人不是专业的盗贼的根据是什么 ( )
A. 随身携带的包裹完好无损。 B. 专业的盗贼不住在附近。
C. 过路人顺手牵羊拿走了雨伞。 D. 旁边有人看见是谁拿走了雨伞。
4. 巨商的伞为什么能够失而复得 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至少写两点。
“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运用文中这种通过时间的对比来表达情况紧急的写作方法,请你选择一种情境,也来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艘航行瞄准海鸥真逗撕着放肆咧着嘴吓唬
二、1.C 2.C
三、B四、1.B 2.A
五、1.C 2.BCD
六、1.C 2.A 3.①善于观察。在发现雨伞被盗后,巨商通过仔细观察确定拿伞之人不是专业的盗贼,而是住在附近的过路人顺手牵羊。②沉着冷静,懂得变通。巨商在修伞过程中了解到有些人的雨伞坏得不值得修理的时候就会买新的雨伞。于是巨商又做起了“旧伞换新伞”的营生,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伞。七、示例:在学校举办的 100 米自由泳比赛上,游泳三郎之一———小华打响了第一枪。看了大屏幕上的时间,1 分 50 秒———同学们觉得时间太长了。大家的心都悬了起来,因为这个成绩仅比他去年比赛的成绩快了 5 秒而已,后面的选手极有可能赶超。
《跳水》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清事情的先后顺序后,鼓励学生顺着事情发展的顺序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品味重点词句,进而感受到孩子处境的危险,理解情况的危急,再通过感情朗读,从而体会情感。最后让学生了解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使学生感受到:跳入海中,虽有危险,但有海水,还有生还的希望。再通过多种方法的对比使学生对船长的机智和果敢产生敬佩之情。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从故事中获得的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教学中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让学生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真切理解“绝境”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
三、拓展交流,了解船长。船长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但是课文对他的描写不多。为了使学生理解船长这一形象,理解他的品质,在体会孩子处于千钧一发的处境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孩子们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办法。然后我再让他们看看船长是怎么做的,把自己的办法和船长的做法进行对比,这样他们就能够深切体会到船长的沉着、果断和机智,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拓展交流环节:在拓展交流环节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孩子千钧一发之际,其他人束手无策,船长却这样沉着,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通过交流使学生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这个船长是远洋轮船的船长,而远洋轮船在航行中是会遇到各种风险的,船长具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经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在拓展交流环节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万一那孩子在船长命令发出后还没有跳水,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他该怎么办?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变通,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而这种训练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