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 黄河颂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8 10: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黄 河 颂
走进作者
1913—2002年
原名张光年。他作的歌词《五月的鲜花》,广为传唱。
01
诗人、文学评论家
其组诗《黄河大合唱》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02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03
光未然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年
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中共党员 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广州府番禺县(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作品中《黄河大合唱》最广为人知。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
对我国革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本课关联知识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文章背景
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敌部队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岸边行军。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准备创作朗诵诗《黄河吟》
稍后在延安时,作者接受冼星海等人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生字词
字词积累
词语解释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
【九曲连环】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阔浩大,也形容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颂”
家长的三方互动对一段时间内的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多安排在学期末或重要节日前举行这种形式多成果的展示期末重要节日前举行这种形式
这篇文章分为哪几部分?哪一部分是主体?
课文可分为朗诵词与歌词两个部分;歌词部分是课文的主体。
齐读朗诵词,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黄河精神。这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横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纵向展开到黄河流域的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
作者是如何赞颂黄河的?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历代世代子孙的哺育。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比喻,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黄河保卫中华民族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巨人,黄河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歌颂了黄河的宽广和气势的磅礴。
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同时直接抒情,把主体部分分为了三个层次。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这一尾声有什么作用?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历史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地理特征:民族的屏障
自然特点:浩浩荡荡;铁的臂膀;
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励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先描写,再歌颂。
这是一首风格豪迈的诗歌,作者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
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首诗的抒情方式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教师总结
01
我们中华儿女要继承黄河伟大而坚强的精神,坚信不管是雪灾、地震,还是金融危机,都压不垮伟大的中国人民。
02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养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它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
03
诗词借助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激发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