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功 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功 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08 08:4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掌握正功和负功的概念,并能判断力的方向上物体位移的情况。
了解功率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物理现象和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正功和负功的判断。
2. 教学难点:
理解力和位移的夹角对做功的影响。
理解负功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器材
滑轮组实验装置
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
重物(如砝码)
绳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用力推动或拉动物体的情况?(如推车、拉门等)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情况下,是否都做了功?为什么?
引出功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10分钟)
定义功: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解功的单位:焦耳(J),并给出换算关系。
引入正功和负功的概念:当力和位移的夹角小于90度时,力对物体做正功;当力和位移的夹角大于90度时,力对物体做负功;当力和位移的夹角等于90度时,力对物体不做功。
通过举例和图示进一步解释正功、负功和不做功的情况。
简要介绍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3. 实验探究(15分钟)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力、位移和夹角对做功的影响。
实验器材:滑轮组实验装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重物、绳子。
实验步骤:
a. 组装滑轮组实验装置,将重物挂在滑轮组下方。
b.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提起重物所需的力F。
c. 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滑轮组上,另一端绕过滑轮组与重物相连。
d. 用刻度尺测量绳子在提起重物过程中的位移s。
e. 改变力和位移的夹角,重复实验。
f.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力、位移和夹角对做功的影响。
4.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强调正功和负功的判断方法。
简要回顾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五、学生讨论
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做功的例子,分析其属于正功、负功还是不做功的情况。
讨论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功率的计算公式。
六、巩固练习
1.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B. 力很大,位移很大,这个力所做的功可能等于0
C. 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越大
D. 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必须换挡,其目的是减小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一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移动距离S,第一次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第二次在有摩擦的水平地面上。那么在两次移动中( )
A. 第一次力F做的功多 B. 两次力F做的功一样多
C. 第一次物体获得的动能大 D. 两次物体获得的动能一样大
2. 填空题
功等于________,公式为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
当力和位移的夹角小于90度时,力对物体做________功;当力和位移的夹角大于90度时,力对物体做________功;当力和位移的夹角等于90度时,力对物体________功。
3. 计算题
一个重为100牛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20牛的水平推力作用,移动了10米的距离。求推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讨论,使他们对功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同时,我也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举例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实验探究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不够熟悉,导致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此外,我还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功的计算公式掌握不够牢固,容易混淆力和位移的夹角对做功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功的计算公式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总的来说,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对功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同时,我也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进步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