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说课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09 11: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学生继小学学过的简单图形之后,进入初中阶段刚接触的几何知识, 是学生迈入几何殿堂的第一步,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必要储备,涉及到转化和类比等数学思想.本节课的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目标分析
基于对本节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① 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②探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能把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②经历观察类比转化、动手操作等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能把简单的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学法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确定了教法和学法:
学法:
探究学习:在实际生活的背景中探索学习;
合作学习:在实践合作中交流学习。
教法:
情景式教学:在丰富的图形素材中引导学习;
合作式教学: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学习;
开放式教学:在开放的教学中升华学习。
教学过程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观察体验,获取新知——共同学习 ,应用新知——归纳概括,总结反思 ——巩固训练,布置作业,以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完成教学任务。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师生共同欣赏多姿多彩的图片,教师从旁引导: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里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里有大量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引出课题)
对比
实际物体 几何图形
(设计目的:利用丰富而直观的图形素材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把精力迅速的转移到课堂上来,一方面有利于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勾起学生对现实世界已有知识的回忆和联想,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观察体验,获取新知
为了更利于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理解,我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1)直观的实物和抽象数学对比(2)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对比。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关于立体图形河平面图形的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图片,从中找出熟悉的几何体,并让学生尝试给出它们共性概念——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给出概念后让学生动脑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立体图形。
(设计的目的:利用实物图片和数学图形进行对比教学,在旧知中发现新知识,通过给出定义和举例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开阔思路,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练习设计1、
在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后,我设计一组有趣味性的简单练习题:在用多种图形拼成的动物中分离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小组之间交流,看一看那个小组找出的图形最全最多。
(设计目的:经过分离图形的过程,让学生从直观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对两种图形进行区别和联系。利用小组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去教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
3. 共同学习 ,应用新知
单纯的立体图形和单纯的平面图形都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例如建造一座大楼从外观上看无法了解内部构造,因此需要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研究。
小组活动1:(基础铺垫)
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数学模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小组长分工,小组之间交流合作,动手画出平面图形。学生画完之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评价作品。
正面 上面 左面
从不同的角度看
(本环节与教材中相比较有变动,我认为教材中给出的引例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应此我先设计上面的过程降低难度,做好铺垫。这样既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激活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利用学生成果展示的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探究知识奥秘的动力和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知识上基础。)
练习设计2、试试你的能力
多媒体展出一组比较复杂的组合体,让学生画出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旨在锻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练习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提升学生的绘图水平,感受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
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简单的问题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我设计了第二组练习。
小组活动2、 争做优秀建筑师
让学生运用手中的数学模型自己组合出几何体,然后再画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小组之间交流合作,发表各自的意见,让每个小组推选的代表展示自己的模型和画出的平面图形。评选优秀建筑师。对各小组的设计表扬鼓励。
图1 图2 图3
(本环节既要求学生动手组合立体图形,还要根据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掌握好的同学可以设计的复杂一点,掌握一般的同学可以设计的简单一点,进行分层次教学。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学习的快乐,都获得成功感。练习设计是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联系起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重点难点内容的整体把握。)
问题思考: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到平面图形,如果把立体图形展开之后又能得到什么图呢?例如把一个正方体展开之后是什么图形呢?下一节课我们就研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数学的兴趣,把课堂学习引申到课堂外,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4. 归纳概括,总结反思
教学小结是对一节课的回顾与再认识,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因此我先让学生学生谈一谈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个人体会,然后老师作适当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5.巩固训练,布置作业:
我认为新课改并不意味着没有作业,而是要把过去繁难偏旧的量化习题,改为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目,既可以体现基础性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因此我留下两个作业:一是课本113页探究,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是做正方体的展开图为下节课做准备。
四、教学评价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评价目的: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过程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为目的。我采用鼓励式评价为主,辅之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课堂观摩等方式灵活处理。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能力.
几点说明:
时间安排设计:
情景引入:约3分钟
探究新知:10——13分钟
应用升华:19——22分钟
归纳总结:约4分钟
作业布置:约1分钟
板书设计
课题: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课件展示:
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圆锥、圆柱、棱锥、棱柱 1、…….
2、…….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
三角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