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8 10:28:55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单选题
1-5:BDCBB 6-10:ADBCA
11-15:BDCCA 16-20:DACBB
21-25:CCBBB 26-30:CDBAB
31-35:CABCD 36-40:BACDB
2、综合题
41.答案(每空2分,共20分):
(1)A B C
(2)①④②

(3)左B
(4)D
B
42.答案(每空1分,共10分).
(1)①③
(2)高小
(3)高小于大于
(4)D
(5)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
43.答案(每空1分,共10分)
(1)D海岸地貌
(2)C喀斯特地貌流水淀积作用
(3)AE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4)B高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道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见图1),约10分钟后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约6.5小时后与中国空间站(距地面约400km,见图2)对接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空间站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
A. 由炽热气体组成 B. 中心天体存在生命
C. 由众多恒星组成 D. 直径约 10万光年
2. 中国空间站所在的大气层( )
A. 天气变化剧烈 B.臭氧含量最大
C. 氮气比重最多 D. 分布有电离层
3.对中国空间站与地面的信息联系影响最大的是 ( )
A. 太阳辐射 B. 月食现象
C. 耀斑爆发 D. 陆地地震
2023 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成的古生物分队在青藏高原卓奥友峰地区距今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地层中发现了鲨鱼化石(见图3),为当时的6级海洋生态链补上第二级缺环。图4为某地地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距今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卓奥友峰地区的地理环境为( )
A. 湿润的森林环境
B. 温暖的海洋环境
C. 干燥的沙漠环境
D. 寒冷的草原环境
5.如果该化石发现于地层③,那么下列关于连续地层形成时间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地层形成于新生代
B. ②地层形成于古生代
C. ④地层形成于古生代
D. ⑤地层形成于前寒武纪
高一地理 第 1页 共·8页
2023 年 12 月18 日 23 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 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图5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次地震震源位于( )
A. D层 B. E层
C. F层 D. C层
7. 关于图中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中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
B. 组成物质密度最大的是岩石圈
C. C圈层由各类气体组成,干燥洁净
D. 活跃的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
冬季我国北方农民常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图6为大棚农业景观图, 图7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地面辐射 B. ③表示大气逆辐射
C. ④表示地面反射 D. ⑤表示长波辐射
9. 大棚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①不变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10. 前后两天中,与阴天相比,晴天时( )
A. ②增强 B. ③增强 C. ④减弱 D. ①减弱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近地面从湖泊吹向陆地的风被称作:“湖风”,反之被称作:“陆风”。图8为南半球某一大型湖泊.图中为 P1/P2 为近地面等压面,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小题。
11. 结合图中等压面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处盛行下沉气流 B. 此时为白天
C. ②处气压较③处低 D. ①处的气温较②处低
12. 图所示状况下湖水面萎缩将导致( )
A. 湖面气压升高 B. 湖陆风力增强 C. 湖陆温差增大 D. 陆地湿度下降
高一地理 第 2 页 共 8 页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见图9)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10月8日14 时 M 地风向为( )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14. 下列四地中,20时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鱼鳞坑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陡坡地植树造林的整治工程, 因俯视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如图10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生要参与( )
A. 海陆间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以上都是
16. 鱼鳞坑有利于植被成活,主要原因是鱼鳞坑( )
①增加了水汽输送 ②减少了地下径流 ③增加了下渗量 ④减缓了地表径流流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小明同学打算利用暑假去大连老虎滩游玩,在临行前查阅了游玩当天(2022年8月12 日农历七月十五)的潮汐表(见图1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与一周前(8月5日)相比,8月12日的( )
A. 高潮位更高, 低潮位更低 B. 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高
C. 潮汐能发电量更少 D. 海面波浪更小
18. 若小明想去海滩赶海拾贝,最适宜选择的时段是( )
A. 4:00~5:00 B. 10:00~11:00 . 15:00~16:00 D. 18:00~19:00
19.若小明想在海边游泳,最危险的时段是( )
A. 9:00~10:00 B. 13:00~14:00 0. 15:00~16:00 D. 16:00~17:00
高一地理 第3页共 8 页
下图为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见图12)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表示暖流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1. 关于洋流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使行驶在该海域的轮船航行速度加快 B. 造成沿岸地区污染加重
C. 有可能使沿岸地区的能见度变差 D. 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图13示意我国某地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 图中标注有三种山地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示地貌形成的原因有( )
①气候温暖湿润 ②长期流水淀积 ③石灰岩层较厚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23.图中标注的三种山地地貌,按照其形成先后顺序依次是( )
A. 峰丛→孤峰→峰林 B. 峰丛→降林→孤峰
C. 孤峰→峰丛→峰林 D. 峰林→孤峰→峰丛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 图14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及部分河段河流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搬运作用 ②侵蚀作用 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5. 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高一地理. 第 4 页 共 8页
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某一地区进行考察。图15示意该地理兴趣小组考察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在该地区考察线路上,坡度最缓的路段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 在该地区考察线路上,位于阴坡的路段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该考察路线经过的最高海拔可能为( )
A. 715m B. 725m C. 735m D. 745m
芙蓉花(见图16)又称木芙蓉,是成都市市花,在我国主要栽培于福建、广东、湖南、四川等地区。芙蓉花叶片较大,每年夏秋季开花,秋冬季落叶,春季长出新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芙蓉花属于 ( )
A. 落叶阔叶树种 B. 常绿阔叶树种
C. 亚寒带针叶树种 D. 热带雨林树种
30. 推测芙蓉花适宜生存的气候特征是( )
A. 寒冷干燥 B. 温暖湿润
C. 炎热干燥 D. 寒冷湿润
31. 掉落在土壤表层的芙蓉花的枯枝落叶能( )
A. 增加土壤矿物质B. 降低土壤含水量
C. 增加土壤有机质D. 减少土壤孔隙度
我国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植被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读图17,完成下面小题。
32. 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图中能指示水湿环境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3. 图中各地植物主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叶面刺状 B. 乙—根系发达 C. 丙—叶宽而薄 D. 丁—叶呈针状
高一地理 第 5 页 共 8 页
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读“该次旅程线路示意图” (见图18),完成下面问题。
34. 从北京到柏林依次经过的自然景观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① C. ①③④⑤① D. ②③④⑤①
35.导致沿途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 )
A. 地形 B. 热量 C. 土壤 D. 水分
小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研究“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野外挖掘了一处土壤剖面,并带回少量土壤用于实验研究。下图19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图20为“耕作土壤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 图中各土层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淀积层 B. ②-腐殖质层 C.③-母质层 D. ④-有机层
37. 关于图中⑤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B. 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C. 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
D.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频繁的土壤扰动和不合理的秸秆处理方式,是导致我国东北地区沙尘天气多发、黑土退化和流失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免耕法(即少翻动土壤与作物残茬还田)能够有效防止黑土流失,恢复土壤肥力,适用于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图21示意传统耕作方式(甲) 与免耕法(乙) 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东北地区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是( )
A. 暖湿 B. 暖干
C. 冷湿 D. 冷干
高一地理 第 6 页 共 8 页
39.免耕法有利于( )
A. 增加种植次数 B. 减少土壤水分
C. 改善光照条件 D. 减轻风力侵蚀
40. 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法使作物根系更加通气透水,主要得益于( )
A. 作物品种改良 B. 土壤生物增加
C. 地下水位下降 D. 人类践踏减少
二、综合题: 本题共3 小题, 共 40分。
41.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每空2分,共20分)
材料一: 图22所示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图23所示为“大气受热过程简图”。
材料二:为了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西安市某中学高一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大的相对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M,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纸片N(图中甲)。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N的偏动情况。
(1)材料一所示图22中,对流运动强烈的是图中的 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 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的是 层。 (填字母)
(2)材料一所示图23中,①②③④,主要表现为短波辐射的是 ,导致近地面大气升温的最直接热源是 。如果A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使 (填数字)增强。
(3)读材料二热力环流实验,推断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N向 (左或右)偏,甲图、中冰块对应乙图中的 (填字母)。
(4)读材料二,乙图A、B、C、D四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填字母);A、B两地中,昼夜温差较大的是 (填字母)。
高一地理 第 7 页 共 8 页
42.图25所示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图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 ,表示海水盐度的是 。 (填序号)
(2)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 (高或低),密度 (大或小)。
(3)图中A海区盐度比B海区盐度 (高或低),原因是A的降水量 (大于/小于)蒸发量,B的降水量 (大于/小于)蒸发量。
(4)若一艘考察船由60°S 向 60°N航行,据图推测该船吃水深度大致为( )
A. 一直减小 B. 一直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5)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源,请说出两例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能源资源 、 。
43.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绘制了图26所,示5幅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1分,共10分)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 图(填字母),它的地貌名称是 。
(2)学生乙的考察活动是在贵州进行的,你认为他绘制的应是 图(填字母),它的地貌名称是 ,钟乳石和石笋由 作用形成。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应该数我最辛苦了。”学生丙绘制的图应该是 图、 图(填字母),分别由 、 作用形成。
(4)学生丁绘制的是河流入海口的景观,应是 (填字母)图,该地貌是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较小,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速度会急剧下降,造成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沉积。
高一地理 第 8 页 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