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
学习目标:
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通过花语表达的自然之美和生命哲理。
3 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
1.纪伯伦的诗歌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学生需要学习诗人如何通过花语来表达情感和哲理,尝试在写作中运用类似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展示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美丽的花朵图片或者播放一段关于花朵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到花朵的美丽。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花的喜爱和观察。
2. 诗歌朗诵:教师可以选择一首与花相关的诗歌,如《春晓》、《咏梅》等,进行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花之美。通过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激发学生对花的情感和想象。
3. 花的象征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花在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如花的美丽、花的生命力、花的爱等。通过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对花的深入思考和想象力。
二、生字词学习
1. 花蕾(huā lěi):花未开放时的嫩芽或花苞。
2. 花苞(huā bāo):花蕾。
3. 苍穹(cāng qióng):天空。
4. 绿茵(lǜ yīn):绿色的草地或树叶。
5. 芬芳馥郁(fēn fāng fù yù):形容香气浓郁。
6. 硕大无朋(shuò dà wú péng):形容非常巨大,无与伦比。
7. 婆娑起舞(pó suō qǐ wǔ):形容舞蹈姿态优美。
8. 朝露(zhāo lù):早晨的露水。
9. 琼浆(qióng jiāng):美酒。
10. 鸣啭(míng zhuàn):鸟儿的叫声。
11. 心驰神往(xīn chí shén wǎng):形容非常向往,心灵为之飞驰。
12. 柔美(róu měi):柔软而美丽。
13. 惊叹(jīng tàn):惊奇地赞叹。
14. 回味(huí wèi):事后体会、品尝。
15. 乐趣(lè qù):愉快的兴趣。
16. 目的地(mù dì dì):想要到达的地方。
17. 彩虹(cǎi hóng):七色的弧形光带,出现在雨后天空。
18. 马蹄(mǎ tí):马的蹄子。
19. 热乎乎(rè hū hū):形容热的样子。
20. 礼貌(lǐ mào):有礼貌的态度或行为。
21. 举杯(jǔ bēi):举起酒杯。
22. 会心微笑(huì xīn wēi xiào):心领神会,微笑示意。
23. 宅院(zhái yuàn):住宅的院子。
24. 幽雅(yōu yǎ):幽静而雅致。
25. 照耀(zhào yào):照射,照亮。
26. 文思(wén sī):文学的思路或构思。
27. 梦想(mèng xiǎng):梦中想要实现的愿望。
28. 迷蒙(mí méng):模糊不清的样子。
29. 模糊(mó hu):不清楚,不明确。
30. 衣襟(yī jīn):衣服的前襟。
三、作者简介
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年1月6日 - 1931年4月10日)是一位黎巴嫩裔的美国诗人、画家、作家和哲学家。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纪伯伦出生于黎巴嫩的一个小村庄,后来随家人移民到美国,在美国长大并接受教育。他的作品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融合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古希腊哲学、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等多种思想。
纪伯伦的创作涵盖了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以其深邃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风格而受到广泛的赞誉。他的绘画作品也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以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为主,深受艺术界的推崇。
纪伯伦的艺术和文学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文化,他以其深入人心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提出了许多富有洞见的思考。他在1968年去世,但他的影响力至今仍在。
四、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花开花谢的过程。“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指的是花的盛开和凋谢,“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指的是花的再次盛开。作者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花的生命周期的理解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2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星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花的美丽和高贵。“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指的是花从高处落下,落在绿草地上,给草地增添了美丽和生机。作者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花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3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诸元素之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花的生长过程。“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指的是花在冬天孕育,在春天开放,在夏天成长,在秋天凋谢。作者通过这个拟人化的描述,表达了对花的生命周期的理解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4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指的是花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亲友,表达情感和祝福;“我是婚礼的冠冕”指的是花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增添喜庆和浪漫的气氛;“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指的是花可以作为祭品献给死者,表达哀思和敬意。作者通过这个排比句,表达了花在人们生活中的多重意义和价值。
【第5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花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花的开放和凋谢的过程。“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指的是在清晨,花随着晨风的吹拂而开放,迎接光明的到来;“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指的是在傍晚,花随着群鸟的归巢而凋谢,送别光明的离去。作者通过这个拟人化的描述,表达了对花的生命周期的理解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6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花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花的美丽和生命力。“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指的是花在原野上摇曳生姿,增添了原野的美丽;花在清风中散发香气,使清风也变得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指的是花在夜晚微睡时,黑夜星空上的千万颗亮晶晶的星星像是在察看它;花在白天醒来时,太阳像是一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在凝视它。作者通过这个拟人化的描述,表达了对花的生命力和美丽的赞美之情。
【第7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花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花的高贵和自信。“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指的是花在清晨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和歌唱,随着风儿婆娑起舞,芳草也为它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指的是花总是仰望高空,向往着光明,它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指的是花所表现出的高贵和自信的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作者通过这个拟人化的描述,表达了对花的高贵和自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呼吁人类要学习花的精神,不要顾影自怜,要自信地生活。
五、总结:
《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创作的一首散文诗。这首诗以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诗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同时,诗人借花表达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上和追求光明。
通过学习《花之歌》,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花的爱恋与赞美,培养自己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同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学生可以领悟诗人奇特的想象,提高自己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散文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