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貌 单元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地貌 单元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8 10: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四章地貌 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下面为我国某中学生暑假旅游期间在两地拍摄的甲、乙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通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形成甲、乙两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风化作用、风力堆积
B. 海浪堆积、风力侵蚀
C. 海浪侵蚀、风力堆积
D. 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下列有关乙地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地貌仅分布于干旱地区 B. 该地盛行西北风
C. 迎风坡的坡度比背风坡陡 D. 迎风坡坡形下凹
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3-4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表示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 B. C. D.
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沙尘暴 水土流失 泥石流 土地荒漠化
A. B. C. D.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5-6题。
从该实验中可知,沙土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模拟
流水侵蚀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风力堆积作用
若某区域正经历左图演示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降水变率减小 B. 土壤肥力提高
C. 河流含沙量增大 D. 风力堆积明显
有同学制作了某种地貌模型(如图),该地貌在我国某高原有集中分布。据此完成7-9题。
该地貌模型中展示出来的地貌景观有
①孤峰 ②溶洞 ③钙华湖 ④天坑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该模型展示的地貌景观属于
冰川地貌 B. 风成地貌
C. 海岸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该地貌集中分布于我国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云贵高原 D. 青藏高原
读某地貌剖面示意图,完成10-11题。
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地貌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B.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 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该地貌最可能形成于
A. 河流入海口 B. 河流出山口 C. 大江大河中下游 D. 盆地中心
我国黄土高原海拔为1000~2000米,来自沙漠地区的细小粉尘沉积在高原上形成100多米厚的黄土层,黄土高原也因此得名。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12-13题。
黄土高原的主要成因是
地壳抬升 B. 风力堆积
C. 地壳下沉 D. 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成因是
地壳张裂 B. 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读图,完成14-16题。
关于该地貌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岩石坚硬 B. 地表植被覆盖少
C. 季节变化明显 D. 形态独特
推测该地貌分布区
①风力大 ②气候干旱
③风力小 ④气候湿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与图示地貌的成因相同的是
A. 峰林 B. 沙丘 C. 石林 D. 风蚀柱
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该校学生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如图为该校学生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7-19题。
实验过程中
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
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先堆积
C. 水流越多越快,沙子被搬运得越多
D. 水流越少越慢,沙子被搬运得越远
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
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C. 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D. 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该实验模拟的河段
A. 为河流的上游,常见V字形峡谷地貌 B. 乙处适宜发展聚落
C. 为河流中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D. 丁处适合修建河港
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下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完成20-21题。
关于图中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
海拔高,顶部起伏大
C. 底部呈放射状,地形平坦
D. 风力侵蚀形成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岱崮地貌顶部应当
A. 开垦耕地,种植作物 B. 禁止开发,保持原状
C. 植树种草,保护地表 D. 修建亭榭,以供观赏
在河流作用占优势的密西西比河河口,巨量的泥沙堆积形成的沙嘴,平面形态似鸟足,形成“鸟足形”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典型的“鸟足形”三角洲。读墨西哥湾区域图及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形态示意图,完成22-23题。
下列关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整个三角洲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B. 平面形态不具有典型三角洲特征
C. 三角洲形态和走向与河流流向有关
D. 平面形态呈“鸟足形”主要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形成,说明
河流挟带的泥沙颗粒均匀
河流挟带的泥沙量大
C. 海浪的侵蚀作用较大
D. 河流的沉积作用不明显
二、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台山雄踞于太行山脉南端。其海拔1381米的顶峰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溶洞;但在山脚下,却分布着大规模的峡谷地貌。既有壮观的峡谷又有奇特的溶涧,峡谷和溶洞发育于同一座山上,这种地貌被科学家们称为云台地貌。从山脚到山顶,云台山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地貌特点,是云台地貌与众不同的特点。
材料二:我国部分区域的地貌景观图片(如图)。
(1)云台山顶峰大小不一的溶洞。属于______地貌。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形区)是由______作用形成的,除溶洞以外,这类地貌还有______、______等形态。
(2)材料二中的B、C图片分别属于______、______地貌,B 图片所属地貌是由______作用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有哪些?
(3)说明A图所属地貌类型对土壤或水资源产生的影响(任选一个角度作答)。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岩溶天窗是指地下河通往地面的窗口。广西的地苏地下河是我国已探测的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地下河,天窗、溶洞、峰丛等各类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形成了“一河、百窗、千山”的地貌形态。图Ⅰ示意地苏地下河流域天窗的分布,图Ⅱ为地苏地下河地区喀斯特地貌。
说明地苏地下河流域内天窗的分布特征。
“岩石裂隙→溶洞→天窗”是天窗的形成机制之一,阐释其形成的具体过程。
分析当地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4)为该地开发利用地下河提出合理化建议。
1-5 CBABB 6-10 CADCC 11-15 BBCCA 16-20 DCDCA 21-23 CCB
24.(1)喀斯特;云贵高原;流水溶蚀;峰林、峰丛、孤峰、喀斯特漏斗、落水洞、地下河、石柱、石笋、石钟乳。
(2)风蚀;冰蚀;风力侵蚀。
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干旱,风力大:植被稀疏,荒漠广布: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多风沙地貌:土壤贫瘠。
(3)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易水土流失产生石漠化。水资源:地表水易渗漏,转化成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短缺。
25.(1)分布不均,地下河(干支流)上游少,中下游多;均沿地下河分布。
(2)地下水沿着裂隙溶蚀岩石,形成溶洞(地下河);继续溶蚀,溶洞不断扩大,顶部塌陷,形成天窗。
(3)地表崎岖,土壤易被侵蚀,耕地少;裂隙发育,地表水渗漏严重(多季节性河流),灌溉水源缺乏。
(4)利用天窗抽水灌溉;利用地下河落差发电;利用天窗、地下河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答出两点即可)