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5分)
1.(5分)看拼音写词语。
我们排徊在世界名著的花园里,静静地阅读着每一本shū jí ,就像qīng yíng 的蝴蝶亲吻着每一朵花蕊。鲁滨逊、汤姆、尼尔斯……我们聊着他们的厉险故事,体会着yǐn cáng 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情感。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依次更正正确为 、 。
二、选择题。(16分)
2.(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匪徒(huǐ) 间断(jiàn)
B.唱和(hè) 剥削(bō)
C.狭隘(yì) 依偎(wēi)
D.演绎(shì) 齿轮(chì)
3.(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4.(2分)下面最有可能与“囿(yòu)”的意思有关的一项是( )
A.有 B.围墙 C.嘴巴 D.肉
5.(2分)下列具体语境与成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这次考试不及格,我一点儿也不吃惊,因为这样的事大家早已司空见惯。
B.考古学家的发现,使这件珍贵的青铜器能够重见天日。
C.这份读书计划中的时间安排表小刚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D.他的语文练习本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翻箱倒柜找了半天怎么也没有找到。
6.(2分)小美在写作中对下列名言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了班长的话,我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B.毕业之际,我为同桌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美好祝福。
C.妈妈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老师严厉批评你是对的。”
D.小新的学识已经超过了老师,真可谓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充实了很多。
B.为了让同学们能及时重返校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C.在基层工作中,工作人员迎难而上,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D.走出电影院,我的耳畔还萦绕着主人公那满脸欣慰的笑容。
8.(2分)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他的样子凶极了,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令人心生恐惧。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C.这李子非常酸,咬一口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D.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9.(2分)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匆匆》的作者是老舍,作者把抽象事物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来,使我们感到时间是具体可感的。
B.《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牢记父亲遇害的思想感情,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C.《那个星期天》中,作者运用大量心理描写,来体现“我”内心情感的变化,读来让人深有感触。
D.《两小儿辩日》一文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三、根据情境填空。(7分)
10.(7分)根据情境填空。
(1)妈妈常常用古语教育我“ , ”,不要乱花钱,富有的时候要想到以后还可能过贫穷的日子
(2)古诗词浸润着我们:从韩愈的“ ,绝胜烟柳满皇都”中,我们感受到春光的美好;从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中,我们领悟到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不要因时光流逝而悲叹 ,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我们体会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贺的“ , ”我们感受到诗人热切期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感。
四、阅读与欣赏。(35分)
11.(18分)
修正液毒性有多大?
①最近,海南海口市有小学规定,学生在试卷上使用修正液就会被扣分,原因是因为一段网络热传的视频——把小白鼠放到滴有修正液的瓶子当中,结果,仅仅3分钟,小白鼠就毙命了,场面触目惊心。
②这段视频引起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修正液是否有这么大毒性?网络视频到底是真是假?
③为了验证网络视频的真实性,都市快报“流言待证实”栏目组做了一次实测。
④实验品:一款常见的普通型修正液,另一款是标着“环保、安全、无味”的环保型修正液,容量都是15毫升。
⑤把两款修正液分别倒进玻璃杯里,然后放进小白鼠。我们发现,无论是普通型修正液,还是环保型修正液,都散发出类似油漆的刺激性气味。
⑥为了防止小白鼠直接接触到修正液,我们在玻璃瓶中放入一些棉花。玻璃杯口并没有完全密封,这是让小白鼠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⑦在起初的1分钟内,小白鼠还活蹦乱跳,十分好动。当实验进行到2分钟的时候,情况出现了异常,小白鼠不愿动了;紧接着,它们先后出现了抽搐。又过了一会儿,环保型修正液和普通型修正液杯子里的小白鼠,先后毙命,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4分钟。
⑧修正液的外包装上,成分栏中大多注明有三种物质:甲基环己烷、钛白粉和合成树脂。浙工大化材学院王力耕副教授说,钛白粉是世界上最白的一种物质,覆盖能力很强,1克可以覆盖约450平方厘米,修正液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可是,钛白粉溶解性很差,所以需要加入其他溶剂,让钛白粉分散得更均匀。
⑨“要想达到很好效果的覆盖,甲基环己烷这样一种溶剂,不足以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所以说要加一些其他辅助溶剂,有一些是可能有毒的,比如氯代烃类或者苯类。”
⑩王力耕副教授做了一个小测试——在修正液中加乙酸乙酯,修正液在外观上变化并不明显。
“没有分层现象,证明这里的主要溶剂或者助剂,一般是所谓的有机物,诸如合成树脂、甲基环己烷,包括卤代烃和苯,一般是可能存在的。”王力耕副教授说。
这些成分中危害性比较大的首先是二甲苯,长期接触可以对肝脏、肾脏等造成慢性危害,甚至于有少数孩子还会引起像白血病等症状。其次是各种各样的卤代烃,包括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这些化合物对眼睛有很明显的刺激,经常使用会造成流眼泪、眼睛发红,个别的还会造成恶心、呕吐、浑身不舒服,甚至于造成一些更严重的长期的危害。干得快是修正液的一个优点,因为它里面含有挥发性很强的有机烃类物质,也正因为如此,它对孩子的五官会造成更加明显的损害,加强了它的毒性渗透。
为了你的健康,请慎用修正液!
(1)都市快报栏目组做实测需要的实验品是
A.普通型修正液 环保型修正液
B.15毫升修正液 无味型修正液
C.常见的修正液 安全的修正液
D.普通型修正液 15毫升修正液
(2)实测中在玻璃瓶中放入一些棉花的作用是
A.让小白鼠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B.为了让杯口不要被完全密封。
C.避免散发出油漆的刺激气味。
D.防止小白鼠直接接触修正液。
(3)第⑧自然段中,“修正液就是利用这个原理”中“这个原理”指
A.最白的物质
B.覆盖能力强
C.溶解性很差
D.分散很均匀
(4)对肝脏、肾脏造成慢性危害的是
A.二甲苯
B.卤代烃
C.有机烃类
D.二氯乙烷
(5)下面哪个示意图清晰地告诉我们小白鼠实测的过程?
A.出现抽搐——不愿意动——活蹦乱跳——先后毙命
B.十分好动——出现抽搐——不愿意动——先后毙命
C.活蹦乱跳——不愿意动——出现抽搐——先后毙命
D.不愿意动——出现抽搐——十分好动——先后毙命
(6)第⑧自然段谈到钛白粉时为什么用了两个数字?
A.通过数字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具体,让人读了之后过目不忘。
B.为了说明研究者做实验认真细致,不辞辛苦,得出精确数字。
C.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共鸣,大张旗鼓地写下两个数字。
D.通过数字大小的强烈对比,让读者明白钛白粉的覆盖能力强。
(7)“修正液是否有这么大毒性?网络视频到底是真是假?”这两句话在全文表达上有何作用?
(8)作者举了都市快报栏目组和王力耕副教授这两种测试,是否多余?删去其中一种测试可以吗?请你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12.(17分)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③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④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⑤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地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⑥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⑨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1)语文老师认为“我”的作文在全班写得最不好的原因是
A.用词贫乏,病句多处。
B.书写张扬,用词夸张。
C.缺乏中心,胡编乱造。
D.字迹潦草,缺少逻辑。
(2)下列不属于“我”被语文老师批评后的表现的一项是
A.当堂撕作文本,冲出教室。
B.跑到河边,往河面砸石子。
C.泣不成声,当面质疑老师。
D.边砸石子、瓦片,边辱骂老师。
(3)下列能体现“我”对语文老师态度变化的一项是
A.喜欢——敬佩——感激
B.赞赏——厌恶——感激
C.不接纳——厌恶——感激
D.不接纳——感激——敬佩
(4)结合语境,对文中第⑦自然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环境描写,写出了夜晚校园月色的美好。
B.环境描写,写出“我”享受这样的月色。
C.环境描写,衬托出老师成功教育“我”之后愉悦的心情。
D.环境描写,烘托了“我”经过老师的教诲后愉悦的心情。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运用多处语言描写体现语文老师的谆谆教导。
B.作者认为语文与语文老师这两者并不是无可替代的。
C.在历任语文老师的夸耀下,“我”的心也渐渐浮躁起来。
D.最后两个自然段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我”对语文老师的情感。
(6)“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这里为什么强调门是被“踢开的”?
(7)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8)结合文本,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两点)
五、表达与交流。(35分)
13.(5分)小作文。
在7月1日,红星小学将为六年级毕业生举办一场主题为“心怀感恩,逐梦前行”的毕业典礼。作为六年级(1)班的班长云云,请你写一则通知,告知班级同学,7月1日下午两点准时在班级集合。安排表演的同学换好表演服,其余同学着班服出席。请同学们尽情享受小学时代最后一次庆典!
14.(30分)习作。
驭雪而驰、跃向蓝天、翻转两周、转体1620……3秒钟后,稳稳落地,雪板激起的雪沫划破全场紧张的寂静,中国选手谷爱凌大声尖叫,双手抱头,掩面而泣。谷爱凌夺冠的消息一出,迅速霸占多个热搜词条,大家也被这位00后女孩刷屏。在融雪破冰的路上,谷爱凌有过太多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汗水,看似“开挂”的人生背后,是一次次迎击风雪、直面挑战的坚强。
生活中,我们也在经历一次次的挑战,收获一次次的成长。征服1500米是对毅力的挑战,竞选班干部是对勇气的挑战,大胆质疑书上的答案是对权威的挑战,自己去医院看病是对独立的挑战。第一次下厨,看说明书安装书架,照顾爱哭闹的弟弟妹妹……这些挑战,又让你经历了怎样的体验?
请以“那一次挑战”为题,写一篇文章。记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让真情自然流露,不少于450字。
2022年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5分)
1.(5分)看拼音写词语。
我们排徊在世界名著的花园里,静静地阅读着每一本shū jí 书籍 ,就像qīng yíng 轻盈 的蝴蝶亲吻着每一朵花蕊。鲁滨逊、汤姆、尼尔斯……我们聊着他们的厉险故事,体会着yǐn cáng 隐藏 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情感。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依次更正正确为 徘 、 历 。
【答案】书籍 轻盈 隐藏
(1)徘 历。
【解答】徘徊: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
历险:意思是经历危险。故应为“历”。
故答案为:
书籍 轻盈
(1)徘 历。
二、选择题。(16分)
2.(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匪徒(huǐ) 间断(jiàn)
B.唱和(hè) 剥削(bō)
C.狭隘(yì) 依偎(wēi)
D.演绎(shì) 齿轮(chì)
【答案】B
【解答】A.有误,“匪徒”的“匪”应读“fěi”。
B.正确。
C.有误,“狭隘”的“隘”应读“ài”。
D.有误,“演绎”的“绎”应读“yì”。
故选:B。
3.(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A.有误,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故“万像更新”的“像”错误。
B.有误,天涯海角:指偏僻遥远的地方。
C.有误,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故“万不得己”的“己”错误。
D.正确。
故选:D。
4.(2分)下面最有可能与“囿(yòu)”的意思有关的一项是( )
A.有 B.围墙 C.嘴巴 D.肉
【答案】B
【解答】囿:部首是“口”,意思是:养动物的园子。
故选:B。
5.(2分)下列具体语境与成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这次考试不及格,我一点儿也不吃惊,因为这样的事大家早已司空见惯。
B.考古学家的发现,使这件珍贵的青铜器能够重见天日。
C.这份读书计划中的时间安排表小刚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D.他的语文练习本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翻箱倒柜找了半天怎么也没有找到。
【答案】C
【解答】A.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B.重见天日:比喻摆脱了黑暗的环境,又见到了光明。
C.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大事来办,有不恰当或不值得的意思。
D.翻箱倒柜: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与语境相符。
故选:C。
6.(2分)小美在写作中对下列名言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了班长的话,我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B.毕业之际,我为同桌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美好祝福。
C.妈妈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老师严厉批评你是对的。”
D.小新的学识已经超过了老师,真可谓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B
【解答】A.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和您谈一次话。与语境相符。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谁敢说,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D.青,取之于蓝。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故选:B。
7.(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充实了很多。
B.为了让同学们能及时重返校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C.在基层工作中,工作人员迎难而上,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D.走出电影院,我的耳畔还萦绕着主人公那满脸欣慰的笑容。
【答案】C
【解答】A.本句缺少主语。
B.本句缺少主语,如:为了让同学们能及时重返校园。
C.没有语病。
D.本句搭配不当,把“耳畔还萦绕着”改为“脑海还浮现出”。
故选:C。
8.(2分)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他的样子凶极了,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令人心生恐惧。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C.这李子非常酸,咬一口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D.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答案】A
【解答】A.比喻的手法,把“他”比喻成“豹子”。
B.夸张的手法,用“眨眼就到了”来说明时间过得快。
C.夸张的手法,用“牙都快掉了”说明李子太酸了。
D.夸张的手法,用“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来表明教室的静。
故选:A。
9.(2分)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匆匆》的作者是老舍,作者把抽象事物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来,使我们感到时间是具体可感的。
B.《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牢记父亲遇害的思想感情,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C.《那个星期天》中,作者运用大量心理描写,来体现“我”内心情感的变化,读来让人深有感触。
D.《两小儿辩日》一文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答案】A
【解答】A.有误,《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使我们感到时间是具体可感的。
B、C、D正确。
故选:A。
三、根据情境填空。(7分)
10.(7分)根据情境填空。
(1)妈妈常常用古语教育我“ 常将有日思无日 , 莫待无时想有时 ”,不要乱花钱,富有的时候要想到以后还可能过贫穷的日子
(2)古诗词浸润着我们:从韩愈的“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中,我们感受到春光的美好;从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中,我们领悟到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不要因时光流逝而悲叹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我们体会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贺的“ 何当金络脑 , 快走踏清秋 ”我们感受到诗人热切期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感。
【答案】(1)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待无时想有时;
(2)最是一年春好处 门前流水尚能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解答】(1)“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人们要居安思危,不要奢侈浪费,以丰补歉。
(2)分别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宋代苏轼的《浣溪沙》;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
故答案为:
(1)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待无时想有时;
(2)最是一年春好处 门前流水尚能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四、阅读与欣赏。(35分)
11.(18分)
修正液毒性有多大?
①最近,海南海口市有小学规定,学生在试卷上使用修正液就会被扣分,原因是因为一段网络热传的视频——把小白鼠放到滴有修正液的瓶子当中,结果,仅仅3分钟,小白鼠就毙命了,场面触目惊心。
②这段视频引起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修正液是否有这么大毒性?网络视频到底是真是假?
③为了验证网络视频的真实性,都市快报“流言待证实”栏目组做了一次实测。
④实验品:一款常见的普通型修正液,另一款是标着“环保、安全、无味”的环保型修正液,容量都是15毫升。
⑤把两款修正液分别倒进玻璃杯里,然后放进小白鼠。我们发现,无论是普通型修正液,还是环保型修正液,都散发出类似油漆的刺激性气味。
⑥为了防止小白鼠直接接触到修正液,我们在玻璃瓶中放入一些棉花。玻璃杯口并没有完全密封,这是让小白鼠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⑦在起初的1分钟内,小白鼠还活蹦乱跳,十分好动。当实验进行到2分钟的时候,情况出现了异常,小白鼠不愿动了;紧接着,它们先后出现了抽搐。又过了一会儿,环保型修正液和普通型修正液杯子里的小白鼠,先后毙命,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4分钟。
⑧修正液的外包装上,成分栏中大多注明有三种物质:甲基环己烷、钛白粉和合成树脂。浙工大化材学院王力耕副教授说,钛白粉是世界上最白的一种物质,覆盖能力很强,1克可以覆盖约450平方厘米,修正液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可是,钛白粉溶解性很差,所以需要加入其他溶剂,让钛白粉分散得更均匀。
⑨“要想达到很好效果的覆盖,甲基环己烷这样一种溶剂,不足以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所以说要加一些其他辅助溶剂,有一些是可能有毒的,比如氯代烃类或者苯类。”
⑩王力耕副教授做了一个小测试——在修正液中加乙酸乙酯,修正液在外观上变化并不明显。
“没有分层现象,证明这里的主要溶剂或者助剂,一般是所谓的有机物,诸如合成树脂、甲基环己烷,包括卤代烃和苯,一般是可能存在的。”王力耕副教授说。
这些成分中危害性比较大的首先是二甲苯,长期接触可以对肝脏、肾脏等造成慢性危害,甚至于有少数孩子还会引起像白血病等症状。其次是各种各样的卤代烃,包括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这些化合物对眼睛有很明显的刺激,经常使用会造成流眼泪、眼睛发红,个别的还会造成恶心、呕吐、浑身不舒服,甚至于造成一些更严重的长期的危害。干得快是修正液的一个优点,因为它里面含有挥发性很强的有机烃类物质,也正因为如此,它对孩子的五官会造成更加明显的损害,加强了它的毒性渗透。
为了你的健康,请慎用修正液!
(1)都市快报栏目组做实测需要的实验品是 A
A.普通型修正液 环保型修正液
B.15毫升修正液 无味型修正液
C.常见的修正液 安全的修正液
D.普通型修正液 15毫升修正液
(2)实测中在玻璃瓶中放入一些棉花的作用是 D
A.让小白鼠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B.为了让杯口不要被完全密封。
C.避免散发出油漆的刺激气味。
D.防止小白鼠直接接触修正液。
(3)第⑧自然段中,“修正液就是利用这个原理”中“这个原理”指 B
A.最白的物质
B.覆盖能力强
C.溶解性很差
D.分散很均匀
(4)对肝脏、肾脏造成慢性危害的是 A
A.二甲苯
B.卤代烃
C.有机烃类
D.二氯乙烷
(5)下面哪个示意图清晰地告诉我们小白鼠实测的过程? C
A.出现抽搐——不愿意动——活蹦乱跳——先后毙命
B.十分好动——出现抽搐——不愿意动——先后毙命
C.活蹦乱跳——不愿意动——出现抽搐——先后毙命
D.不愿意动——出现抽搐——十分好动——先后毙命
(6)第⑧自然段谈到钛白粉时为什么用了两个数字? D
A.通过数字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具体,让人读了之后过目不忘。
B.为了说明研究者做实验认真细致,不辞辛苦,得出精确数字。
C.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共鸣,大张旗鼓地写下两个数字。
D.通过数字大小的强烈对比,让读者明白钛白粉的覆盖能力强。
(7)“修正液是否有这么大毒性?网络视频到底是真是假?”这两句话在全文表达上有何作用?
这两句话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作者采用了疑问的句式,引发读者思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作者举了都市快报栏目组和王力耕副教授这两种测试,是否多余?删去其中一种测试可以吗?请你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不多余。不能删掉其中一种。《都市快报》栏目组的测试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无论是普通型修正液还是环保型修正液对小白鼠的伤害都是非常大的。王力耕副教授的测试证明了为了使修正液的覆盖效果更好就需要加入一此有毒的化学成分。两种测试都有力地说明了修正液的毒性和危害性,更令人信服,所以不能删去。
【答案】(1)A;
(2)D;
(3)B;
(4)A;
(5)C;
(6)D;
(7)这两句话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作者采用了疑问的句式,引发读者思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不多余。不能删掉其中一种。《都市快报》栏目组的测试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无论是普通型修正液还是环保型修正液对小白鼠的伤害都是非常大的。王力耕副教授的测试证明了为了使修正液的覆盖效果更好就需要加入一此有毒的化学成分。两种测试都有力地说明了修正液的毒性和危害性,更令人信服,所以不能删去。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中“实验品:一款常见的普通型修正液、安全,容量都是15毫升,都市快报栏目组做实测需要的实验品是普通型修正液和环保型修正液。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中“为了防止小白鼠直接接触到修正液。玻璃杯口并没有完全密封。”可知。故选D。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中“浙工大化材学院王力耕副教授说,覆盖能力很强,修正液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着重强调了钛白粉的覆盖能力强。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中“这些成分中危害性比较大的首先是二甲苯、肾脏等造成慢性危害。”可知,而且对肝脏。故选A。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在起初的1分钟内,十分好动,情况出现了异常;紧接着。又过了一会儿,先后毙命。”中“活蹦乱跳”“不愿动了”“出现了抽搐”“先后毙命”可知我们小白鼠实测的过程。
(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短文“1克可以覆盖约450平方厘米”中“2克”和“450”形成对比。故选D。
(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根据短文中“这段视频引起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修正液是否有这么大毒性?”可知?网络视频到底是真是假。作者采用了疑问的句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中“在起初的1分钟内,十分好动,情况出现了异常;紧接着。又过了一会儿,先后毙命。”“这些成分中危害性比较大的首先是二甲苯、肾脏等造成慢性危害。其次是各种各样的卤代烃、三氯乙烷,这些化合物对眼睛有很明显的刺激、眼睛发红、呕吐,甚至于造成一些更严重的长期的危害,因为它里面含有挥发性很强的有机烃类物质,它对孩子的五官会造成更加明显的损害。”可知。王力耕副教授的测试证明了为了使修正液的覆盖效果更好就需要加入一此有毒的化学成分,更令人信服。
故答案为:
(1)A;
(2)D;
(3)B;
(4)A;
(5)C;
(6)D;
(7)这两句话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作者采用了疑问的句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不多余。不能删掉其中一种。王力耕副教授的测试证明了为了使修正液的覆盖效果更好就需要加入一此有毒的化学成分,更令人信服。
12.(17分)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③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④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⑤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地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⑥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⑨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1)语文老师认为“我”的作文在全班写得最不好的原因是 B
A.用词贫乏,病句多处。
B.书写张扬,用词夸张。
C.缺乏中心,胡编乱造。
D.字迹潦草,缺少逻辑。
(2)下列不属于“我”被语文老师批评后的表现的一项是 C
A.当堂撕作文本,冲出教室。
B.跑到河边,往河面砸石子。
C.泣不成声,当面质疑老师。
D.边砸石子、瓦片,边辱骂老师。
(3)下列能体现“我”对语文老师态度变化的一项是 B
A.喜欢——敬佩——感激
B.赞赏——厌恶——感激
C.不接纳——厌恶——感激
D.不接纳——感激——敬佩
(4)结合语境,对文中第⑦自然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环境描写,写出了夜晚校园月色的美好。
B.环境描写,写出“我”享受这样的月色。
C.环境描写,衬托出老师成功教育“我”之后愉悦的心情。
D.环境描写,烘托了“我”经过老师的教诲后愉悦的心情。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中运用多处语言描写体现语文老师的谆谆教导。
B.作者认为语文与语文老师这两者并不是无可替代的。
C.在历任语文老师的夸耀下,“我”的心也渐渐浮躁起来。
D.最后两个自然段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我”对语文老师的情感。
(6)“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这里为什么强调门是被“踢开的”?
“踢”表现出当时我愤怒的情绪,对老师粗鲁的态度。衬托出老师大气与宽容、高贵美丽的形象。
(7)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这是老师在作者心理浮躁,写作出现偏差时,给他的忠告,希望他能在文学上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为有成就的人。
(8)结合文本,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两点)
她是一个知识渊博、教学方法独特、对学生要求严格、关爱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答案】(1)B;
(2)C;
(3)B;
(4)C;
(5)B;
(6)“踢”表现出当时我愤怒的情绪,对老师粗鲁的态度。衬托出老师大气与宽容、高贵美丽的形象;
(7)这是老师在作者心理浮躁,写作出现偏差时,给他的忠告,希望他能在文学上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为有成就的人;
(8)她是一个知识渊博、教学方法独特、对学生要求严格、关爱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解答】(1)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句子“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越来越夸张”可知语文老师认为“我”的作文在全班写得最不好的原因是:书写张扬。故选B。
(2)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句子:对我来讲,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扔在了地上,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坐在大河边上,把地上的石子,一边砸!”可知ABD属于“我”被语文老师批评后的表现。
(3)考查了对内容的感悟理解。本文回忆了“我”高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从此自“我”反省走上了文学之路,她的上课方式与众不同,这时我是很欣赏她的,惹怒“我”;再写老师真诚地为“我”指出原因。在语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获得“安徒生文学奖“。故“我”对语文老师态度变化是:赞赏——厌恶——感激。
(4)考查了描写手法的理解。画线句子:月色如水。主要用了环境描写,我很享受这美好的月色,借纯净,表现了“我”盛怒平息之后内心的敞亮。故选C。
(5)考查了对短文语句的理解。从第⑧段句子“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中是体会到对“我”的语文老师的赞美。故选项B作者认为语文与语文老师这两者并不是无可替代的。故选B。
(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句子“在此之前。这个反差太大了,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一头冲出教室。我坐在大河边上,把地上的石子,一边砸!”可知我对于被老师批评深感愤怒。“踢”表现出当时我愤怒的情绪。衬托出老师大气与宽容。
(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才气,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此时的“才气”对“我”来说是有利无害的,写作出现偏差时,希望他能在文学上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为有成就的人。
(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语文老师花一节课给我们阐释什么是语文、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说明她是一个对学生要求严格。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B;
(2)C;
(3)B;
(4)C;
(5)B;
(6)“踢”表现出当时我愤怒的情绪,对老师粗鲁的态度、高贵美丽的形象;
(7)这是老师在作者心理浮躁,写作出现偏差时,希望他能在文学上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为有成就的人;
(8)她是一个知识渊博、教学方法独特、关爱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五、表达与交流。(35分)
13.(5分)小作文。
在7月1日,红星小学将为六年级毕业生举办一场主题为“心怀感恩,逐梦前行”的毕业典礼。作为六年级(1)班的班长云云,请你写一则通知,告知班级同学,7月1日下午两点准时在班级集合。安排表演的同学换好表演服,其余同学着班服出席。请同学们尽情享受小学时代最后一次庆典!
【答案】
通知
7月1日,红星小学将为六年级毕业生举办一场主题为“心怀感恩,逐梦前行”的毕业典礼。六年级(1)班全体同学,7月1日下午两点准时在班级集合。安排表演的同学换好表演服,其余同学着班服出席。请同学们尽情享受小学时代最后一次庆典!
班长 云云
6月30日
【解答】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正文。
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
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因通知事项简短,书写时略去称呼。)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布置工作的通知、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
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
示例:
通知
7月1日,逐梦前行”的毕业典礼,7月1日下午两点准时在班级集合,其余同学着班服出席!
班长 云云
6月30日
14.(30分)习作。
驭雪而驰、跃向蓝天、翻转两周、转体1620……3秒钟后,稳稳落地,雪板激起的雪沫划破全场紧张的寂静,中国选手谷爱凌大声尖叫,双手抱头,掩面而泣。谷爱凌夺冠的消息一出,迅速霸占多个热搜词条,大家也被这位00后女孩刷屏。在融雪破冰的路上,谷爱凌有过太多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汗水,看似“开挂”的人生背后,是一次次迎击风雪、直面挑战的坚强。
生活中,我们也在经历一次次的挑战,收获一次次的成长。征服1500米是对毅力的挑战,竞选班干部是对勇气的挑战,大胆质疑书上的答案是对权威的挑战,自己去医院看病是对独立的挑战。第一次下厨,看说明书安装书架,照顾爱哭闹的弟弟妹妹……这些挑战,又让你经历了怎样的体验?
请以“那一次挑战”为题,写一篇文章。记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让真情自然流露,不少于450字。【答案】
那一次挑战
我从小热爱艺术,可我从来没有胆量登上上帝给我搭建的艺术舞台。直到有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参加了达州市第二届群众艺术节,以一首激情的诗朗诵,赢得了满堂喝彩!
那是去年正月初八的上午,我们一家到中心广场游玩,正赶上热火朝天的群众艺术节。任何人都可以报名,都可不拘形式,一展才艺。我的心动了,但不敢前去报名。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农民伯伯走上了舞台。他轻松地从主持人手中接过话筒,用爽朗的达州话大声地朗读起自己创作的诗歌,那浓浓的乡土味,既让人发笑,又让人感动。他朗读完闭,主持人赞赏地说:谢谢你,你不仅是种菜能手,还是个农民诗人呢!“台下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是一个小姑娘上台演奏钢琴,然后是一位阿姨上台高歌……我被深深地触动了一个农民伯伯都有勇气,我为什么不露一手呢我终于按捺不住,走到主席台报了名。很快轮到我,我快步走向舞台,洒脱地从主持人手中接过话筒。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激情地朗诵声回荡在广场的上空一部部照相机,摄像机,对着我,一双双眼睛盯着我,尤其是站在前排的爸爸妈妈使劲地给我鼓堂。我朗诵得更有激情了。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英雄队伍,也感受到红军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的心里充满了无限冲崇敬之情,我的朗诵就是对他们的赞颂!朗诵完毕,全场爆发出雷鸣般掌声,这声音似乎是最响亮的。
这突如其来的勇气让我战胜了自己,第一次登上艺术的舞台,赢得了小小的成功,我要将这股勇气化为持久的动力,去赢得新的更大的挑战。
【解答】范文:
那一次挑战
我从小热爱艺术。直到有一天,参加了达州市第二届群众艺术节,赢得了满堂喝彩!
那是去年正月初八的上午,正赶上热火朝天的群众艺术节,都可不拘形式。我的心动了。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他轻松地从主持人手中接过话筒,那浓浓的乡土味,又让人感动,主持人赞赏地说:谢谢你,还是个农民诗人呢。
接着是一个小姑娘上台演奏钢琴,我为什么不露一手呢我终于按捺不住。很快轮到我,洒脱地从主持人手中接过话筒,万水千山只等闲………激情地朗诵声回荡在广场的上空一部部照相机,对着我,尤其是站在前排的爸爸妈妈使劲地给我鼓堂。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英雄队伍。我的心里充满了无限冲崇敬之情!朗诵完毕,这声音似乎是最响亮的。
这突如其来的勇气让我战胜了自己,赢得了小小的成功,去赢得新的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